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葡萄牙独裁者萨拉查以及在他统治下的”新国家”(Estado Novo)时代的葡萄牙? 第1页

  

user avatar   starla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安东尼萨拉查独特的人格和统治方式使得他在独裁者中独树一帜,这一点令我非常感兴趣。我曾在大约一年前写过一篇讨论安东尼萨拉查的小文,愿与题主分享。

————————————————————分割线————————————————————

安东尼奥·萨拉查博士(1889-1970)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独裁者。在二十世纪的独裁者中,算得上独树一帜。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这种独特气质,主要来源于他的身份,他的治国方式和他的结局。

(萨拉查博士还是很有气质的)

在讨论萨拉查之前,让我们稍微回顾一下二十世纪初葡萄牙的历史。二十世纪初,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的荣光早已堕落殆尽。16世纪曾被西班牙联合统治,恢复独立后,从18世纪初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葡萄牙追随英国加入哈布斯堡阵营开始,葡萄牙就沦为了英国的附庸。19世纪初拿破仑攻占里斯本,葡萄牙王室迁往巴西。19世纪三十年代,巴西独立。经过这一些系列的折腾,葡萄牙沦为了英国羽翼下的小邦。在英国人最擅长的“分而治之”的手段操弄下,国内政治斗争频繁,经济发展缓慢。因此,进入二十世纪后成为欧洲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

萨拉查的发迹史

1910年革命在葡萄牙建立了共和国。但由于积弊久远,新生的民主政体运行得很不稳当。16年内举行了6次议会选举,8次总统选举,共有45届内阁执政。由于议会制度未能解决国内问题,又兼受彼时欧洲流行的右翼思潮影响,1926年葡萄牙爆发了军事政变。政变上台的军人政府多是武夫出身,尽管获得了大多数社会阶层的支持,但是治国乏术。1927年和1928年的财政赤字比共和国末年分别高出425%和60%。整个葡萄牙经济已处在崩溃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萨拉查作为救世主登上了葡萄牙的历史舞台

萨拉查于1889年出生于葡萄牙中部内陆的一个传统而又保守的农村家庭。由于家境并不富裕,他只能上不要学费的教会学校,在那里他接受了系统而完整的天主教教育。中学毕业后他考取了科英布拉大学,本科学习的是法律,研究生考的则是经济学,最后他取得了政治经济学及金融学博士的学位,并留校任教。之后,他多次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阐述自己对葡萄牙经济现状的见解,抨击政府的经济政策,深得右派保守势力的好感。他也参与到了天主教民主学术中心和葡萄牙天主教中心党的活动中去,并且于1921年作为天主教中心党的代表参与了吉马良斯市的市议会选举。但很快他便发现民主政治根本不对他的口味。他很快辞去了议员的职务,回到大学继续当他的老师。

直到1926年军事政变成功后,政变领袖卡伯萨达斯曾经试图邀请萨拉查参与到政府的财政工作中去,萨拉查便试着在政府呆了一阵子。十三天之后,他又撂了挑子,理由是种种限制太多,他无法完全贯彻他的经济理念。1928年,无计可施的将军又对萨拉查发出了邀请,希望他担任财政部长一职。这回萨拉查提出了条件,让我当财政部长可以,但是要满足我的要求。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4月27日,他正式就职。“我十分清楚我想要什么以及我将往何处去。”他就职演说上的这句话成为了葡萄牙现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第二年,葡萄牙的财政便“扭亏为盈”,不仅消除了高额赤字,还一举实现了盈余!从此以后直到萨拉查去世,葡萄牙再也没有出现过财政赤字。“安东尼奥,你是上帝派来拯救葡萄牙的英雄!”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将军也松了一口气。

萨拉查作为一名经济学教授,挽救葡萄牙财政的方法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1、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和建立严格的货币管理措施,其严格到几乎每一笔财政支出都必须要他亲自审阅并审批通过(幸好葡萄牙是一个小国);2、加大税收。在他执政的第一年年末,葡萄牙财政15年来第一次出现盈余,盈余约27.5万孔多。如此卓有成效的政绩使得萨拉查成为葡萄牙的“救世主”。

高超的能力和崇高的声望很快带给萨拉查巨大的权力,其威望甚至超过了政变领袖们。这一切使得萨拉查——这个理想主义的学者意识到自己有机会也有能力将自己这个积贫积弱的祖国改造成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国家。1930年,萨拉查组建了自己的政党国民同盟,1932年,萨拉查就任总理——事实上,终其一生,萨拉查从未担任过总统,1933年,萨拉查宣布通过选举(当然是经过操纵的),在葡萄牙建立了一个由国民同盟一党执政的国家,从此确立了自己的终身统治。

萨拉查的治国方式

萨拉查在葡萄牙建立的既非一个典型的(即德、意式的)法西斯国家,也非一个共产党的阶级斗争式的国家,而是一个充满学者气息,理想主义和保守主义气息的合作主义(corporatism)国家。

作为一位接受过系统教会教育的保守经济学家,萨拉查和许多其他同时代的欧洲天主教学者一样,信奉合作主义。合作主义和社会主义一样,强调社会正义,却反对阶级斗争和废除私有制。而是提倡各阶级之间的团结合作,其具体办法是将一国的社会经济按照不同行业组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协会),有这些协会代表通过协商来共同解决问题。合作主义哲学的基础是天主教,天主教提倡和谐和合作的精神,教导人们尊重和维护上帝创造的自然秩序”,而国家的任务就在于维护这种神圣的自然秩序。所以,合作主义既反对破坏自然秩序的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也反对违背自然秩序的自由资本主义。

萨拉查在合作主义的基础上还混入了一些他自己和葡萄牙特有的哲学理念,比如葡萄牙独特的民族主义(大航海时代的“伟大精神”,和其他根植于天主教传统的葡萄牙“光荣传统”),以及一些不仇外的,温和的和保守的指导思想(包括宗教理想主义和对德意法西斯式的整体主义的警惕,萨拉查甚至还在1936年镇压过一场整体主义的暴动)。

基于这些基础,萨拉查在国内成立了很多合作社,比如工人协会,雇主协会,自由职业者协会,农民协会,地主协会,农业工作者协会等等。

当然,我们也无意美化萨拉查作为一个独裁者的残酷一面。

1936年,准军事组织“葡萄牙军团”和“葡萄牙青少年”相继宣告成立。前者由狂热的法西斯分子自愿参与,性质类似于纳粹党早期的冲锋队,后者则是强迫在校中小学生参加,意在向青少年灌输法西斯极权主义思想。天主教则是萨拉查用来麻痹人民的工具。从上到下,从国家机器到意识形态,一套完整的法西斯政权建立了起来。

萨拉查还组建了特务组织“国家监视与防卫警察”,后该组织在1945年改组为“国家防卫国际警察”(PIDE),主要职能就是暗中搜捕持不同政见者。该组织还专门从德国和意大利聘请教官,以专门教授折磨人的技巧。在这四十年之内,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偶尔冲口而出的话而死在了PIDE 的拳头皮鞭之下,更别说葡萄牙共产党的党员们了。城市里面是PIDE神出鬼没,乡村地区则是国民警卫队(GNR)横冲直撞。这个组织早在共和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主要就是负责乡村和边境治安的。现在则沦为了独裁统治的走狗。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萨拉查安心的治理着这个西欧偏安一隅的小国。

尽管萨拉查的统治包含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由于过度的理想主义和固步自封,在其统治的三十多年间,葡萄牙的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的状态。直到20世纪70年代,仍是西欧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

萨拉查的性格和结局

萨拉查是个很奇怪很特别的独裁者。在有生之年,他虽然残酷迫害政治犯,压制言论自由,极力保全自己的位置;但是他却从来不以权谋私,不贪污,不受贿,也不给自己家族的人安插职务。独裁几十年,他还是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衣食住行一点也不讲究奢华。萨拉查穿戴简朴,总是身着黑衣,尽管是葡萄牙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却总是要求别人称呼自己“部长先生”。萨拉查习惯于深居简出,非常喜欢独处,爱好记录和分析以及冥想。终其一生,萨拉查始终没有结婚。从方方面面看,他很像一个理想主义和一心要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家”建设好的偏执狂。身上还保留有牧师般的虔敬和学者的思考方式和气质。

萨拉查1970年在批阅文件时跌倒受重伤,1972年逝世。在他逝世前,他将权力交给了同为大学教授出身的马尔塞罗·卡埃塔诺。曾在里斯本大学教授历史的卡埃诺塔在继任后逐步推行民主化和自由化的政策,但仍保持了相当的独裁统治,1974年,左派发动了军事政变,这场军事政变因为参与的士兵用康乃馨代替子弹而得名“康乃馨革命”,结束了葡萄牙维持了两代的“教授独裁”。

萨拉查虽然是一个坚定的独裁者,但其身上浓重的神学气息和学者气息,以及他孤独的个性使他在独裁者群列中独树一帜,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最后补充一点:据说J.K.罗琳在《哈利波特》里给斯莱特林学院的创始人取名萨拉查·斯莱特林就是受了安东尼奥·萨拉查的启发。仔细想想,斯莱特林的气质还真的很像萨拉查博士。)


参考资料:

《葡萄牙现代史纲要》 【苏】格·尼·科洛米耶茨 著

葡萄牙独裁时代:

http://history.chinaiiss.com/html/20071/20/a350b.html

《病夫治国》试读

http://book.douban.com/reading/10135198/

《浅析葡萄牙合作主义国家的起源和特征》 刊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7卷第4期 罗毅

http://www.docin.com/p-372622499.html

user avatar   fei-zhu-1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老太太亲口说的:我来自南部,小时候限制人口流动不允许外地人随意进里斯本,如果我一个小姑娘就这么不开手续证明来了警察看到我会说,你来首都干嘛,没事儿回去。

她还说取消了独裁后社会有了很好的明显的改变,医疗提升了,基建也搞起来了,独裁时代有些发展但不能跟独裁时代结束后到今天的进步程度相比较


user avatar   bo-fei-li-ao-di-ya-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萨拉查统治前期稳定了旧共和国以来葡萄牙的社会秩序,但是较为保守的统治模式以及对殖民地劳民伤财的战争使得葡萄牙长期发展停滞不前,而且最后导致了新国家的终结。

葡萄牙在19世纪进行了内战,在英、法等国支持下,玛利亚二世的自由派战胜了米格尔的保守派,获得胜利,葡萄牙在19世纪也因为自由主义改革,经历了社会经济发展,比如关闭修道院、出售教会土地、自由贸易等,,其实从数据上在欧洲也比较好看,比如铁路里程,还有葡萄牙的财政收入也在19世纪中期超过了巴西独立之前的水平。

然而葡萄牙经济上受到英国控制,许多民族工业无法与英国竞争,依赖廉价的英国工业品,经济上很大程度依靠葡萄酒、酒桶软木、沙丁鱼等初级产品的出口。而且1890年,由于英国禁止葡萄牙向非洲内陆扩张,反英情绪高涨,要求摆脱英国控制。而且葡萄牙内部社会矛盾加剧,也有许多共和派和无政府主义者逐渐不能容忍君主制。

1908年,葡萄牙国王和王子相继遇刺身亡,使得君主制摇摇欲坠,最终1910年的革命使得葡萄牙成为了当时欧洲为数不多的共和国之一。

旧共和国成立后,采取一系列反封建专制、反教权主义的政策,进一步削弱教会在本土和殖民地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加强世俗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与干预。然而旧共和国在推翻君主制后,缺乏合法性也缺乏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新旧变化期间,许多习惯传统生活方式的人不满这些变革,使得政局混乱,政变频发,短短18年换了多个总统。当然一战中,葡萄牙在西线的损失惨重也加剧了矛盾,经济上持续对英国的依附,葡萄牙农业的贫穷、工业的落后也加剧了旧共和国的动荡不安。

1926年新共和国取代了混乱的旧共和国时期,新共和国的特点就是国家对社会经济高度的指导和干预。其实从19世纪后期,葡萄牙王国就开始加强对工业、农业、渔业经济的统制干预。一战时期,旧共和国也加强了国家对进出口、航运等方面的控制。还有旧共和国最强大的独裁者:西顿尼斯将军统治时期,也加强对农业的保护与补助。而新共和国继续并高度发挥了19世纪后期以来葡萄牙国家机器强化的趋势。

萨拉查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脱颖而出,此时葡萄牙正经历1929年大萧条,英国受到冲击,很快蔓延到经济上高度依附英国的葡萄牙。萨拉查对经济有一定了解,担任财政部长,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指导干预,加强国家对关键产业、银行、铁路的控制与管理,对民族工业、农业进行保护,提高关税,加强对农业产品价格的调控,保障粮食供应,减少对英国的依赖,增加新的贸易伙伴(德国、意大利等)。可以说让葡萄牙在经济上减轻了大萧条的影响,缓解了旧共和国以来的混乱局面,使得葡萄牙逐渐走向稳定。

萨拉查的统治被一些学者视为法西斯主义,但也有学者认为,从现代法西斯主义注重动员群众来看,萨拉查反而是反对动员群众,严格限制团体的。比如新共和国,萨拉查曾经组建类似意大利、德国的法西斯青年准军事组织,黑衣社,但是后来发现黑衣社在国内、国际政治上较为激进,而且有威胁其统治的危险,就将其解散了。通过一番权力斗争,萨拉查在1930-1933年左右担任总理,在之后的四十余年中,开始了事实上对葡萄牙的威权统治,有时候也让总统多放权,但是他本人一直是幕后的操纵者。

可以说萨拉查的统治,以及对葡萄牙的有效控制,很大程度得益于保守主义的倾向。萨拉查并不全面相信经济发展可以带来合法性,而是认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让其限制在一定的发展程度,维持旧秩序更有利于葡萄牙的稳定。

萨拉查的理想,正如20世纪30年代其他反自由主义的威权主义国家,比如邻居佛朗哥的西班牙(50年代以前),是反对自由主义、工业化带来的危险,维持一个农业传统道德为基础的社会秩序。比如工业上,尽管保护民族工业和提高关税,萨拉查不发展那些大规模的重工业,防止出现一个庞大的工业无产阶级,工业长期限制在初级产品加工和轻工业上。

农业上,萨拉查以天主教维护传统秩序,甚至有意保留了许多大庄园的封建残余,要求农民对地主无偿服役。人口大部分的农民来说,萨拉查的统治充满了贫穷,但萨拉查也用国家力量控制农产品价格,提高关税防止廉价农业品与本土农业竞争,维持农村传统生活的稳定,防止产生大量失去土地的无产者。

从政治上,萨拉查奉行当时20世纪30-40年代欧洲甚至世界威权主义的“合作主义”理念,希望国家能够调节阶级矛盾,实现阶级合作。从国家的主权与政权的合法性上,萨拉查将旧共和国时代的“人民的支持与个体权利”,变为新共和国时代的“民族国家共同的历史与传统”,并且让国家控制下的各行各业的法团,而不是民众选举的代表来成为议会成员。

可以说萨拉查的统治,是以牺牲社会经济进步,维持传统秩序的方式进行的,但是他不能永远统治这个“世外葡萄园”,因为二战、冷战造成了国际形势的剧变,不可避免影响葡萄牙国内局势。

二战期间,萨拉查保持中立,但亲轴心国,获得了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的武器援助,也通过他们训练军队。后期,见到轴心国逐渐战败,萨拉查只好与盟军改善关系,在出口钨矿、允许使用亚速尔群岛海军基地等方面让步,随着冷战开始,萨拉查在购买武器上、训练军队上也向同样反对苏联的美国、西欧靠拢。

葡萄牙作为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了增强军事力量,维持对本土和殖民地的统治,必须向先进国家学习。然而在美国、西欧接受训练的葡萄牙军官,许多人不可避免地接受了二战以来的民主、自由等思想,开始秘密建立组织反对萨拉查的威权统治。萨拉查在这方面也很谨慎,不仅进行宣传,试图加强对军人的控制,而且解除了许多被怀疑反对自己的军官的职务,甚至把他们送上军事法庭。

然而殖民地局势的变化,使得萨拉查想要维持传统秩序的幻想彻底破灭了,不得不做出妥协让步。

葡萄牙作为最早的殖民帝国,19世纪在非洲内陆进行扩张,在二战后仍有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几内亚比绍等殖民地,还有东南亚的东帝汶,中国的澳门以及印度的果阿。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61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下令出兵占领果阿。

同时非洲安哥拉、莫桑比克等殖民地人民也受到鼓舞,在新独立的非洲其他国家的泛非主义影响下,还有苏联、中国等国支持下,进行了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

其实从1910年旧共和国建立后,按照旧共和国精英们的发展思路,殖民地被授予更多的自治权,在各个区域当地的葡萄牙移民有自治议会进行管理,而且给予许多当地受葡萄牙学校教育的精英参政议政的自治权利。然而从萨拉查的新共和国以来,加强中央集权,加强葡萄牙国家对殖民地的管控。殖民地的分成了更加细碎的行政区域,由葡萄牙中央政府指派的官员进行统治,许多自治权被取消了。

萨拉查认为非洲的殖民地,是葡萄牙稳定的关键,加强了对非洲殖民地的经济建设,比如发展种植园经济出口剑麻、棉花、咖啡等作物,在莫桑比克建立大规模的水电站,并且组织移民工人前往发达的英国殖民地南非进行劳务输出。萨拉查大量组织移民,比如贫穷的农民前往非洲殖民地定居开垦土地,缓解国内矛盾,并且授予国内和政府有密切联系的大公司开发各种资源的特权,当然也是这些大公司从殖民统治中获得最多的利益。

而对于非洲当地人,萨拉查的统治加剧了压迫,萨拉查时期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虽然废除了强制劳动,但非洲当地人仍然被要求在矿山、种植园、铁路做事实上的强制劳动,报酬极低、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当地人和其他非洲国家都对非洲劳动者的待遇极其不满,反对殖民统治。而葡萄牙萨拉查时期虽然与一些当地精英合作,希望他们接受葡萄牙文化教育,进行文化同化,然而这些人比起大部分非洲人还是太少。

可以说独立战争时期,安哥拉、莫桑比克当地人不仅进行独立的民族革命,也进行社会革命,在冷战背景下,他们受到苏联、中国影响,许多人是倾向社会主义的。而美国为了防止苏联在非洲的扩张,与南非等国联合起来支援葡萄牙,葡属非洲的独立战争与后来的内战成为冷战的重要部分。

萨拉查时期葡萄牙的长期落后,使得葡萄牙殖民军队腐败低效,甚至因为苏联援助AK47步枪等武器,曾经在装备上落后于起义者。但是萨拉查加强军事建设,获得资本主义阵营的援助,并且大量从葡萄牙本土派兵压制起义,使得局势陷入僵局,起义者无法攻陷城市,葡萄牙军队也无法消灭荒木丛(Bush)的起义者。

如果没有殖民战争,也许萨拉查的“世外葡萄园”能够继续下去,然而殖民战争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加重了葡萄牙人民的负担,而且迫使萨拉查政权进行变革,这样破坏了其维持稳定的基础。

从军事上,受到美国训练的葡萄牙军官,又开始秘密反对萨拉查的威权统治,希望建立民主政权。也有许多军官受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影响,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上,到了70年代,Caetano执政后,开始大幅度转变传统的统制经济,实行自由市场化,吸引国外投资,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做法试图挽救葡萄牙因为殖民战争衰落的经济,但是殖民战争继续进行就无法做到。而且由于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保护减少,农业、工业甚至军队的从业者们,无法与国外竞争,物价飞涨,工资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生活水平下降,使得之前在传统秩序下不那么反对萨拉查的人,因为传统生活方式受到冲击,开始对萨拉查无法容忍。

到了1974年,在军人和人民中,形成了一个共识,认为殖民战争对葡萄牙有害无益,长期的战争不仅耗尽了葡萄牙的人力物力,而且只让萨拉查等统治阶级和大公司获利,本土的人民和大量在非洲作战的士兵则生活在绝望之中。只有结束萨拉查政权与殖民战争,才能给葡萄牙带来新生。于是康乃馨革命发生了,偏左翼的军人政变结束了萨拉查四十余年的统治。

1975年葡萄牙新政府允许了葡萄牙各殖民的独立,此时政局混乱,在极右翼与极左翼的政变失败后,葡萄牙逐渐形成一个联合政府,开始民主化,不过因为萨拉查时期军队的强大,军人在议会的特权以及军费开支被长期保持,以稳定人心。

可以说安哥拉、莫桑比克的独立战争,是压倒萨拉查政权的最后稻草。萨拉查不愿殖民地独立,但是为了维护殖民统治的成本是高昂的。这样高昂的成本就迫使葡萄牙为了打败非洲起义者和苏联、中国的支持,就必须在军事、经济上现代化,然而现代化又与萨拉查理想的传统秩序相悖,最终军事上美国影响增加,经济上接受自由市场经济,彻底摧毁了萨拉查通过国家力量维持的传统秩序的基础。


user avatar   lu-mi-cai-fu-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敢想像吗?60年代初的葡萄牙,人均收入竟然比中国强不了太多。他们每天平均工资是19元(埃斯库多),而一公斤肉价就得18元。工人没有任何福利,没有退休金,人们很难不失业。

葡萄牙,本是一个公认的擅长生存之道的小国,而且做为出色的航海民族,它的国民们在天赋、进取心和才智上,在世界上也是靠前的,他们对世界的攫取曾经非常惊人。

可是到了萨拉查手里,人们就很少看到葡萄牙社会焕发出活力与智慧了。

萨拉查这个人,有点像中国的王莽。

直到今天,葡萄牙民众对他的感情依然复杂而矛盾,在2007年,葡萄牙分别进行了两项调查,即:谁是最伟大的葡萄牙人?谁又是最糟糕的葡萄牙人? 非常讽刺,民调的结果是萨拉查兼具最伟大与最糟糕两个头衔。

要说伟大,萨拉查自幼刻苦学习,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位兼通政治与经济的博士。而且,他异常勤奋,平均每天工作17个小时。要知道,当时穷苦人在上流社会当女佣一天累死累活也不过工作16个小时,萨拉查的“敬业”程度简直不可想像,盛产工作狂的日本好像还没哪个首相有这种精神。在军人政府把国家搞得赤字飞升,民众忍无可忍的时候,做为军政府的财长,他出色的终结了困扰葡萄牙多年的赤字,甚至还破天荒的创造出盈余,赢得了巨大威信,成为总理。在初政的日子里,他发挥才干,使葡萄牙经济长期稳定(虽然是低水平的)。又善于团结教会、大资产阶级、军队这三大力量,掌握了话语权,把自己包装成葡萄牙的拯救者,最终大权独揽。

他长期位居权力巅峰,却清心寡欲,不以公器国柄私授亲人;他相貌英俊,教养良好,却终身不婚;生活方面像个清教徒一般过份的简朴,尤其是吃饭穿衣,据说他的早餐连奶油和黄油都舍不得放。而且,这个人性格孤僻,爱好阅读,研究哲学,没有不良嗜好,平日深居简出,很少露面,颇有点神秘主义教主的风范。

要说糟糕,那就是他统治下的葡萄牙贫穷落后得简直不像是欧洲国家。

按说,以他上述的私德和自律,对于众多独裁者来说,是罕见的,难得的。萨拉查又是典型的“学者治国”,连他的政治密友们也多是像他这样的经济、法律方面的教授。这样的人,这样的班子,外加葡萄牙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比本土大22倍的广阔的、资源丰富的殖民地,还有巴西这样的大亲戚帮衬(光是侨汇收入就很可观),这样一个西欧小国没有理由搞不好!

可现实呢?若想见识一下中世纪社会是什么样子,就去萨拉查的葡萄牙吧。在法国记者和瑞士学者的眼里,萨拉查统治的葡萄牙被跟佛朗哥的西班牙并列,简直像个与世隔绝的监狱:

“1960年,第一批欧洲避暑者首次穿越比利牛斯山,通向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金色的、空旷的海滩寻找 阳光。他们通过颠跛危险的道路穿越两个国家,在二十世纪发现了中世纪,两个民族跟在西方世界屁股后面苟延残喘,人口增长率最低,与技术进步彻底隔绝,只能出口汗水和臂膀,去干那种人们最不愿干的收入菲薄的工作”----《病夫治国》

在这里,自由主义被连根拔起,民众原有的选举权被剥夺,反对党派全部取缔,不同政见者被追捕,被处死,被投入监狱,被拷打,被流放。地方主义被攻击,新闻自由受到限制。社会氛围笼罩在恐怖统治下,人人自危,国民可能会因为一两句话而获罪,以致惨死在独裁政府的暴力下,就连乞丐也会被认为有碍于葡萄牙的脸面而被关起来。乡村里,则是国民警卫队横行无忌,如同中国明代的厂卫一般,底层民众只能麻木愚昧的生活着。

葡萄牙过去是军人独裁,但军人们热衷于权力、金钱和女人,对社会管得宽松疏懒,倒是萨拉查这文人独裁,却把恐怖和禁锢做到了极致。

其实拿它跟西班牙比都很抬举它了。比起经历了残酷内战,又被法西斯独裁的邻居西班牙来说,葡萄牙还要寒酸得多。以社会发展指数而言,1982年欧共体国家平均以100为标准值,西班牙是55,爱尔兰58,连希腊也有45,而葡萄牙,仅仅是26。至于同西德的128、法国114、英国98,意大利70,丹麦126比起来,不知差了几个世界。

按照欧共体1988年的标准,西班牙人口有57%生活在落后地区,22%的人口生活的工业衰退区。而葡萄牙干脆100%的人口都处在落后地区。

西班牙的城市化率尚且达到77%,葡萄牙只有31%。

萨拉查独居在埃斯多里宫,这座宫殿俯视着首都里斯本。匍匐在他脚下这座城市,曾是欧洲最繁荣富庶的都市,如今早就沦为时代的弃儿,70%的住宅没有电灯,86%没有自来水,但这并不妨碍他统治葡萄牙长达36年。离首都稍远的地区,甚至大量农民家庭还打着赤脚生活。

那时的整个欧洲,正经历着经济奇迹,连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这些东欧穷国在苏联体制下都实现了翻身,一片欣欣向荣,萨拉查却把国家弄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说来说去,还是私心二字。

萨拉查为了个人的长久独裁,不惜扼杀民族的进步。他之所以长期统治,靠的是两手:一是花大笔资金赎买军队,一个900多万人口的小国,养兵竟达20多万。那时的中国有8亿人口,养兵600万;“先军政治”的老大:苏联,人口2.4亿,养兵330万,论人口与士兵的比例,中苏都比葡萄牙好看。萨拉查不光浪费大量民财供养冗兵,还特别向将官们发放优厚补贴,换取他们不干政,交出指挥权。二是愚民政策,利用葡萄牙普通民众愚昧、能忍受贫穷又容易满足,而且迷信的弱点,进行控制。

萨拉查对葡萄牙至少犯下三大罪过:1,故意限制国民教育,耽误葡萄牙几代人。 2,放任外国资本涌入,使葡萄牙工商业长期失去保护,缺乏竞争力。 3,在英法等强国都在去殖民地化的大潮下,死硬的坚持殖民主义,浪费仅剩的民脂民膏去镇压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特别是第一项,是他最不可饶恕之处。作为专家教授出身的他,本人就是依靠教育改变了命运,也深知教育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却为了一己之私,故意限制百姓受教育的人数。

虽然知乎有几篇回答指出,葡萄牙落后是因为它的经济被英国控制,其实既夸大了外部因素,更不是自身落后的理由,最根本的原因是葡萄牙的教育落后,落后到极点。

虽说萨拉查曾经锐意扫盲,把文盲率从20世纪初的80%减少到50%左右,但也仅此而已了,他无意让中下层平民受到进一步的教育。

前面不是说了吗,萨拉查的一大政绩就是终结了财政赤字,但手法却是牺牲平民的“开源节流”,“节流”第一刀就挥向国民教育。直接把新建小学、中学的拔款全部砍光,对于正常国家来说,这已够怵目惊心了,他还顺手砍掉大学里的法律系、哲学系,甚至连他一生最美好的回忆:渡过大学生涯的科英布拉市也不放过,直接废掉那里的高等师范学校,以“节约经费”。

萨拉查为国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六年发展计划”,每年投入约合一亿多英镑的建设经费,却只把其中1%用于技术教育和科研。而对于基础教育,依旧一毛不拔。

去葡萄牙的英国人简直懵了,在一个普遍实行免费教育的西方世界,居然还有这样的奇葩国度:全国没有一所公立幼儿园(1978年才诞生),小学教育令人发指:80%的儿童到了11岁就得辍学,早早流向社会去当童工。政府只负担7--11岁的儿童的免费教育,而且还得学生自备书本。

而且,这种“免费教育”的教学质量极差,有一半学生在11岁无法取得离校合格证。政府只对建立类似于希特勒青年团的“葡萄牙青少年”这种法西斯洗脑组织而上心。

而中学,在绝大多数葡萄牙人眼里就是“高等学府”,因为只有6分之1的孩子能有幸踏入中学的大门。可即使进去了,又是另一种煎熬,因为所有中学都收费。哪怕最便宜的中学每年收费也至少合160英国先令,这当然不包括学生的生活费用。对英国人的收入来说不算什么(虽然英国中学是免费的),但对葡萄牙人来说却是负担。一般的城市职员或匠人,一年工资大约合3650先令,但他们要花一多半的钱应付食物开支,再除去其他生存花费,余钱就很少了。而占劳动力大头的葡萄牙农民或佃农(所谓的农业工人),一年总收入也才1800多先令,更腾不出这笔钱。还不要说即使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又如何?葡萄牙这个960万人口的国家,一共也才50所中学。至于大学,就更是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悬在半空中的圣殿,全国只有三座城市有大学。

中学以上的教育,在葡萄牙实际成了上层阶级子女的特权,平民百姓上升通道被封闭,阶级固化得令人吃惊。

正是因为扼杀教育,社会严重缺乏人才和技术的驱动,一个和平了近两个世纪,又有广阔殖民地可供榨汁的葡萄牙,沦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发电量最低、人口死亡率最高、近一半的国民吃玉米面包,还常不得不用板栗、榛子充饥的国度。

劳动生产率低下的葡萄牙,中农比欧洲的小农还穷,至于贫农简直跟乞丐差不多,大部分没有土地。所谓的工业基本是手工业,高级一点的是加工业。葡萄牙人的工资只有欧洲资姓国家的三分之一甚至十五分之一。

他们每年吃到的肉、牛奶、糖只有西欧和北欧国家的一半甚至十分之一。

而六七十年代,同样搞独裁统治的朴正熙却创造了“汉江奇迹”,偏安于中国台湾省的蒋记政权,也迎来了经济起飞。哪怕佛朗哥的西班牙,也在钢铁、造船、汽车、机械领域取得可观的成绩。只葡萄牙, 因为萨拉查的政策,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没有出路,只好上百万的去美洲,去非洲、去法国打苦工。

那个年代正是葡萄牙的生育高峰期,每年新增2万多青壮人口,可流失出国的反倒有4万。今天欧洲的难民危机对于法国只算小儿科,因为早在六十年代,巴黎郊外就有一个庞大的葡人“难民营”,搞得法国廉价劳力人满为患。不断涌来的葡人又只好继续背景离乡往中、北欧跑。可对萨拉查来说,却是一举三得,既消除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又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控制,还能带来大笔侨汇收入。

这还不够,殖民地的黑人更是他输出苦力赚钱的绝好对像,每年都有50万以上的黑人被当成奴隶般的劳工出口到各国,赚取工资的差额。比如葡萄牙把10万莫桑比克劳力输出到南非,当局从每个人身上可以赚到5.2美元的工钱。这就是葡萄牙弥补巨额外贸亏空的方式。

只有萨拉查死掉,葡萄牙和它的广大非洲殖民地才有命运转折可言。

1972年萨拉查病死,1974年就爆发了著名的“康乃馨革命”,开始进行一系列改弦更张。被萨拉查残酷统治的安哥拉、莫桑比克等殖民地也迎来了独立自主,走向了新的发展道路。

当然,命运改变最快的是葡萄牙,到1986年,葡萄牙被欧共体接纳,迎来彻底翻身,特别是教育,历经改革有了长足发展。从那时起,葡萄牙才算真正与发展中国家甩开了距离。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葡萄牙与希腊这两个典型的“欧猪国家”的对比。

1976年,葡萄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1690美元;希腊却有2590美元。而到了2000年,葡萄牙达到1.15万美元,比起希腊的1.2万美元已基本没有差距。值得点赞的是教育投入,葡萄牙从小学到高中全部免费,希腊还只能做到小学到初中免费。葡萄牙在欧共体的经济结构改革和巨额补贴之下,在教育的进步与开放的旅游业、服务业帮助下,扭转了命运,不再是“大西洋岸边的贫民院”,终于过上了欧洲水平的生活。




  

相关话题

  越南不也是共产党执政吗?为什么跟中国大陆关系不好,还经常挑衅? 
  神圣罗马帝国逐渐变得名存实亡的转折点是什么时期? 
  怎样评价「江阴八十一日」全江阴城的就义,江阴 20 万人全被屠戮能否避免? 
  为什么涉及中国历史题材的游戏数量非常少? 
  为什么严嵩和徐阶同是贪官,评价会差的这么远? 
  如何看待媒体称全国首例医生因诊断「定罪」:尘肺病读片差异被视为严重不负责? 
  为什么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不抵抗 几十万东北军依然跟随张呢? 
  古代皇宫为什么要养太监而不是养女汉子? 
  《走向共和》为什么评价那么高?这部电视剧值得看吗? 
  为什么说国家是暴力机器? 

前一个讨论
伊朗曾经被蒙古人和突厥人统治很久,请问在伊朗有没有“伊尔汗国非伊朗”“贴木尔帝国非伊朗”之类的论调?
下一个讨论
如何制定规则遏制铁路「买短乘长」的情况?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