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海的逐渐枯萎与中亚“锡尔河水资源”息息相关,下面我首先要说两个我自己的小典故:
一、这与我之前在哈萨克斯坦的工作经历有些许联系,从2009年9月到2014年2月,我曾经在哈萨克斯坦西南部油田城市——克孜勒奥尔达工作过4年半的时间。中亚的母亲河是锡尔河和阿姆河,其中的锡尔河就途径克孜勒奥尔达向西北方向流淌,最终从北部注入咸海。而从克孜勒奥尔达向西北方向行驶230公里,为前苏联时期著名的“航天城-火箭发射基地”拜科努尔,苏联解体后,包括航天发射基地的整座城市被俄罗斯租赁下来,继续使用。从拜科努尔继续向西北方向行驶200多公里,即为咸海北部区域。在前苏联乃至苏联解体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对生活在哈萨克斯坦西南部的居民来说,咸海北部区域是良好的休闲度假选择地,苏联时代在这里也曾经修建了大量的度假配套设施,人们趋之若鹜,曾几何时,咸海对于哈萨克西南部人们的吸引力,就好比吉尔吉斯斯坦的伊赛克湖对于吉国北部人们的吸引力。还记得在克孜勒奥尔达工作时,时不时会有当地员工询问我:“是否去过我们的咸海?如果没去过赶紧去看看吧,再不去就没有了,都快被蒸发没了!”当时的我不以为然,也没把这当回事。
二、2014年7月,我从大庆油田到中亚公司总部报到后,在国内等待签证期间,中吉项目领导安排在国内上班的技术部同事给我们做了关于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的路线讲解及整体规划。其中有一点让我尤其印象深刻,因为D线建设的管线铺设第一次要途径吉尔吉斯坦这个国家,吉国政府借此向我们提出设置下气出口的诉求。而乌兹别克斯坦方面则反对我们为吉国设置下气出口。为何乌国政府强烈反对,应该是在某方面两个国家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不希望对方借此机会增加任何的政治谈判砝码,至于具体什么原因,当时的我也不得而知。
时至今日,再回过头来看上述这两个问题,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关联性的,首先,请看下面有关咸海的相关资料:
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交界处,50年以前,咸海的面积尚有6.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湖,但如今它的面积已经萎缩了74%,而其水量减少了85%。在萎缩的开始阶段,咸海变成了南北分隔的两个区域,被称为北咸海和南咸海。后来南咸海很快又干涸成东西两个湖。目前,面积最大的东咸海湖已经没了。
干涸的咸海在沙漠和荒原之中制造了一个新的沙漠。人们称它为“咸海沙漠”。这个“人工沙漠”聚集了大量矿物盐、含农药成分的无机盐和腐蚀性很强的硫酸盐。据统计,咸海干枯一平方公里,每年就要多产生8000吨盐尘。每年以千万吨计的盐尘随强风刮起,撒到中亚有限的淡水、草场和农田里。中亚30%-60%的灌溉耕地被严重污染,其中乌兹别克斯坦重度盐碱化的土地占农业用地的60%,其中盐尘暴是罪魁祸首。盐尘暴还意味着未来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巨大。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发电机组、电力电网、油气管道都可能被迅速腐蚀,对于乌兹别克斯坦来说,这是名副其实的生态灾难,并且随着咸海的进一步干涸还在不断加剧中。
为什么咸海的蒸发速度会这么快,前苏联时期国家发展的利益驱使导致的人为干预是其最主要的因素。
苏联成立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被赋予了生产棉花这种重要经济作物的重任,棉花的最优种植地被选在了费尔干纳盆地(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领土在此处交汇)锡尔河左岸平原处,为获得高产量、价值高的棉花,没有充足的水资源保障是不可能的。为此,1939年,苏联政府拨款2000万卢布及大量机器用来修建费尔干纳大运河,它的水源就来自锡尔河。借锡尔河之水,它保证了50多万公顷水浇地、6万公顷新垦耕地的用水,运河沿途流经2000个集体农庄的土地,为共和国5座城市及植棉区和塔吉克斯坦4个地区供水。后来,运河又延长了350公里。并进行了全面的扩建和改造,解决了费尔干纳地区农业和居民用水问题。1956年开始,苏联在此地正式开荒破土种植棉田,此处逐渐成了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产棉区。而乌兹别克共和国的棉产量占到了全苏的70%!
正因为如此,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两条河流注入咸海的水量就开始直线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中亚地区近90%的水都用在了棉花生产上,其中70%是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提供的,而咸海的两大主要水源就来自阿姆河和锡尔河——阿姆斯由南部注入咸海,而锡尔河由北部注入咸海。
根据资料显示,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依然深重地依赖棉花这种作物。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棉田面积大幅萎缩,现在大约有135万公顷。乌兹别克斯坦已经在有意减少棉花种植,但是没法摆脱它,现有的基础设施、工厂等等都是过去依照棉产业的需要定制的。这些苏联时代完成的水渠技术没有经过硬化处理,50%的水在奔流的过程中渗透蒸发走了。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正在着手进行硬化改造,但是整个工程据说要到2035年才能完工。
也就是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乌兹别克斯坦仍然要继续大量消耗来自上游吉尔吉斯斯坦的锡尔河水源,来滋养自己的棉田产业。抛去两国之间在费尔干纳地区的边境争端外,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也是两国直接的矛盾所在,那就是虽然吉尔吉斯斯坦富含丰富水资源,但并不想将宝贵的水资源拱手相让给乌兹别克斯坦。
由于拥有大量天山山脉的高寒山区,吉尔吉斯斯坦的水资源在独联体国家中位居第三,排于俄罗斯及塔吉克斯坦之后,并且吉尔吉斯斯坦是锡尔河的发源地及上游国家,控制着中亚最长河流锡尔河的绝对流量。如果只是用本国的水资源,乌兹别克斯坦只能保证本国14%的水资源需求,而乌兹别克斯坦的外部水资源来源,基本上全靠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锡尔河来保障。
过去,整个中亚的水资源利用是一盘棋。根据苏联的规划,夏季上游国家的水利设施开闸放水,保证下游国家的农业灌溉用水。作为回报,在冬季,下游国家为上游国家提供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以满足其能源需要。
苏联解体后,上述方案已无从执行,国家与国家间由之前的加盟共和国关系直接变为竞争对手,截至目前,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两个上游国家的经济仍十分落后。就拿吉尔吉斯斯坦来说,该国近年来每年的用电增长大概为4%,90%的电力供应都依靠托克托古尔水库下游苏联人曾经修建的大坝和水电站。近20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迅速,水库的储水量吃紧,水平线不断下降。
我记得2014年刚到达项目时,行政部为每人住宿的房间都配备了蜡烛,时不时突然断电限电的情况仍然不时出现,与行政部的本地员工聊天时也就此事进行了探讨,他们说前几年比什凯克一进入冬季后就会出现电力严重供应不足的情况,大概是2010年到2011年有段时间,每天甚至要限电12小时,现在已经好多了。比什凯克作为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尚且如此,那么国家其它的周边地区是怎样一种现状就可想而知了。也是在2014年,吉尔吉斯斯坦水库的水位达到了近些年来的最低水平,政府宣布他们不得不向塔吉克斯坦购电。
为了保证冬季的供电需求,这些年吉尔吉斯斯坦开始在夏季和春季蓄水,以提高冬季的发电能力,保障本国的电力供应。但这样一来,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就会在春夏季得不到足够的水量供应,影响农业生产,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依赖的尤其严重。当吉尔吉斯斯坦在冬季大量放水发电时,下游国家农业生产停顿无法消化过多的水量,又会造成冬季洪水泛滥。
为了根除本国电力短缺的问题,吉尔吉斯斯坦早已有新的水利建设计划,希望在现有的大坝以下继续修建水电站。在2012年9月吉国政府与与俄罗斯政府签署了坎巴拉塔水电站及纳伦河上游的梯级水电站建设协议,根据协议,俄企必须投资逾7亿美元。但2016年3月,吉总统阿坦巴耶夫称,吉方开始另寻投资者,因为俄当局没有履行义务。
吉国新闻报道称,俄拒绝参与项目的主要理由是,倘若开建水电站,中亚局势可能激化甚至爆发军事行动。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已多次发出警告,他认为,如果俄罗斯的水电巨头挺进中亚,将会使处在上游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吃进甜头,这种不公平的水源分配将刺激中亚各国间的冲突,咸海将因大型水电站的出现而彻底干涸。
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由俄罗斯主导,是俄在独联体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主要抓手。成员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6个成员国,此外,吉尔吉斯斯坦又于2015年年中加入欧亚经济联盟,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在独联体经济领域的主要抓手,可以说吉尔吉斯斯坦作为一个中亚小国,在国家的安全保障及经济发展上应该说全面倒向了俄罗斯的怀抱,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依然违反协议拒绝了水电站的建设。固然,这几年国际油价不景气导致俄罗斯囊中羞涩、投资更趋谨慎,但来自中亚两个大国,哈萨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的强烈抗议仍然是俄罗斯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
自从俄罗斯拒绝参与吉国水利发电站的项目后,根据吉国新闻媒体2016年4月18日的报道,吉方已开始和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洽谈兴建水利发电站的事宜。该报道指出,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提出,如能取得来自吉国的兴建水利发电站的项目,将投资12亿美元,建成总规模为950兆瓦的水利发电站,吉方表示很感兴趣,愿意进一步就细节进行磋商。
但是可以预见到的是,无论是哪方来吉国洽谈修建水电站,一旦进入实质阶段,都将遭到乌兹别克斯坦及哈萨克斯坦方面的强烈抗议,锡尔河水资源争夺方面的政治角力还将继续。
把这个问题吵火了,然后让微信部门的人看到。然后等待版本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