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请问可以用西方经济学的知识分析下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化吗? 第1页

  

user avatar   minamoto-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iPhone 备忘录画图,画得不好请见谅。

现阶段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本文需要一点西经知识,没有基础的盆友,可以了解一下囚徒困境再看,如果不想了解,着重理解黑字即可:

本文为了说明“矛盾”,构造一个简单博弈过程。

一:简单博弈论部分

考察在工人能养活自己以外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说这里面不考虑工人养活自己的需求),马克思称之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概念,适用于完全竞争行业,如果非要拒绝马经概念,此处也可以简单把它解释为完全竞争市场价格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

在主要矛盾变化之前,剩余价值生产中的社会的博弈简单表述如下:

此前博弈的纳什均衡为(扩大投资,努力工作),是弱占优均衡,且总效用最大,不存在囚徒困境,所以工薪阶级和资本家相互配合,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注:关于此博弈的说明,资本家囤钱的行为,视为投在固定收入,比如存款的行为,但不包括投入企业中,比如债券和股票。

银行视为资本家的一种,放贷给企业视为“扩大投资”行为,作准备金则视为“囤钱”。

即,让钱脱离中国市场,无论是藏起来不用还是出境,都视为“囤钱。”

此博弈中,工人罢工不干,资本家也不会给工资,此处不考虑资本家用钱买机器的部分,因为在剩余价值之外的价值,普通价值的生产中,这些机器也用得上,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中,考虑主要由工人创造的成本,也即西经中,TC=FC+VC中的Variable cost。由于工人罢工,资本家就不会给工资,所以VC不会增加,这和资本家把这部分钱存起来没投资掉结果是一样的,所以视为“平衡”,即效用为0。

同理,工人在进行养活自己的工作的基础上,不干活不拿钱,也视为效用为零,此上多干少拿了,则视为亏。

所以工人努力工作而资本家不愿意投入资金,那么工人就会少拿钱,视为亏.)


在这个博弈中,无论工人在养活自己劳动的之后(即剩余价值的生产中)是罢工还是努力工作,资本家都会选择扩大投资,因为继续的投资对他不会有任何损失,即使工人不愿意再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也可以不支付这一份工钱,这与他什么都不干几乎是等同的,所以他的最佳选择是继续投资,这是个弱占优策略。

而一旦他选择了继续投资,工人的最佳选择就成了努力工作,因为此时他不必担心资本家囤钱撤资了,努力工作能获得更高工资和效用,所以结果双方喜大普奔,没有囚徒困境。)


主要矛盾转化后的“社会主义新阶段”,剩余价值的生产中,这样的新博弈普遍出现。

整个博弈发生了一点变化,就是在(扩大投资,努力工作)的结果下,工人亏了。

我稍后详细解释工人亏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先讲如果发生了这一点变化,整个博弈结果是什么。

“对于工人而言,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中,无论资本家是扩大投资还是不加大投资,工人罢工都是最佳选择,所以工人一定会罢工。”

“在工人罢工的基础上,资本家当然也可以选择拼命找工人雇佣生产,但他找不到,所以他无论是想扩大投资还是放弃治疗直接存起来,结局对于中国而言都是一样的,经济发展不了。”

“这一现象反应在中国的方方面面,其一,就是沿海大工厂的“用工荒”,就是因为很多工人不愿意干了,其二,就是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投热钱往新行业砸,京东一直都没盈利,共享单车和外卖能有多大产业产值?直播行业能赚多少?给得起直播几千万?各个企业老总大谈梦想圈钱,真的能成吗?但是这些问题都不影响资本家的钱使劲往里面砸,因为他们还没有弃疗,而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之一就是(扩大投资,罢工不干)。”


二,简单成本效益分析

接下来的重点就是为什么工人努力工作,反而会亏的原因?

我们假设大多数工人是按时间计工资的,即每工作一个小时,就会得到一定的工钱,所以工人的收入与他的努力程度即劳动的时间可以视为是等比例的。

但工人的效用却不是随着收入等比例的,它应当是边际递减的,即,随着收入的提升,每一块钱带来的作用就会逐渐下降,比如一个人如果连一块钱都没有,此时你给他10块钱,可能就是一顿救命的饱饭,而此人若有一个亿,你给他10块钱,他会觉得毫无卵用。

(注,即使是按件计工资,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每一件的工资也在不断下降,所以长期来看,按时间计算更为科学。)

这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理是一样的。消费是效用的主要反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正说明了收入提高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而工人努力的程度和效用之间的关系呢?如果一个工人还没开始工作,此时你让他工作一小时,他说不定会觉得很舒畅,如果一个工人已经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你再让他加班一小时说不定就累死了,所以工作所付出的效用成本是边际递增的。

由于现在黑心加班的情况已经基本没有了,我们可以把这一关系暂时视为等比例线性的,要知道,如果成本不是线性而是单调递增的,接下来的分析结果会使得上述博弈更加成立。

注:效用收入函数(黑)指随着收入增加,自己效用增加的曲线,此曲线自变量为收入(Y轴),由于收入的边际作用是递减的,所以此处呈凹形。

(这条曲线定义为效用函数U(xi)xi为表示各种类消费品的消费束的向量,在价格向量Pi,预算约束:收入Y=(Pi)T(Xi)下,极值maxU与收入Y的关系)

成本收入曲线(蓝),指自己付出的努力程度与所带来的收入的关系,曲线自变量为成本(X轴),这一关系之前假定为线性的。


观察成本收入曲线C1与效用收入曲线U1的关系:

显然只有当工人觉得他多工作赚的钱带来的好处比他付出的努力大的时候,他才会去多工作,所以在C1上,只有当收入低于M0点所在位置的时候,工人才会去工作。


每一次技术进步,实际上效用收入曲线会向内移动,这使得均衡从M0移动到M2,造成工人的收入降低,工作时间减少。(这其实就是经济危机的成因。)

这是因为技术进步造成国内资金增加,物价上涨,同样的收入取得的效用会降低。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些企业用工荒,其实就是一场缓慢的‘萧条’。”



抗衡这个规律的方法,如图:

通过把成本效用曲线的斜率提升,即涨单位时间的工资,把曲线C1上涨到C2,这样工人的工作时间就会延长,博弈中的小亏结果就会变成小赚,这样,囚徒困境就暂时不存在了。

但这个方法的作用是有限的,

如果全部按时间记,比如原来工人工作的8小时中,有四小时为自己工作,成为收入,另外四小时归老板,后来技术进步,工人只要三小时为自己工作就能取得同样的好处,也许他就只会工作六小时,还是一半为老板,剩下一半为自己,而如果再继续工作八小时,他会觉得多为自己的一小时没有达到和前面的三小时同样的效果(边际效用递减),从而觉得自己工作八小时亏了。

所以,即使你涨了同样比例的工资,工人仍然不愿意增长同样比例的工作时间,要达到同样的工作时间,必须要更多的工资才行,由于U1曲线的凹形,M1—M2的纵坐标的差的变化始终大于横坐标的差的变化。

佛系青年不愿意奋斗的例子,就是这个原因。

以前的时候老一辈工作,再苦再累都干,而现在年轻人工作,动不动不爽就走人,出现工荒,就是这个原因。

他能保持基本生活需求,自然接下来工作的意愿就需要更大的工资维持了。

这就是博弈中出现工人小亏的原因。

如果每次涨工资要达到和原来一样的工作意愿和时间,就意味着资本家的利益率就会下降,财富在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中的分配就更均衡了。所以这个问题的确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引起的,用凯恩斯的话说,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所以,贫富差距变大,就会使得消费不足进入萧条。

此处之所以用囚徒困境而不是凯恩斯主义分析,就是为了突出“矛盾”的存在。


当然,涨工资的操作也有局限:

1:资本会离开这个国家,因为它们本身无国界,往工资低,利润高的地方跑。

2:成本收入函数的斜率k存在最大值,即毛利为零,工人工资占据企业全部毛利的时候,此时资本家已经没有任何收益,不能再涨工资,若收入效用函数继续内移动。则资本主义就必须灭亡了。


3:特别的:

效用收入函数可能在U1.1段表现出近似垂直的状态,使得收入分配的政策无法让工薪阶层增加工作时间。

概括起来就是:

“就算涨工资还是买不起房而其他生活用品基本上都买得起的人,或是就算涨工资也买不起一个更大房子只能蜗居的人,此时你就算给他涨工资也很难激发出他的工作积极性。

所有生活必需品都是绝大多数工薪阶层能负担得起的时候,对他们的激励才是有效的,因此,房价稳定在高处对员工激励有很大负面影响。”

以上图像和分析,均为自行作出,当然都是简易分析,着重体现社会矛盾。

曲线是为了说明囚徒困境构造出的,别的地方实用性并不高。

至于更具体的预测很解决方案,鄙人此处就做不到了。




  

相关话题

  经济学中有什么守恒定律吗? 
  在行为经济学中,有哪些过度自信的案例,可以分享一下吗? 
  请问可以用西方经济学的知识分析下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化吗? 
  马工程微观经济学该怎么学习? 
  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到底该如何理解? 
  马、恩的劳动价值论和基于排序的边际效用理论是怎么处理时间坐标的? 
  如何证明劳动价值论是对的,哪怕用例子证明也可以? 
  西方主流经济学能解释现代中国的经济吗? 
  请问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与西经的机会成本有什么区别? 
  用劳动价值论怎样解释水与钻石的悖论?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理科生被文科生鄙视?
下一个讨论
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 是学什么的?具体课程?





© 2024-09-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