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些人已经成熟到明白:
我们没有必要和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成为朋友,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平均分配给每一位朋友没有意义,做的事情没有必要满足所有人的期许。
他们明白邓巴数字,了解心理距离同心圆,懂得对身边的人好,有三五至交好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懂得说不,并且非常明白如何不给别人、更重要的是给自己添麻烦。
所以他的友善,只是一种修养,并不意味着承认你在他心中的地位。他的独来独往,仅仅是与你的圈子没有交集而已,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自己的圈子。
从大环境来讲,这是从熟人社会往陌生人社会转变后非常正常的社交适应行为。收获幸福的目的不变,环境变了,当然我们实现的方式会进行调整,很自然。
至于一个人是如何慢慢成长至如此,可以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
好朋友之间是如何变淡的? - Amos 的回答--------------------------------------------------
对社会心理、社交行为有进一步兴趣的可以参考我同话题的其他答案:
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帮助别人? - Amos 的回答 是否也喜欢上知乎是否会成为你择偶时的考虑因素之一?为什么? - Amos 的回答周星驰独自拼搏了那么多年,一部一部的经典作品与观众见面,现在他已经是无厘头喜剧的巅峰人物。但他无数次向观众表示,他很孤独,他很寂寞。
是他喜欢独来独往吗?
我总是一个人坐一个多少时的公交下班回家。
是我喜欢独来不往吗?
都不是,因为人生总有一段无人同行的路,迫使我们不得不学会孤独。
我们总是感觉,有些人喜欢独来独往。但当你把这个问题用来问自己的时候,你就会明白,没有人喜欢。
随着一个人的成长,总会慢慢的给自己的心灵加一把锁,虽然谁都可以打开他,但必须先找到钥匙。
这把锁是什么?
是成长,是见识,是格局,是经历,是个性。
无论你把他理解为什么,人的内心就像一个房间,随着岁月的蹉跎,这个房间会最来越大,越来越难以填满。
人只有五岁的时候,你想要哄他开心,只需要一颗糖,一个玩具。
十二三岁,人到青年,一颗糖再也填不满他的内心了。由于自我意识的形成,这个时候的人需要的是有更多的人注意到他、理解到他。
但需要别人理解什么呢?
青春时刻,对世界的认识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他想向别人证明他是对的。换句话说,想用自己的方式让别人相信自己。
但社会不会按照人们想像的那样发展,人们对价值的理解有一种共同的认识。比如说优异的学习成绩。
所以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如果没有优异的成绩,那么你所有的证明都是没有用的。
现实却是,自己意识不到什么是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只知道我以为的价值观。所以,每个人想证明自己的方式不一样。由此第一批独来独往或许就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踏入社会,人们的初心都是:美满的家庭、喜欢的职业、友善的同事、和蔼的领导。可社会向你证明,这些你只需要放在心里奢望一下就可以了。
一开始,他以为你就是那个善解人意的同事,他以为你就是那个和蔼可亲的领导,他甚至以为这就是他愿意付出一切的事业,可后来发现,那些身边最爱他的人都不见得理解他。
谢谢你能陪在我身边,但你真的不懂我。
有一种爱好叫安静,很多人却把他当成喜欢独来独往。
有一种人喜欢在图书馆里和一群人安安静静的独书,却接受不了一个人在孤独的角落把书本翻开。
有一种陪伴,不需要认识,不需要沟通,更不需要是同样的人。只需要你安安静静的坐在我旁边,让我知道,然后让我觉得我们是同一种人。如此简单,就是不孤单。
陈道明说过,人过半百,最好的朋友不需要太多,只要有几个懂得陪你发呆的人就够了。
是的,有些人喜欢表达,他希望有人陪着他表达,或认识,或不认识。
有些人喜欢安静,他希望有人陪着他安静,或认识,或不认识。
还有人喜欢打拢别人的安静,却误以为自己可以走进他的内心。
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并不是喜欢独来独往,喜欢用安静的方式找到自己的朋友。如果你不是那种人,那给他一点空间就可以。
或许你的需要他不懂,但他的需要你也不懂。
内心的空洞就如同一个凹槽,三角形的凹槽只有三角形入得进去,其它的都没用。
其实没有一个人愿意孤独,更没有一个人喜欢寂寞。那些表面上的独来独往,只不过是掩饰内心的悲凉。
就如同,内心的空洞形状过于诡异,空间过于广大。
在成长的过程中,名利、权利、物质、人情,慢慢的越看越透。把这一切往心里放的时候,越来越发现,那些所谓的追求不过是华而不实的粪土。
到那时,也许我想要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但一定不是人家以为的那样。
试想一下这样一幅画面,当你老了,头发都白了,你坐在阳台的摇椅上晒着太阳。这个时候的你行动不便,大小便也许都会失禁,不能轻易的站起来,不能随意的行走。大脑的功能与记忆也正开始慢慢的消退。
你会想些什么?
或许你会看到自己的爱人,那已经苍老的面容,和已经瘦小的身材,没有感概,没有期待,只有满满的回忆。那些一起经历过的一个个画面。
又或许你的爱人已经不在了,只剩下你一个老头老太,在等待子女下班的时间里,感受着阳光,回记着过去。
大多数的老人,这个时候总想花点时间,去整理自己一生的意义,试图找到那件自己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但由于大脑功能的退化,那些所有的记忆只是一个又一个的画面,根本无法逻辑性的组合在一起。
你很孤单,你想有人陪你回忆过去。但懂你的人都像你一样一动不动的坐着,不懂你的人或多或少的还在嫌弃你。你能怎样,只能安静一点。
最近有一部9.3分的好电影《利刃出鞘》,由美国队长的扮演者克里斯·埃文斯主演。原以为是一部大场面的动作片。
结果只不过是一个家族老父亲过逝后的遗产风波。在儿孙的心目中,老人是个独来独往的怪人,老人最后竟然把遗产全部留给了照顾他的护士,儿孙却一个仔也没拿到。这是为什么?
不过就是在最后的时刻,一个简单的护士,才是真正走进他内心的人。
整部电影围绕谁杀了老父亲,讲述了一个独来独往背后的诉求。
如果这部电影让我来命名,一定不会叫《利刃出鞘》面应该叫《最后的陪伴》。
独来独往其实是对孤独的一种误解。人是群居动物,如何能放得下一切,独自生活。或多或少的都需陪伴。
也许因为性格、也许因为年龄,需要的陪伴方式也就各不相同。
就像人总有老去的一天,等不来陪伴,就只好习惯孤单。唉!时间慢点走,让我好好的体会这过往。
这不就是罗辑的那个互相毁灭的按钮么??
人类会恨你的,谁掌握了这个东西谁就暴君。
任何人没有反抗的能力。
基于人类的不理性,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地球爆炸,顺便把太阳也炸了。
算了,不说了 。
这就是答案。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MacBook Pro (从定位上来说)本来就是干活用的机器。说实话,用来娱乐,很可能还不如买台 iPad 好使——起码 iOS 上的娱乐应用生态还算是不错。
OS X 和 Windows 的软件不相兼容,这恐怕是购买一台 Mac 前最先要了解的事情。如果不先为此做好心理准备就兴冲冲地去买 Mac, 还是 MacBook Pro, 要么是被无良的店员坑了,要么是作为消费者太不谨慎了。
说回「OS X 有什么好」——对我而言:
我学习需要使用的主要工具都可以在 OS X 中使用,而不能满足的那部分,用虚拟机也可以挺流畅的解决,而我并没有「杜绝在 Mac 上使用 Windows」的那种精神洁癖,所以用得挺舒服;加上对我而言,娱乐多是可以通过浏览器解决的事情,要玩点游戏,也有 Steam 和虚拟机。因此我不觉得 Mac 在娱乐上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当然,这也只适用于我自己了。
* * * * * *
在 Mac 上装 Windows 没什么不好的,这本来就是苹果允许、并用以吸引新用户的手段,Windows 也是个好使的操作系统。就是续航会短,发热也相对厉害一些。此外,屏幕色彩可能需要加载色彩配置文件来改善。前两年 MacBook Pro 还被评为「最合适使用 Windows 的电脑」。只是,最好装 Windows 8 或 Windows 10——Windows 7 虽然是个好系统,但对 HiDPI 的支持不足会浪费了那块 Retina 屏。
如果还是绕不开「花大价钱买了屌丝机」的心理,那么趁早出了止损还好。亏钱无可避免,但好歹不会用着心塞。不过,现在达到 MacBook Pro 这个标准(硬件、设计、工艺)的 PC 笔记本,也不便宜得去哪里就是了。
谢谢邀请。
1. 对各向同性物质(陶瓷和玻璃),圆环物体受热时内圈和外圈均扩大,不可能内圈缩小。
2. 瓷器热膨胀系数=3.1; 玻璃热膨胀系数=7.1,受热时,陶瓷的膨胀尺度比玻璃要小一半以上;
3. 利用膨胀系数的不同,对图中陶瓷杯内嵌玻璃杯,降温有利于取出玻璃杯;
4. 同时加热可能会把杯子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