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写写对荀彧之死主流不一样的看法
现在主流都认为荀彧是因为反对曹操完全夺取汉室权力的做法而被逼死 我对此很是怀疑
我认为荀彧不过是恰巧在不该死的时候不走运病死了,让人编造出了荀彧被曹操逼死的说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 荀彧的政治理想大方向上和大部分想要出仕的士族是没有区别的
而荀彧在主动投靠曹操以后其实目标就很明确了——辅佐曹操夺取天下!
这里面从来就没有兴复汉室什么事
【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成大事是什么意思? 比作张良是什么意思?大家对历史有了解的应该都懂 材料还不止这些 如果你觉得比张良不过是曹操个人的行为看看下面
【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等于把曹操的事业与刘邦刘秀相提
【彧劝太祖曰:"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再此提刘邦
很清楚,荀彧把自己辅佐曹操这件事是看成和过去的开国功臣辅佐刘邦刘秀是一样
想象一下到最后荀彧居然突然来一句 虽然我尽心尽力帮你取天下,但是我还是觉得你该把这天下还回去······ 画面不要太美 无论从逻辑从可行性来说 都是不可思议的
再从现实的家族利益来思考 荀氏早已经是和曹家政治利益捆绑的了
【是时荀攸常为谋主。彧兄衍以监军校尉守邺,都督河北事。】荀氏家族多人在曹操处任职
【太祖以女妻彧长子惲,后称安阳公主。彧及攸并贵重】如果曹操称帝 荀氏是标准的皇亲国戚
荀氏家族会反对曹操夺取权力吗?因为所谓的儒家道德放弃利益让自己的家族处于危险之中?大家自己好好想想 这样的事会不会发生?
再来分析下史料关于荀彧之死的记载 最可靠的还是《三国志》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我要说 这段记载是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的,有意引导大家觉得荀彧的死和曹操称魏公有关,但又不明说,就这样害得大家脑洞大开,各种分析都来了。在这里先说说这段记载中的几个问题:
【密以谘彧。彧以为······】可知董昭等人的提议是秘密进行议论的,荀彧的回答又是如何被人知道写到史料里的?【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作者如何知道曹操的想法?【以忧薨】作者如何知道荀彧的想法?【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曹操为魏公与荀彧之死有关系吗?
【魏氏春秋曰: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这个也是广为人知的说法了,但是真实性问题很大,如果此事是真,为什么《三国志》不直写?甚至陈寿写《三国志》时有没有这个说法都是问题 《魏氏春秋》作者孙盛 写这个应该已经是东晋了。有人说,春秋笔法,为尊者讳。
如果这样,为什么《三国志》在崔琰死的时候就敢直书是曹操赐死 ,荀彧死就不敢了?
再说说范晔《后汉书》的记载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表留彧曰:“臣闻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臣今当济江,奉辞伐罪,宜有大使肃将王命。文武并用,自古有之。使持节侍中守尚书令万岁亭侯彧,国之重臣,德洽华夏,既停军所次,便宜与臣俱进,宣示国命,威怀丑虏。军礼尚速,不及先请,臣辄留彧,依以为重。”书奏,帝从之,遂以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时年五十。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燕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范晔可以说是偏曹黑的了 在描写曹操屠徐州时有意夸大屠杀人数,结果记载中出现地理逻辑时间错误(有意思的是 《资治通鉴》的作者在编这部分时发现了这个错误,不动声色的改了地理错误以符合逻辑,但是夸大的屠杀人数却没改)
《后汉书》关于荀彧之死的记载其实是综合了之前的材料,修改成了作者想要的形式
如【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这其实是《三国志》荀彧回答的改写【事遂寝】三字为《后汉书》新加 表明荀彧直接阻碍了曹操称魏公 而事实上曹操称魏公的行程从来没有受阻
【十七年春正月,公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之癭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称魏公的讨论就在建安十七年 南征孙权之前曹操就已经做好称魏公前的行政划分,荀彧根本造成不了什么阻碍
【九月庚戌,立皇子熙为济阴王,懿为山阳王,邈为济北王,敦为东海王。】同上 亦为称魏公前的政治准备 此条出《后汉书》是曹操对刘协的安慰性质增封 要封自己先封别人
【十八年春正月······诏书并十四州,复为九州。夏四月,至邺。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荀彧大概死在十七年十月到十二月之间 曹操南征孙权在十七年十月,此前已做好称魏公的准备(到九月仍然在进行政治积累)而十八年南征后四月回到邺后立马称魏公了 看不出所谓的荀彧反对对曹操称魏公有什么阻碍。
为免阴谋论者说曹操南征是在演戏没有真打 只是为了弄出荀彧(荀彧脸真大 此论大概与刘备或诸葛亮故意失荆州害关羽有异曲同工之妙)再摘录孙权传的记载【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这次南征是实打实交战了的
《后汉书》记载的《三国志》没有的曹操请荀彧随军的表文不说最后部分【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把《魏氏春秋》的记载钞过来并不能增加可信度
终于 ,到了表述我认为的荀彧之死的真相的部分了,我不能说我的猜测一定正确,但是我想可备一说
荀彧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反对曹操称魏公的话,因为关于称魏公流程的咨询是秘密进行的,以董昭为首负责,我们不能知道荀彧对此的看法。
然后是很多人觉得异常的让荀彧劳军一事,其实荀彧不止一次劳军,不是某些人以为的头一次
典论有载【后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这是另一次荀彧的劳军,可知事实上之前有过劳军只是没有记录罢了
我认为荀彧死前的安排不过也是曹操称魏公的计划流程的一部分
曹操称魏公流程:建安十七年: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增加身价 且是对之前西征的封赏)
行政划分增加魏郡地盘(因为预定封的魏公肯定是包括魏郡的)
封刘协四皇子为王(欲夺先予 )
南征孙权(刷战功 为之后封魏公再加点理由)
荀彧在这个过程其实原本是预定要扮演郗虑的角色的
【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
注意荀彧随军后的官职身份【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
策命曹操为魏公是需要天子使节持节的 而荀彧也持节
另荀彧之前担任的尚书令权重却位低 光禄大夫为二千石 尚书令只千石(也不排除如果荀彧策命 再给他升官的可能) 升荀彧为光禄大夫或许只是单纯为了提高官位 策命魏公的官员官职太低不好看
只是荀彧途中病死 导致谣言四起 什么荀彧心系汉室 反对曹操被逼死的说法就被一步步编造发明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