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二战日军在白刃战时要退子弹 真的是因为武士道精神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iu-yue-10-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个人对退子弹的观点是否定的,认为只是以讹传讹或者艺术加工。目前广为流传的,关于日军拼刺刀退子弹的原因就是,这三八大盖的穿透力强,一枪俩眼,拼刺刀的时候容易击穿对手而击中战友。

首先,老式的栓动步枪,用的都是全威力弹,近距离射击一枪两命的情况非常常见,这个并非是三八大盖独有,英军的.303、德军的7.92*57mm重尖弹、苏军的7.62*54mmR都是存在这个现象的。虽然友版6.5mm子弹相对来说穿透能力更强一些,但大家半斤八两。这方面有点站不住脚。

第二在防止枪械走火上,和所有栓动步枪一样,三八大盖保险位于枪机尾部,那个旋钮就是保险。三八大盖上保险的设计呢,上了保险,枪机和拉机柄直接被锁死了,拉机柄拉不动,扳机扣不动,根本没法击发了。

上图红圈就是保险,向右旋转就可以。目前已知三八大盖有两种保险,一种是带有一个凸起的,类似于拨片性质,直接拨动即可;另一种是带有凹陷,可以拧,多数是下图的操作方法,用手掌按住,直接一旋转就可以了。不管是哪种呢,其实都很方便了,上保险不存在什么难度问题。而且,上保险如果还带有难度了,这保险其实没啥意义了。

有一种关于"拼刺刀退子弹"的说法是,上保险的动作类似于拉动拉机柄。这个说法的可能性确实是有,如果用手掌按动旋转,确实是像在拉动旋转枪栓,尤其远距离看,的确有几分类似握着拉机柄旋转。所以那些所谓的抗战老兵所说退子弹,确实可能是这种说法。

第三从栓动步枪这个原理上看,三八大盖五发子弹,他这个击发,是要有几个动作的,装填、闭锁、击发、开锁、抽壳、抛壳。你得先上膛,正常子弹是放在弹仓里的,想击发,你就得先通过枪机把子弹从弹仓里面推进枪膛里,然后扣扳机,通过击针击发就可以了。然后你再想击发,你就得拉动拉机柄,退出刚打的那一发的弹壳,然后把下一发推进去。

所以开枪之后不要有任何操作,也不存在再次击发的可能,操作简单便捷。

第四从操作上来说,三八大盖底部是有一个弹板的,如果真的退子弹的话,下面一扣,所有子弹(除了枪膛里那发)都会退下来,相比知下,影视作品里一发一发退这事有点站不住脚。

第五,对于拼刺刀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拼刺刀,就是鬼子向对方阵地发起猪突战术了,另一种是被动拼刺刀,就是对方突然冲过来了。第一种情况,你确实是有时间退弹或者上保险,但是第二种情况,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先开枪,开完紧跟着冲上去,你根本没时间退子弹了。

第六,再次需要用枪的时候重新装填,这个很麻烦,有点不合理,而且丢一地子弹这是后勤会骂娘的,就算家大业大也不能这么霍霍。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拼刺刀退子弹观点很不合理,而且日本官方没有正式说法,而且教材和操典之类的也没有明文规定,所以这个说法我个人认为站不住脚。

以上。


user avatar   xing-wei-yi-zhu-zhuan-ye-bo-shi-da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栓动式步枪的问题,保险不靠谱。在用枪当冷兵器对拼的时候,容易保险移位,枪栓异动,然后就击发了。

击发了有什么坏处呢?有人说是怕误伤队友,其实根本不是。其一,拼刺刀的时候随机射出一发,大概率打不到任何人;其二,就算能打到人,打到敌人的概率还是大于打到队友的概率,毕竟枪对的方向敌人居多。

误击发的真正坏处是什么?是枪的后坐力。全威力步枪弹的后坐力相当大,就算用肩抵着枪托射击,倘若没有心理准备,还是会被推一个踉跄。手持步枪和敌人拼刺刀的时候,突然来这一下,枪还能拿得稳?

所以说,拼刺刀前退出枪膛里的子弹,是为了避免误击发这种对自己不利的突发情况。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kuang-guang-wei-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别的意思。

明清时期,由于谥号早已泛滥,所以君王的谥号都是非常夸张的。

但好的一面,是谥号泛滥几百年后,文官总算摸索出了一套谥号规则,方便后世。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协天翊运,是清朝君王谥号的标准格式。X天X运,其中天运两字固定不变,每个清代皇帝都有(皇太极除外,他将后金改名大清,登上帝位。他的谥号起手为应天兴国,而不是应天兴运。代表他不是单纯的继任者。)

第一、第三个字选好听的字,当填空题,喜欢什么字就写什么,当然不能和祖宗争。

清朝皇帝的谥号,标准格式为X天X运XXXXXXXXXXXXXXXXXXX皇帝。(部分皇帝除外)

其中X代表的,就是不同的字,虽说不同,但翻来覆去也就好听顺口的几个字。

文、武、神、圣、睿、仁等好听的字眼几乎每人都有。

这些字组合起来,就是描述这位君王生前功业,当然是幻想中的。

我的意思是,这些字描述的场景,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

如果严格按谥号一开始的规则命名,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等朝代的,大部分皇帝,基本谥号都不会太好听。

回归正题

咸丰皇帝的谥号,其实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四个字。这一点明朝也一样,都是前四字为规定格式。

协天翊运,没其他意思,代表咸丰是清朝的正统皇帝。

从第五个字开始,到二十二个字,这十八个字,全是废话。

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

说好听点,这是从咸丰生前所有经历的事情里,找出闪光点,然后安上好听顺口的字。

这一点从唐朝就开始了,也不好说清朝怎样。

最后三个字,就是咸丰真正的谥号。

前面那么多字,权当没看到就行,看倒数第三个字就行。

显——行见中外曰显;受禄于天曰显;圣德昭临曰显;百辟惟刑曰显;有光前烈曰显;中外仰德曰显;德美宣昭曰显。(至于咸丰皇帝符合哪一条,大家心里有杆秤。)

和咸丰的庙号清文宗加在一起,就是清文宗显皇帝。

清文宗、清显帝、咸丰皇帝,为后人对爱新觉罗·奕詝最广泛的称呼。

————————————————————

以下为清朝全部君王谥号(溥仪除外,因为没有。)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




  

相关话题

  把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人民分开正确吗? 
  如果张学良当年不放弃东北,和日本人死磕到底。中国后面的历史将会怎样? 
  日寇侵华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打下西安这一个人认为极具军事和精神意义的城市? 
  二战时期,日本对待台湾很好,对待大陆却很差,这是什么原因? 
  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为什么不放弃? 
  为什么在中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没有美国记者斯诺出名? 
  抗日战争时如果国军在正面战场采取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式,抗战效果上会有什么不同? 
  国民政府有没有在中日全面战争之前就有把四川作为抗战基地来建设?还是说在淞沪会战后被迫转进到四川 
  为什么衡阳保卫战的援军没能抵达? 
  到底应不应该同情当年的被虐待的日军俘虏? 

前一个讨论
十字军之王3如何重新分封整个国家?
下一个讨论
政审到底可以查出什么来?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