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你是活在赫鲁晓夫统治下的前苏联民众,会是什么感觉? 第2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像你把你父母+爷爷奶奶留给你的300万买房钱天天“过今晚全场由赵公子买单“那样的生活。

上图蓝色是苏联的黄金储备,红色是苏联向外国并且以美国为主购买粮食消耗的黄金。从斯大林逝世的近3000吨顶峰到解体时的300吨,资产流失近2700吨,要知道我国2019年黄金储备仅1800吨。赫鲁晓夫全面否定了从接近0攥到3000吨的斯大林,受艾森豪威尔邀请访问美国,参观美国农业回苏联学习美国农业,然后把苏联农业搞垮了,便用黄金美国购买粮食,一个人消耗掉了斯大林攒下的2/3。

苏联领土内乌克兰区位就相当于我们的东北,且苏联有漫长的海岸线,有大草原,中国能养活13亿人而苏联仅为2.5亿人,这样一个资源庞大的苏联用家底向最大的竞争对手买粮食,难怪当时共产主义阵营都把赫鲁晓夫称为走资派,为斯大林鸣不平。于是有了中苏论战中著名的《九评苏共》以下节选

苏美合作主宰世界,这是苏共领导的“和平共处”总路线的灵魂。
我们要问苏共领导:美帝国主义是世界人民的最凶恶敌人,是侵略和战争的主要力量,这一点在一九五七年宣言和一九六○年声明上写得清清楚楚的,你们怎么能够同世界和平的主要敌人“联合起来”保障和平呢?
我们要问苏共领导: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三十多亿人口,难道都无权掌握自己的命运,都必须规规矩矩地听从苏美两个“巨人”、两个“最伟大的强国”的摆布吗?你们的这种狂妄的谬论,不是十足的大国沙文主义,十足的强权政治吗?
在苏共领导的心目中,只看得起一个美国。为了追求苏美合作,苏共领导不惜背弃苏联人民的真正盟友,不惜背弃至今还处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兄弟以及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

赫鲁晓夫被亲斯大林派系的勃列日涅夫以及苏共青年团的谢列平等政变下台,上台的勃列日涅夫逐步恢复了斯大林的权威,可以看到苏联的黄金储备在他上台时开始上升,从购买粮食变为0。但是在1969年2月,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太空庆典上遭到了刺杀事件(人没事),数名宇航员受伤,然后黄金储备就开始挣扎着下降,在勃列日涅夫病重(1976)逝世间(1982)几乎到了低点。从这里已经看出苏联这艘大船即将沉没,而船上的货品已经被搬空。


user avatar   wen-tao-3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壹·斯大林之死

1952年10月,苏共召开第19届代表大会,距离上一届代表大会已经过去13年。

斯大林向代表们建议,废除总书记的职务,并且取消政治局,重新选举中央主席团做为决策层,然后从中央主席团中选举常委会,负责国家的一切事情。

这个主席团常委会共5人:

斯大林、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赫鲁晓夫.......基本上苏联的事情,就他们5个人说了算,而最终拍板的是斯大林。

意思很明显,执政多年,斯大林拥有非常高的威望,哪怕不是总书记,一切号令依然出自斯大林之口。

职位不能给斯大林荣耀,斯大林反而可以决定职位能否存在。

这就是地位。

晚年的斯大林非常自信,已经不像年轻时一样在办公室奋斗到深夜。

他经常在晚上召集亲信到别墅看电影,美国西部牛仔电影是斯大林的最爱,看着浪荡不羁的牛仔,斯大林仿佛看到曾经流放西伯利亚的自己。

电影往往在凌晨左右结束,此时厨师会准备一桌丰盛的宴席,斯大林和亲信们一边喝酒一边说话,很多国家大事就在觥筹交错间敲定下来。

宴会结束,一般要到凌晨5点左右。

亲信们回家补觉,庆幸又是没有出错的一天,斯大林睡到中午才起床办公,等到晚上又是happy的一天。

这么高强度的夜生活,就算21世纪的年轻人也扛不住啊,何况斯大林已经是70多岁的老头子,说不定哪天熬夜犯了高血压,就被马克思带走了。

终于,那一天还是来了。

1953年2月28日,斯大林召集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到私人别墅,和往常一样电影喝酒吃饭一条龙,浪到凌晨6点才散伙。

临出门前,斯大林还用手指戳赫鲁晓夫的肚子,用乌克兰语叫他“米基塔”,活像好基友在打情骂俏。

第二天,赫鲁晓夫守在电话旁边,继续等待斯大林的召唤,结果等了半天都没消息,赫鲁晓夫有点不开心:“难道我被抛弃了?还是领袖有了新欢?”

等赫鲁晓夫和其他常委接到电话,急忙冲到斯大林别墅的时候,才发现健壮的领袖已经不省人事,毫无知觉的躺在沙发上。

医生告诉他们:“斯大林同志脑血管破裂,身体右侧中风,恐怕日子不多了。”

斯大林用生命再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熬夜要不得啊同志们。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

统治苏联29年的斯大林骤然去世,又没有留下一个培养多年的接班人,给苏联中枢造成巨大的权力真空。

由于废除苏共总书记,苏联权力最大的职务是部长会议主席,类似于总理,而斯大林多年利用秘密警察执行大清洗,内务部也成为让人闻风丧胆的超级权力机构。

谁夺走这两个职位,便是苏联下一任扛把子。

斯大林去世以后,贝利亚推举马林科夫出任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又推荐贝利亚接管内务部,并且做部长会议副主席,哥俩狼狈为奸,成为斯大林去世后最有权势的人。

至于赫鲁晓夫只捞到书记处书记的职务,由于没有总书记,那么党的日常工作便由赫鲁晓夫主持。虽然没有前两人风光显赫,但是能掌管党的全部机构。

也行吧,这波不亏。

接管国防部的布尔加宁,成为赫鲁晓夫的盟友,而布尔加宁有两个特别牛逼的下属: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朱可夫元帅。

也就是说,赫鲁晓夫有军队支持。

既然斯大林不在了,大家的实力也差不多,到底谁是扛把子,还是要争一争的,要不然实在对不起斯大林多年栽培。

赫鲁晓夫向马林科夫一番耳语:

“内务部有多恐怖你造嘛,这么多年想抓谁就抓谁,万一贝利亚利用内务部针对你我,如之奈何?而且贝利亚的权势熏天,根本看不起你,这都能忍?”

马林科夫略一思索:“干他。”

不久后的一次会议上,赫鲁晓夫批评贝利亚是特务、内奸和野心家,属于混入苏共的敌人,不打倒不足以安慰斯大林的在天之灵。

听到赫鲁晓夫开炮,其他人纷纷站起来检举揭发,没多久功夫,就把贝利亚说的臭狗屎都不如。

主持会议的马林科夫摔杯为号,哦不,按下桌上的电铃按铃,朱可夫带着十几名士兵冲进会场,把贝利亚当场带走。

KO。

随着贝利亚被捕入狱,内务部的高级官员纷纷落马,权力也被拆分的七零八落,再也没有以往那种说一不二的权威,而且做什么事情,都要向主席团和书记处汇报。

换句话说,贝利亚的权力,大部分转移到赫鲁晓夫身上。

而且贝利亚是属狗的,因为之前和马林科夫结盟,现在一口咬定马林科夫是同党,你们既然要抓我,那就得把马林科夫也抓起来。

马林科夫不禁怒火冲天,向监狱方向骂了一句卧槽。

不过骂归骂,和贝利亚纠缠不清,已经成为马林科夫的污点,让他在其他人面前总感觉低人一等,也不敢利用权力颐指气使。

他要是敢自称天王老子,别人可以马上抓住他的小辫子,像讨伐贝利亚一样讨伐马林科夫,那还玩个屁啊。

而布尔加宁和莫洛托夫等人地位虽高,却没有多少真正的权力,属于听指挥的那种类型。

于是,赫鲁晓夫从主席团的边缘人物,迅速成为主席团话语权最大的人。1953年9月,苏共决定重新设立第一书记,并且选举赫鲁晓夫出任这个职务。

时隔一年,苏共再次有了当家人。

从此以后,苏共主席团不仅控制内务部的工作,还严格监控其他苏维埃机构,几乎所有命令都是主席团和书记处发出的,要是没有赫鲁晓夫的签字,任何命令都没有合法性。

赫鲁晓夫用权力斗争的胜利,重振了党的领导权威,也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他不禁嘴角向上扬起,向“玉米爱好者”的殿堂飞奔而去。

只是赫鲁晓夫没有想到,11年后将以“特殊退休金领取者”的身份,草草结束政治生涯。



贰·赫鲁晓夫的野望


赫鲁晓夫生于1894年,从小生活艰苦,给别人家放过牛羊,文化程度也不高,14岁的时候跟随父亲迁居乌克兰,在一家德国人开办的工厂里做钳工。

“十月革命”以后,赫鲁晓夫加入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一名光荣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搬。

1918年夏秋,他被派到察里津参加战斗,而察里津战役的领导就是斯大林。

估计地位相差太多,二人并没有产生直接联系,但这次并肩战斗的经历,足以让斯大林确信,赫鲁晓夫就是一路追随自己的嫡系。

多年后斯大林发动大清洗,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就是拿掉不服从的人,换上自己的嫡系人马。

朱可夫、铁木辛哥、马利诺夫斯基都是大清洗的受益人,当然,还有赫鲁晓夫。

不过赫鲁晓夫的资历太浅,想直接跟着斯大林混,还需要自己奋斗到更高的平台上,才能让斯大林知道,自己也是察里津战役的人马。

1920年,革命战争摧毁无数工业和能源基地,为了支援战争,斯大林派150名干部前往乌克兰顿巴斯恢复生产,同行的还有一大批技术专家。

顿巴斯被分为数个工业区,赫鲁晓夫凭借战功和资历,成为鲁钦科沃区的主席,负责管理16个矿井。

革命年代热火朝天,每个人都在迎接新生命。

赫鲁晓夫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第二年就把鲁钦科沃区带到一流水平,煤炭开采量在顿巴斯各区里排名第一。

1924年,赫鲁晓夫被调到新成立的行政区做书记,从此离开污水横流的工业管理岗位,正式踏上仕途。

那年他才30岁。

能力过人的革命青年,想不引人注意都难,1928年科西奥尔当选乌克兰共产党总书记,他对乌克兰的党组织很不满意,尤其是组织部。那可是筛选干部的部门,怎么能搞的一塌糊涂呢?

科西奥尔把组织部长叫来:“你们部门都是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工人出身的副部长?你去选几个工人领袖,带来给我看看。”

经过仔细挑选,组织部选了6个口碑好的工人干部,其中就有赫鲁晓夫。

科西奥尔又从6个人中选中赫鲁晓夫,一锤定音,让他做乌克兰组织部的副部长。

赫鲁晓夫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调到莫斯科的一所工学院读书,做为优秀后备干部培养。

正是在工学院读书的时候,赫鲁晓夫认识了政治局委员、莫斯科州委书记卡冈诺维奇,而卡冈诺维奇正好需要一名助手,便把赫鲁晓夫调到莫斯科工作。

1931年,鲍曼区第一书记的位置空出来,卡冈诺维奇告诉赫鲁晓夫:“你去吧。”再过3年,卡冈诺维奇又一手把赫鲁晓夫推成中央委员,并且接替自己出任莫斯科州委书记。

此时的赫鲁晓夫不到40岁,便成为苏联政界的明日之星,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完全有可能和斯大林发生直接联系。

事实证明,那个年代的机会太多了。

最大的机会就是在政治斗争中站队。

早在斯大林斗争夺权的年月,赫鲁晓夫就作为乌克兰代表到莫斯科开会,高调支持斯大林的路线,并且投票把托洛茨基、加米涅夫等人开除出党。

斯大林一打听,才知道赫鲁晓夫工作履历,不禁把这个年轻人视为班底,再加上日后卡冈诺维奇的极力推荐,斯大林便把他放到更高的岗位上锻炼成才。

一位老人说过,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赫鲁晓夫就是自我奋斗+历史进程的典型。

大清洗开始以后,赫鲁晓夫极力鼓吹:

“斯大林同志永远是对的,对于托洛茨基等唯利是图的法西斯走狗,我们只有一句话,就是处死他们。”

斯大林要的就是这些话,伸出大拇指给赫鲁晓夫点赞:

“年轻人有眼力,一定要加油哦。”

赫鲁晓夫感受到斯大林的赞许,干的更加卖力。莫斯科的38名高级官员,其中35个被清洗,莫斯科地区有146名党委书记,其中136人被镇压。

而这些被镇压的干部,每一个都得到赫鲁晓夫签发的逮捕令。

站队正确的结果,就是赫鲁晓夫的仕途稳如狗,1937年出任乌克兰第一书记,1938年当选政治局候补委员,成为苏联地位最高的十人之一。

再过15年,赫鲁晓夫登上最高权力宝座。

可能是多年工作经验告诉赫鲁晓夫,斯大林的铁腕统治不能持久,也可能是赫鲁晓夫发现了斯大林统治的秘密,想用斗争清算的手段获得地位。

在坐稳苏共第一书记之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发起清算斗争。

我觉得啊,应该是两者都有。

斯大林的铁腕统治,本来就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用来达到目的就差不多了,怎么可能一直在马上治天下呢。

想要下马治天下,就必须放弃斯大林的非常手段,那么就出现一个问题:以前的糟烂事怎么办,到底谁来背锅?

更何况斯大林的地位多高啊,清算了斯大林,就可以证明以前是错的。

那谁是正确的呢?

当然是敢于站出来反对斯大林的人。

于公于私,赫鲁晓夫都有清算斯大林的充足理由,他想起斯大林慈父般的笑容,长吁一口气:

“这口锅太沉,斯大林同志,委屈你了。”



叁·秘密报告


1956年2月,苏共召开第20届代表大会,苏共1355名代表、55个政党大使、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全体领导参加会议。

原本是党的大会,赫鲁晓夫却在言谈举止间,数次批评个人崇拜现象,参加大会的人们感觉不对劲,这秃子可能要搞事情。

果然,苏共代表在2月25日收到一张特制入场券,说是可以参加一场特别的会议,此外还有100多人列席旁听,而他们是被平反的反党分子。

让曾经的反党分子列席旁听,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意义大了去了。

那天凌晨,赫鲁晓夫把得到入场券的人召集起来,当众做了一份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什么都不用说了,完全是针对斯大林的。

赫鲁晓夫告诉大家:“当年引起大清洗的基洛夫案件,完全是斯大林一手策划的,也就是说,斯大林故意杀了那么多人,这种人竟然能做苏联的领袖?”

“二战初期苏联惨败,最大的原因是斯大林无能,几百万红军牺牲、千万人的家园被毁,都是斯大林给害的。”

而且农业失败让人民吃不饱饭,也是斯大林不干人事的结果。

反正苏联的任何负面问题,都是斯大林的锅。

听到赫鲁晓夫的报告,台下的人们都惊呆了,慈父才去世3年,竟然就被翻案了?这个世界变化也太快了吧。

再说以前因言获罪的人太多,万一说错话站错队,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赫鲁晓夫也没让他们表态,只是要求代表们不要把话题带到党外,更不要让媒体知道。

然而赫鲁晓夫是个大嘴巴子,不到一个月就把秘密报告印发成文件,发给700万党员和1800万团员讨论学习。

紧接着,全世界都知道了。

这下可玩大了。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愁没理由攻击苏联,现在倒好,赫鲁晓夫亲自递上刀子,欧美国家赶紧接过来,然后向苏联捅过去:

“啊哈,大家快看啊,苏联原来是这么个玩意,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吃人魔鬼,就这都是你们的灯塔?快醒醒吧。”

全世界支持苏联和社会主义的人们一脸懵逼,原来我们就支持了这么个玩意,真替以前的自己羞愧,赶紧洗洗睡吧。

从此以后,社会主义的影响力一落千丈,在冷战舆论交锋中,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

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也赶紧跟上,波兰和匈牙利的反对派起来夺权,准备向资本主义阵营靠拢,苏联用武力镇压,才保住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

曾经做过外交部长的莫洛托夫回忆,原本全世界支持苏联的人口有70%,秘密报告以后逐渐减少到不足20%。

人们不管苏联负面事件的特殊背景,只会在意负面事件有多么难看,毕竟没有人会对斯大林感同身受。

而且秘密报告彻底割裂苏联。

我们举个例子。

以前隔壁小王家里很穷,每天不是遭人冷眼就是挨揍,王爸爸痛定思痛,抄起菜刀赶跑地痞流氓,然后用各种见不得光的手段敛财。期间很多人受到王爸爸碾压,对他的感觉很不好。

等到小王成为老王接管家业的时候,王家已经成为村里最大的恶霸,老王的日子很滋润。

结果老王站出来说:“我爸爸是傻逼,这么多年对不起大家了。”

这时候大家肯定就乐了,既然承认你爸爸是傻逼,那王家的产业就是来路不正,还给大家理所当然啊对吧。

王家的人也在想,既然王爸爸是傻逼,那我们跟着他混了好多年,岂不是傻逼中的战斗机,然后就开始反思,为什么会跟着傻逼混了这么多年?

问题在于,王爸爸再怎么坏,也给王家留下一份家业。骂也只能外人来骂,老王只能改正王爸爸的错误,而没有资格否定之前的历史。

但是老王就这么做了。

赫鲁晓夫也这么做了。

世界人民感觉苏联的灯塔熄灭了,苏联人民感觉前30年没有任何成就,想起来都是满满的羞耻感,从此对苏联体制产生怀疑。

于是,苏联国内出现一股反传统的自由化潮流,专门和社会主义作对,一心希望摆脱之前的罪恶,让苏联加入欧美国家阵营。

赫鲁晓夫种下的一颗种子,多年后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让苏联江山变了颜色。

而且苏共党内也出现“定体问”的潮流,既然斯大林和社会主义的丑陋的,西方资本主义也是邪恶的,那么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如果再也找不到出路,那就今朝有酒今朝醉,赶紧捞钱吧。

几十年后出任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自称是六十年代人,可见受秘密报告的影响多么深刻。

这也是苏共丧失信仰的根源。

没有奋斗目标,人就感觉空虚了。

政治是一门技术活,有的能做不能说,有的能说不能做,有的认错不改错,有的改错不认错。

斯大林是能做不能说,赫鲁晓夫本应该是改错不认错,却偏偏来了个认错不改错。

哎,这智商还能说什么呢。



肆·改革之路


凭心而论,赫鲁晓夫是想改变苏联的。

他发现斯大林时代的问题,便想用清算斯大林的方式,彻底和过去告别。

他解散集中营给数百万人平反,甄别以前的冤假错案,给苏联老干部们公正的评价,这些事情基本没什么问题。

只是赫鲁晓夫的方式太猛烈,他完全可以有计划的慢慢来,不需要用疾风骤雨的方式结束斯大林时代。

这种硬着陆的方式,后遗症太重了。

不过秘密报告把锅彻底甩给斯大林,赫鲁晓夫和新班子可以轻装上阵,如果能找出一条新路来,也算一回事。

向前走或者向后退,总得选一样。

赫鲁晓夫的办法是改革。

当初斯大林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不惜极力压制农村经济,用剪刀差的方式补贴工业,这才有了硬刚希特勒的钢铁洪流。

虽然马林科夫在1952年说,农业问题永远彻底的解决了,但那年只生产了9000万吨粮食,第二年又降到8250万吨,人均粮食只有432公斤,人均肉类只有30公斤。

而1913年的帝俄时代,人均粮食和肉类却有540公斤和31.4公斤。

这让苏维埃政权情何以堪,敢情努力奋斗多年,日子还越过越差了?

赫鲁晓夫的改革就从农业开始。

1953年,赫鲁晓夫发现玉米是好东西,长势喜人产量大,要是在苏联大规模种玉米,岂不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

于是,赫鲁晓夫狠狠拍了一把光秃秃的脑门,命令苏联各地种玉米,当年只有350万公顷的玉米地,到1960年要扩大到2800万公顷。

嗯,从字面来看,没毛病。

可玉米是干热作物,只有太阳照射充足的地方,玉米才能丰收。而苏联很多地方的太阳照射量不足,玉米根本不能结穗,更不用说什么丰收了。

那种玉米杆子,喂牛都不吃,折腾几年计划彻底破产,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没有成功,反而荣获“玉米爱好者”的称号。

此路不通,那就再来。

1958年6月,赫鲁晓夫命令取消农庄的义务交售,改为农产品采购制,也就是说,国家要给农民发钱啦,定的农产品价格越高,农民收入越多。

此后几年,国家收购谷物的价格提高7.48倍,收购畜类的价格提高15.69倍,所以农民收入也增加了7—15倍。

而且赫鲁晓夫鼓励农民发展副业,家里种点自留地啊、养点鸡鸭什么的都没问题,给国家交够税就行。

农民有钱赚,不干才是有毛病,所以这波改革还可以。

但是很快坑爹的事情就来了。

赫鲁晓夫一拍光头,决定把拖拉机站的机器,全部卖给集体农庄,彻底实现农业机械化。

本来拖拉机站是单独存在的,有拖拉机手、有保养维修车间等等,农庄有需要就花钱买服务,大家各取所取。

现在赫鲁晓夫要把拖拉机卖给农庄,拖拉机站改为修配站,那么请问,农民的钱从哪里来?

赫鲁晓夫:“国家给你们贷款。”

结果不论富裕或者贫穷的农庄,都贷款买了拖拉机,原本规划好的各种农业生产,也因为买拖拉机而缺少资金,不得不无限推迟。

而且法令规定贷款可以3—5年内还清,但是一些富裕农庄积极还钱,那些贫穷的农庄也被逼的没办法,只能勒紧裤腰带还贷款。

这么一搞,大部分农庄都穷的要死。

更要命的问题是,农庄买回拖拉机总要维修吧,使用要加油吧,要有人驾驶吧......现在农庄没钱了,根本保养不起拖拉机,也没钱加油,以前的拖拉机手嫌弃农庄工资低,都跑回城里找工作去了。

于是,原本可以用的拖拉机站没有了,农庄买回来的拖拉机烂在家里。

苏联农业再次倒退一大截。

这种改革还不如不改,以前的旧制度起码能用,您改了半天啥都没有了,闹着玩呢?

此外还有和美国竞赛,赫鲁晓夫动不动就要求,某某东西要在几年后超越美国,颇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意思。

可问题是,苏联的基本盘就在那里,怎么可能短短几年时间翻倍增长呢。

总之赫鲁晓夫瞎搞十几年,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农业问题,反而让苏联农业更加混乱,还不如以前。



苏联的农业有问题,工业也不是毫无瑕疵,那么赫鲁晓夫的工业改革能成功吗?

事实证明,工业改革也失败了。

我们先不说苏联工业的技术问题,其实苏联工业的最大弊病,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不灵活。

这种由国家统一指挥的经济体制,在工业化初期的粗放管理时期,可以有效调配资源,保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最快速度完成工业化。

但是在工业化完成以后,国家经济越来越精细化,就很难以一个部门来管理全国经济和生产。

比如给你100块钱,你可以知道每分钱的去向,毕竟钱不多嘛,脑子正常的人都能算清楚。可要是给你1亿呢,你能知道每分钱的去向吗?

恐怕你连100块钱的去向都算不清楚吧。

这才是计划经济最核心的问题。

赫鲁晓夫想的也是简政放权。

他上台的时候,苏联有20万个企业和项目,另外还有10万多个在建项目,赫鲁晓夫看着如此庞大的规模,脑门更加明亮了几分。

于是,他把1.5万个企业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管理,并且在1957年撤销25个中央部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门,中央只留下航空、无线电、造船等部门。

最高苏维埃又把全国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立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行政区里的各种企业。

赫鲁晓夫以为,国家把权力交给地方,肯定很灵活了吧,以后必然会生产力飙升的。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这些企业原本由国家调配资源,缺什么直接打报告,国家部门就能把东西放在企业面前,只要出钱就可以了。

现在没有国家部门调配资源了,企业缺的东西根本没地方去找,只能自己想办法生产。可能某些重机械企业,还得兼职生产曲别针,这不是开玩笑嘛,一点都不专业。

而且赫鲁晓夫的简政放权,不仅没有让企业拥有活力,反而加重地方权力,导致地方本位主义逐渐抬头。

后来赫鲁晓夫没办法,只能重新设立国家管理部门,这样一来,经济管理机构和人数扩大好几倍,冗员更严重了。

哎,又是一项不如不改的政策。

赫鲁晓夫还把地方党委分为工业党和农业党,这不是苏共党内的派系,而是真正的一个地方两个党委,每个党委都有一套相同的部门。

一个管境内的工业、一个管境内的农业......有时候工业党委想买蔬菜,必须得农业党委同意。农业党委想买化肥,要向工业党委打报告。

简直是一言难尽,乱的一塌糊涂。

每个地方的干部,都对这套复杂的制度头疼,有时候想办事都不知道找哪个部门,甚至流传着一种说法:“干部要牢记地图。”

什么地图?

每栋大楼里的部门分布图啊。

遇到赫鲁晓夫这种憨逼领导,如果换做是你,来气不?

除了农业和农业改革以外,赫鲁晓夫还取消干部终身制,明确规定了干部任期和连任次数,彻底得罪了所有苏联干部。

他还大规模裁军,今年50万明年100万的,失去利益的军官和士兵满腹怨言,恨不得冲到克里姆林宫暴打赫鲁晓夫。

多年过来,赫鲁晓夫的改革得罪了所有人,基本上没有任何阶层,因为赫鲁晓夫的改革而受益。

农民恨、工人恨、企业恨、高层恨、基层恨、军队恨......就算他清算斯大林给社会解冻,但没有彻底放松文艺管制,也遭到知识分子恨。

再加上秘密报告造成的国家和党内分裂,赫鲁晓夫的政治生涯,可谓失败的明明白白。

赫鲁晓夫走到此时,政治生命基本上结束了,只要时机一到,反对者就会迎来致命一击。

所以说。

有志于改革的政治家,最好豁出命去把改革做成,要不然想好死都难。



伍·落幕


时间进入1964年,已经没人希望赫鲁晓夫继续执政。

可是多年形成的绝对权力,让赫鲁晓夫的威严极重,哪怕心里再不满意,大家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直到苏共第二书记勃列日涅夫、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表态支持,主席团成员才放心大胆的秘密策划,争取把赫鲁晓夫拉下马。

那年10月份,赫鲁晓夫到黑海边疗养,突然接到勃列日涅夫的电话,请他迅速赶回莫斯科,讨论农业问题。

赫鲁晓夫满脸问号:“我特么在休假啊,你们要搞什么?”

勃列日涅夫:“快回来吧,有事说。”

估计他心里在想,以后你就永远休假啦,别墨迹,赶紧回来收拾铺盖吧。

赫鲁晓夫说不过,只好赶回莫斯科,迎接他的只有克格勃主席,然后他就意识到,那群人竟然敢不来迎接我,肯定有猫腻。

主席团让赫鲁晓夫回莫斯科,当然不是讨论农业问题,而是要像讨伐贝利亚一样讨伐赫鲁晓夫。

整个过程很简单。

主席团成员在会议室批评赫鲁晓夫:“看看你11年都做了些什么,搞的乱七八糟乌烟瘴气,还有脸坐在这里?”

赫鲁晓夫否认三连:

我不是、我没有、你胡说。

只有米高扬支持赫鲁晓夫,说他的成就是苏联的政治财富,但没人搭理米高扬,而是集中火力攻击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没办法,当天就“自愿”退休。

第二天,苏共主席团选举勃列日涅夫出任第一书记,柯西金出任部长会议主席。

赫鲁晓夫也没有想东山再起,只是吐槽了一句:“如果他们不需要我,那就算了吧,我也不用挡他们的路了。”

还挺有风度。

此后多年,赫鲁晓夫做过的改革,基本都被继任者改回去了,做了11年第一书记,和没做过一样。

当真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陆·历史的进程


几十年来,中国人眼中的赫鲁晓夫是个喜剧人物,不论是种玉米、敲皮鞋或者秃头,都可以用来调侃一番。

可我觉得,赫鲁晓夫其实是个悲剧人物。

他接手的是一个斯大林狂飙突进之后的苏联,有几十年留下来的问题需要解决,解决旧时代的问题以后,还必须给苏联找到新出路。

这项任务太难了,能做到的没几个人。

相比同时代的政治领袖,赫鲁晓夫的能力实在不算高明,做事往往顾头不顾腚,又没有深厚的共产主义理论修养,做个听命令的二把手挺好,出任苏联和共产主义运动领袖,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

他和光绪皇帝一样,战五渣遇到地狱难度的副本。

而且苏联所处的历史进程,也极大限制了赫鲁晓夫的发挥。

因为苏联是冷战核心之一,用来凝聚人心的就是社会主义理想,以及全民公有的国家制度。

如果抛弃这两样东西,苏联便会迅速失去人心,不仅世界无产阶级不把苏联视作灯塔,国内也会面临反攻倒算。

再说,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凭什么跟着苏联风里来雨里去,还不是国家制度和理想信仰嘛。

要是苏联老大哥都不玩了,那其他国家还坚持什么呢?到时候,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要垮掉。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制度和理想是苏联的国本,轻易动摇不得。

所以......赫鲁晓夫的改革,根本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选项,只能在斯大林留下的旧框架里修修补补。

虽然美国早在罗斯福时期,就吸收了社会主义的优点,赫鲁晓夫却没有办法在苏联引入资本主义的优点。

到头来,赫鲁晓夫无奈退休,苏联等来红旗落地。

赫鲁晓夫执政11年,推翻了旧体制,却没能建立起新体制,最终兜兜转转又回到旧体制里。

此后27年苏联威风赫赫,但再也没有为社会主义制度找到新出路。

这是赫鲁晓夫的悲剧。

更是苏联的悲剧。

如果换一个时空,苏联恐怕能有一个更好的命运,也能得到一个更好的结局。


user avatar   sunlaoshi8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常,因为很多人都不想你感觉到

中国文化界的话语权,本来就掌握在不想你感觉到的人手里

掌握在一群爱着美国的人的手上

你的一身本事,没有老外的一个认证值钱

因为他们有老外的认证,你没有

无论你了解多少中国文化,你都没有留学回国值钱,因为他们大都有海外经历

从四十年前开始,我们的文化界一直话语权都掌握在他们手里

四十年过去了,你只是感受不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而不是生了华人羞耻,这说明中华文化太强大了

从你上学第一天开始到你参加工作,所有经历都告诉你,学好中文跟学好英语比起来,根本就是没什么价值的事情

如果你拿学英语的一半精力去学习中文,你老师都觉得你不正常,你父母都会难过的想找人劝劝你

等你工作了,你会发现你在工作中作出的努力很难和老外的一个认证相提并论

白人对你的一句夸奖,顶得上你努力工作很多年

万一你再拿个欧美的什么奖,这将会改变你的人生

中国文化界的标准都是老外定的

你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我只能说你有点非主流了


文化的高地已经失守很久了

你应该庆幸自己还能问出这个问题

再来四十年,如果夺不回文化高地

你的子孙连这个问题都不会问

他们会直接告诉你答案

中华文化没有魅力


user avatar   bi-de-ke-lu-pao-te-jin-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克劳备忘录也好,凯南电报也好,有两大共同点。首先,都是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双方的关系。然后,给出的建议都是阳谋,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执行起来需要的不是鸡鸣狗盗的小聪明,而是惊人的意志力。

而美国现在战略界现实主义被边缘化,我推测,布热津斯基,基辛格那帮人应该写过不少。不过没所谓,美国能执行大战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这一代精英上半年能管下半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个需要两代人以上持之以恒去完成的大战略,搞出来他们也执行不了。

冷战时期,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尼克松,最后到李根老布什,个人性格和政治偏好差距不要太大,但是都忠实地完成了他们历史任务,沿着围堵政策做下去。这种战略定力和延续性,世间少见。在中国领导集团上能看见一些相似的东西,但是我们离得距离太近,反而看不清。但在美国精英层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

个人愚见。




     

相关话题

  五胡乱华可不可以看成一次内战? 
  中国文明是否亏欠了西方文明太多太多? 
  对李成梁与张作霖,两代东北王如何评价? 
  国家公祭日,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铭记历史? 
  如果美国二战当缩头乌龟,不理会日本会怎么样? 
  在我们有生之年可能发生哪些剧变? 
  商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为什么知乎很多人对商朝的描述都是负面的? 
  为什么曹操厌恶杨修? 
  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分餐制,为何演变成现在的合餐制? 
  美国麻省理工知名华人教授陈刚,因未能向美国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国的工作和获得的奖励遭逮捕,对此你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国际主义属于左派,民族主义属于右派?
下一个讨论
想问知友们有哪些因违规删除的奇葩回答或评论?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