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豹航程远,载弹量大,价格又便宜。这是优点。但是飞豹也是一种缺点极为明显的战机,那就是一旦失事,飞行员死亡率太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了人民海空军的飞行棺材了。
飞豹战机的坠机比例倒也不算特别高,但一旦出事,飞行员的死亡率却高的出奇。到现在(包括刚刚发生在海南岛的事故)出事10次,牺牲了16名飞行员,只有2人成功弹射跳伞生还。(跳伞生还的都是后座飞行员。还有一次没有人员损失的是高速滑行实验的时候,冲出拦阻沙堆,坠毁于农田中)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要避开人员密集地区。但是我国其他战机就没有要避开人员密集地区的问题吗?为什么只有飞豹出这种事情?个人认为,这款战机的救生系统肯定是有问题的。应该尽快加以改进,否则,就应该尽快用歼16替换掉这些飞机。
依照一些说法,第一是机翼设计问题,因为技术落后,没有使用前缘机动襟翼,导致机翼容易失速。尤其容易出现单边机翼失速。而一旦出现单边机翼失速,飞机就会自动滚转。也就会出现飞豹的很多事故中,座舱倒扣的问题。其次是弹射系统稀烂。飞豹采用抛盖弹射,又是双座,双座飞机的弹射本身就相当麻烦,后、前座除非使用弹射轨迹发散技术,否则必须拉开弹射时的间隔,否则弹射座椅的火箭喷流互相烧毁座椅伞具烧伤飞行员、前后飞行员相撞、伞具空中纠缠的概率会非常高。这样后座和前座之间必须有0.9到1.2秒的弹射时间间隔。然后抛盖这个过程,又需要0.3-0.4秒。也就是说从飞行员拉动弹射拉环,到弹射出来,前座飞行员需要等一秒半。
2011年10月14日,陕西蒲城,试飞院一架编号814的JH7A原型机在飞行表演时坠毁,前舱试飞员余锦旺牺牲,后舱飞行员在触地前一刻弹射逃生。就是因为这套弹射系统要花太多时间。
再就是奇葩的HTY-6弹射座椅了。
我国自主开发了两款服役的第三代弹射座椅,歼10的配套工程中,专门引进西方技术开发了一款性能较高的HTY-5三代座椅;核心技术是三要素(高度、速度、时间)的计算机芯片控制开伞,极大强化了低空复杂情况下的弹射救生能力。
而歼11B/歼15等型号,则装备了苏27系列原装的K36D座椅基础上开发的仿制型,这个系列的弹射座椅性能也是国内最好的。尤其是高速救生能力,K36系列的性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现役型号中,都是独一无二的领先。
而新飞豹上适用于另一款名义上也是第三代的HTY-6弹射座椅,它因为主要作为装备二代机的通用型装备开发,核心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因此性能比较有限,不论是高速救生能力还是低空救生能力,都和歼10上装备的HTY-5差距显著。
相较于HTY-5的三要素(速度、高度、时间)电子程控器,HTY-6采用了简化的双要素机械控制器,只能根据弹射时的高度、速度来确定开伞,控制水平在三代弹射座椅里是最简陋的。这使它在面临低空复杂姿态——比如飞机侧翻、甚至倒扣状态下的弹射时,性能表现比较弱,需要更大的高度才能完成对飞行员的安全救生。真不知道什么地方不能省钱,偏偏要在这种地方省钱!
飞豹是90年代老军迷口中念念不忘的航空三神兽之一:
歼8高空高速掠袭打F22。
歼7狗斗打F22。
飞豹低空高速打航母。
时间到了2021年了,这仨神兽的江湖传说早就随风飘散了,蔡国庆各种改进改出了F,在21世纪头一个十年末,终于达成了最初的设计任务目标,歼7到了G也到头了。
飞豹从靠一己之力挑起海航反舰重任,终于开始被嫌弃了。。。
如何评价?不管他性能如何,在Su30MKK到货之前,难道你能找出来第二个机型干这活儿么。。。
中途岛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