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冷门的:年鉴。
——每年出版的作为一年的统计、实况等的报告或总览的书。
大体分为综合性年鉴和专业性年鉴。
前者,例如百科年鉴、统计年鉴;后者,例如经济年鉴、历史年鉴、文艺年鉴。
也可以按照行业来分,比如《中国电影年鉴》、《中国建筑材料年鉴》等。
年鉴为什么会变得值钱?
看看1979年这段大事记:
11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在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尔时,对陪同接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一任总编辑姜椿芳说:
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
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对年鉴的出版,给予充分的支持并提供了方便条件。
大国崛起,盛世修书,明白意思?
年鉴,本质上会产生“文化利息”,作为以后的史料,年份越久远,系列越全,价值越高。
举例子,比如《台湾年鉴》,若统一即绝版,不会再出新的。试问,后世价值几何?
只是这种确实不好收集,但有好收集的。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出版社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官网:年鉴网。
有兴趣的,可以登录年鉴网查看年鉴出版信息,挑那些自己感兴趣又允许普通老百姓购买到的年鉴。
优秀民族文化必然因大国崛起而广泛传播,年鉴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信息窗口,文化价值迟早是会被发觉的。
碳权!
在刘慈欣的小说《赡养人类》里,
终产者,
用碳税将星球变成了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