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地想了一下,发现这个问题远比我想象中要复杂的多,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历史逻辑性、历史感和游戏性之间的平衡,而在EU4近四百年的时间跨度的背景下这是件很难的事情。把整个贸易系统砍掉重做显然并不是一个现实的方案,所以我只打算谈一下贸易线路的问题。
EU4在发布之初就是匆匆上马的项目,游戏中很多生硬的设计一直遗患到现在版本,最广为诟病的莫过于用历史事件强行收束世界线,丝毫不讲究历史逻辑性,而裂颅就是被玩家调侃的最多的一个例子。不过瑞典蠢驴也还是要点脸的,既然大背景动不了那就在小细节上修修补补,用思潮系统取代西化就是一个例子。思潮起源地的出现条件,思潮的影响效果,以及思潮的传播条件都有清晰的逻辑性,比以前西方中心论的西化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当然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上还是有残余)。既然如此,那我们也可以在贸易线路这个细节上做点文章。
对于一个EU玩家来说,对贸易系统最直观的不满莫过于贸易终hei点dong的设置。无论你生产多高,贸易节点再怎么有钱,收入的大部分最后都还是会流入控制终点的国家的腰包,这就意味着只要英吉利热那亚两个黑洞控其一,钱在后期就只是一个数字。无论是英格兰开局,看着从一无所知的大洋那头流过来的贸易箭头;还是葡萄牙身为殖民之王控制了几乎全世界的殖民地节点,却还是要面临要么远征英国和西班牙/阿拉贡要么被他们抢劫的窘境,玩家都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荒谬感。对此我的建议是:贸易线路不再固定,它需要发展和变更。
以开局为例,塞维利亚不再有来自大洋彼岸的神秘贸易线路,上游到亚速尔群岛就为止了,进一步扩张线路则需要两牙在西非建立殖民地/贸易站以及发现和开发新大陆,同理英吉利开局也只能接收吕贝克、香槟等欧洲节点的贸易额。东南亚和美洲地区的开局将只有短途贸易线路,线路的拓展只能依靠欧洲殖民者的到来或着土著帝国的崛起,大萌也能通过朝贡系统开发东南亚–南亚–非洲的贸易线路。
而贸易的上下游关系,则按照节点地区生产力、重商主义程度、贸易竞争力等参数来计算。如果大萌大力发展杭州节点的生产,则杭州有机会变成东亚的贸易终点,贸易额不再经北京流向玉门;殖民主义(如塞维利亚)和手工业生产(如阿姆斯特丹)的发源地所在节点,将在贸易上下游的计算中获得巨额加成;配合即将发布的工业革命系统,煤的开发和蒸汽机的使用将使英吉利名正言顺地成为贸易终点。
暂时想到这么多,有时间再来写写对贸易商品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