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最近流传的「iPhone 6 成本只要 1200 人民币」靠谱吗? 第1页

  

user avatar   at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文章流传起来不仅仅是因为一些人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尽管我们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已经三十多年了,加入WTO也十几年了,但大多数国民的经济常识还停留在小农经济时期,完全与商品经济的现实脱节。

换句话说,许多人享受着现代化、信息化、全球一体化经济带来的高品质、便利、廉价的商品与服务,思维方式却和三百年前闭塞村庄中一位农民大叔没什么两样。

iPhone6为什么最高被炒到上万元?为什么随着行货上市消息又快速回落?

因为在自由市场下,价格的决定因素只有一个,就是供需关系。甚至和成本都没关系。

如果需求高涨而商品紧俏,卖出成本几百上千倍都是正常的;

如果需求低迷但巨大的库存需要消化,那完全可能为了避免更大损失而低于成本价倾销。

这已经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常识了,但许多人仍然不理解,或者能理解却不能接受。

在几千年的重农抑商之下,我们脑子里烙印的许多经济常识甚至道德常识,实际是来源于小农经济体系下的生活直觉

比如,商品成本仅仅是物料成本,如果不需要购买物料,那就没有成本。

比如,人工成本就是吃住费用。

比如,售价比成本高出太多,比如10%,那就是奸商。

这些「常识」有很多在过去可能是合理的,因为那时候商品经济不发达,大多数日用品都能自己产出,或者在同村熟人之间靠交换或帮忙来取得。

但是放到今天全球一体化的、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就显得很荒唐。

尽管荒唐,还是有许多商品服务的定价都不得不迁就这种「常识」。

比如买了地板和家具,上门免费安装,真的没有成本吗?当然不是,就是因为许多客户看到人工费就不舒服,觉得白白多花了钱,商家就索性把它均摊在原材料价格里。

比如小首饰店的金戒指金项链,价格就是克数乘以金价,加工费不要钱吗?当然不是,还是为了迁就买家,才把这些钱都摊进单价中。当然,一些大品牌的首饰就不在乎了,人家的客户肯为优秀的设计和工艺还有品牌溢价买单,当然能接受单独的加工费用。

总而言之就是深受小农经济思维影响的买家,一定要亲眼看到自己每一分钱对应的物件。如果对应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或者跟自己无关的东西,心里就难受,觉得吃了大亏。

不愿为服务付费、不愿为软件付费、不愿让商家赚取合理利润,都是这种心态作祟。

哪怕同一件商品的价格不变,把人工费、商家的房租水电交通运输成本都算作零,摊进物料成本里,他马上感觉就好多了。

这也算不上是人品道德问题,只是说明他的「常识」落后于时代了,该更新了。

别再纠结于买一件商品到底多少是广告费、多少是店面装修费、多少又是为了售后服务而多付的费用。

而应该考虑的是:买下它,能为我的生活带来什么便利,为我的精神带来哪些愉悦。

在全球化的今天,你手中的iPhone6凝结了上万名软硬件工程师的心血,原材料来自十几个国家的数十家厂商,高精度流水线加工出芯片和线路板,熟练工人有条不紊地组装零配件、包装好的成品通过海陆空三栖运输穿越数百个海关,整齐地码放在无数专卖店和经销商的仓库里,又经过店面或网络来到每个消费者的手中,通过WiFi和4G网络,它让你随时随地连接到整个万维网,在方寸间展示一个绚丽多彩的数字世界。

你的眼里却只看到它的原料成本,还在为这种无脑文章而激动并转发?

那你就真的OUT了。


user avatar   ma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类说法最脑洞大的一点,是弄不清楚成本怎么算。


为了研发一部像 iPhone 这样的手机,需要花费多少钱,这些难道不算成本么?为了创造和传播品牌,需要花费多少钱,这些难道不算成本么?类似的,Windows 每张光盘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但是研发每一代 Windows,却要投入巨资。如果只考虑生产成本,Windows 的定价是五块钱么?


很多产品,特别是科技产品,都有这样的特点,研发成本极高,复制成本极低。不只是苹果,从国外到国内的众多公司,皆是如此。成功产品的诞生,背后是设计、研发、测试、生产、品牌营销、市场销售等环节的共同作用。


高风险,高回报,初期大投入,后面开始爆发增长,这就是科技行业的特点。苹果做的好,所以有了今天的收获,更多的科技公司,同样投入了巨资研发,却未必能够获得这样的回报。对于风险的承担,也是他们的付出,这同样是成本。


其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成本,容易被人忽视。一栋楼如果只算建筑成本,为什么不同楼盘会有那么大差异?因为还有地价、品牌等等因素。我们吃的水果蔬菜,在原产地就是很便宜,为什么到我们的手里就贵了?因为有流通成本。在餐厅吃饭,一定比自己做饭贵,虽然食材成本差不多(餐厅采购可能价格更低),但是房租、人工、税费等都要考虑进去,实际上自己做饭是用了自己的人工。


有一次我们为了省下买一个工具的钱,让一个同事花了几天时间折腾,后来突然醒悟,其实我们在这上面投入的人力支出,早已超过了直接付钱购买工具的投入。这就是忽视隐性成本的代价。


所以:

1.「iPhone 6 成本只要 1200 人民币」这个说法不对。

2. 售价高低,只要没有垄断,由市场决定。iPhone 的替代产品很多,认为其售价高,可以自行选择。至于国内未上市前水货价格被炒到万元,这正反应了供需关系。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换取提前使用,可能就是个人爱好、可能是所谓装x,但无论如何,这就是市场规律。

3. iPhone 是否在中国首发,这个由工信部决定。只有工信部给了入网许可,iPhone 才能在中国开卖。目前已经 OK。其实不只是 iPhone,其他苹果产品(如电脑等),国内国外同样有类似的时间差。作为一家商业企业,苹果早日到中国赚钱的动力,想必比谣言制造者要足的多。


……我们不能期望从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慈善心得到我们的晚餐,而是从他们关怀他们自己的利益去得到。”(《国富论》,第1卷,第26页)

苹果研发更好的产品,是因为他们要从中赚钱。这就是创新的动力。苹果的成功,说明了设计的价值、用户体验的价值、品质的价值。真正的有识之士,都会想到中国企业如何从中学到经验,做出同样的突破性产品。


至于为什么会流传出这样的文章,其实只要去看看各种新闻下面的评论,看看朋友圈、QQ空间的各种「是中国人就转」的帖子,就会发现大多是一个模式,同一群人。


对于转发文章的大众,不了解这些问题是正常的。普通人的生活里,只有具体的柴米油盐,只使用实实在在的商品,人们不必了解经济规律,了解产业,了解产品背后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不应当去指责那些因为缺乏信息而转发此类文章的人,而应当为大家提供更多信息。但是对于这些谣言的制造者,他们将热点人物与事件、打着民族、国家的名义,为了吸引眼球制造热点,不懂装懂,或者懂装不懂,这就是「民族的脑残」。


这样的帖子,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完全不屑一辩。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让更多的大众了解事实,避免被忽悠,节省转发此类文章的时间与心情。


大家可以随意转发至朋友圈等,「不转不是中国人」~^_^~(Joke)


//请自行识别结尾的调侃。


user avatar   mei-hao-shi-guang-zhi-zai-zuo-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吗,100元人民币的成本只要3毛8,银行居然收我们一百块!

抵制银行!#不转不是中国人#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中华民国空军军史馆记载,在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期间(1946-1949年),国军空军出动66,259架次,取得了辉煌战果,击毙共军2,282,578人,并曾多次空袭中共领导人驻扎的延安根据地。

图片见下,来自网络。



这份珍贵的文字介绍,完美诠释了中华民国空军的精确打击力度和作战能力,不仅给解放军造成重大杀伤,而且能够做到在歼敌人数上世界首创性的精确到了个人。



国军空军还整理出来了历次战役的战果,虽然有点模糊,但依然可以识别。例如在徐蚌会战中,仅仅国军空军出动3828架次,击毙匪军272850人,击毁车辆2266辆,重挫匪军。各项战果依然可以精确到个位数。历次战果累计歼敌2282578人(228万多人)。




上图讲述了国军空军一起空战的战损比例:1:31!
就是说,在八二三炮战(金门炮战)期间,国军仅仅损失1架战机,就可击落共军米格战机31架,可见全歼共军空军并非难事,不过吹灰之力。
但国军不仅仅是威武之师,同时也是仁义之师。在给共军造成巨大杀伤,并创造了1比31的压倒性优势,打的共军空军溃不成军之后,国军的飞行员内心大彻大悟、立地成佛,不忍心给敌军造成巨大杀伤,不忍心生灵涂炭,所以功成身退,退出大陆东南沿海空域,主动退守到海峡中间线以东。






对此,有人赞曰:

援美十年捍卫民主,

歼兔一亿虎据台湾!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苹果在2018年7月升级的 MacBook Pro 产品线? 
  苹果手机照片备份到百度云好还是ICloud好? 
  新发布的iPad 2018 9.7寸跟iPad Pro 10.5的优劣? 
  2022 年到了,你现在用的是什么手机?还打算用多久? 
  iPhone 4S 中的「S」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没有听过苹果是美国的骄傲这种说法,却常常听到华为是中国的的骄傲? 
  如何评价苹果发布的全新一代 MacBook Pro,搭载刘海屏,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苹果是不是要被华为超越了? 
  为什么外国人人手一块Apple Watch? 
  如何评价苹果搭载 M1 芯片的 iPad Pro,有哪些亮点和槽点,值得购买吗?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不要相信歌词,他们为了押韵什么都做得出来”的例子?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2岁儿子逗弄拴绳泰迪犬被咬,父亲当街摔死泰迪犬后遭爱狗网友恶意人肉并受到死亡威胁?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