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跟我军的叙事方式有关。
我们很少对外、包括对内大肆宣传某个将军的个人能力。
从根本上来讲,我军的哲学观点认为,集体和组织的力量是真正的力量,个人的指挥艺术都是建立在军队组织力量的基础上,是否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它是关键性的,但不是基础性的,也不是根源性的。
所以我们不相信依靠将领个人来扭转乾坤,也不宣传这一点。我们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军队组织的基础建设上,包括最重要的思想建设、党的领导、军队纪律、后勤武装、组织优化。我们是打造铁军的思路,而不是打造名将的思路。
要说名将,当年全党公认的名将是粟裕,但当年军队、根据地的建立者们仍然排位在前,这绝不仅仅是论资排辈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从我党的军事哲学来讲基础军队建设确实比奇谋百战更重要。
更新。
有些人既没有搞明白我在说什么,也没有搞明白题目在问什么。
所谓“名将”,不是一个事实概念,而是一个宣传概念。这个名号需要有一定的事实做支撑,但本质上跟战绩、战果、获得的荣誉等没关系,它体现出的是宣传理念、宣传方法、宣传途径、宣传力度的规律。
打个比方,如果“名将”是一个公司的产品,那么这个产品将会是广告部的产品,而不是生产部门的产品。
我们之所以没有“名将”,是因为我们从最根本的广告思路就与西方完全不同。
我们会在历史课本里写“淮海战役是人民的手推车推出来的胜利”,而绝不会在高中教科书里写“陈毅、粟裕等天才将领在淮海战役的舞台上绽放出无比璀璨的光芒”。这两句话都是事实,但宣传的重点以及宣传的思路完全不同。
所谓“名将”,都是在第二种宣传话语的包装之中创造出来的形象,其根本句式就是“XX天才做了XX,得到了XX结果,该结果有多么重要”,例如“李世民用兵如神,一战擒两王,从此唐兴”,“霍去病长驱两千里,所向披靡,封狼居胥,匈奴溃败,从此漠南无王庭”。
而我党的宣传句式是“XX战争结果是由一二三四的原因导致的,该结果带来什么影响”,例如“平型关大捷充分发挥了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淮海战役是手推车推出来的胜利”等等。
弱化战争中军队、训练、后勤、组织等的概念,只留下“将领个人的行为+战争结果”的句式,暗示听众将二者联系起来,把将领行为作为直接的、唯一的原因,这是塑造“名将”形象的最有效的话语方式。加入的战争细节越多,名将越不“名”,而削减的战争细节越多,名将越“名”。
我党之所以没有国际公认的名将,原因既不是我们的战绩不行,也不是我们的战争规模不大、烈度不够,而只是因为我党没有向整个国际社会推出林总、粟裕乃至毛主席的浓烈个人色彩的传记,没有像路德维希写《拿破仑传》一样的写法写过《彭德怀传》。我们没有拍过电影《秦基伟令美军不得寸进》,我们只拍过《上甘岭》。当西方人的报纸上头版头条是《麦克阿瑟将军保证圣诞节前结束战斗》的时候,我们的报告文学是《谁是最可爱的人》。
问题:我们有没有名将?
回答:没有
论证1:我们的哲学思想决定了我们宣传方式;
论证2:我们的宣传方式决定了我们没有名将;
结论:得证。
原回答只详细讲述了论证1,因为我以为大家都能理解宣传方式与名将的关系,所以就没有多讲。
看评论区感觉不说透不行,所以更新一下,补充论证2。
————————————————————
再次更新。
看到评论区里经常提到教员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就再多说几句。
军事指挥艺术确实是存在的。
同样的资源、同样的组织、同样的后勤装备水平、同样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情况下,不同的指挥风格、指挥思想、指挥能力,确实可以发挥出不同水平的战斗力。而教员就是毫无疑问的我党军事指挥艺术的集大成者,我对此完全认同。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要看到历史规律的一面,也不能忽视个人的能力和关键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我在这里又要多一句嘴,个人能力的发挥也要结合当时的环境、资源、对手、时间节点,彭总个人战略能力再强、指挥艺术再炉火纯青,也无法让志愿军平推整个半岛,毕竟后勤跟不上这是铁的事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在本回答中,也不是要否认我党将帅的指挥艺术。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到,我国到底是怎么宣传的。
四渡赤水的沙盘推演我看了,其实沙盘上的战争这个系列几乎所有视频我都看过,也特别喜欢。
但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直到看了这个沙盘推演,才开始意识到教员出神入化的指挥能力?
四渡赤水至今86年了,一直是我党党史以及战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什么整整86年我们的宣传部门都没有做出过“沙盘上的四渡赤水”?
是不能,还是不想?
如果是不能,凭什么不能?
如果是不想,为什么不想?
另一个观察角度是教科书。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教材是我党对内宣传中覆盖面最广、影响最深刻的宣传渠道。
其他无论是报纸、书籍、小说、戏剧、电视、电影、电视剧,都只能对一部分人进行宣传。只有教材(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学习的,也是每一个人人生中最容易影响终身的阶段中必然要接触的。
我们也有过将帅们的个人传记,也有浓墨重彩的影视剧作品,也从来没有禁止过军迷们对开国将帅的讨论甚至是崇拜。
但我们从来没有在任何一本教材中,强调过将帅的个人能力和个人天才。
提到将帅的文章,我们强调的是革命乐观主义,强调的是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而不是强调他们是“名将”,是无往不胜的军事传奇。
而除此以外,我们还有大量的篇幅去介绍金色的鱼钩,去追悼张思德,去敬仰狼牙山五壮士,去怀念邱少云、黄继光、白求恩,去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教材里的挺近大别山和三大战役,强调的是在解放战争中的意义,是战争结果,是人民战争。我们从来没有在教材里面详述过林帅、粟裕的名将形象。
所以,这能体现出我党什么样的宣传思路?
希望大家能思考一下。
“耿大使,听说您以前也是一名将军,我也是,我指挥过5万大军,您最多指挥过多少军队?”“哦,我吗?最多应当指挥过80万吧”
红一军团时期的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直接脱离军队体系,转行政路线去搞外交工作了。前敌委员会铁打成员之一的周恩来,我们一直称的是周总理。毛和邓等一批军队主要负责人都是行政编,不参与55年授衔。
就连暴打16国联军的彭大将军,去讨论朝鲜战局之前,手头上正看的资料是西北恢复生产和工业相关的东西,和朝鲜那块八杆子打不着。
咱们新中国这批好像对这个不在意,管你能不能打,如果地方工作需要,直接就让你从主管军队,转为主管行政了。外交和体育都还用了两个元帅呢,还有个军神都安排当校长去了。打了一辈子了,对战争不感兴趣,都开的有其它的挂呢,生活类玩法兴趣更大。PVP、PVE什么的,玩太多了,烦了。
击败麦克阿瑟的彭大将军,你认为够吗?
如果你认为够,那么跟他平起平坐的有十来个,明显在他之上的还有一个朱老总,还有一个教员。。
这俩人根本不是同一类型的,也没法拿一起比较,朱可夫还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指挥型名将,艾克则根本是协调型名将,换句话说,朱可夫是将兵之将,艾克是将将之将。
如果拿中国的将军来比较,彭总朝鲜打退十八国联军,算是将兵之将中的翘楚,然鹅欧美军界直到九十年代还以为志愿军的指挥官是林彪,就欧美军界这幅蠢样,想震也无可震啊。
蒋光头,字运输,号微操,庙号民没宗。
1887.10——1975.04
浙江奉化人
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党总裁、民国总统
为啥是他?
世界名将的前提都在国内极富声望,又参加过对外战争并获胜。
他几乎参与了中国由衰至胜的全部大战。
两次北伐,抗日四大会战,解放四大战役,冷战之朝鲜热战。
作为主要参与者和指挥官,他被列为世界名将也是名正言顺。
但是你会说都弄得稀碎。
你错了,想想最近赵括风评,他不也是从纸上谈兵到运筹帷幄的大师了,即使输了,也能身先士卒,杀身成仁。
中正比他高出了好几层楼。
先说北伐,人实现了全国统一,甚至外蒙古,一代君主人皇,华夏大地谁人不知?甚至苏联、日本、美帝都纷纷巴结。
再说抗日,人开罗会议以五星上将列席,他是国民党唯一五星上将,民国唯一五星上将,上至盘古开天,下到现在,他是唯一一个五星上将。上将,还特码五星。
再说解放,人半年时间内指挥百万雄狮完成突围并井然有序的撤离,至死都是总裁,颇有西方拿破仑君主主义色彩。
再说冷战,人作为3.6万平方公里的实际掌权人,以一己之力力挺意识形态不转移,坚定不移走买办资本主义路线,令两岸问题困扰对方数十年之久,何其豪迈。
说完国内再说国外。
蒋中正不死,共和国不能入常。这句话是在朝鲜战场大获全胜的麦克阿瑟五星上将说的。
原话是:圣诞节到了,我想起了阿肯色州的烤鸡和香槟,因为我从小就没在老家以外的任何地方过过圣诞节,这一次也不例外。
在世界名将史上,有仅有两个人是五星上将,一个是反法先锋、阿肯色州儿子、圣诞节必在老家过的迈克阿瑟,另一位就是蒋中正。
你还怀疑蒋先生的实力吗?
给你一个国家你能要饭要到台湾省?
换作你是蒋中正,跑不出南京屎都给你打出来。
@龙牙 作为前PLA军官,我是非常尊敬的。
龙牙作为PLA军人,我对他在现代战争PLA的解答没有任何质疑,然而在龙牙拿去对比的部分,显然问题是很大的,特别是二战那些名将里,我可以很明确的断定,龙牙对二战的历史基本处于想象的状态。
我这不是挂人的回复,是一个修补内容的回复。
龙牙里面提到的朱可夫,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隆美尔,四个人里三个都不符合龙牙描述的“脱离一线指挥,协调后勤”这种样子。
随便举个例子,朱可夫因为基辅的问题和斯大林吵架,吵完指挥被打发到叶利尼亚突出部指挥战斗。
晚上刚到第24集团军指挥所,朱可夫就感觉集团军司令拉库京的战役学水平不咋地,于是朱可夫就亲自上手指挥。
朱可夫本人还亲自参与审讯俘虏,而诺门坎战役的时候,朱可夫还曾经把自己的伏特加让被俘的日军士兵喝几口。
等到8月19日,朱可夫才第一次给斯大林发了电报。而朱可夫开始指挥叶利尼亚突出部战役的时间,是7月29日。
龙牙以为朱可夫可能经常跟斯大林要通电报,然而人家在前线打了20天才汇报了下情况。
1941年朱可夫在叶利尼亚突出部的指挥背景是他被解除了苏军总参谋长的职务,但保留了副国防人民委员(正的是斯大林本人)。
莫斯科战役之后的朱可夫名声大噪,斯大林选择朱可夫代替铁木辛哥的军事亲信位置,作为这种特殊的身份,朱可夫依然一线指挥了很多战斗。
失败的例子也有,比如朱可夫在勒热夫战役期间在科涅夫的西方面军指挥部亲自督战,结果愣是没打赢。这也是朱可夫军事生涯的两个败笔之一。
朱可夫直接打赢的战斗也有,而且很多,例如1944年乌克兰右岸进攻战役期间,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瓦图京被乌克兰分离主义游击队意外打死,然后朱可夫接替了瓦图京的位置,并亲自指挥了乌克兰地区十次打击中的后五次。
因为我主要研究苏联,所以我对朱可夫还是非常了解的,关于其他的盟军和德军指挥官,我还是稍微了解一些的。
隆美尔是最喜欢在前线出风头的将军了,法国战役指挥幽灵师的时候如此,去了北非独当一面之后更是潇洒没人管。刚到北非的昔兰尼加战役的时候,隆美尔就干过开飞机尾随第五轻装师的侦查营的事情,还说过“你们要是停下来不走了,那我从飞机上下来,咱们一起走”的骚话。
隆美尔的死对头蒙哥马利,作为带嘤唯一一个能打的,蒙哥马利也不是个政治型军人,他无须给丘吉尔汇报工作,他自己给自己汇报工作。
再加上盟军主力本来就是英军,蒙哥马利一直都是前线指挥的将军。
当然了,蒙哥马利也干过亲自带队上场的事情,德国海军投降的时候,蒙哥马利带着自己的7师火速奔向汉堡抢功。
另外说一个龙牙没提到的,希特勒的救火队长莫德尔,这位才是真正的骚。
龙牙说的负责后勤联络,统筹规划的将军元帅们不是没有,但龙牙举得例子完全不合适。
随便举几个例子:
苏联里干这种工作的有华西列夫斯基,最优秀的苏军总参谋长,但也接替牺牲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打过东普鲁士战役和打关东军的八月风暴。
安东诺夫大将,完全纯粹的参谋将军,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的副手,唯一一个不是元帅也拿到胜利勋章的人,可想而知他的参谋能力有多强悍。
德国也有,著名电影《我们仨》就有很多(原名《帝国的毁灭》,B站大会员可以看)
布格多格,赐死隆美尔的人,一直干的参谋,引发元首说“气死偶咧”那位。
凯特尔,胡子头发茂密的那位,台词一直很少,也是干的政治活,而且在德军里威望很低。
约德尔,大光头,一直替元首跑腿。
只有克莱勃斯有过一线指挥的具体经验,上图里那个第9集团军参谋长克雷布斯上校就是他。
约德尔前线去的次数不少,但没有实权,属于替小胡子跑腿督战的。
彭德怀:我没有震惊世界的原因是让对手脸面全无只好选择努力(让自己和全世界)忘掉这场战争。
有。可以看一下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林帅早在国共内战时期就是世界名将了。
彭老总(抗美援朝)、陈赓大将(抗法援越)、粟总(淮海战役)、刘帅,这些很多国外军迷都知道。但国外都是偷偷研究,很少宣传,也很难宣传。因为战绩太好,容易把西方阵营的名将比下去。但私下里还是有很多人在研究的。
记得某个留学生曾经讲过一个例子,他去西点军校交流,人家问他某个抗美援朝的将军,他不知道。老外觉得很奇怪,这么厉害的将军,你作为中国人竟然不知道?实际上,参加抗美援朝的,咱们能说得上来的大概也就彭老总、邓华、洪学智、解方、陈赓、韩先楚、秦基伟、宋时轮、王近山等比较出名的。像蔡长元这种师长级别的,因为人数太多了,大家很少了解。他们的战术指挥能力绝不逊色那些所谓的“名将”,所以,有很多国外的军校在研究。
况且,在他们之上还有教员和朱老总。
其中,为了减轻彭老总的负担,教员在抗美援朝期间,参与了很多战术指挥。50军军长曾泽生因为打得不错,回国后被教员接见,教员甚至能记清整个朝鲜半岛的军事要地,记得50军连一级的军事部署。
1951年4月,50军回国休整期间,曾泽生将军回到北京与家人团聚不几天,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他。据曾泽生将军生前回忆,那天他心情格外激动, 毛主席和他谈话内容广泛,国际国内古今中外,当毛主席把话题转到朝鲜战场时,毛主席详细询问了汉江南北50昼夜战斗情况,曾泽生一一向主席作了汇报,但事后他又感叹地对人说道:“前沿阵地我很清楚,纵深一些地名不好记,一些分队驻地我忽略了,所以回答得不详细,我当时感到愧疚。毛主席日理万机,不仅掌握着大兵团作战,而且对小分队也了如指掌。”——《受到毛泽东两次接见的曾泽生将军》
推荐大家读一下主席的《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收录在文集的第二卷。按照这篇文章所讲的,基本是个人就可以直接上战场打仗了。
有人认为主席只管战略,不管战术。问题是,如果不懂基本的战术,谁会认可你呢,又怎么会让你来负责战略方向?
大家可以读一下文集的前两卷,主席不是一上来就只抓战略的,他早期的工作简直不要太细致。只不过后来将士们都掌握了基本操作,不用主席亲力亲为了,主席才主抓战略的。
看到有人追更,就给大家讲讲文中提到的蔡长元将军的铁原阻击战吧。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彭老总为了大局考虑,将主力部队撤回到三八线附近休整。“联合国军”看准机会,开始全面反扑,打算“全窝端”。
彭老总给63军的傅崇碧军长下了死命令,不管来多少敌人,你给我拖住半个月,好让队伍抢修工事。
傅崇碧将军二话不说,找来189师长蔡长元,让他抵挡第一波,至少一个星期。结果蔡将军率领189师阻挡14天。最多的时候,他们要面对9万敌军,以及“范弗里特弹药量(标准弹药量的5倍)”。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蔡将军的战术是“化整为零”,俗称“钉子战术”“八卦阵”。他将189师划分成200多个独立作战单位,就像一把钉子撒出去一样,敌人要想过去,得一个一个抜。而且因为太分散,敌人的飞机、大炮远低于预期。
这是第一步。在扛住一波后,蔡将军立刻重新建立部队建制,不断转换阵地。愣是顶住了敌人的攻势。后来的187师、188师有样学样,完全把敌军防得没脾气。
这场战役非常惨烈,63伤亡两万多人,战士们很多最后只剩裤衩,衣服成了布条。军长傅崇碧更是身受重伤,在医院昏迷了4天,他醒来后跟彭老总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兵”,大家都哭了。
比较之下,联军惨多了。他们人数占优,炮弹管够,在占据绝对优势,还是趁火打劫的情况下,死了两万多人,比志愿军还多。从这场战役之后,美国佬其实就已经服输了。
咱中国没有名将?你可拉倒吧!咱别的不说,麦克阿瑟?这够牛叉吧!
那名气大的都吓死人,麦克阿瑟那可是不把美国总统放眼里头的主。
他们家总统让他回去一趟,报告一下情况如何。罗斯福还得迁就一二,不能在华盛顿见面,美国到日本的路程,罗斯福飞三分之一,麦克阿瑟飞三分之二,这才将就的见了一面。
转脸到了杜鲁门的时候,麦克阿瑟更加不给面子,日本到美国的距离,一人飞一半,不然就没时间,他忙的很啊!
麦克阿瑟能有这牌面,您感觉是因为嘛?功勋卓著,一代名将,那大光环,一圈绕着一圈,瞅着都晃眼睛。
结果呢?麦克阿瑟最终载到咱彭大将军彭德怀的手里头了,到底谁牛啊,谁是名将,一目了然啊!
至于题主说的艾森豪威尔,您要说他是名将,在小编看来,他还真就差一线,他搞政治可要比军事要好很多。
其实欧洲战场上,艾森豪威尔做的更多的是,平衡欧洲那些盟友之间的关系。为了平衡这些个事情,明明可以干的事,只能憋着干不了,这事您瞅瞅巴顿将军,他是被艾森豪威尔憋的最厉害的一位将军了。
所以呢?
所以您说的这些个名将,其实更多是吹出来的,而且是西方媒体吹出来的。
当然,朱可夫的话,手上的功夫还是实打实的,只不过苏联都没了,苏联红军很多东西,就被什么美国好莱坞啥的给吹的吹没了而已。
那么总结说一句,西方的名将其实很多都是战术层面上的手艺,要是轮战略层面,小编觉得,他们还真就不如咱。
咱别的不说,麦克阿瑟牛叉轰轰的仁川登陆,把个麦克阿瑟推到了人生的巅峰。
可您不知道的是,就这仁川登陆,咱在他登陆之前就给他算准了,而且登陆的时间都给算到了分钟上了,但咱把消息透漏给北朝鲜方面,结果人家不信,才让麦克阿瑟给登陆成功了。
就冲这一点,您感觉谁厉害?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你咋老是说麦克阿瑟呢?”
没法子,就他和咱交流过,其他也没上手过,就这么一个直接对比,也只能拿麦克阿瑟凑活着对比一下。
咱看整个朝鲜战场上,到了后期咱的武器装备凑活着能和美军硬杠的时候,美国人基本上就占不到便宜了。
而且在双方对三八线附近的地盘进行划分的时候,那个山头是他们的,那个山头是咱的,吵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咱就不会和他吵吵了,回头就会和北朝鲜方面的同志说一声:“不用担心,明天那山头就是咱的了!”
枪炮声一响,哎,山头就被咱占领了,美国人也没辙。
您就说吧,谁厉害?
越南,当年还被称为小霸,美国老大,苏联老二,他老三,那架势完全是一种藐视群雄的姿态,毕竟美国和他打了多少年了,连他们家首都河内都没有瞅见过是啥样子的。
结果呢?他跑去挑衅咱,就感觉他在咱大华夏的南边捣蛋,苏联人百万大兵在北边压阵,然后靠着自己多少年打仗积攒的一点家底子,和咱就可以豪横,这真就想多了!
“小朋友不老实,要打屁股了!”
邓小平一句话就给他顶了调子,就是这句话,让苏联在边界上陈兵百万,而不敢动咱分毫。
这叫嘛?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将军也!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为嘛一句话就把苏联百万大兵给按住了呢?”
首先咱占理呀!很多小伙伴感觉这一条有点扯,咱啥时候不占理啊,没道理的事咱就不干。
对了!这一条看起来轻飘飘的,没啥东西,但这玩意可比任何武器都要厉害。
正因为咱占理,所以很多事,就算是他们不说,也知道咱中国人说话算数,吐一口吐沫就是一个钉。
所以邓小平这句话就有威力了。
首先小朋友这三个字,就告诉所有人,就越南这点子实力,咱压根就没有瞧上,分分钟钟的就能灭了他。
咱别的不说,当咱战斗打了六天的时候,就对外宣布,战斗在下一个星期结束。
就这时间点上,谅山咱还没拿下呢?历史上越南不好打,就不好打在谅山上了,可只要拿下这山,历史上越南基本就跪了。
而咱一个星期就要解决战斗,到了还真就是,谅山一拿下,翻过山就是一马平川的土地,抬眼就能看到了他们家河内了。
战斗一打到这里,咱就回国了,就不愿意多看一眼越南。
这就是后边打屁股的意思,这次战斗就是一个惩戒性质的战斗。
您看,一句话就表达了很多意思,让周围所有的人心是踏踏实实的,没人愿意把事搞大,大家伙都盯着苏联,希望他安静一点,就连美国人为这事还给苏联打了热线电话。
你看一句话就把事办了,还是一件大事。
老人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才攻城。您就说吧,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少的可怜吧!什么叫上将军,这才是!
孰高孰低,您说呢?
红军时期,大家伙都知道吧!蒋介石一个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咱共产党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
后来咱明白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所以就有了红军,就有了根据地,随着咱根据地的扩大。
蒋介石就来了五次围剿,咱进行了五次反围剿。
头一次蒋介石来了十万人,第二次二十万人,第三次三十万人。这还不算国民党组织的民团。
那叫个层层加码,而咱呢?拢共不到十万人。咱不仅打赢了,还把根据地给扩大了不少。
当然,您要说,这数量差距不太大,咱来个更大的。
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蒋介石直接拉来一百万大军,可以说是倾巢而出。
这一次咱是失败了,但进入长征之后,这一路上。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等,那一场打的不出彩?
咱别的不说,光赤水咱就渡了四次,没人能想到,咱就能打出效果来。
再往后,解放战争的时候,咱别的不说,就说中原突围的事。
国民党和咱表面上谈判,那可是谈的好好的,字都签了。
可国民党依然准备了三十万大军进攻咱中原根据地,四次签字表示要停火,次次都是空话啊!
最后咱六万中原大军就突围了,留了皮定均一个旅来拖着国民党三十万大军。
六千人顶住三十万大军三天,然后来回的穿插跳跃,等到皮定均跳出包围圈之后,还有五千三百多人。
这是啥?这就是作战的艺术,同等条件下,让他们来一个,小编觉得,不太可能做到的。
就这一战,您别说整个皮旅了,就算是咱一个翻阅资料的旁观者,头一次看的话,就感觉这事有点悬,出去五千,能出去几百就不错了。
其实在当时上级也为他们这些人担心,就命令他皮旅的干部每人准备一套便装,到时候用的时候也方便。
这话不明说,但大家伙都知道是啥意思。
但皮定均为这事专门把部队干部集中起来说:“谁携带便装穿着便装,拉出去枪毙,部队的干部就要和士兵呆在一起,活一起活,死一块死,部队可没有孬种!”
就是这么的有信心,皮定均还真就带着大家伙跳出了包围圈,不能说全须全尾吧,但三个团的编制全乎着呢?
后来建国之后授衔,皮定均本来是少将,毛主席亲笔晋级为中将,皮有功,少晋中。
您要是返回头看看皮定均将军的履历,一开始大字不认识几个,就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打出来的。
说一件事,您感觉一下。
当年皮定均到学校学习。你学完了,这就得看看结果,这不就搞了一个演习吗?
这演习还没开始,副手就问他,咱要不要商量商量咋进行演习呢?
皮定均大手一晃悠,表示:“不用,不用,我心里有数!”
啥有数啊!他这有数,还是那老一套,吹个冲锋号,大家伙一块往上冲就完事了,没有啥战术战法的。
结果演习开始,他这冲锋号,一响起,几百个人一口气的往山下冲,因为没有事先查看地形地理,几百个人踩在泥地里头(上边一层冰壳子,下边化开成泥了),脚丫子往里头一陷,全摔地上了,大家伙爬起来跟个泥猴子一样了,相互瞅着都乐,这也叫个事?
这要是真打仗,几百号人全得交代在这里了。
“这就是你的战术?”把个副手给气的够呛。
所以皮定均一开始也有狼狈的时候,但架不住学习吗?这战术应用起来就相当的灵活了,根本就不白给。
尤其是抗战应对日本人的时候,日本人修路,皮定均就给他扒路。
日本人白天修路,咱晚上扒路,这活干的利索,当然这事咱八路军都这么干,也没啥新奇的。
新奇的在后边,日本人的战术战法不断变,咱皮定均将军也跟着变。
把个日本人气的,这就启动清剿行动,皮定均直接将部队化整为零,三五个一群,独立作战,打了就跑,敌人不追咱接着打,日本人一天能遇到好几波,而且还都是不同地段的,这叫麻雀战。
打的日本人疲于奔命的时候,老窝没人了,皮定均就带着人把日本的老窝给端了。
日本人气的大骂:“皮猴子大大的坏了!”
再往后,日本人换招了,他们在沿线公路上,修一个个的小据点,分段看管。
这也没事,咱到了晚上,溜达过来又是打枪又是放火烧据点的,日本人被弄的生物钟也颠倒了,晚上守着,白天睡觉。
得咧,皮定均将军跟来劲了,白天趁着他们睡觉的时候,摸到据点就给里头扔手榴弹。
把个日本人伪军炸的哭爹喊娘的。
日本人感觉自己吃大亏了,他们就用汽车巡逻,来回在公路上溜达。
皮定均就在公路上想法子。
咱就蹲点挖坡打汽车。
这公路有一段路,两边是悬崖,咱就在这段路的底下,修一个一米高的陡坡。
日本人开着汽车来了,咱一开枪,一咋呼,日本人一准踩着油门往前跑,这陡坡爬不上去,一家伙就撞上去了,跟着就翻车了。
这费不了几颗子弹,咱就把事给办了,什么汽车巡逻,白给!
日本人气的跳脚,然后就搞什么无人区,将公路两边的所有村庄都迁走了。
这招确实狠辣。
结果皮定均脑瓜一转,又想了一个法子,把地雷埋到日本人的据点门口。
“来!你出来一个!炸不死你!”结果日本人给咱关到他们的据点里头了。
日本人斗心眼就没有斗过皮定均。
所以咱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完全都是在实战当中打出来的。
您看看咱十大元帅,那个不是战功赫赫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最近玩钢铁雄心...
玩了一把中共。
首先赞说说钢铁雄心这个游戏,你的地盘越大,人力就越多,工厂也就越多产能也就越多。
所以中共36年开局(56mod)只有一个兵工厂,而且得37年才能造出第二个。
没办法只有那么大点地皮。
然后我通过点国策(钢铁雄心特色,根据国策你可以在政治军事工业等各方面对自己国家进行调整)
点出对西北三马和晋系宣战。
因为国策送了点长征部队,很快打完,吞并了西北晋西北大片土地。
然后准备抗日。
这个时候我即便吞并了晋系的土地,有了几个军工厂,但仍然有巨大的装备缺口。
而且因为科技树以及产能限制,部队清一色的纯种步兵,连个支援连(游戏中最基础的作战单位是师,通过改变师的营级编制可以改变师的属性类型,支援连可以增加各种属性,比如后勤组织度和预备队增援效率,还可以让工兵连挖堑壕更快更深一点)都没有。
时间很快到了37年,7月,日本对华宣战。卢沟桥事变。
因为我吞并了晋系,所以我需要布防冀北地区,然而因为我知道以中共这几万条破枪在华北平原跟日军主力对干是找死。
这游戏有堑壕的概念,你把一个部队扔在一个地方不动,他自己会增加堑壕值,堑壕值越高,防守时攻防越高。
而另一个概念是组织度和装备度。
组织度说白了就是士气值,组织度打空了,进攻部队会停止进攻,防守部队会撤退。而装备度就是攻防期间造成的人力装备损失。
我的部队如果摆在平原边境线上,被日军突破防线,那后撤的部队是来不及挖堑壕的,就会被连续突破,分割包围。
所以,我就只能沿着黄河河套地区布防,放弃太原的平原地区,用山地和大河削弱日军的攻击力。
虽然战斗开始,苏联就弄来了一个装甲师和3个陆军师的援助,但是杯水车薪,勉强顶住进攻吧。
装甲师被我弄进大西北平原地区了,
很快,日军侵吞了大片土地,开始冲向西北和黄河对岸的陕甘宁根据地。
但是因为是渡河战斗,所以日军根本啃不动。
于是转而调动为数不多的装甲部队冲击西北地区。
然后噩梦开始了...
这游戏有个装甲值的概念,当你的师团有装甲车,坦克或者机械部队时,你的部队就拥有装甲值,如果对方的穿甲值低于你的装甲值,那你的部队近乎于无敌...
37年 38年的土八路,连个三八大盖都是宝贝,连生产个大炮重机枪都费劲。
虽然日本人的装甲车各个皮薄馅儿大,但那层铁皮也不是假的啊...
黄河河套地区很快破口,大量日军重进西北地区,试图包围陕西延安地区。
我只能收缩防线到陕西黄河一线,继续艰苦奋战...个鬼啊。
我的师部队因为产能跟不上,尽管是纯步兵师,但是每天都是赤字几百条枪,虽然国民政府时不时会援助我几千条枪,但是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师变成架子师(装备值打空了)
可以说是山地和黄河救了命了。
结果抗到39年 40年初,日军一路冲到了重庆,国民政府投降,连带我中共也停止抵抗了。(因为国民政府是主要国家,抗日民主统一战线里的国家都会跟着一起放弃抵抗)
说这么多游戏,主要还是想说,游戏里中共很难,想要作为中共抗日成功统一中国,唯一思路是早期联合苏联,早点把苏联拉进战场,让苏联在远东跟日本人打起来。
但历史上,中国的情况比游戏里更惨。
没有支援,没有枪支(游戏里好歹是有枪就有子弹,八路军可能连子弹都没几发)没有火炮支援,没有通信设备,缺医少药,基本上你说的出来的问题,八路军全都有,常凯申巴不得八路军自生自灭,支援点儿武器都只按照正式编制支援。
可就是这样一支部队,硬生生熬过了八年抗战,熬过了解放战争,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世界诸国对新中国的尊敬。
平心而论,易地而处。
艾森豪威尔做得到吗?
朱可夫做得到吗?
蒙哥马利做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