我看到的问题:
古代中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吗?
从秦代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就建立了。这是伟人和教科书一直宣扬的。应该从孟德斯鸠开始西方,日本,以及中国近代都接受了。
的确,很多教科书对帝制中国时期的描述,有如下的关键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实际上这正是二十世纪我国左翼史学的几个重大成果之一。
虽然今天无论是学界还是坊间,都很难说不对唯物史观产生偏见,但是当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它被绍介到中国的时候,还可以算是一种很有力量的工具。它的应用和壮大,从1949年之前几十年就已经开始了。所以我真的恳求大家,遇事多想多质疑是好事,但是也不要无限行政背锅制,那无疑又是一个极端了。
至于孟德斯鸠这部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没有看懂。我冒昧地理解一下,这里可能是指,自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之后,中国帝制时期的“专制主义”性质被广泛接受了(这里我这样揣测的依据,是下文中题主无疑更重视“专制主义”这个概念。)也可能是指,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启蒙运动一部分,战胜了伏尔泰为代表的、通过歌颂中国论证“开明专制”的一派。
这个观点先无论对错,我都注意到,您有一种倾向:认为专制主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种落后的象征(也可能是源泉)。这无疑是不对的。下文再详细阐述。
然而事实是否确实如此?学了早起中国文明以及一些历史学的东西,有了一些怀疑。也许是一起重大的历史篡改事件? 我们是怎么得出古代很专制的结论的?
这里是第二个恳求:请不要那么快地把自己不喜欢的观点阴谋论化。学界每天都有想有所成就的冒险家,如果有人在这种大范围下作死的话,是一定有人乐意制裁的。更何况历史篡改所需要的资源和精力,基本上是无法承受的。请您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尽量“奥卡姆剃刀一点”(笑),更简洁的逻辑回路正确的几率更大。
既然您的落脚点是“因为历史被篡改或其它原因,我们错误地得出中国古代很专制的结论”,我想我之前的一些猜测是奏效了的。您重点是在“专制主义”上,并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存在。
但是实际上,在一般历史课本上的这三点的含义是确定的,基本属于一种专有名词一样的存在。
专制主义:在这种语境下,往往是指中央政府内部的运行是非分权的,权力向一个人(或机构)集中的情况。
中央集权:在这种语境下,往往是指中央和地方关系上,权力从地方衰减,在中央得到加强的情况。
封建社会:按照斯大林式的五阶段论划分的社会阶段,指一段农民对地主或国家产生人身依附性,并被束缚在土地上进行自然经济生产等的社会形态。
事实上,马克思本人没有来过东方,他对东方的主要论述也集中在西方资料比较丰富的印度,他的很多观点也颇有争议――现在的这种说法,恰恰是几十年学界讨论的结果。这三条没有一条,被“伟人”之流直接使用过。
这种情况下,您还认为专制主义是一种天然落后或者带贬义的词汇吗?那置绝对主义于何地?
至于帝制中国的专制性到底强不强:一个在文明的中期就出现了世族衰落、望族从地方到中央集中、规范的官僚机构人才选拔和运行制度的完善发展、从帝国中心到地方的经济、人员往来密集的国家,其专制性的强大,还需要有别的佐证吗?
有一些说法认为中国的专制性酷烈于清,并举例说明朝士大夫的风骨和优待,认为不存在专制。首先说明,清帝国作为帝制中国的尾声,专制主义强大到残酷是符合发展规律的。而明朝的士大夫很显然虽然某种程度上很快活,但是还是难以与之前的前辈相比:西方人对明代廷杖的印象深刻以至于形成了“刻板印象”。
最后说点题外话。有些答主是从“封建主义”这个概念入手论述的。近些年学界也在这个问题上大加反动。其实倒是没必要的。“封建”这个词经历了日语语境下的变动,加上后来几十年概念的转变,已经与原义差别很大了。现在大家要么心照不宣地按照这个扩充义来讨论问题,要么有意避开再也不谈(就说成“帝制中国”如何?其实现在的升学时期的历史课本,都只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了)――为这个概念“正本清源”,倒是毫无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