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美国的教科书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第1页

  

user avatar   song-zhu-shi-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解释一下,这问题是14年提的,针对的是当时的那个“如何举报淘宝上的电子书”的问题,我这个答案也是那个时候写的,也是针对那个问题下出现的“教材就应该卖这么贵”“西方国家这么做就是注重知识产权”等理论。由于本问题突然火了起来,有些读者可能不明白当时的语境是什么,所以建议到本题目下面那个题目的链接去看一下。

另外本问题更合适的提法应该是“为什么英文学术出版物那么贵”。你可以做个实验:把微积分、量子力学、有机化学等名词用翻译软件译成日文、法文、德文等,然后拿到日本、法国、德国的亚马逊商城搜索,再到商城主页看一下当地一般出版物的价格。你可以看到,日文、法文、德文的教材跟当地一般出版物的价格并没有明显区别,起码没有拿英文关键词在美国、英国亚马逊商城搜出的5倍甚至10倍的夸张差距。这个简单实验就可以明显表明教科书贵的问题跟知识产权什么的真的毛关系都没有。

==========================

”教科书贵是为了保护创作者“,这是我在美国呆过这么久以来,见过的最大的笑话。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受到天价教科书影响最大的,不是读者,而就是这些课本的作者们!天价教科书可以说是让学术界的教材作者恨之入骨的奇葩制度!

为什么?一本书的作者靠什么获得收入?版税,按书的售价比例分成。但是,一本书只有以新书的形式卖掉,才有可能对作者产生版税收入

然而,当教科书的新书价格变成200美刀的时候,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不会有人不觉得200美刀贵,所以即便在合法前提下,人们都自觉选择相对省钱的途径——二手、租赁、图书馆出借,然而问题是,二手书、租赁等形式不会给原作者贡献一分钱!

所以现实是什么,有些教材可能就实际卖出了几百本,甚至几十本,然后就一直不停地在二手市场里转来转去,学生修过学分满意了,书店收到钱满意了,但原作者呢?他们费尽心血写的书,到头来也许就能收获个几千美元,还不够写书的差旅费

而这之中赚钱的是谁?靠天价价格和高频次二手流转,教材书店自然赚得盆盈钵满;而制定暴利价格的出版社,依靠从书店获得的提成,依然过得有滋有味。于是,你看到的是出版社和书店联手榨取原作者的现实!

所以,现在美国大学里教授界没有不反对天价教科书制度的,很多教授都允许课程不强制指定教材,甚至还会鼓励电子书的使用。而给这种制度洗地的所谓道德帝,我想除了”缺心眼“,也真没别的形容词了。

================================

不只是教科书,整个学术出版界的现状就是如此,这就是垄断,课本无非是冰山一角罢了,学术工作者所做的一切经手过几大出版巨头的行为,都必须要付给出版商巨额费用,只是学校替一线学术工作者埋了单而已。

处于学术界之内的人,没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垄断是合理的。前一阵子清华出了个事情,有人因为过度下载某数据库的论文导致整个学校的使用权被出版商冻结,弄到学校登报批评处罚的地步。结果一时间全校研究工作者一片哗然,然后清华无端中枪。这还不是垄断吗?正常的学术研究,居然到了连读论文都要受限制的程度,这有什么办法?对于国内科研工作者而言,接触世界学术进展的入口,那是学校花钱从垄断着资源的出版商手上买的有限权限,资源的控制者可以随时介入乃至取消。

放到全世界,也绝不会有一线科研工作者会认为这样的定价是合理的,这个请参见2012年万名科学家抵制世界最大学术出版商Elsevier的运动——

世界最大出版商Elsevier遭到万名科学家集体抵制 科学家为何抵制出版商 英媒:这是"世界级冲突"--传媒--人民网

孙博阳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我国的科技评价政策,鼓励科学家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已经成为SCI论文大国。“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有这个问题——好的文章都发到国外去了,再花钱买回来。少数富裕的图书馆才能买得到。”
从获利能力来看,国际出版商的确是令人羡慕的。国外有人根据苹果公司与爱思唯尔公司等企业的公开数据算了一笔账。著名的苹果公司的利润率,在2011年为23.4%左右。而在过去的10年里,爱思唯尔的利润率从来没有低于过30%,2011年高达37.3%。

这就是所谓崇高的学术界的现状,谋求全人类福祉的科学研究事业,却正是当今最垄断和暴利的行业之一!

另外,某些幻想着完全依照垄断秩序却仍想着省钱的人,只能说,你们太simple,太naive!垄断者难道不会知道你不想花钱?你想省钱的法子他们就想不到?

在垄断的价格机制下,一切妥协的方案,都只可能按照最初的价格标准订立。对一本卖250刀的书而言,尽管有一系列看似省钱的法子,但你能省下的数额,终究是由出版商控制着,比如:

二手书:十年内出版的书,价格折旧最大也低不过一半,你依然得支付上百刀。另外出版商成天出新版,针对的就是二手交易,哪怕就是作业题改改数字,也就是要堵二手交易这条路。

电子书:折掉的无非是几十刀印刷费,价格基本没有本质改变。

短期租赁:月租不可能低过30刀,总之一个学期下来花的钱不会让你低过直接买断的最低价。

图书馆:这个大可放心,只要教授在课程记录中定义成Textbook的书,那是绝对不会被放进图书馆的一般书架的,图书馆只会为你准备textbook reserve,限时、限量出借,一般每本课本就一两本,一个人只能借24小时,要是逾期罚款相当惊人。

转卖:这是理论上能省得最多法子,但规矩一样——私下交易或eBay拍卖,有谈到高价买方的本事自然最好,但风险也在自身;交给统一收购二手书的平台,售出价肯定不会高过二手卖价。

另外,高价格势必意味着高昂的流转成本,虽然有时候你都不知道这成本究竟怎么来的。你若是要走租赁或图书馆出借这些看似省钱的路,别忘了一切风险也必须承担。国内图书馆损坏、遗失通常只是赔偿原书价加点维护费而已,但在教材这种价格制度下,你要赔的可就不只是这一点点了!

而所有的一切你能想到的,能让你省下超过一半的钱就能获得垄断商品全部价值的方式,想都不用想,必然是不符合规则的。什么国际版教材,或是图书馆出借后的复印、扫描,在垄断者的规则里都是不允许的。

===========================

其实教育这个行业细想起来也是挺讽刺的,尽管我们习惯地以为它应该很崇高。

我们现在经常说实体书店要倒,但现在实体书店为何还没倒,在国内我们能看到,新华书店这样的巨头之所以还活着,全仗着教辅这块巨大的刚需撑着。

但其实在美国也是一样,美国的实体书店无论小独立书店还是大型连锁书店也倒得差不多了,现在还没倒的就一家Barnes&Noble,原因也是还控制着教材转售这块摇钱树。

资本主义的逻辑很简单,大资本家制定规则,其他人按规则玩,甭管这规则有多荒唐。有时候别说一般大众了,没那些资本的小资本家都玩不转这规则。比如说难道所有英文学术出版社都想把书卖这么贵然后看着钱让书店赚走?小的学术出版社过得一样不好,为了压缩成本甚至连印刷这块都移到了中国,但书价就得这么走,你想卖便宜书店还不干呢。而大资本家,比如Wiley这样的,人家能卖期刊数据库,还有傻瓜书系这种大众科普书,它们才不在乎小出版社如何。

所以你要不在欧美,珍惜你的教育机会,好好学习;你要到了欧美,该怎么省钱就怎么省钱,有电子书就下,有国际版就买,有复印机就印,有能力不用教材就不用,首先你没有任何道德上的问题,其次,作为正经的法学院毕业生,我可以明确说你的行为没有法律问题,即便资本家和某些奇怪的自带干粮资本家不想你这么玩,知识产权法里的合理使用原则(fair use)、权利一次用尽原则(first-sale doctrine),这都是国际通用的,你对抗资本家的挡箭牌。

PS 拿国际版教材来说,Wiley针对此问题告过海外书商,提出海外影印版教材向美国国内反向出售的行为违法,但被美国最高法院援引一次用尽原则驳回。最高法院表示影印版教材只要已被售出,便可以以任何形式处分。所以现在在美国国内购买反向流入的国际版教材已经被官方肯定了,即便书上还印着“此书只能在XX地区销售”,尽管买就是了。

wikiwand.com/en/Kirtsae

.


user avatar   zhou-kai-t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刚做完癌症手术治疗,就遇到三个严重问题:


在山东省立医院做宫颈检查,检查完医生啥结果也不说,过了几天来取了tct报告,显示正常就回家了。

一个月后阴道流血来找医生,医生才告诉我还有一张活检结果没取,取了后发现是特殊类型,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生存率低。

我才发现当初门诊医生就知道有菜花状肿瘤,却没告诉我。医院既然发现特殊类型癌一个月了,竟然不通知病人!这种癌一个月就有可能从早期变成晚期,而且取报告的病理科小姑娘态度非常敷衍,你多问一句都不想搭理你。

如果当初门诊医生告诉我可能是癌,如果病理出来后第一时间通知我,我可能会提前一个月做手术,生存率不至于这么低!脉管已经有了癌栓,浸润超过2/3


我在山东省立医院做的手术,病理的免疫组化p53结果竟然是错误的!已经过其他医院多个病理科主任确认。这么大的医院,免疫组化都能搞错,真是不敢想,到底是不是关系户在里面混啊? 这是我的p53照片,正确的结果应该是野生型

另外,我的病理拿到山东省肿瘤做会诊,也没有看出来p53有问题,呵呵。


我到山东省肿瘤医院找一位妇科主治医生做放化疗,我很谨慎的不敢多问他问题,生怕烦到他,即使这样他也不怎么搭理你。

中间因为报销的原因要去另外一个城市打免疫再回来继续治疗,已经提前跟他说好了,但是回来后短信也不回,电话也不接,资料也不给你(我的一些资料他还拿着,比如基因检测报告等)。

这医生脾气真够大的,连我的p53错误都没看出来,去另外一个医院人家一眼就怀疑有问题(基因检测tp53无突变)。

既然医生不接我了,我只能到妇科其他医生继续放化疗,可是人家一看是冯医生的病人都不接我(说怕影响不好),让我只能回去找他,被迫无奈,我只能转院放疗。

得了癌症,才知道现在的医院有这么多问题。如果当初门诊医生就告诉我有菜花状肿物,可能是癌,我可能提前一个月手术不至于这么重。


加了病友群,发现不少病友的病理报告分期不对。比如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应该是三期,但上面却写一期,病理科不应该是很严谨的工作吗?无力吐槽


user avatar   chenyf2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刚做完癌症手术治疗,就遇到三个严重问题:


在山东省立医院做宫颈检查,检查完医生啥结果也不说,过了几天来取了tct报告,显示正常就回家了。

一个月后阴道流血来找医生,医生才告诉我还有一张活检结果没取,取了后发现是特殊类型,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生存率低。

我才发现当初门诊医生就知道有菜花状肿瘤,却没告诉我。医院既然发现特殊类型癌一个月了,竟然不通知病人!这种癌一个月就有可能从早期变成晚期,而且取报告的病理科小姑娘态度非常敷衍,你多问一句都不想搭理你。

如果当初门诊医生告诉我可能是癌,如果病理出来后第一时间通知我,我可能会提前一个月做手术,生存率不至于这么低!脉管已经有了癌栓,浸润超过2/3


我在山东省立医院做的手术,病理的免疫组化p53结果竟然是错误的!已经过其他医院多个病理科主任确认。这么大的医院,免疫组化都能搞错,真是不敢想,到底是不是关系户在里面混啊? 这是我的p53照片,正确的结果应该是野生型

另外,我的病理拿到山东省肿瘤做会诊,也没有看出来p53有问题,呵呵。


我到山东省肿瘤医院找一位妇科主治医生做放化疗,我很谨慎的不敢多问他问题,生怕烦到他,即使这样他也不怎么搭理你。

中间因为报销的原因要去另外一个城市打免疫再回来继续治疗,已经提前跟他说好了,但是回来后短信也不回,电话也不接,资料也不给你(我的一些资料他还拿着,比如基因检测报告等)。

这医生脾气真够大的,连我的p53错误都没看出来,去另外一个医院人家一眼就怀疑有问题(基因检测tp53无突变)。

既然医生不接我了,我只能到妇科其他医生继续放化疗,可是人家一看是冯医生的病人都不接我(说怕影响不好),让我只能回去找他,被迫无奈,我只能转院放疗。

得了癌症,才知道现在的医院有这么多问题。如果当初门诊医生就告诉我有菜花状肿物,可能是癌,我可能提前一个月手术不至于这么重。


加了病友群,发现不少病友的病理报告分期不对。比如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应该是三期,但上面却写一期,病理科不应该是很严谨的工作吗?无力吐槽


user avatar   cocosu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知道各个号码的中奖概率一样,他们还会成为彩民吗?

***** ***** *****

上面这句话是调侃。如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向回答:

  • (1)“1,2,3,4……” 这样的号码买的人真的少吗?

以双色球(红球 33 选 6,蓝球 16 选 1)为例,在 2015-11-17 的开奖中,全国投注量为 323,653,256 元,即 161,826,628 注,而不同的投注数 共有 17,721,088 种,所以平均每种组合大概有 9 个人投注。那么, 1,2,3,4,5,6,7 这样的组合是否有 9 个人投注呢? 还真的挺有可能呢。全国那么多人玩双色球,有 9 个人次投注了这个充满规律的号还真不奇怪。

所以,题主的命题看起来好像不太成立。

当然了,一定有很多人觉得觉得这个号绝无可能中奖,那么我们来看看近 300 期双色球的开奖情况:

根据计算,四等奖的中奖概率大约为 1 / 2303, 但在最近 300 期里,它中了 1 次四等奖,中奖率还高于平均值呢。

  • (2)为什么有些彩民会觉得 “1,2,3,4……” 这样的号码不容易中奖?

用我自己创造的词语来说:他们被 “归类假象” 蒙蔽了。

什么叫 “归类假象” 呢?

就是看似有意义的归类,在我们所关心的维度下没有意义,反而对我们的判断造成了干扰。

就概率而言,似乎可以用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将所有情形进行归类,而看上去不同类别的发生概率差别很大,然而实际上,这个差别只是由于它们在总数上的差异造成的。从任何一个类别中抽取相同个数的例子,其发生的概率或期望并无任何不同。

就本题的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彩民们的想法:

他们不自觉地把彩票中奖号码归类成了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

以双色球为例:“有规律组”的情形可能包括: 7个数呈等差数列,7个数都小于10,7个数都是偶数,7个数包含了两个等比数列等等……其他的都为 “无规律组"。

彩民们研究了一下以往的中奖号码,发现过去好像极少开出”有规律组“ 的情形,所以他们认为:

  • 【买无规律的号码组比买有规律的号码组中奖概率更大】

这个推论有道理吗?看起来好像很像回事呢。

但实际上,上面的那句话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

  • 【中奖结果是无规律的号码组比有规律的号码组概率更大】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后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等比例抽样,而前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1:1 抽样,样本大小就不一样,概率分布又怎么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假设有 100000 个号码组合,其中有规律的有 1000 组,无规律的有 99000 组。

假如彩票中心抽奖了 100 次,每次中奖 1 个号码组合

  • 那平均来讲,只有 1 次是有规律组的, 99 次是无规律组的。无规律组的中奖结果占了 99%。

然而,对彩民来说,

中彩票的平均次数= 买彩票的次数 * 中奖号码属于这个分类的概率 * 买的彩票数在该分类中的比例

如果买了 100 次彩票,每次 1 注,

  • 如果 100 次都是买有规律组,那他的平均中奖次数 E1= 100* (1/100) * (1/1000)=0.001
  • 如果 100 次都是买无规律组,那他的平均中奖次数 E2= 100* (99/100) * (1/99000)=0.001

毫无差异

以上的推导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看似简单的 “归类假象” 可骗了不少人哦。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女子学院,有一天校长提议道,为了活跃学院的气氛,建议招一部分男生。董事会的成员坚决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否则的话,一年后会有一半的女生退学的!
在最终的妥协下,校长决定,当年招收 1% 的男生做试验。
一年后,校长宣布:“招收男生的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诚然,学院的女生数量确实有所减少,但一年后她们在该届全体学生中的比例仅仅下降了 1 %”。

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




  

相关话题

  复旦大学 110 周年校庆 logo 是否构成侵权? 
  知识产权学科有可能从法学一级学科中独立,并成为新的一级学科么? 
  如何看待《鸭兔元旦》鸭兔形象状似米菲兔的创作行为? 
  碰到类似维权骑士这种网络维权机构该如何应对? 
  没有钱但是依旧坚持不用盗版是怎样一种体验? 
  专利权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创新? 
  教科书上明显偏向唯物主义合适吗? 
  对于买盗版商品,你们怎么看? 
  盗版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吗? 
  如何评价《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 

前一个讨论
100 个中国人中有一个盲人,为什么平时很少看到他们?
下一个讨论
如果当年旅行者一号上带一个宇航员,实时向地球回传见闻是否对人类研究宇宙更有科研价值?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