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隐逸的代表,但陶家不是。
陶家的历史,是一群有志报国的书生,被时代遍体鳞伤的心灰意冷。
陶渊明的先祖叫陶侃,一个寒门出身做到人臣极致的人。
陶侃县吏出身,凭借战功、才华和忍耐逐步崛起,他平杜弢、灭张昌,定陈敏,阻苏峻,以才华位列三公,以军功留名武庙,他为朝廷兢兢业业,临终之前,只希望朝廷能照顾好他的孩子。
陶侃越优秀,就越显出世家的无能。
于是陶侃死后,他最优秀的几个孩子被一一诛杀,其余族人也一路被贬,到了陶渊明的时候,陶家已经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陶侃是公爵啊。
陶家一灭,伤的是天下之心,这件事把一个无比残酷的真相血淋淋地展现在有志报国的普通人面前。
你所谓的报国无门,其实是大族根本不把你们当人。
当压迫到了极致,破碎,同样会爆裂出星火。
陶渊明归隐的同一年,一个叫刘裕的同龄人挥师西进,打进江陵。
他是流民的代表,他代表着那些被朝廷和大族裹挟南下的百姓,来向朝廷讨一个说法。
王与马,共天下。
那我们呢?
陶侃用忍让讲不通的道理,祖逖用忠义讲不通的道理,郗鉴用才华讲不通的道理。
刘裕用刀剑讲通了。
大族突然变得很好说话,那些陶侃怎么说都不能让他们明白的道理,他们突然就听懂了。
刘裕也曾和陶侃一样,为了朝廷奋力拼杀,直到他发现无论再怎么努力,只要你不是出身世家,朝堂上的高官就不会听你说话。
那就让我来说自己的话。
那就让我来发出普通人的声音。
那就让我来带领所有人。
元兴三年,刘裕领一千七百北府兵攻破京口。
天下云集响应。
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龙亢桓氏……那些曾经对泥腿子不屑一顾的世家门阀,再也保不住自己的所谓风度。
刘裕南收故地,西定荆江,兵发三峡,一统谯蜀,将大族的贪赃枉法严加处理,对地方的推举人才认真考核。
义熙十二年,刘裕统兵起甲,向北而行。
一年之后,已经整整百年不见故乡的南下流民,再一次听到黄河万里涛声。
义熙十三年,刘裕兵进长安。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