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我是半专业做转基因的,总所周知,所有的基因功能分析都离不开转基因技术,我也算是打个擦边球。以我的理解,楼主的意思是转基因农业技术公司的赢利点在哪。以下就以这个角度来切入这个问题。
如今全球主要能够大规模应用的基因无非只有以下两个:抗除草剂类基因和Bt类基因(抗鳞翅目昆虫基因),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小规模应用,比如耐储藏番茄,抗病毒番木瓜等。再把问题限定在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大规模应用基因,推荐楼主看《收获之神》,详细介绍了美国几个现代农业技术公司和研究机构,应用35S启动子,也介绍两个基因的发现及应用。
抗除草剂基因的发现,其增长点在于除杂草进入大规模机械化时代,为机械化农业铺平了道路,同时使先正达的农达大卖,算是农业生产者和农业技术公司的双赢。这个就是抗除草剂类基因的增长点。
而抗鳞翅目昆虫基因,优势在于使农作物获得一个新的特性(抗虫)。由鳞翅目昆虫造成的产量损失不小,比如棉花中的棉铃虫;水稻中的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在一般植物中,抗鳞翅目昆虫基因资源有限,恰巧芽孢杆菌中天然存在这类毒性蛋白(Bt蛋白),同时也未发现这类蛋白对人畜有明显的毒性,经过有机农业的长时间使用也证明它的安全性(将Bt蛋白作为生物农药喷洒使用)。随后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把Bt蛋白的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中,使其具有抗虫性,减少农药的使用,经济又安全(农药费用节省和喷洒农药引起的中毒等)。
综上,这两个基因大规模使用,是因为它们的方便和安全,同时农业技术公司也因为提供这些服务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