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这答案的原意是针对题主所提到的香港人口密度比新加坡低的数据。我想写的重点是山多平地少的香港大面积的山地把人口密度数据拉低,所以不能直接与全是平地的新加坡的数据比。香港总面积虽然比较大,但香港已开发区比新加坡还要少。不计土地价格,香港发展每公頃土地的成本是新加坡的四倍。
香港因地理、历史、法律等原因,令到只有少于25%的香港土地被开发,就是說全香港七百多萬的人口都挤在这25%的土地上。然而这25%的土地中还有相当的部分因历史和政策原因(例如丁权政策)又被用作乡郊式发展。
当然在另外75%的土地之中,其实有不少土地在现代技术水平下是能开发的。然而很多适合开发的荒地却因为种种政治、法律、环境保护等原因被禁止开发。之前政府提出把少量郊野公园用地改为发展住宅,结果因为民间与政治团体的反对而作罢。前特首提出发展新界东北的农地的计划也被政治原因拉到。
归根结底香港的住屋土地问题是香港社会和政治制度问题。政府与地产商为了控制土地供应数量,保护地产商利益也是香港大量土地被禁止开发的原因。
================================================================
除了政策上的问题以外,有一点要说的是以可利用土地面积计算,香港城市人口密度远高于新加坡,甚至应该说香港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主要城市,没有之一。
其实纵观全世界所有大城市,香港作为一个大城市能存在可以说一个奇迹。它不是高山就是海岛。几乎所有你今天在香港可以看到的平地都是百多年来填海出来的。这些填海土地容纳了差不多香港的40%居住人口和70%的工商业活动。其中填海总面积为68平方公里。
香港土地总面积为1106平方公里。
其中443平方公里为郊野公园范围,法律上完全禁止开发。(就算让你开发业不行,这些地方大部分不是高山就是海岛); 84%土地为斜波,其中650平方公里为陡峭斜坡,不能建设。
大概75%的香港土地因地理、政治、历史原因属于郊野地区/非开发地区。就是说香港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只有269平方公里。
与此比较的是新加坡单是已填海面积就已经有130平方公里,为香港可利用面积的一半。
新加坡总面积(719.9km2)虽然比香港少,但是新加坡全岛都是平地,最高点只有163米,所以土地可利用率远高于香港。
除了军事用途、郊野公园、水库和其他用途,新加坡有超过53%的面积是民用可利用土地(Housing, Industry and Commenrce, Community Facilities, Utilities,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就是说新加坡的民用可利用面积为381平方公里,远高于香港的269平方公里。
新加坡人口为561万。可利用面积人口密度为14717/km2
而香港人口为人口739万。可利用面积人口密度为27472/km2,密度是新加坡的两倍。
紐約曼哈顿面积59.1平方公里,人口164万, 人口密度为 27,826/km2。 (去除中央公园面积3.4平方公里后为55.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9510/km2。但是香港的可利用面积是又把公园等open space面积计算在内,康文署辖下公园总面积9.3平方公里)
上海浦西传统中心城区七区(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总面积289.44平方公里。就是说香港所有可利用土地面积加起来比上海老城区还要小。七区人口704万,人口密度24333/km2)
这两个例子的地区全都是市中心建成区,而且是以上城市中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然而香港的269平方公里可利用面积是已经包括了机场(12.55km2),货柜码头(葵青码头2.79km2),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1.5km2),迪士尼,跨境口岸等等不能住人的大型用地。还有实际上很差不多一半用地因为政策等各种原因被用作超低密度发展(下面会继续说)。然而全香港的可利用面积人口密度跟以上两个高密度市中心的人口密度相若,更不用想香港市區的人口密度有多高呢。
如果你有仔细看上图香港土地运用中你会发现有3.2%面积的香港土地是被用作为 Rural Settlements (乡村房屋)。而用作私人住宅(Private residential)和公共房屋(Public Residential)的用地却只有2.3%和1.4%。就是说有46%的住宅用地是用在乡村式发展,而这46%的用地却只居住了香港少于一成的人口。而且这些所谓乡村式发展很多时是在高密度一发展地区的旁边。
“传统以来,新界居民均于村落内或邻近的私人农地或荒地之上兴建房屋居住。而自英国租借新界后,有关的传统一直延续,而以政府向居民批出“建屋牌”或以换地重批的方式进行。及至1970年代政府计划发展新界,为了得到新界原居民的支持,当时的香港政府于1972年12月实施的“小型屋宇政策”,规定年满18岁,父系源自1890年代新界认可乡村居民的男性香港原居民,每人一生可申请一次于认可范围内建造一座最高3层(上限27呎/8.22米高),每层面积不超过700平方呎的丁屋,无需向政府补地价。”(来源自维基百科)
简单来说就是说你上很多代是所谓的新界原居民,而且是男性的活,香港政府就送你一层2100平方呎(200平方米)的独立屋。要知道香港人均居住面积只有161平方呎...是不是很公平呢?
“政府在二○一二年十月表示,在1300公頃閒置土地中,有932公頃規劃為「鄉村式發展」用地,而該類用地的規劃用途,主要是供原居民興建丁屋之用” (來源自香港立法会)
就是说香港预留给未来建设的土地中,四分三以上是留给这些所谓新界原居民后代的,人口不够香港的5%,而真正留给香港市民的用地不多。当然这不公平不合理的政策,在香港民间中,无论是哪一派别都其实有很多声音是要求改变的。
然而很多人会问为什么香港政府不会去改变这不平等政策呢?你要知道香港乡村势力是很大的,是政策的既得利益者,而且跟中央的关系很不错。香港政府不但是不敢碰,而且是没办法碰。
有人问为什么政府不把新界的农地都拿来建设呢?这香港乡村势力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量农地被香港的发展商囤地。而且就算全部农地能收回来的话,也只能增加50平方公里的土地供应。
所以最后能增加土地供应的方法就只有填海,然而填海还是受到环保团体等势力反对的。详情可以参考香港的《保护海港条例》。这也令香港填海面积比新加坡少很多。
除此以外香港政府长期实行高地价政策,以卖地为主要收入来实现低税率。增加土地供应也会令地产商利益受损,地产商的势力也令到政府不愿去真正正视问题努力增加土地供应。
所以最后留给香港市民的土地,不多。
================================================================
有人问为什么不开发山地斜坡呢。。。 我想说的是香港才是世界第一山城好吗,重庆请你站到一边吧。。。。。
而另外75%的香港是这样的
硬要说很多城市人口密度都比香港高呀... 其实中国有青藏高原、新疆、内蒙古,人口密度其实也挺低的好吗,比尼泊尔瑞士还要低呢... 尼泊尔瑞士肯定都是人多非常挤的吧。再不我们加上南海的面积来算好吗... 香港官方的人口密度数据都是把境内那四分之三无人之境的面积计进去的。
我一直在说的是可利用/可开发/适合居住土地的人口密度。还有重点是大部分其他城市都能进一步向周边扩展,香港新加坡不能。北京五环六环不够的话可以继续建七环八环,再不够就在市界外河北周围建卫星城,再不行把天津吞掉变成卫星城也行。同道理上海如果连浦东崇明岛都不够用的话,那可以继续向西面江苏浙江扩展。纽约每天都有上以百万人从新泽西跨洲通勤,连Newark国际机场都建在新泽西那边。这是因为市界/省界/州界等行政分区并不阻止居民自由的通行和通勤,也不阻止城市的自然延伸,市区楼价太贵的话人们可以自由的到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居住。但是香港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行政区,却没有这个条件,政治的划线决定了香港的城市发展不能往深圳河以北自然延伸。
那些说香港山地多,可开发面积少的,你们的良心就不会痛吗?
看了一些答案,有些答主说的什么可开发面积少啊,政策啊,法律啊,统统都是瞎扯。而有些答主则一针见血:
香港土地被各个利益阶层把控。而香港权利又比较分散,不够团结,没有单独的个人或团体能够有能力动那些人的奶酪,只能进一步激化矛盾,于是相互仇视(香港人为什么那么讨厌李嘉诚?)。由于各个阶层相互仇视,又谁也动不了谁,导致香港阶层严重割裂。
社会阶层割裂,导致几个奇葩的现象。1.大富豪住的房子超大,大到你无法想象。2.原住民拥有大量土地,这些土地足够解决香港房住房问题,但遗憾的是这些地不会流入市场。3.香港有大片公共绿地,开发起来也能解决香港住房问题。但遗憾的是,环保人士才不管你有没有房子住,他们只在乎动物、植物活的好不好,不让填海,不让开发公共绿地。
同比例尺下截几张图,你会发现可开发面积论、政策论、法律论,统统不攻自破。来吧,体验一下香港的贫富差距。
香港九龙,普通居民区。住起来挺压抑的,但普通人拥有一套已是奢侈。
港岛筲箕湾,海景房。这就是我们印象中的豪宅了,有钱人才住得起。
太平山顶。上面那啥玩意儿,这才叫豪宅嘛!
深水湾豪宅区,开始突破你对豪宅的印象,李嘉诚就住在这里。
你以为李嘉诚的宅就是最壕啦?Too young, Too simple,这个比李嘉诚还壕。
贫穷还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某位富豪大佬的豪宅,简直壕无人性,独占一个山头。
港岛西环,上面那位独占一个山头的大佬把地捐出来,盖这种牙签楼,至少能解决上万人的住房问题。
像深水湾那种豪宅,和更好一点的。内地和新加坡,不管你有多少钱,有谁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壕?足见香港社会阶层割裂有多严重。
结论:
香港普通人很少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不是香港主要价值的贡献者和获得者。(香港财团才是香港国际经济活动的参考者,也是香港社会价值的贡献者和获得者,所以也实际控制了香港包括住房在内的各种资源)
有点抽象,换句话说吧,香港的普通民众和香港的财团在香港处于两个平行世界。香港财团参与了国际经济活动,获得了价值;普通民众没有、或很少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因此产生和分配到的价值也很少。
所以,香港财团与香港普通民众的财产是完全不对等的,是有天壤之别的。
依据:
袁岚峰最近一篇文章中提到,某年(应该是2018年)记者采访香港“高考”的前5名学生,问他们报考什么专业、将来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结果5人的回答全部是:医生。记者又问第6名,回答是:牙医。
也许有人说,学医不是很好吗?但这里其实体现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香港能够提供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岗位极其有限。
大家不都说香港是自由港,香港亚洲金融中心、外贸中心吗?没错,这是香港仅有的少量参与了国际经济活动的方面。
但是,香港作为外贸中心,实际是一个中国大陆与外界贸易的中转站。因为是中转站,不是香港人自己生产的物品,所以实际参与的香港人很少,是以香港财团为主要参与者,雇佣了少数香港人就完成了。所以,香港财团从中获取了绝大多数的利润。社会中普通民众参与少,自然受益的人数也少。
再举个例子,李嘉诚买了英国的电信和电网,只需要从香港派几个高管过去,就能源源不断地割取英国的利润,获得价值。这些价值和香港普通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而金融中心嘛,这里引用一篇文章(如何看待2018年深圳GDP超过香港?)。香港实际上并没有一种主权货币(几乎所有的其他经济体都有自己的主权货币,或联合在一起发行一种货币,如欧元)。港币,实际上是一种美元的代金券。银行储存了一定数额的美元,就可以发行一种美元的代金券。香港虽然号称金融中心,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把港币作为储备货币。换言之,港币在世界上根本没有任何一丁点地位。我们说的纽约、伦敦、瑞士是金融中心,他们的货币都会被其他国家作为储备货币。甚至现在人民币也逐渐被其他国家用来作储备货币。但港币没有。
回到港币实际是一种美元代金券。所以香港人使用港币其实就是在使用美元。
那么有人要问,日常流通中使用美元不是挺好的吗?
不好!因为美元不受香港控制,美元只受美国的控制。反之,如果好,很多国家都会放弃自己的主权货币,采用美元作为自己的货币。
香港使用美元就意味着:香港主动地放弃了汇率控制权。也就意味着香港失去了通过汇率调节来保护或增强本土产业(如制造业)在国际上竞争力的能力。
其结果就是:香港的产业(如制造业)必须要有比美国公司还强的竞争力,才能在世界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否则,香港的产业就无法在国际上跟别的国家来竞争,无法在国际产业链上立足。
为什么一定要比美国还强呢?因为美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必要的情况下,让美元贬值,从而增强美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而香港不行,因为香港不能控制美元汇率的涨跌。所以,一旦香港有一项优势产业,其他的竞争者国家就可以通过降低汇率的方法来击垮香港的这项产业。
所以,结果大家明白了吗?最终下来,香港不仅没有制造业,而且极少有能在国际产业链上有竞争力的产业。
所以,香港的产业,除了香港财团享受到了大陆的中转贸易、大陆公司在香港证券服务外,其他的基本都是局域产业。
什么是局域产业?如医生,基本给本地人看病。如律师,基本给本地人打官司。如老师,基本教本地人。如餐饮,在本地卖卤肉饭给本地人。如房地产,在本地建房子,租给卖给本地人。这些产业不参与国际分工。
再用新加坡举个香港的反例吧。
新加坡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中东的原油运到新加坡,经过加工后变成汽油、柴油,再卖回到中东和东南亚国家。
新加坡有排行世界第2的港口和配套的转港贸易产业。中国、日本、韩国的中小货轮到了新加坡,把货物重新装上大货轮然后运到欧洲。欧洲的大货轮到了新加坡,再把货物分装在中日韩的中小货轮。
新加坡还有博通公司,半导体按产值算世界第一。
新加坡申请的国际专利总数是香港的5倍(2015年数据)。
所以,可以这么讲,
近600万的新加坡人,整体地劳动,深度地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中来,有的从事石油行业,有的从事船运行业,有的生产芯片半导体,有的从事转口贸易,每个人都在帮助新加坡这个国家的整体从国际上赚回一份价值。
而近700万的香港人呢,只有一小部分人参与到了国际产业分工,从事将大陆的商品转口卖到海外(或将海外的商品转口卖给大陆),赚取一部分价值;绝大多数人从事的都是局域化的劳动,不为香港社会的整体带来价值。
也就是说,香港的少部分人,贡献和得到了香港社会大部分的价值。而大部分人没有参与那么多给香港带来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很自然地,那一小部分贡献和获得大部分价值的人就有能力支配香港包括住房在内的绝大多数资源。
而新加坡人是以各种形式为新加坡的带来了价值并自身也分配到了一定的价值,那么财富就没有那集中,就不是一小部分支配全社会资源的情况,新加坡人就可以实现居者有其屋。
相关回答:
2015年李光耀总理去世,出殡当日,新加坡出现了“10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李光耀深得人心的政绩之一便是新加坡的组屋HDB项目,60年代的新加坡也是到处脏乱差,本地人居住在棚屋和甘榜农场里。
李光耀政府成立HDB组屋管理局,政府收地,开发廉租房,让“居者有其屋”,而且真正做到了,现在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组屋里,在新加坡寸土寸金的地方,一套三房室大致25万到30万新币,政府还有大约8万补贴和低息贷款。
HDB的做法是政府出面,统一征地,政府不从地价中牟利,HDB负责设计规划和监管,只把设计服务、建设工作发包给各个公司,公平竞争,杜绝寡头垄断土地牟利的可能。交工后,社区负责卫生、维护等工作,所以即便很老旧的组屋维护的很好。
香港的问题在于从港英当局起,政府和地产寡头一起以炒地牟利,地价超高,随着地价和楼价飙涨,在有房者和无房者之间设立了巨大鸿沟和冲突。到了董建华时代,想解决也解决不了了,董建设廉租房,楼价下跌,有房者闹,不得不中止。到现在也没有好的办法解决。
历史性的一天,绝对是历史性的一天。
香港选择了转向,彻底的转向。
总人口仅700万的香港,决定拿出300平方公里土地,约合整个香港土地面积的30%,新修92万套住宅,可以容纳250万人口居住!
而且这个新的居民区,会在临近深圳的元朗区和北区建造,准备和深圳进行经济融合。
这两点都是惊天动地的消息,融合在一起搞,代表的含义更是非比寻常。
2021年10月6日,是香港一年一度发布年度施政报告的日子,这也是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任期内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
在这份报告里,林郑月娥提出了很多施政方案,但其中一项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香港正式宣布将成立“北部都会区”。
北部都会区将动用香港接近30%的土地,在靠近深圳的一侧修建起一个庞大的经济区,新建92万套足够容纳250万人居住的住房。
除此之外,还要建33万套公营房屋,也就是公租房,给贫困人口托底。
这么多的土地当然不止修250多万人的房子,还要修一系列的写字楼、商场、医院、学校,以及各种交通设施等。
新修的地铁,快轨等,将直接联通深圳区域。
北部都会区的建设直接震惊所有人的原因,在于他一口气给香港提供了足够250万人以上居住的房子,同时还把这么多房子修在了深圳的边上。
住房问题是香港人最关心的问题,香港房价世界第一,居住难度世界第一。
香港总人口700万人,北部都会区一口气要兴建足够250万人以上的房子,毫无疑问会彻底解决香港的住房居住问题,同时也会给香港的房价带来极大的下行压力。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
因为我们要彻底解决香港问题。
这几年爆发的香港问题固然有英美反华势力引导的因素,但香港底层群众本身对生活的不满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自香港回归以后,我们实行一国两制,大陆只在香港放了一个中联办,为了避嫌,其他的力量都没有进来,完全的港人治港。
单纯港人治港还不够,香港地位特殊,还存在中英政治博弈和中美政治博弈的问题。
英美的影响力和大陆的影响力被互相制约,这直接导致在香港的治理问题上,本地巨头资本家拥有极重的话语权。
而这些巨头资本家,又基本都是房地产出身。
这些年,香港经济结构畸形发展,几大家族垄断了香港的国计民生,房地产驱动产生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年轻港人完全看不到出路。
利润,大家族拿走了,因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却完全不管。
通过舆论的控制和引导,所有的矛盾都被转嫁到了大陆头上,让香港年轻人觉得自己看不到出路完全都是怪大陆。
舆论和教育这个东西真的是很厉害。
香港房地产有问题不是啥秘密,20年前就看出来了。
1997年上任的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雄心勃勃,打算解决民众抱怨房价高的问题,提出了八万五公屋计划,宣布每年兴建的公营和私营房屋单位不少于八万五千个。
董建华成功的打压了香港的房价,导致香港房价下跌了70%之多,所有房子直接打了3折,严重损害了香港房地产巨头的利益。
通过舆论的引导,这些资本巨头居然成功的让香港人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认定房价下跌会导致自己不幸福,而不幸福的源头在于董建华,在于大陆。
2005年,董建华黯然离任,港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八万五”,付出了惨痛的政治代价。
继任特首吸取了教训,不再压制房价,并开始不断救市,于是香港房价再次腾飞,一路飞涨。
涨起来之后,香港人又不满意了,民怨沸腾,认为高房价压的他们喘不过气,剥夺了自己人生的未来。
通过舆论的引导,这些资本巨头居然成功的让香港人认为这还是大陆的问题,认定房价上涨会导致自己不幸福,而不幸福的源头在于特首,在于大陆。
房价跌,要怪大陆和特首。
房价涨,还是要怪大陆和特首。
2019年香港暴乱期间,反华媒体动辄就拿香港房价说事,诱导香港年轻人的怨气。
过去的20年里,香港什么势力都有,就是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势力,连个党组织都没有,为了避嫌一国两制。
但是在故意的引导下,香港年轻人的不满都被引导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头上。
中国共产党以群众路线起家,从来就不擅长走权贵路线,以权贵治香港的策略已经被事实证明彻底失败。
2021年国庆期间,中央终于出手了。
10月5日,林郑月娥发布年度施政报告的前一天,中联办七位领导走访香港住房困难市民,启动“落区聆听,同心同行”活动,有市民当场哽咽:原来还有人关心我。
什么叫笼屋,什么叫棺材房,很多大陆人根本就没有概念。
人均10平米很糟糕?
在香港,人均10平米算天堂,住在笼子里才叫笼屋。
棺材房的意思,就是你的居住面积只有棺材那么大。
我们党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具有和这些人结盟的基因。
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是党战无不胜的法宝。
脱离了香港底层群众,依赖资本权贵间接治理香港,才是香港局面失控的核心原因。
造房子,为这些底层群众造足够的房子,通过群众手段把这些底层香港人全部联合起来,发出整齐一致的声音,才能真正彻底稳固香港局势。
否则下次再来个机会,外部势力再挑拨一次,香港还是得乱,连绵无休。
因此,中央为700万人的香港,一口气准备了足够250万人住的房子。
甭管你多缺房,一口气给这么多房子,肯定是够住了。
解决香港住房问题不仅可以从根源上解决香港社会矛盾,也可以给大陆城市做一个示范样板。
这20年来,大陆的房价也突飞猛进,也带来了很多社会矛盾。
住房矛盾暂时还没有香港那么离谱,但也已经很大了。
大陆城市的房价龙头到底是北京还是深圳?
其实,大陆房价的龙头是香港。
你在对标深圳,但深圳在对标香港。
甚至整个大陆的土地制度,都是从香港搬过去的,土拍办法、期房、公摊等等都是香港发明的。
毫不夸张地说,香港是整个大陆房价问题的制度性源头。
同时,香港那么高的房价都始终没出事,也给了很多大陆地方官员底气。
怕什么,房价泡沫大成香港那样不也没事,看你胆小的,以后怎么出政绩?
香港是高房价的标杆城市,也是炒房客的标杆城市,大陆的那些炒房客,甚至深圳的炒房客,在香港炒房客面前都是弟弟,人家才是祖师爷。
把香港高房价的问题给解决了,大陆其他城市才会熄了炒房的心思,也会给中国所有城市提供一个解决房价问题的模板。
向香港高房价开刀,好处多多,最适合拿来祭旗,让房住不炒真正落地。
所以这次才一口气修这么多房子。
而这些房子都修在香港北部,深圳边上,这个意义就更重大了。
最近20年,在各种敌对势力的故意引导下,大陆身上被泼了一身脏水。
大陆成了万能替罪羊,香港什么问题都是大陆导致的。
而深圳更近,于是就成了什么问题都是深圳导致的。
香港视深圳为敌人,觉得自己经济没落的原因完全是因为深圳的存在。
在这个全球化分工合作的年代,谁合作的对象越多谁经济发展速度越快,这么浅显的经济学道理香港的权贵肯定懂。
但高房价透支了香港的发展潜力,不断的内耗也拖累了香港的发展速度,为了转移社会矛盾,这些权贵不得不把深圳当替罪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港珠澳大桥。
1983年,香港就有人提出要修伶仃洋大桥,连接香港和珠海。
2002年,伶仃洋大桥方案被港珠澳大桥替代。
2003年,时任香港政务司司长曾荫权专程前往北京讨论兴建港珠澳大桥计划。
当时,港珠澳大桥有双Y和单Y两个路线方案。
单Y方案就是目前的港珠澳大桥,我把双Y的其他几个方案在图上给大家显示一下。
简单地说,单Y方案就是只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而双Y方案在单Y方案的基础上,还要连接深圳。
很明显,双Y方案的经济价值最大,因为多连接了一个深圳。
最合理的明显是双Y-A方案,以两个天然岛为中转站,路径最短,修建难度最低,大幅降低了造价成本的同时还能在2个岛上搞房地产,卖房子回收资金。
深圳对这个方案非常感兴趣,愿意承担这个桥大量的投资,中央也想把深圳连上。
但香港不同意,香港绝对不允许深圳参与其中。
双Y-A方案不仅连接了深圳,还把香港的出口放在香港的北侧土地,这里相当荒凉,一直不是香港的核心地带。
香港没打算开发临近深圳那一侧的土地,更没打算让深圳借这个桥的机会发展起来。
深圳的钱香港一分不要,坚决反对双Y-A方案。
2008年3月10日,港珠澳大桥之争落下帷幕,北京做出了裁决,为照顾香港的意见,港珠澳大桥采用单Y方案,在深圳不设落点。
至此,深圳彻底出局。
港珠澳大桥工程预算高达729.4亿元人民币,最终实际投资达1269亿元,香港承担约50%,中央承担约30%,澳门承担约20%。
这座桥,香港寄予厚望,准备借这座桥把香港打造成世界金融中心和全球物流中心。
最初的时候,港珠澳大桥假定20~25年左右回本,按收费期50年进行测算,内部收益率只有4.14%,回收期太长,收益太低,风险很大,因此吸引不到社会投资。
最终,以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为主,把这个桥给建起来了。
2009年,港珠澳大桥开工。
2017年,港珠澳大桥竣工。
这个世纪大工程正式开通运营后,香港傻眼了。
整座大桥的车流量低的可怜,日收益仅为226万,对应1200亿的投资,回本周期长达530年。
而深圳周边修的几座桥,南沙大桥回本周期8年,虎门大桥回本周期10年,完完全全的吊打港珠澳大桥。
530年的回本周期是个什么概念?
再翻一倍,正好是千年大计。。。
港珠澳大桥采用了极高的标准进行建造,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但就算是这么高的建造标准,用到桥垮了,都收不回成本。
而被排斥在外的深圳,反手就修了深中通道,连接深圳和中山,预计2024年通车。
你从地图上简单一看,都能看出这座大桥和港珠澳大桥的竞争关系。
参考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那爆炸的车流量,这个深中通道的经济效益一定会很好。
深圳拿来造深中通道的钱,本来是可以拿来造港珠澳大桥的,连接深圳那一侧的费用不需要香港掏一分钱。
而属于深圳的流量,本来也是可以通过港珠澳大桥让香港分享的。
仅仅深圳到珠海的流量,都足以支撑这座桥的运转了,肯定不会出现回本周期530年这种惨状。
1200个亿,香港宁可自己承担一半,都要把深圳硬生生的挤走,最后导致了这样的结局。
啧啧啧,真有钱。
香港对深圳的排斥可不止一个港珠澳大桥。
面对深圳的飞速崛起,香港对分享深圳经济成果的兴趣低到接近零,美国和深圳进行经济合作的兴趣都比香港高。
在香港和深圳的交界处,深圳侧修满了高楼大厦,对于和香港进行经济合作的诚意突破天际,他们想离香港近一点,越近越好。
而香港那一侧,则全部是荒地,香港对于开发自己的北侧领土,和深圳进行经济融合丝毫不感兴趣。
不仅不开发靠近深圳的土地,还在那边修满了坟地、垃圾填埋场等。
香港那一侧,荒无人烟,被香港视作弃土,从不考虑把发展中心放在深圳这边。
排斥深圳排斥了整整20年,深圳越来越强,香港越来越弱。
这20年,香港的GDP增长率,是这样的,低的可怜。
20年前,深圳远远弱于香港。
20年后,深圳反超了香港。2021年,深圳的GDP预计增长6.5%。
2021年,香港的GDP预计下跌6.1%。
两城的交界处,双方对合作的态度明显冰火两重天,而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是冰火两重天。
只有开放和合作才能带来经济增量,这道理全球都知道,但香港一直在装傻。
而如今,香港特首宣布将兴建北部都会区,全力开发靠近深圳一侧的土地,提出双城三圈概念,把未来几十年香港的经济增量、人口增量、科技增量全部押宝在了这里。
从对深圳的全面排斥,转为了全面合作。
如果香港早20年就开始和深圳合作,今天的人均收入估计得翻好几倍,强上加强,何至于沦落至此。
但实际上,排斥深圳并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深圳只是一个替罪羊而已,从中体现的其实是这20年香港那排斥大陆的思想。
2021年香港全面和深圳合作,也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
如果没有国安法,如果没有对暴乱分子的重拳打击,香港就算再穷十年,穷到死,都未必愿意和深圳合作。
我从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建立中看到的,是香港真正、彻底的回归。
上一次是肉体的回归,这一次才是归心。
回归20余年来,这是香港第一次真心的和深圳合作,真心的拥抱大陆,真心的把自己当成中国的一份子。
把那些魑魅魍魉全部收拾掉之后,香港的局势立刻就清晰了,一些本来很简单,明显对香港有利,但推进极为困难的事情,立刻就能落地了。
香港和深圳,即将融合成一个超级都市圈,这个都市圈的成立将震惊整个亚洲,成为真正的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锁定了香港和深圳两城未来数十年的发展优势。
恭喜香港,终于找到了那条正确的路。
同时,也祝贺祖国。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因为香港人民有着比新加坡屁民更加长远的目光,更加先进的环保理念,宁可一辈子住鸽笼,也要留下这一方青山绿水给子孙后代,宁可一辈子还房贷,也要为人类留下这珍贵的公园绿地……
这就是可敬又可爱的伟大的香港人民……
新加坡是小国
香港是大国的一个大城市
指望香港凭空冒出一个能威权镇全市的李光耀
哪个角度都不现实
而且很多香港人在脑臀分离的心理层面
也不认同威权
基于现实
所有想要改变香港中下层人民生活现状的港人
最该做的事是
先将自己从里到外自洗成爱国爱港支持星辰大海的铁杆小粉红
甚至主动要求交国税
要求参军
要求直辖
哪怕装也要装成此样
然后再去跟阿爷要求真普选
才能去和买办+已上船的拼选票拼人数
从而尝试改变香港的土地制度
尝试改变香港的产业结构
当然
以上都是扯淡
阿爷要的东西很简单
只要你爱国爱港不反阿爷
巴不得少管不管
精明的是香港大资产阶级
结合香港历史
早把中下层香港人洗脑洗得脑臀分离了
左手骂阿爷不市场化不自由
右手又期待在本城搞阿爷最擅长的共产主义革命
搞革命又不跟香港大资产阶级对着干
居然要跟阿爷对着干
跟阿爷对着干也就罢了
还要顺便跟阿爷也怕的蝗虫对着干
对着干也就罢了
干得还一点儿都不左派不昭和
这么多年连个剁手指头的都没有
只会搞餐间绝食运动
可谓全球共运史之耻
人穷志短
绝大多数时候
都不是方向问题
首先是决心问题
本质是认知问题
正所谓
成功的革命
一要主义真 — 站在认知的最前沿
二要不怕死 — 站在决心的最高级
只不过
当今全球
资本的洗脑无处不在
美国最发达
几千万穷人们不关心自己如何变富
更关心几十万变性人是否能拿公共财政做手术
关心薛定谔态的“温和“异教徒能否顺利地当你家邻居
可谓脑臀分离
我朝也不错
人们在铺天盖地的游戏、八卦、综艺、娱乐中变成动物
可谓虚拟插管儿
直接消灭了臀
认知?
自由意志?
脑臀一致?
不存在的罢
坏境决定政策,政策决定一切。
新加坡和香港,都是弹丸小岛,扼守要冲,不过情况不一样。
新加坡的崛起,主要靠两个一个是要冲,一个是危机感,从马来亚独立出来的时候,是真的穷,之后靠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才起来的,现在周围还是列强环绕,你要是有点病,分分钟要你命,所以,这个地方第一要务,就是要完全没有病,能依靠的,只有600万人,国民是第一位的。所以新加坡,虽然富豪多,但是重大的经济命脉都是捏在国家控股公司的。
香港的崛起,当然第一也是因为要冲,第二,是因为作为一个殖民地,面向整个亚洲市场。他周围可没有什么列强要分分钟灭了香港,就算是97年之前,扣掉政治因素,也是分分钟给你援助的。就算你的底层人民活得再累,都没关系,我有个出生即居民政策,我有背后潜在的优质人口输入,注定香港只是大资本家的舞台。
香港,屁民不是生产力,活得好不好,并不是重点。
新加坡,普通人活得不好,是要亡国的。
很简单,因为新加坡的李先生们是牧羊人,既要吃羊肉,也要保证羊群健康发展。
香港的李先生们只是狼,只负责吃羊肉,吃饱喝足后告诉羊群,你们这么惨全是因为牧羊犬和牧羊人。原因是牧羊人当年得到羊群的时候承诺过,不能吃羊肉,也不能亲自牧羊,只能通过牧羊犬牧羊,可牧羊犬没有牧羊人的指挥,怎么可能牧好羊呢?更何况还有很多狼混在牧羊犬中呢。
不知提问者有没有去过香港....如果你去香港,你得从深圳口岸入境,入境后你会很奇怪一点,怎么要开这么久才能到香港市区?小时候看tvb一直以为香港就是维多利亚港那一块,因为后面是山没法扩建所以人口很稠密,楼很高。但你去过以后才发现原来香港有这么大片大片的空置的郊区平地啊。这些平地足足有几百平方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如果利用好,足以让香港的房价腰斩,足以让在香港追寻梦想的较高收入者们买得起房。但香港动不动就以不能破坏绿化覆盖等为由而打消人们的这种念头,香港人居住条件恶劣,却不争不闹,不得不说洗脑洗得好。事实上如果香港深圳两地能做到真正的毗邻而建的话,这会是个非常棒的城市景观。但香港的高姿态折磨着自己也让想去香港淘金的人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