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逼农业技术员一枚,经常带工人打药。
国外的农场基本上都是规模化的,所以打药的时候是机械化操作的,机械的喷药速度能用程序控制,每亩的药液量可以很精确。对于某种特定的要药来说,比如说某牌子的除虫菊素,亩药剂用量为120--180ml每亩(因为国外种植面积大,很多进口药也会标注每公顷用量),机械大面积打的时候,知道了面积,只要按照这个用量标准算出用量,兑水稀释,大机器喷过去就是了。
国内农场较小,一般都是人工打药,如果按照亩用量来打,还要通过喷雾器的喷幅,打药工的步行速度,确定兑水量,以保证刚好打完这一亩地。然而实际操作中每个打药工的步行速度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同一个打药工人也是不能保证整个过程中都一致的,背着15升的药壶越到后面速度会越慢,这个时候打药就不能保证均匀了。所以同是一亩地,有的人打两桶水,有的人要三桶打完,这个时候要保证药效,用稀释倍数做标准就比较实用一点。目前背带式电动喷雾器一般都是15升的,在实际生产中我们会根据作物品种来确定兑水量,比如菜心,每亩打三桶水是够了的,即每亩喷雾量45升( 打药的时候亩兑水量会因品种,种植技术的不同而不同,在我的农场叶菜类45升就够了,果菜叶面积大,每亩可能要60升或更多 ),按照亩用量120--180ml,稀释倍数区间在45000/180--45000/120,即250倍--375倍,每桶的药剂使用量区间在15000/180--15000/120,即40--60ml。然后再根据田间实际情况使用不同倍数,虫口密度低的时候可以使用高倍数,虫口密度高的时候可以使用低倍数。
国内的农药上面更多的是标注稀释倍数,打药工可以很快算出喷一桶药水要加多少ml的药剂进去,再兑水到15升。目前在中国农药的使用者主要还是农民,
有的可能连数都不会算,去农药店买药的时候,店主会直接告知这个药每喷壶加多少瓶盖进去就可以了。
以上个人理解,供参考,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