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知乎上许多人认为日语引进大量外来语是负面的,是否和母语是汉语有关系? 第1页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还真和母语是汉语有关系,导致很多人忽略了一件事:日语里的汉字也是从大唐来的外来语。

7、8世纪日本大量引进大唐文化,很多词不翻译直接拿来了,而且不光没有意译,连音译都没有,干脆直接写汉字。

没有比这更彻底的外来语了,只不过一千多年过去,很多人下意识的认为汉字是日语的一部分,没有当作外来语看待。

所以近代以来,日本跟西方接触后大量引进英语外来语,是符合日语习惯的,并不是什么新现象。至少这次还用片假名音译了一遍,没有直接用字母。

有趣的是,欧亚大陆对面的另一个岛国英国,也有类似的现象。英语的一个特点是拼写和发音很不规律。一般拼音文字可以从读音推断出拼写,但是英语却不行。

部分原因是英语从法语等欧洲大陆语言引入了很多外来语,而且引入的时候经常保留原有拼写,于是用英语的发音读出来就不对了。


user avatar   an-sen-yao-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题主提到了汉字的问题,那么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

相信不会日语的同志面对日语这个语言,大多数都有一个下意识的判断,那就是这日文里面有着很多我们能看懂的汉字词,加上所谓徐福东渡的没边传说,使得大量的人真的以为日语是个古代中文的变种亦或是方言。

其实要告诉大家的一个事实就是,如果从语言学上来讲,日语这门语言从本质上和汉语其实没有任何的关系,在语言学最大的分类“语系”上,我们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为什么你跑去日本旅个游,买个日货,还是总能看见那么多汉字呢?

没错,其实汉字词对于日语来说,本身也无非是个“外来语”,只是外来的时间早了“一点”。我们如果打开日文维基搜索汉字词,你会发现这样一个介绍——

其实要是说通俗点,那就是在中国已经百家争鸣的时候,周边这些小兄弟还在摘栗子打鸟捞鱼,随着他们所谓“文明开化”开始推进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的语言根本描述不了这些新引进的汉文概念,那莫不如就直接去用汉字词好了。所以要不是看在韩国改用了“谚文”作为拼音,越南更是直接改用了法文字母,你会在他们的语言里看到比日本还多的汉字。

但是这个世界难道只有东亚存在这样的情况么,其实大陆对侧的西欧,状况几乎和我们一模一样其中就有一个和日语如东西双子一样的岛国语言——英语。

对于西欧来说,那个文化压倒性的存在是希腊以及希腊的好学生——罗马帝国。就在凯撒远征高卢的时候,日耳曼人还是那群从北欧过来的,和猪住在一起的部族,整个罗马帝国的历史充斥着大量他们和这群蛮族的斗争。

不过最终罗马的大厦还是崩塌了,最终踩碎罗马的也确实就是这群未开化的蛮族,不过就像中国的五胡乱华一样,最先入侵罗马并建国的东哥特、西哥特迅速的说了罗马的官方语言——拉丁语的方言,也成了后来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的前身,同样也有日耳曼人法拉克部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同样也被同化成了拉丁语民族。

英国,或者说不列颠,自然没能幸免于日耳曼人的入侵,只不过和日本、韩国的问题很像,和大陆文明相对隔绝的距离,导致这些日耳曼人相当长时间还是在保持自己的语言。然而随着基督教进入英国,加上后来法国的公爵伯爵们轮番跑到跑到英国吆五喝六当国王,最后加上文艺复兴莎士比亚等等,英国开始迅速的和西欧的拉丁语文化圈接轨,大量地引用了拉丁语词汇,最终导致了一个非常惨烈的结果,那就是——如今英语中属于和德语一样的日耳曼语族语言,只有约39%

是不是有点少?一个民族的语言中,外来语竟然要远远得高于本民族语言,关键是这个语言还是如今得世界语言——英语。这也就是为啥你背英语的时候,总是感觉它不能像汉语一样,基础词和符合词、学术用语拥有一整套的语言体系,不用背,“学”就能学会。而你英语里看是“look”“see”但是和看有关的词就是video、vison等等,说是“speak”,但是和说有关的全带上一个“dict-”,就包括英语本来的“超越”其实是over,但是稍微书面一点的最起码用的也是“super”,其实就和日语一样,这些例子后面的那个,都本不是英语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拉丁外来语。

但是为什么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我们也不会说英语是个“皮钦语”(混合语言)呢,那就是因为在英语本身中——“日常词汇”多日耳曼语族、“书面词汇”多拉丁(罗曼)语族,已经彻底得成为自己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了,就包括在汉语中,书面语也多为古典得文言文词源,而口语中也多为从古到今音变、发展得结果。大家如果学习过日语的话也会发现,汉字词其实在生活中的应用要远远小于论文写作,但是你一旦看到这些汉字得词汇,就一定会感觉到这些词后面深厚、玄妙得美好意味。

不过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日本同学说了一句话非常让我深思,这个你们中国人每天看的东西里有这么多汉字,真的不累么?

这个看似很傻逼的问题,反倒让我思考了挺久,因为在学日语的时候我一直都是看到假名觉得麻烦,看到汉字豁然开朗,没想到汉字在日本人的心中和我们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不过转念一想,反而在日语听力的时候,面对那些大量的汉字词,我反而不如日本本身的假名词接受度更广。

其实表音文字(拼音)和表意文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看似是一个语言描述概念,更不得不说是个文明演化过程中得流变。世界上拥有表意文字得埃及、苏美尔、中国等等民族,这些原生的农业帝国,文字本身的政治意味就十分浓厚,甚至可能是超越语言刻在大国重器上的符号。然而表意文字、刻画符号随着语言的发展,也必然出现表音化的特征进行语言书写,目前中文的表音旁,也是基于这一点。所以对于腓尼基、希腊包括罗马的这些次生海洋文明,他们使用的都是腓尼基人根据埃及文字改造的拼音字母,作为拼音,从一开始就是完全绑定于语言,为语言发音而生的。

所以我们总会称呼什么“英文字母”、“德文字母”、“意大利文字母”如何如何,其实严格来讲,这些东西根本都不存在,人家使用的都是“拉丁字母”,也就是罗马帝国使用的拼音字母,只不过根据自己语言进行了一些微小的调整(比如创造了所谓的W——double U)。然而东方的日本就很倒霉,他旁边的中国是个神奇的表意文字国家,语言体系之间的彻底不通,在日本引用大量汉字词的同时,也开始有选择的改造自己的语言,他们把大量的汉字“训读”上自己的发音(比如日语的车就写成“車”,发音却是“kuruma”),同时也精深的琢磨汉语,同时也摘选几百个汉字作为“表音作用”,把他们草书化、偏旁化,硬生生的用汉字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字母,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拼音体系,这也就是现在假名的前身。

正是这样一个系统,汉字就可以把本属于日语系统和汉语系统的东西统一开来,就比如“世界”本来日语里读成“yo”,但是它既可以写成“世(yo)”,也可以写成汉语音“世界(sekai);街道可写成“街(machi)”,也可以写成“xx街(xx gai)”。这种平行系统极多,这里就不多列举了。

所以这么一看,汉语、汉字本身的意味,早已彻底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等到工业革命的时候,西欧开始大量摘选更为古老的希腊文作为自己的科技语言,比如phone(源自希腊语的说)、tele-(希腊语前缀“远处”)、hyper-(希腊语前缀超越)等等,这种古典语言在他们眼中成为了最适合表述前端科技的固定词汇。就在全世界都开始现代化,大量地音译西欧语言,我们都搞出了“德律风(电话)”的时代。日本明治时代那群老儒者,却开始大量的翻中国的故纸堆,在四书五经等一系列中国古典作品里找了一堆词汇用来翻译近代化词汇,这种如“政治”“哲学”“经济”“人民”“主义”等被称作“和制汉语”的词,反倒还在革命时代大量反哺中国,这个时代日本人自己搞出来的汉语新词,可能不亚于古代大化改新他们从中国学来的东西。

所以你会发现,语言这个东西看起来是语言,更为本质的内核是凝固在其中千百年的历史,自己的文化体系、思维方式,不同源头的语言,尤其是高级词汇,根本上也是很难做到一一对应的“转译”的,这也就是为啥你学英语的时候一个词后面有那么多意思,汉语那么多词在英语里又是一个词的原因。

所以当这样文化背景的日本,在二战之后,希望迅速融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进程中,开始大量增长外来的英语词汇,他们开始越发的和明治维新那些学者背道而行,甚至希望能像当时同中国一样,让自己的语言西方化。奈何这些外来词汇少量还可,过量的使用就必然造成和自己千年塑造的“日汉语言体系”的极大撕裂,日本人也开始越来越乐意接受并无表意性质的拼音文字,本身的“次生文字”体系好像又复苏开来,机械化的片假名的滥用尤其在21世纪,就以日本人都意想不到的速度指数化增长了。

其实如果简单点说,强势文化比起弱势文化来,以语言为桥梁的渗透其实是必然的。若日本1500年前接触到的国家是罗马,结果到了如今日本大量吸收中国词汇,无论是日本还是我们中国人,在学习中的反感都是必然存在的。日剧《东京爱情故事》本名为「東京ラブストーリー」(发音 tokyo labu sutori)我们可以看成是泡沫化时代的都市时髦,但是五十度灰被翻译成「フィフティ・シェイズ・オブ・グレイ」(Fifty Shades of Grey),那就有一点日本文化被SM的感觉了。

日本现在每年的汉检也开始复苏并推行,对自己文化本身的认知,以及对强势文化的态度,可能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这一点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关系,或许也应该有那么点启示吧。


user avatar   plpop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道为什么欧美游戏在日本流行不起来吗?

我觉得很大程度的原因就是翻译滥用片假名外来词,不肯动脑子本地化。

举例来说:

  • 【GTA5】=【グランド・セフト・オートV】 =【侠盗猎车手5】
  • 【The Witcher 3: Wild Hunt 】=【ウィッチャー3 ワイルドハント】 =【巫师3:狂猎】
  • 【Hearthstone】=【ハースストーン】=【炉石传说】
  •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レインボーシックスシージ】=【彩虹六号 围攻】
  • 【Assassin's Creed Origins】=【アサシン クリード オリジンズ】=【刺客信条 起源】
  • 【League of Legends】=【リーグ・オブ・レジェンド】=【英雄联盟】
  • 【God of War 】=【ゴッド・オブ・ウォー】=【战神】

哪怕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完全不懂英文的中国人看到这些游戏的中文标题也能立刻产生一个基础印象来,而且阅读完全不会有障碍。

可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或者没有英文基础的日本人看到这些暴力翻译的片假名标题,怕不是满眼满脑都是%¥#…&%…&¥%吧。

幸好中文翻译没学日本这一套,不然说不定就会有以下对话了

A:育碧的阿萨辛·克瑞德·沃尔简丝你玩了吗?(Assassin's Creed Origins)

B: 没有呢,最近都在玩新出的嘎德·奥夫·沃儿呢(god of war)



点进来这个问题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日语基础,大家可以来猜一猜以下几个单词是什么意思

提示: 出自某游戏

A:グレートアクス

B:ウィングドスピア

C:ラージレザーシールド

D:ライトクロスボウ



答案揭晓!

A:大斧

B:雁翎枪

C:大皮盾

D:轻弩

以上4样物品出自于游戏魂3,刚才问过一个日本人同学这4个词,他只认出了クロスボウ 是弩,另外3个词一脸懵逼。(他英语一般,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不玩游戏),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中国大学生从字面意义不认识以上这4样东西的话......怕不是个睿(ruo)智吧


一门本国母语的单词(例如上文的枪:スピア),你要了解它的词意得先把它翻译回原来的语言(spear),查了意思之后发现母语单词里明明就已经存在(槍やり)。这个大弯绕的简直无法更愚蠢。

更有意思的是,英和词典中对spear的解释通通使用了本土语言的「槍やり」来作为对词意的解释,スピア什么的根本提都没提,说明即使对于日本人来说,理解片假名外来词依然依赖于传统的平假名和汉字,所以一开始就用平假名和汉字不就好了吗?

就比如说ウィングドスピア,翻译成翼の槍(つばさの やり)就毫无违和感,大家都能看得懂,能皆大欢喜的事为啥非搁这放个意义不明的洋屁呢?



也就是说,在日语中已存在 斧(おの、よき) 槍(やり) 盾(たて)弩(ど、おおゆみ)的本国词汇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创造或音译令人难以理解的片假名新词这种行为,

一.不能传达词意

二.加深了阅读难度和门槛

三.让自己的母语成分更加混乱和复杂


与作为翻译的灵魂信达雅完全背道而驰,而且愚不可及。


user avatar   phantasmhor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人自己都在骂了。不止是我们学日语的在骂。

只不过骂的不是『引进』这件事,是『滥用』。这个事情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度』的问题。


翻译就好好翻译,当年明治时代费尽心思弄出来的汉字词汇多好用,还能反哺中国。结果现在全是片假名。

首先日语里的片假名并不是什么负面的存在,反而是因为其属于日语的一个足够好用的子系统,在一些场面能够丰富日语的表达多样性。能够快速表达那些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又需要本土化的名词。比如翻译英语圈的国家名或者人名。

英语能够用全大写字母表示夸张或者不自然,日语也能在本应写平假名的地方用片假名,或者干脆整个句子用片假名,来表示语气上的不自然。这一点是目前最有意思的功能。其次就是能够高速引进外来语。不需要费尽心思想汉字,看到了就会念。

虽然日本近代化开的很早,明治时期就开始大量引入西洋文化,日本人称ハイカラ,这段时期吸收了很多西洋文化并且翻译了非常多近代词汇。至于功臣之一是谁,你们肯定很熟悉,就是大家最喜欢的一万日元纸币上那个大佬,福泽谕吉。

你们听不少人吹现代中文里词汇来自于日语的,其实主要都是这些近代化词汇。党啊组织啊细胞啊这些什么的,都是老生常谈了。虽然当时有一些论调是说不要用西洋的横向文字,但无论当时是什么目的,日语给自己打下的基础后来也反哺了中文,是一大贡献。


但是最近几年开始几乎什么东西都是直接扔一个片假名翻译上去。首先最突出的就是电影标题。

月咏幻:日本翻译外国电影名称时,经常采用音译,而非意译的原因是什么?

我在我这个答案里提过,日本现在的电影标题比起很多年前来简直是太偷懒了。

这些是几十年前的经典电影,翻出来都是有很正常的汉字标题。

结果近几年的标题是这个画风的:

出处: 2017年全世界映画興行収入ランキングTop100【PRiVATE LiFE】年間ランキング

你看有好好翻译的到底有几个。


然后今年最大的片假名骚动是东京都知事小池的发言。

其中提到了很多个大家平时根本不用的片假名词:

我真的,你们学日语的自己看看。有几个是你平时看得到的。

我如果不是自己有学英语平时有看英语材料,很多东西我还看不懂。

日本人更是看不懂的了。平时根本不用,你写片假名谁看得懂?

之前推特有个热门贴,就是小池说了一堆,然后别人说,

你特么以为说一堆片假名就能显得你很聪明是吧!


笑到肚子疼。

真的不要以为瞎用片假名词就是很牛逼的体现。

我认为现在日本人对这种片假名词滥用的感觉基本就像知乎说的一样,你可以用,一些词大家都知道,而且都惯用外语说法,这个都可以理解。你除非是面对外语技能足够的人,不然不要本来可以说人话的非要去说洋文,那就很傻了。

就好像『我明天一个presentation要deadline了,再不加紧的话明天去seminar要被老师干死。』这个如果有留学背景,或者外企背景,或者至少英语有一定水平的看到了肯定可以理解。

但是你如果说『我tomorrow有one演讲will截止,不hurry up的话will被teacher给fuck to死』

一定会被打死。


日本人有一个说法叫『意識高い』,大致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特别『上进』,想花式表现自己很厉害。然后他们眼里,『滥用片假名词』这个行为也可以套进这个说法。

谷歌搜一下意識高い カタカナ,能出来一堆。

能说人话就别用片假名。


所以结论是,用可以,但是要注意尺度。语言这个东西你适当引入外来词,非这个词不行的话无法使用。



顺便送大家一个说明:

你们看看你们自己看得懂几个wwwwwww

这些词你可以根据这些说明写成非常简单的汉字词。但是小池就是不肯用。


至于最神经病的大概也就是化学了吧。你看不专业的有几个看得懂的,哦不对谁,是第一眼你看谁读得出来……


所以结论是,用可以用,但是千万不能滥用。

你可以说,反对『滥用』外来语。但是如果是单纯的反对『普遍』使用片假名词?抱歉请你先停止说巧克力麦克风沙发巴士等外来音译词,谢谢合作……


user avatar   meng-se-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外来语不好,而是日语外来语实在太多太草率了。

试想一下,一天早晨,你醒来了,感到十分的利弗来秀(refresh),于是走进巴斯露姆(bathroom)开始洗漱。然后,你走进利宾顾露姆(living room)享用享用纯正不列颠式布瑞克佛思特(breakfast,来自 @替天行道 )。妈妈拿出一个顾拉斯(glass)为你倒上豪投(hot)密露库(milk),正在拿着报纸看纽斯(news)的爸爸也向你问好。你拿起普类投(plate)中的三对起(sandwich,为保证文字统一性修改了中文外来词)快速吃完,再将密露库一饮而尽,拿起斯顾露巴顾(school bag),打开斗阿(door),奔向驶来的斯顾露巴斯(bus)。

坐上习投(seat),你无意中听到别人的谈话,说最近的诶阿质量有点糟糕。你有点困惑诶阿是什么,跟巴斯上的库拉斯梅投(classmate)一问才知道是空气(air)的新称呼。到了斯顾露,你在走廊中遇到了一个有着一头劳顾(long)黑阿(hair),戴着一顶kia普(cap,抱歉这个kya实在没办法音译( •̥́ ˍ •̀ ))的外国学生。她手拿一本有点旧的翻译玛纽阿露(manual),问你:“您好,请问盥洗室在哪里?”你一脸懵逼,因为你从没接触过这个瓦斗(word),更不知道它就是推类(toilet)的旧称。但这不怪你,现在谁还用这种土包子的词?越发雄(fashion)才越好嘛。那个外国学生一看又问不到,就失望地走开了。

…………

晚上在家,做完作业,因为明天有个汰斯投(test),你复习了一会儿,随后便走到利宾顾露姆,打开汰类比(television),坐在搜发上看巴斯K投(basketball)的gay姆(game)。光看汰类比还是有点无聊,所以你拿来了一袋颇汰琪(potato chips)和一波投露(bottle)扣拉(cola, Coke)。就这样,你利拉库斯(relaxed)地看到深夜,然后回到贝斗露姆(bedroom),躺在贝斗(bed)上安静地入睡,结束了这被英语环绕着的普通的一天。

怎么样?纯音译外来语很顾类投吧?( ー̀εー́ )

------------分--------割------------

11月26日,修正一个错别字-_-#


user avatar   bai-yun-long-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音译真的不是好东西,最可怕的是还瞎捷豹缩写……

现在给出几个单词,大家猜猜看什么意思

阿康特(アカウント )

速怕(スーパー )

空逼妮(コンビニ )

泰拉比(テレビ )

……





分别是

账号( account)

超市( supermarket)

便利店( convenient store)

电视( television)


我跟你们说,我当年学得时候心灵是崩溃的……

第一个账号我就不说什么了……毕竟音译还算标准……

第二三个是什么鬼啊!神TM偏正短语只音译了修饰词,把中心词扔了……我们叫 超=市,便利=店,他们叫 超级,便利……

第四个我都日了POI了,一个整体词只音译一半什么鬼啊……

尤其第三个更是过分,不光把中心词扔了,修饰词也腰斩了……


日语引入外来语,舶来词,没问题,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麻烦别无脑音译啊,更别无脑缩减啊……给理解和传播带来了巨大麻烦……



评论区各种日语中的神级翻译……

评论区杠精出没……


user avatar   sparkaz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腾讯:黎明计划是外包的,工作人员的失误,现在已经辞退了,反正我流量已经赚到了,你再怎么喷我也不管你,反正没几天你们就忘了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很懂现在人怎么买啥都成投资了,买车也要核算一下机会成本了,买手机也要考虑卖二手了,买游戏主机也要考虑跌价了,买游戏卡带也要考虑好不好出手了。

车是消费品啊,什么手机电脑主机卡带也都是消费品,消费品就是用来让你用,感受效用的。

你需要这个效用,它能提供这个效用,它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最终维持在一个你愿意接受的水平,这就够了。

你要是不需要这个效用你就不买呗,如果你的城市真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确实省钱,省时间还省力,那你就别买呗。你买了难道不是你需要么?既然需要那还说什么呢。。


要我说,撸串才是一生最坏的投资,变成了肥肉你还得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减肥,可能还会带来未来潜在医疗成本。那为什么撸串摊子还是这么火?因为爽啊,因为它提供的效用我们确实需要啊。


所以不要干什么事都用投资思维去理解,这样会成为资本增殖的奴隶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得到效用,而不是让生产进一步扩大。


user avatar   justin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久没上你乎了,我来强答一下。其他答主说的东西大家也比较熟悉了。我换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为什么知乎上许多人认为日语引进大量外来语是负面的,是否和母语是汉语有关系?

答: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汉语长期是“上位语”。


---------------------------------------------------


I. 有关双层语言、上位语、下位语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把维基上diglossia的定义先抄下来。

In linguistics, diglossia (/daɪˈɡlɒsiə/)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two dialects or languages are used by a single language community. In addition to the community's everyday or vernacular language variety (labeled "L" or "low" variety), a second, highly codified variety (labeled "H" or "high") is used in certain situations such as literature, formal education, or other specific settings, but not used for ordinary conversation.[1] In most cases, the H variety has no native speakers.

简单地来说,diglossia就是“双层语言”,在一个社区中有用于书面、文学、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上位语”H和用于日常口头交流的“下位语”L。上位语是官方的、用于教育的,因此,上位语总是在通过知识分子和政权机构影响着下位语。单就词汇来说,上位语的词汇总是大量涌入下位语中。

在古代历史上,各个文化圈都有各自的上位语,例如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语、波斯语;佛教文化圈的梵语、巴利语;而在东亚文化圈,上位语则是汉语,或者说是文言文。

上位语有这样一些特点:

1. 上位语长期用于书面、科技、政治、教育等与权力和文化相关的领域,因而上位语带有官方、正式、有文化、先进等色彩。

2. 新的学术成果或者政治行为等等概念往往先用上位语表达,再向下位语传播。

3. 在封闭的文化圈内,新的概念用上位语表达时,往往没有可借鉴的词汇,因而倾向于使用上位语本身造新词。

4. 如有来自其他语言,特别是来自其他文化圈的借词,下位语往往是通过上位语辗转借入。

II. 作为上位语的汉语

好了,我们回来看汉语。虽然汉语在历史上一直有文白脱节的问题,但是汉语作为整体是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直到近代,其上位的语的地位依旧有很大惯性。典型的例子包括:日本近代翻译西方的概念时是用汉字造词,这实际上是在用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当然汉字已经被日本“内化”)在造新词或古词新用,以对应欧美文化圈的文明成果;越南很多外国的国名是按汉字读的,如俄罗斯叫Nga,是来自Nga La Tư,即俄罗斯,但这个词俄-蒙-满-汉-越一路而来已经面目全非了。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汉语汉字词是上位语,通常它是第一手的概念载体,即使是在翻译中,它是第一次译文,所以它在同一时代大批量借入同一种非汉语言词汇的情况很少。当然,汉语依梵语借入的佛教词汇是另一个情况,因为在佛教领域,梵语才是上位语。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附加结果。因为汉语有上位语的优势,这使得很多汉语母语者或者东亚文化圈的人士感觉借词,比如日朝越借汉语词,是文明不够发达的表现,而汉语因为是发达文明的载体,因此借词很少。在你乎上,有一次讨论数目字“万”,我说这个词搞不好是突厥语等北方草原语言的借词。我猜到有人会反对,但是没想到反对的意见是:汉文明如此发达,数目词不可能是借词。其实,在这个论调中,直接就把借词和文明程度绑架了。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很多中国汉语使用者也比较倾向于外来的概念要汉语义译,不要直接借入,特别是借音。

III. 作为下位语的日语

我们再站在日本、日语的角度来看。事实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已经脱离了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但汉字和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历史惯性还存在,所以近代日本翻译作品往往仍用汉字造新词,当然,这和汉字在日本已经内化有关系。不过,由于近来以来日本的发展和中国的贫弱,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不断衰落,但并没有确立新的上位语。这个时期的日语借词法语、德语、英语各占一席之地。但到了现代,特别二战以后,不仅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基本消失,而且英语已经成为de facto的上位语。这以后的日语,借词大量的是英语借词,法德等语言已经很少了,即使有,也主要是集中在与国别文化、地域特产等相关的词汇中,新的科技词汇、新概念等,已经普遍是用英语借词。这实际上是上位语变化的原因。

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举一下阿昌语。阿昌语是一种缅彝语,与缅甸语很接近。历史上阿昌族地区大多是傣族土司管辖,上位语是傣语,下位语是阿昌语。阿昌语中很多古典的政治、科技等词汇,都是使用傣语借词。但现在由于汉语的普及和流行,很多地方的阿昌语口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替代了一些原来的傣语借词,甚至是替代了一些固有词。此外,羌语支大量语言过去奉藏语为上位语,现在也大量转向汉语西南官话作为上位语,也是这种情况。这和日语中大量涌入英语借词有一些类似之处。

IV. 日语中的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

学习过日语的同学都知道日语中有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一般来说,汉语母语者会觉得汉字词更清楚明了或者相较于外来词更“日语”。但事实上,虽然日语中汉字词的比例非常高,但是汉字词读音的系统并非与日语十分契合。换句话说,即使是现代日语,汉字词的读音体系和日语固有词的读音体系仍有一定区隔。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日语固有词是没有る打头的词语,但汉字词有,如“留守、類似”等。又如,古典日语少有浊音打头的词语,现代日语因历代音变造成一些浊音打头的词汇(如“出す”)也都很少,但汉字词就比比皆是,如:“学生、雑誌、男子、爆弾、疑問、事実、敏感”等等。再有,日语固有词一般没有拗音,今日=きょう,这样的例子也是历史音变的结果,而汉字词的拗音就实在太多了。

这实际上是说,外来词的概念即使翻译为汉字词,单从音系上来讲,未必有我们想象地那样贴合日语。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日语是一种音拍语,词汇是由多个音拍(mora)连缀而成的,比如さかな是三拍,はずかしい是五拍等等。汉字词和外来词如果简单从音拍上来看,并没有像现代汉语的义译音译那么大的差距。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日:(漢)哲学てつがく[4 mora];(外)フィロソフィー [5 mora]

中:(汉)哲学[2音节];(外)菲洛索菲亚[5音节]

日:(漢)物理的ぶつりてき[5 mora];(外)フィジカル [4 mora]

中:(汉)物理[2音节]、物理的[3音节];(外)菲济卡尔[4音节]

日:(漢)百貨店ひゃっかてん[5 mora];(外)デパート [4 mora]

中:(汉)百货店[3音节];(外)迪帕特门特[5音节]

尤其是最后一个例子,日语广泛吸收外来语后,形成一些改造的方法,使其适用于日常口语,也就是和制英语、和制外来语。常见的例子还包括プリクラ、パソコン、ワイシャツ、ベビーカー、ジーパン等等。

以上的例子试图说明,如果单看语音结构,日语使用音译的外来语与使用汉字词并没有太大的优劣差别,至少比现代汉语使用音译和义译的差别小。

V. 日本学者对外来语涌入的看法

大家也都观察到了日本国内对大量涌入外来语的批评。为此,日本还设立了国立国語研究所「外来語」委員会。下面抄两段该委员会的公开文书(没时间可以跳过):

外来語・外国語の問題点
近年,片仮名やローマ字で書かれた目新しい外来語・外国語が,公的な役割を担う官庁の白書や広報紙,また,日々の生活と切り離すことのできない新聞・雑誌・テレビなどで数多く使われていると指摘されています。例えば,高齢者の介護や福祉に関する広報紙の記事は,読み手であるお年寄りに配慮した表現を用いることが,本来何よりも大切にさ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はずです。多くの人を対象とする新聞・放送等においても,一般になじみの薄い専門用語を不用意に使わないよう十分に注意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ところが,外来語・外国語の使用状況を見ると,読み手の分かりやすさに対する配慮よりも,書き手の使いやすさを優先しているように見受けられることがしばしばあります。
伝え合いとしての言葉を
そもそも,どんな言葉を使うのが適切かということは,話し手・書き手の意図,想定される聞き手・読み手,話題,使われる環境など,その時々の様々な条件によって変わります。同じ内容の話をするにしても,大人に話すときと子どもに話すときとでは,使う単語,声の調子,話す速さ,文の長さなどが変わってきて当然です。また,同じ大人でも,相手がその話題に通じているかどうかによって,言葉選びや言葉遣いにおのずと違いが出てきます。相手や場面に応じて,適切な言葉遣いが変わることにいつも留意することが大切です。このことは,私たちの言葉について国語審議会がかねて提言してきた「平明で,的確で,美しく,豊かであること」を実現する具体的な努力の一つと考えます。

这里面主要说的意思是大量外来词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全社会的交流。他们因此提出了语言的“简明、准确、优美、丰富”的目标。该委员会还提出了外来语替换的提案(具体可参看pj.ninjal.ac.jp/gairaig)。

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汉字词就更加“简明、准确、优美、丰富”呢?这实际上就是前文几次提到的“内化”。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已经成为其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论汉字词的音系与固有词有没有区隔,汉字词已然成为其语言的基石之一。汉字和固化的汉字读音已经是日语内在的一部分,即“内化”。从这个角度讲,外来词改汉字词也是用自有文化消化外来文化的方式。

但是针对这点,日本国内也有不同意见。1943年出生的著名日本国宝级日本语专家山口仲美就认为:和制汉语(汉语词)是与中国文化浸淫的时代相称的方法,但现在日本则浸淫在美国文化中,因此也许可以看到用片假名照搬的外来语其含意固着下来。

和製漢語は中国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た時代に合っていた方法なのであって、現在の日本はアメリカ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るのだから、片仮名の外来語のままにしておいて意味の定着を待つべきではないか。

山口仲美的这条看法实际上一定程度上包含前文所说的上位语变换的问题。

以上这些争论说明,即使在日本国内,对外来语的排斥,主要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更多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的问题。

VI. 汉语古典音译词的内化

另外一个比较次要的方面就是汉语自身的音译词问题。实际上汉语的外来音译词很多,但是由于借入时代久远,当时的音译已经参与到后来的汉语音变历程中,变得很“汉化”了,因而让人不觉得是借词了。特别是有关佛教的词汇。

比如,说到中国传统建筑,很多人都说到“塔”。但是“塔”是明确的梵巴借词(梵stūpa,巴thūpa)。再有,刹那(梵kṣaṇa),这样的词是随佛教传入的概念。甚至很多我们熟悉的地名都是外来语译作汉语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觉得它们“异质”呢?

现代汉语以普通话为音译标准。普通话音系的特点是声母缺少浊音,辅音韵尾仅有-n和-ŋ,因此音译一些外来词的时候,会拆出多个音节来。但古代汉语的音系更丰富一些,声母有清浊,辅音韵尾有-p, -t, -k, -n, -m, -ŋ,一些音译相应使用较少的音节。这点在佛经翻译上就很明显。一些现代翻译的上座部佛经是用普通话作的音译,与古典汉译对比,往往音节偏多,或者用字明显就是现代欧美音译词的感觉,例如:

Mahāmaudgalyāyana (Moggallāna) 古译:摩诃目犍连;白话译:马哈摩嘎喇那

Mahākāśyapa (Mahākassapa) 古译:摩诃迦叶;白话译:马哈咖沙巴

更加重要的是,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了,有关佛教的词汇,不论是义译的世界、轮回,还是音译的刹那、劫(万劫不复)、涅槃,亦或变形了的音译词罗汉、菩萨、修罗,都成为汉语日常使用的一部分,异质感在历史中已经消失。因此,可以说这些佛教相关的词汇在汉语使用中,没有“外来词的感觉”。

如果剔除了佛教相关的音译词,汉语的外来语直接借词就很少了。即便是现代融入的外来词,所占比较也很低。这也是汉语母语者对直接标音的外来词下意识感到排斥的原因之一。



补充两点:


前面有同学提到外来语的涌入在日本日常生活中带来的种种不便。这个问题从语言发展的长期轨迹上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汉语词汇大量涌入日语时,文化人和普通民众的仅因汉语词造成的语言断层不可谓不大,在历史发展中也渐渐弥合了。这也是山口仲美上面评论的来源,要知道山口老师可是研究平安时代日语文学的泰斗,同时还研究现代日本青年人的日语。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所谓“语言净化”运动,不论打着什么旗号,都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而东亚世界一些语言放弃汉字词而使用欧美语言音译词的行为又可能带有去中国化的色彩。考察类似外来语这样的问题时,这两个方面的色彩都应当予以重视。


user avatar   amamiya_misu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体还可以,开场雷军先自我吐槽了一波“在微博开了一星期的发布会了”



第一个卖点是全息幻彩屏,可见小米也要走颜值+工业设计的路线,而不是只玩跑分了。


接下来则是一些手机的设计细节,比如这个“天使眼”


说这些还蛮让人觉得有新意的,感到了小米不再只是不服跑个分的套路了。

接着就是强调轻薄,感觉是为后面的电池做铺垫啊哈哈:



然后第五代屏幕指纹解锁,其实还是不错的,就是被iQOO直接跟进了第六代技术的发布,亮眼度低一些,但实际使用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然后,军军有开始骚操作,直接放2轮王源的宣传视频:

不得不说,对于粉丝圈来说,这招真的很到位了,也显示去了小米一直以米粉为重的态度。是个加分项。

然后就是到位的尬聊环节,感觉比吴亦凡更让人看着舒服一些啊~

小米这波营销+公关的升级还是可以的。


然后就是女生为主的“汤圆”粉丝群,男生为主的“米粉”粉丝群,交互欢呼。不得不说王源还是实在人啊:


然后跑分没啥意外,安卓旗舰水平


拍照确实小米史上最强,DxO第三其实也很不错了:



对了,补一句,这个系统老化18个月疯狂暗示不卡顿的友商啊:

样张环节,这年头国产安卓的发布会,iPhone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雷军还是厚道,没把明哥的V20拍月亮放上来:

基本同价位无敌了:


电池果然。。。,快充有线无线都不错,PPT魔性啊:




配件到是继续“真香”


说到堆料,加大内存是最简单的之一:



最后:厉害。。

这定价只要供货稳定,肯定是爆款了,确实有些让人意外,对比其他3000价位的手机确实性价比拉满。

关键,关键,就是能不能轻松买到了。

接下来,小米9SE,骁龙712首发,性能在日常使用中其实也不错。

摄像头配置在2000档也属于恐怖:

可以说打2000档友商的产品,配置和性价比方面稳稳的:


还有一个对饭圈来说,很有吸引力的杀手锏:


所以看得出,小米这次发布数字旗舰和次旗舰,也算是转型之作,性价比还是不错,但也加入了很多非跑分元素的东西,并且放弃了大电池,追求快充和轻薄好看,总体来说前途还是不错的。


归根结底还是看最重要的这张PPT能执行到什么程度了:


相关回答和拓展:

猜价格:果然主力机型是我预料的2899-2999的超级能打区间,低配转为小米9SE的形式,高配没有走量机型发布,留给后面的MIX4们发挥:

评价定价:

评价小米9SE: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阅读到这里,比心~!




     

相关话题

  韩语和日语哪个好学? 
  如何看待小米使用核弹爆炸类比手机快充宣传视频后在日本道歉? 
  核电站到底是不是环保与安全?为什么日本有那么多人反对? 
  日本韩国同样是应试教育,为什么这两个国家的学校没有压榨学生体育美育以及非应试科目的时间? 
  日本公布二战在华死亡人数,大家怎么看? 
  灯塔国抗疫失败、楼塌了救援失败,下一个是什么呢? 
  500多万人民币,可以在日本东京买一套房生活下去吗? 
  日本为什么落选了亚洲经济“四小龙”? 
  中国是否应该和韩国、日本联合起来组建一个东亚共同体? 
  二战后日本的音乐产业是如何起步并且蓬勃发展的? 

前一个讨论
战壕应该怎么挖?
下一个讨论
北美留学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