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知道这种印象是哪来的。曹操不喜欢二丕?都让他当太子了还不喜欢?曹植的老婆崔氏因为穿衣服艳丽就被赐死,曹植多次误事,被曹操斥责处罚,而反观曹丕从来没有被老爹骂的记录。曹操收养曹真、曹休这些族里的孩子,都是让他们和二丕一起玩,关系非常好。曹丕和夏侯尚夏侯衡等兄弟关系也很好,幕僚宾客结交的文人雅士众多,一直是当继承人培养的。看看曹植那方,杨修丁仪等人简直是猪队友吧...后来曹操还自己剪除曹植的党羽,还不是为了嗣子曹丕?如果真的不喜曹丕而喜曹植,那就像江对岸孙权(对鲁王)一样大力扶植曹植的党羽好了,干嘛为太子吧路都铺平了。曹操自己说过:“你们几个全都封侯,只有子桓不封侯,只让他当五官中郎将,是想让子桓将来继承我,这是很明显的事。”后世文人说“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因势窘溢价”,是说文人们爱吹捧曹植的才华,以他的悲伤遭遇来自况。如果曹植真是意气风发深得父亲宠爱,又怎会这样被当做“失意”的代表符号呢?前期或许是因为曹植的文才让他很得曹操喜爱,但几次误事受责之后,我觉得曹彰都比曹植受宠。
另外,曹丕和曹植,以及其他兄弟姐妹关系也应该是很好的,曹丕看上钟繇的美玉,不好意思自己去要,还让弟弟帮忙要。后来还因为这件送玉的事和钟繇成了好朋友。那个时候正是所谓的“夺嫡之争”最激烈的时候。试问如果兄弟俩关系恶劣,曹丕还会让老弟帮忙干这事?曹冲死的时候,曹丕也是很悲痛的,亲自写了诔。至于曹丕毒死曹冲这种不知道哪来的地摊八卦,我觉得真是很搞笑,曹冲是环夫人一个小妾生的小儿子,对曹丕能有任何威胁?我甚至觉得这种“夺嫡之争”是不是晋朝人编出来黑曹丕的,或者后世人们自己联系实际想象的。曹操没当魏王之前,根本不需要立嗣啊,爵位肯定是给嫡长子曹丕继承的,他想要曹植继承的话难道要把曹丕和曹彰砍了?这时候曹丕和曹植有啥好争的?当魏王没两年就立曹丕当太子了。就算真有所谓“夺嫡之争”,也请注意曹植才是去“争”的那一方,扮演的是秦王这样的角色,不要因为他失败了就同情错了人。当然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曹植的,我觉得他和曹丕关系很好,并没有夺嫡之心(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就是写来吹他哥的,多直白)。
另外,曹丕应该是个家庭主义者,和兄弟姐妹关系都很好。曹休曹真夏侯尚都是他的死党,抚养幼弟曹干经常痛哭流涕,为妹妹德阳乡主砍小三(而且只是干妹妹),封妹妹的女儿当公主,关心姐姐清河公主的婚姻(曹操听了曹丕的意见,把清河嫁给夏侯楙,后来后悔了还说“哎呀都是曹丕害的我”,多有家庭感的一幕啊),关心曹休哥哥的身体(逼他喝酒吃肉)...说这样一个家庭主义者是在缺爱的环境下长大的,能信吗?
建议修改题目 是比起曹丕更喜欢曹植
因为甄宓……
东汉首席人妻爱好者曹公咬着后槽牙说:“真吾儿妇也!”
类己。
曹操年轻时任性放荡,又自负其才,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汉征西将军。曹植年轻时同样任性放荡,自负其才,“性简易,不治威仪,不尚华丽”,和曹操当年作风一摸一样。不仅像,曹操策问试探时,“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简直才华溢出。又像自己,又聪明,又是名人堂级的文笔(这是士人高下的标志,考虑曹操自己就是诗人,分量更重),谁当爹都喜欢啊。“吾昔为顿邱令”那段,明显就是说:儿子你有我当年的风采,要加油啊。
反观曹丕性格局促矫饰。因为曹植文名更高,经常被塑造成文人秀才的印象,然而就诗歌文章乃至生平作风看,曹植更有游侠气质,字里行间憧憬仗剑策马的燕赵儿,性情潇洒放达。曹丕要阴柔的多,更有伤春悲秋的小文人味道。且好面子,喜矫饰,写个典论自吹自擂,什么6岁射箭8岁骑马打过30只兔子弹球奇才剑术无双,全是自己写的,吹起自己一丝不苟,别人附和一句“善”都记下来。南征犯错了就引经据典给自己找台阶。和曹操大气的性格相差甚远。
一个像自己,聪明有才。一个不像自己,才气过得去,但是差前一个很多。当爹的偏爱前者也是人之常情。
曹冲死的太早,不好比。有教养的仁和神童总是可爱的,但是他还没有成年,没有机会展现一个成年人的完整秉性,拿来和丕,植比较并不对等。不要说曹冲,普通人里很多猥琐大叔小学生时也很萌的,说明不了什么。
郭淮认为诸葛亮占领北原,就能断陇的结论,纯属YY。假定诸葛亮占领北原,就是下面这个局面:
所以,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去陇右。
断陇,就是断绝陇道,切断陇右和关中的联系,以达到蚕食陇右的目标。
源于陇右和关中平原,都在黄土高原上,而陇右地势高于关中平原,两地之间主要靠谷道联系,所以连接陇右和关中,主要就是依靠2条谷道,一是陇山道,二是陈仓渭水道。
诸葛亮在一伐时,从祁山道出兵陇右,三郡投降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守住陇山道的西口-街亭,诸葛亮本人“称兵上邽”(《曹真碑》),亲自围住陈仓渭水道的西口-上邽(郭淮驻守)。
诸葛亮五伐,在关中断陇,即使断成功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有派兵去陇右。
在关中断陇,周边都是敌人,要守住开阔地几十公里,才实现断陇,完全是搞笑。
所以估计郭淮这种说辞,也许是为司马懿守不住渭南,而在后世补写的开脱之词。
欢迎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