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luluvalley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最后一次更新。
我的PhD论文获选了ETH Medal Award 2016。这应该算是ETH最高奖章吧,是毕业论文奖章。


鉴于很多知友询问申请ETH的事宜,我想说:
“最权威的咨询方式是直接询问ETH。
博士生申请官网:ethz.ch/en/doctorate.ht
硕士生申请官网:ethz.ch/en/studies/pros
本科生申请官网:ethz.ch/en/studies/pros

所有关于申请的条款细节,这些网页上均有。若还有不清楚的,可以直接通过各自网页上给出的联系方式,直接联系学校的办公室。邮件都会回复。

一个阶段结束了。新的阶段开始了,其迷茫与艰苦不亚于之前。
沙丘的背后是什么,真的,还是沙丘。

祝大家心遂所愿。
晓璐
2016.06.02
-------------------------------------------------------------------------------------------------------------
感谢大家的支持。
我已经顺利通过PhD答辩,20分钟的presentation概括了四年多研究中的所有亮点。
所有的提问也都在我的预想和准备范围内。这大概是我目前最好的一次presentation。
并且我的导师会推荐我的论文参选ETH的Award。

长路漫漫,修远兮,上下求索,共勉之。
-------------------------------------------------------------------------------------------------------------
我在ETH Zurich读PhD,马上快四年了,明年春天准备答辩。

补充一些大家没有提到的。

首先,很重要的一项,关于PhD,就是博士资格考试Qualifying Exams.

这意味着,即使你已经拿到ETH Zurich的录取通知书,你也来到瑞士拿到B Permit,你也已经在学校注册了,但只要你的master学位不是在ETH免考的名录里(据我所知,国内的master应该都不属于这个名录),那么你必须至少在第二学期之内通过两门Advanced Master Course。

不少在ETH Zurich读PhD的学生,硕士也是在ETH读的,所以他们可以至少节省这一学期博士时间。对我来说,第一学期如同炼狱。因为没有后路,必须通过这个Qualifying exams,然后才可以继续博士学习。在这一学期里,没有任何学术研究可言,就是全力以赴通过考试。

但是我来ETH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有这个考试,也低估了难度,并且选了两门以前在国内读本科和硕士时,完全没有学过的课程!!!一个是图论,一个是非线性系统......现在看来这是非常愚蠢的选择,建议从外地申请来ETH读PhD的同学们,一定要选择你学过的并且擅长的两门课来做你的Qualifying Exams。至于这两门课,我非常不建议大家选为Quanliyfing exams。因为图论这门课,当时的通过率班上应该不到50%,我非常幸运地刚好过。然后非线性系统这门课的考试方式是口试。口试的意思是,考试当日角色扮演,你扮演老师,老师扮演学生,他/她可以无限制发问,你必须一一解答....并且要在他/她的干扰下解答三道习题,因为他/她会无限制地问你,“为什么这么解答”,诸如此类。考非线性系统时,我出于很无知,成了班上第一个预约和老师考试的学生。六月初完课,我即预约在六月底,当时大家都不可思议的看着我。结果我第一次考试考到一半,老师说我应该低估了考试难度,让我八月底,也就是大家普遍预约的时间段,再考一次....所以很幸运,我第二次考试顺利通过了。但回想七八月的复习过程,就是两个字,“炼狱”。很多人考完后,都说这是“很变态”的考试...整个角色扮演时间持续大概45min...

我至今还记得夏日的那天,当我得知我顺利通过Quanlifying Exams,我坐在大街上的电车站,嚎啕大哭.....我是经历了国内比较完整的教育体制(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硕士),但从来没有被这样的考试洗礼过。这可是ETH的“Advanced” Master Course.....我自认为自己智力一般,习惯的努力程度和心智程度都一般,但那段日子真的是日日学习到深夜,找来各种国内的网络教学视频,各种国内的教案,还有国外的相关教学书籍,一一对照,直至烂熟于心再去考试(当然,选择性记忆,现在也忘记了...)

接下来,也许是经过这样的洗礼,身心才彻底准备好迎接在ETH读PhD过程。接下来就是博士委员会要通过你的Research Proposal。可能关于研究内容方面算是我的优势和强项,这一步我很顺利的通过,我觉得这是保证我后续博士学习顺利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你的Proposal里要写学习计划时刻表,大家一定要慎重。因为那之后,我的professor真的是步步紧逼,来核对我的实际进度是否和我当时的计划吻合......但是努力会得到肯定,最近的一篇推荐信里,我的professor为我写道"I may rate her as one of the best PhD students I ever had without any hesitation, and I'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inal results of her work. They will heavily influence the future of XXX." 此时我再也不会像三年半前那样嚎啕大哭,更不会沾沾自喜。大概是经过那样地洗礼,“炼狱”也变成一种习惯,习惯到不再觉得那是炼狱。

最后,可以来到ETH读书,可以从ETH毕业拿到学位,不意味着你就一定会多么地了不起和优秀。
但是,可以来到ETH读书,可以从ETH毕业拿到学位,意味着你有机会来看看那些了不起优秀的人是什么样子的,意味着你有机会了解他们是如何那么优秀的。
就像爬山,走到一个垭口,终于可以看见远处绵延地雪山是何等壮阔美丽。

-----------------------------------分割线--------------------------------------------------------------------
补充一下ETH读PhD比较有意思,特别的一点:校外企业攻读博士。

一般来说,大多的博士生都是作为research assitant留在ETH,就如同其他回答里贴的照片那样,你会在学院里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 (但是大多情况大家都闷头做自己的事情)。

但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选择在校外的企业或者科研机构读博士,我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也就是说,你的90%科研时间都不是在ETH的一个office或者lab里完成的,而是在一个公司/科研机构里完成的。

当初这样选择的初衷:在国内读完四年本科三年硕士之后,我当时一边等Visa一边在一家外企工作,那时实在是想摆脱自己一直在校园当学生的一种状态。那时(刚满25岁)觉得,是时候进入社会历练了,也担心所学的东西都是纸上谈兵。。。

当初这样选择的前提:是要有一家公司/科研机构愿意接收你作为ETH Doctorate student被雇佣。我当时来瑞士的主要原因,是瑞士当地的一家公司的科研产品我非常感兴趣,和我的课题相关。然后当时也很幸运,这家公司和ETH也有科研合作关系,而且公司的CEO愿意雇佣我,并且做我的co-supervisor。

于是,我的博士科研时间基本上是在校外的公司里完成的。当然,不同的选择都会遇到不同的挑战。选择在校外企业读博士的挑战是,你是否适应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并且,除了你自己的博士课题外,你还要参与这个公司的项目(和你的课题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完全相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司里大家不会关心这是否影响你的学习进程,大家关心的都是这个项目能不能顺利完成。这其中有很多沟通的方式方法需要自己根据具体情况摸索,我认为一个关键点是要好好地计划公司项目里自己要承担的任务,平衡自己的学业。但有时候,如果工作耽误学业进程,也不要想太糟。一个“极坏”的情况,也会变成“不错”的情况。比如去年十月十一月,我被一个公司棘手的项目困住了,没日没夜地和同事想办法解决,最终按时交付客户,并参与了和客户面对面交付展示。整个学业进度为此停滞了两个月,但是这两个月获得了实际的工业项目经验,帮助我进一步改进了自己之前设计的算法。之后和企业导师谈了自己的学习进度问题,于是接下来这一年,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都同意我接下来一年全力以赴写论文,完成课题。

当然,事情都是有得有失。这样的选择,也意味着你会绕开苏黎世的留学生圈子。而且,你会公司学校两头跑(如果相隔比较远,就会出现早上先去上班,接着跑去学校上课,上完课再跑回公司接着工作...我就是这样过的...)。并且,公司的假期肯定比学校少。瑞士一年的年休假是20天,全国的假期,如果碰上周末,是不会像国内一样补上的。因此,瑞士的假期,在欧洲应该是最少的。瑞士每天的工作时间,是8.4小时。我所在的公司,这8.4小时大家都是按照“纯”工作时间来计算的。因此,大家在公司工作的时间大概都是10小时左右......

最后,我觉得,无论PhD之后是继续走学术道路,还是走工业企业道路,在ETH读博士期间尝试读校外企业博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和人生体验。


user avatar   mao-yu-hao-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情提要

ETHz的出分模式比较奇怪,和department相关。老师们早早把成绩都登上了系统,但INFK department一直压着没出分。结果前几天突然一起出了四门课的成绩,还好都考得不错。本该在出完分就写学期总结,结果因为开学了事情多所以拖到了周末。说来也巧,本来因为课程补天压力大所以都没时间写总结了,结果今晚经过斟酌决定还是不考一门需要大幅度补天的课,突然就空了下来。刚好已经晚上11点了,打开知乎码一下这个学期的总结。


启程 -> 开学

从国内离开的航班是21年的9月6日早上8点。说是6日,其实9月5日晚上就不得不住在了浦东机场附近(当时整个如家都塞满了留学生)。所以,5日中午我就不得不离开刚做完手术还没能出院的女朋友,一个人带着行李从家里离开。因为当天是工作日,并没有能和爸妈告别。或许在我心里,这和曾经多次一个人去杭州求学没有什么不同。

曾经觉得去苏黎世求学的旅途会是我21年的人生中第一次一个人坐跨国航班,压力还挺大。好在我的两个室友和我一起买了同一架航班,成功把一个人去陌生国家的初体验拖到了12月去爱丁堡见女朋友。因为有善良的学长来机场接我们,所以非常顺利地到了我们住的地方——离学校步行10分钟的妥妥富人区——当然月租也是我听过的里面最高的。

刚来瑞士的时候,虽然会做饭,但实践次数属实不多。好在我的室友能人辈出,在调料大师的言传身教和半年的亲身实践之下,我们的厨艺都大为长进了,现在轻轻松松就能一个人整出两菜一汤(蒸锅和烤箱使我快乐hiahiahia)。

主火到德国的买菜路上 https://www.zhihu.com/video/1481522514073796608

苏黎世除了房租贵,买菜也挺贵的。当然要是选择在外面吃,哪怕只是吃食堂,吃饭就会一跃成为最大的支出。平常家里吃惯了的室友在食堂随心所欲地拿菜,结果吃到了17瑞郎(折合120人民币)。为了买到更便宜的肉,我们选择每周坐50分钟的火车去德国买菜。


开学

本以为开学后的美食会少很多,但一翻相册发现几乎全是各种美食照片,以至于后来我们的番茄牛腩和炸小串根本没人再拍照了。我们也该聊聊学业了。

虽然从大一就开始接触算法,从此再也没走出过算法的领域,甚至从大三开始专门在计院科研,但在ETH,我才第一次变成了CS的学生。巧合的是,开学当天是我的21周岁生日。

ETHz的上课方式和我之前所有接触过的学校都很不一样。

在国内的时候,大多数课都是按照教授上课的时长记学分的。除了部分特别负责认真的助教外,整个学期通常都只会有2-3节习题课,甚至有的课助教只会给大家答疑。课程的每周作业也通常布置的比较草率,通常都是直接指定做课本习题册的某几道题。另外,国内通常都会使用标准出版的教材。

在ETHz,所有的课都会涵盖三类不同的学分,这也导致每门课的学分都高的离谱,8分10分比比皆是。除了教授上课的学分外,还有每周习题课的学分和practical work的学分。practical work包括每周的作业和课程project等等。每周的作业通常都是为了辅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甚至拓展相关知识的广度而设置的。举个例子,在支持向量机的习题中,我们就被要求证明在特殊条件下,一个hard-margin支持向量机等价于最近邻分类。而这是在我了解支持向量机的四年内都从未听说过的。同时,课程project的重要性也被大幅度提高了。例如,在PAI课上,我们被要求以定期的方式在一学期内完成4个project,分别涵盖了不同的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其他课也类似,会给定问题让大家去寻求更好的方案。而在国内上课的时候,课程project通常只不过是自己选定一个和课程沾点边的topic做点小玩意跑点模型做个ppt汇报罢了。如果两个组碰巧选到了一样的话题,那反而可能因为被比较而成为一个减分点,因此大家都会尽可能选择和其他人不一样的project来做。

下面详细介绍下我上的课吧。repo链接是Github的应该不需要科学上网,但其余链接基本是wiki,都需要科学上网。


Randomized Algorithm & Probabilistic Methods

repo: GitHub - AlgebraLoveme/RandAlg-formula-sheet: Collection of theorems of Randomized Algorithm & Probabilistic Methods

类别:Theoretical CS —— core

值得吹爆的课,可惜考的分数不好。这门课主要教如何证明某个随机变量的concentration。具体来说,大数定律告诉我们,对于绝大多数的变量,它的独立同分布平均会趋近于它的均值。而对于一般的依赖于某个数n(例如图的节点个数)的变量,它是否会趋近于自身的均值是未知的。RandAlg通过一系列泛用性很强的不等式和定理,扩充了我们证明这些性质的工具。

这门课最美丽的地方在于probablistic method。具体来说,它是通过随机性来证明存在性的一种方法。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证明存在满足某个性质的图。那么我们只要指定一个图的分布(例如令任意两个节点之间以概率p存在边),并说明在这样的分布下,生成的图满足该性质的概率大于0,就证明了这个用确定性方法比较难证明的结论。

作为我的第一门theoretical CS的课,10学分的RandAlg充分地让我领悟到theoretical CS并不像pure math一样难以接近。反之,它需要的不是晦涩的分析,而是将证明工具充分利用。另外,它也让我体悟到即便同样只需要纸笔,CS关注的始终是工具性,尽管工具本身可能会很复杂。


Advanced Machine Learning

repo: GitHub - AlgebraLoveme/AML-cheatsheet: Summary of Advanced Machine Learning

类别:Machine Intelligence —— core

这是一门很容易被误解为大水课(事实上也被很多人吐槽了)的课。AML的project都是简化了的kaggle题,学生也被要求三人一队进行刷榜,最后依照排名计project分。事实上,我也是在期末复习阶段才发现AML其实非常完整地帮我补上了ML知识的一些漏洞。

总的来说,AML的topic确实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内容。本来应该作为一个很大的难点的高斯过程,却在PAI上被更详细地讲解了,使得AML在上高斯过程的时候像是PAI的结论陈述版(很多推导都被略过变成了exercise)。另一个难点是非参数贝叶斯方法,这里从多元高斯一步步变成非参数混合高斯模型,再把狄利克雷过程再简化成Chinese Restaurant Process,整个流程非常confusing,再加上不熟悉的分布(Normal-inverse-Wishart)和条件独立知识点(D-separation),整个知识点都非常噩梦。好在整节课的逻辑链其实非常简单,困难的只是细节罢了。通过复习的时候好好钻研额外的资料,也是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整块知识的。最后一块难点是Probably approximately correct learning。这一段因为大三暑研的时候坚持一个人自学了整块PAC理论,所以对我来说变得非常的轻松。可能这也说明,只要是有用的东西,学了总能会有回报吧。

尽管如此,我最感激AML的地方却是它对拉格朗日法简明扼要的讲解。虽然拉格朗日法我们从高中就开始初步运用,数分的时候甚至推导了它相关的定理,但之前总是限制在等式约束的情况下。AML帮我第一次弄清楚了凸优化为什么是这样定义的,也第一次弄明白了对偶问题和强弱对偶。这为我这一学期上AGAO和ODS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Probablist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po: GitHub - AlgebraLoveme/PAI-cheatsheet: Summary of Probablist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类别:Machine Intelligence —— core

总体来说,PAI是上学期的五门课中幸福感最强的一门。Krause在上课的时候总是非常振奋,就算台下几百人都只是默默地看着他讲也一点都不动摇。这种振奋持续了大半个学期,令我非常钦佩。另外,虽然名字有点令人不知所云,PAI的内容确实非常的实用,也很well-organized。

整个PAI完美地分割成了四块内容。第一块是贝叶斯线性回归和Gaussian process,工具性、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第二块是通过近似后验分布来做贝叶斯推断,包括了Variational InferenceMarkov chain Monte Carlo,作为应用还介绍了Bayesian network,都是鼎鼎大名但经常让人看文献时不知所云的东西。第三块是通过贝叶斯来解优化问题,包括了能充分利用样本标注的Active learning和黑盒求解极值的Bayesian optimization。最后一块是强化学习,覆盖了所有的基本知识和算法。

PAI是我见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最好的一门课,没有之一。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repo: github.com/AlgebraLovem

类别:Machine Intelligence —— elective

上的还行,不过主要是讲NLP相关的算法,不涉及具体网络结构的介绍。涉及到很多和NLP领域相关的概念和任务,部分算法有一定难度,例如Edmonds' algorithm。没啥特别好说的,推荐做NLP网络的同学上一下,可以补足领域基础。其他同学可以视爱好决定,如果想直接上手训练网络的话不建议上这门课,可以去上CS224n。


Reliable and Trustworth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po: GitHub - AlgebraLoveme/RTAI-cheatsheet: Summary of Reliable and Trustworth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类别:Machine Intelligence —— elective

我的老本行了,对我来说上的内容都属于研究的基本内容,非常熟悉,所以也不乱评价这门课了。老师人很不错,会给考的好的同学主动发research邀请。我现在就在他地方做semester project。


假期

除了繁忙的学业之外,苏黎世确实没有什么太多的东西。日常娱乐基本都是自娱自乐。

冬日的苏黎世湖边 https://www.zhihu.com/video/1484039313709543424

结语

这就是我在ETHz的第一学期啦!总的来说,学的很快乐,厨艺和知识都今非昔比。如果能耐下心的话,ETHz和苏黎世真的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虽然物价很高,但几乎白嫖的学费仍然让ETHz变成了一个自费留学的好地方。重选一遍的话,我还是会选择ETHz。


user avatar   dan-p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借用一下德国的观点,我觉得非常合理。

我记得一个德国UP主关于纳粹暴行的言论,让我觉得德国部分民众是对历史有敬畏之心的。

1.不支持纳粹的德国民众不应当承受纳粹的战争暴行罪责,因为他们不支持纳粹。如果将来纳粹复辟,他们也拒绝成为纳粹的帮凶,他们出生在战后也没有事实性的帮助纳粹。

那么谁来承受纳粹的战争暴行的罪责呢?新纳粹应该承受,那些叫嚣这纳粹无罪的人应该承受,那些试图将法西斯在德国复辟的人应该承受,他们是纳粹的后继者。

二战的德国民众有罪责么,有的,他们有的真心诚意帮助纳粹,有的事实性的帮助纳粹。

2.德国人民即使不支持纳粹,也应当承担传递历史真相的使命。

不支持纳粹的德国民众不会去给也不需要给奥斯维辛,屠杀等行径洗地或者否认,因为他们本身不是罪人,但是他们理应告诉后代,在1939-1945年发生了什么,德国做了什么,万恶的法西斯分子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龌龊事情。

正是因为这样,德国人才有如此资格挺起腰来对历史的受害者正视,我不支持纳粹,我也没支持过纳粹,纳粹干的坏事赖不到我头上,但是我仍然告诉你们当年纳粹丧尽天良的事。

正视历史,反思历史,肩负历史,这是德国人的优良品质。


回到日本法西斯这边。

相信很多人已经看过了小约翰可汗最新一期的日本变态“鸟”,其实这就是日本战后的写照。

战犯一个劲地说不是我,我没有,文化差异,试图逃避自己的罪行,似乎忘记了就在几个月前还在满脸狰狞的虐待战俘营里的战俘。

民众们有的不能接受自杀殉道,有的遮遮掩掩地说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与我无关。

是的,这群人要么畏畏缩缩地求原谅,要么装的楚楚可怜,要么假惺惺的说自己是被上级逼迫的。

施加暴行的时候笑得比谁的猖狂,接受惩罚的时候哭的比谁都可怜。

在1970—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似乎那个战败国日本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开始让军国主义和右翼抬头,因为自己是世界第二经济体,自己有权说不。

那些躲起来的军国主义者们又威风地穿着军服走上了街头,带着军刀的老不死们走过街头,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忘了十几年前自己如何装成一个可怜的良民丑态。

他们堂而皇之的把战犯放在神社里面供奉。他们小人得志地嘲笑那些被侵略的国家。

他们求饶只是因为弱小。

他们凌虐只是因为强大。

他们支持右翼,却说自己并无罪责。

他们声称自己并无罪责,却不敢承认犯下的战争暴行。

相比之下我甚至还觉得德国的新纳粹也算好东西,至少他们从不遮掩,他们极端排外,他们也不洗地,直接说杀的好。

坏,坏到了极致也至少敢作敢当。

而某些民族,明明是自己犯下了战争暴行,明明是自己侵略其他国家,却支支吾吾不敢承认,却明里暗里洗地,却一个劲的支持右翼,还对中国的dislike率直飙90%以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日本被中国侵略了。

也不是说这是劣根性,人民从来没有什么劣根性支撑,只是麦跑跑当初的清算似乎并不彻底,让大正时期的龌龊国风传递到了现在还能生根发芽。


user avatar   feng-shen-7-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离完美的全能本还差几步?——华硕 天选3评测(i7+3070版)

天选系列从诞生至今,一直有着极高的讨论度和不错的销量。无论是二次元属性的天选姬,还是备受好评的「魔幻青」配色都是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

此外,天选系列的前2代总有着特殊的引发讨论技巧:

1代面世时除了其首发AMD的4000系CPU之外,那块45%NTSC色域的144Hz屏幕也成功打破了「高刷屏都是好屏幕」的定律,QLC表面固态硬盘也是2020年华硕非常独家的特色;

2代改进了屏幕刷新率,换上了TLC固态,但性能释放沦为了2021年游戏本基石单位,不支持独显直连更是进一步奠定了其稳定的地位。

这些并没有妨碍天选系列不错的销量,也好在产品经理没有躺在销量数据和拥趸的支持之上,在这次的3代做出了不小的进步。

独显直连有了,性能释放好了,机身还更轻薄了,青天就有了!(x

购入渠道

这次的首发供货非常少,京东渠道出货不到1万台。我是从咸鱼加价400入手的。(可能是经历了去年,居然感觉加价400完全可以接受…)

配置一览

表格漏写了,机器网卡是Intel的AX201

对这样高功耗的i7-12700H、RTX 3070,同时还能有90Wh的电池,机身做到了2.05kg,重量控制非常好。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起到部分全能本的职能。

最遗憾的是不支持PD充电。

故外带时要带上1斤4两的240瓦适配器,出行重量骤增。

测试环境/跑分原则

室温保持在24.0°C~26.0°C之间(空调调温,没法做到恒温,望见谅)。

机器在控制台中有3个模式可以选「安静模式」、「性能模式」和「狂飙模式」,可用Fn+F5进行切换。

若无,测试均采用「增强模式」。

除了续航测试使用「集显输出」(iGPU)之外,其他测试均开启MUX的「独显直连」选项。

「独显直连」图形性能更好,「混合输出」续航更好。

所有跑分、帧数测试都会重复5次,每次跑完后静置5分钟再开始下一次,取最高分。

外观

英特尔版天选3的3070显卡只有「日蚀灰」配色可选,无魔幻青。黑色有个小缺点,就是手上的油容易沾染,看上去比较明显。幸好比较好擦。

A面有LOGO「TX」代表天选(和企鹅没啥关系),位于上部。

B面&屏幕素质

B面为一块2160*1440分辨率、165Hz刷新率的屏幕。没有采用16:10的屏幕稍有可惜,下巴2指宽。

屏幕来自京东方。

作为一块广色域屏幕,色域容积142.7%sRGB、101.1%DCI P3;色域覆盖99.9%sRGB、98.9%DCI P3。

sRGB基准下,色准并不理想。有条件的话最好自行校色。

屏幕最高亮度为310尼特,边缘仅250尼特左右,在同定位&同价位游戏本里明显偏低。


C面键盘布局

键盘布局方面,风格延续上一代,WASD采用了反色设计。方向键半高。空格左半部分的突出被取消。数字小键盘相对完整,Delete和小键盘切换按键被做到了一起,对我来说需要适应。键盘手感回弹偏软。

最大可开合角度如图。

机器有运输模式,不插电无法直接开机。

CPU:i7-12700H(90W)

之前已经测过了,而这也不会是最后一台,应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时间内很熟悉很主流的CPU。

15轮R20:稳定分6622

除了开头2次之外,之后基本稳定在6620分左右,取后5轮中位数6622。

观察功耗可以发现,第一次较高,第二次逐步下降到100W,第三次出现波动,第四次开始比较平稳,打包功耗90W,IA大约83W,符合跑分曲线。

蓝线打包功耗,橙线IA功耗

大小核频率如图。(蓝线大核频率,橙线小核频率)

R23跑分:多核16619,单核1803

功耗表现如图(蓝线打包功耗,橙线IA功耗)

大小核频率如图(蓝线大核,橙线小核)

显卡:RTX 3070(140W)

RTX 3070是我心目中笔记本最值得选购的旗舰级显卡,处于一个性能与价格的甜区。

跑分

TimeSpy图形分 10261分

FSE图形分:13134

Superposition 1080P Extreme:6637

游戏表现实测

网游

测了DOTA2、CSGO和《彩虹六号·围攻》3款网游在1440P和1080P下的表现。

DOTA2:全最高特效,比赛编号6040722034,完美世界视角。

CSGO:开多核渲染,其他全部最低,创意工坊BenchMark。

彩虹六号围攻:全最高档,性能测试。

可以看出网游部分的1080P和1440P分辨率下,帧数基本非常接近。可以任意按照自己喜好开高。

单机游戏

对比上面的网游,单机中,1440P和1080P分辨率下,帧数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帧数和清晰度不可得兼。

续航测试

机器电池为90Wh。

把机器切换至核显输出,系统为「均衡模式」,中心亮度150尼特,开WIFI,关蓝牙,PC Mark 8的Conventional测试,办公场景下的中高负载,成绩比较接近实际使用。

实测续航为5小时15分,Conventional 3.0 Score为3572分。

还好买了个延时相机,现在拍续航方便多了,不再担心错过

烤机/散热测试

室温在25°C附近。

单烤CPU

使用AIDA64中的Stress FPU单烤CPU。

20分钟后,CPU功耗为90W,温度为87°C,大核3.6GHz,小核2.9GHz。

图上可以看出一个小插曲:单烤CPU期间,桌面突然变成一片白…我寻思又不是海涛,给我看一片纯白干甚…之后在任务管理器启动Explorer才恢复正常。

单烤期间功耗如图。

前期会冲到115W左右,前3分钟会保持在约100W(中间有过瞬间掉下去),之后稳定在90W。


单烤显卡

使用Furmark 1.10.6(比较老的版本了,只不过我之前电脑都用这个烤的,所以暂时还没换新版本)。

关抗锯齿、1920*1080、勾选Burn-in和X Burn-in。

20分钟后,GPU温度75.8°C,功耗139.5W,频率1260MHz。

除了偶尔掉到过125W左右,其他时间基本全程在140W左右。

双烤

同时进行上面2项测试。数据取20-30分钟的平均值。

CPU功耗48W,温度为82°C,大核频率2.54GHz,小核频率2.29GHz。

GPU功耗115W,温度78.1°C,频率837MHz。

CPU功耗、GPU功耗与总功耗如图。

从110秒左右开始区域稳定,达到CPU 48W加上GPU 115W的功耗水平。

测试时电脑和分贝仪有固定位置,大概是在这个位置关系,比较接近人耳所听到的噪音,可能会比其他测试者的数据低一些。

烤机全程最高为52.3分贝,总体还算可以接受的水平。

此时键盘表面温度如图。

腕托为室温,WASD区域仅30°C附近比较低,键盘最热的区域在上部,键帽最高温在F8按钮名为48.4°C。中间有一个倒三角区域相对偏热,其他的地方温度都不算很高。

另外,这台机器用瓶盖垫高机身之后,双烤成绩上除了CPU和GPU的频率稍微提高,其他部分几乎完全一致,可能是原本已经有4个出风口充分散热的关系,底壳基本不出风。


拆机

拆机不难,机器底面除了右下角的螺丝之外的11颗螺丝全部拧下。

注意拆的时候右下角一颗螺丝是和后盖一体的,无法取下,但一定一定也要拧松。

先从这个螺丝周围开始撬开,右边撬开之后就比较方便可以拆下了。

机器为双风扇、五热管、四出风口的散热设计。贴纸下面有硬盘和内存。

内存

我这台机器内存是三星的,跑分如图。读写都在56GB/s左右,延迟102.3ns偏高(DDR5目前的通病)

硬盘

硬盘为美光的3400,大文件读写的跑分如图。

ASSSD的10GB读写跑分如图。

CrystalDiskMark的32GB读写跑分如图。

硬盘初始状态没有分盘,全部在一个C盘下,还剩余396GB(图为393是因为我装了测试软件)

机器总结部分

优点

1.机身轻

一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机器总体的重量比以往任何一台15.6寸的3070游戏本都要明显轻,这种第一印象是很好的。

在这样的机身重量下,双烤成绩弱于部分更重、更大的游戏本,其实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游戏表现达到主流水准

双烤47+115不算特别出色,但已经完全不拉跨了。相比于上一代天选2的3070,那这一代进步非常明显。

游戏的表现也都达到了主流水平。除了个别像2077这样优化不好的游戏,或者像《全战·三国》这样同屏单位多的游戏,其他大部分单机游戏都能1440p开预设的高档位拿到60帧以上,这个成绩是很令人满意的。

3.散热和隔热还行

键盘的键帽温度热区在中间,基本避开了WASD部分,而且腕托很凉快。

同时,噪音比想象中要小很多,也不是特别吵的那种,使用体验是OK的。

缺点

1.屏幕素质有待提高

当价格来到五位数的时候,我认为屏幕最高亮度至少也得有350尼特吧…310尼特真的有点拿不出手了,这点真的不得行啊。

机器的其他硬件已经都没啥问题了,硬盘、内存都没缩,网卡也是AX201,但就是这个屏幕给了个300尼特屏…淦…

同时,作为一块广色域屏幕,在色彩管理上基本没花心思和力气,非常放任。

2.不支持PD充电

这点其实是我感觉特别难受,要是这台机器支持PD,那我就不出二手留下自用了。

不满意的地方在于,明明ROG是支持PD的,而且之后会发售的天选Air也是支持PD的,天选3不支持PD完全是有意而为之的选择,真的感觉很不爽…

这样一来,机身轻的优势完全被不支持PD给削了一大部分。

左:65W GaN;中:100W GaN;右:天选3适配器

我要是出趟门,你猜我更愿意带这三个充电器里左边这两个,还是右边这个?

尤其对我这种有紫米20充电宝的,我就更希望会支持PD了,这样找不到插头还能用充电宝应急。

3.i7+3070版目前只有一个配色

不是很清楚为啥机器没有天选3经典的「魔幻青」配色。倒不是我多喜欢这个颜值,只是黑色真的容易看起来脏。

而且锐龙版3070也有,怎么这Intel版的3070就没这个颜色了…很奇怪。

缺货,需要加价

这个没啥好说的,英特尔版京东放货7000台,锐龙版甚至不到5000台…目前需要加价购买。

购买建议

总得来说,天选3是天选最均衡的一代,这次测试的3070版表现也远超个人的预期。

由于个人原因经常在多个城市之间来往,手头的17.3寸笔记本多有不便,今年也一直在考虑换一台笔记本。天选3差一点就成了我的落脚处,可惜最终由于屏幕不够亮、不支持PD两个主要原因,算是擦肩而过了…

总得来说,如果你对天选系列的外观垂涎已久,那天选3就是目前最值得购买的一代。

如果你需要当一个便携的全能本来用,那记得要把适配器重量也考虑在内。

如果上面提到的2个问题你不在意,又需要换一台12代的新3070游戏本,那目前天选3的3070版是值得考虑的。


至于上面提的2个主要缺点,大家多吐槽吐槽,按照天选以往每年的进步来看,说不定天选4就会更好。


这台机器,原价10299,我10700入手,按惯例一般是自刀300。

不过这台机器涨价买,而我无论如何都不太能接受自己的二手价高于首发价,会有点良心不安,因此折价500,按10200出。

等我视频做完就会放上海鲜二手平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蹲一下。


user avatar   qvtn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知不知道特斯拉每次回应说的“后台系统显示一切正常”、“后台显示踏板踩得清”里面所说的“后台系统”是什么意思?

特斯拉的意思是说,你在特斯拉上面的一举一动,从你说的每一句话,你的每一个动作,你的体重身型,你的每一次油门和刹车踩塌,你用特斯拉听的每一首歌,特斯拉车身上每个录像机的内容,全部上传到特斯拉公司,特斯拉公司可以任意调用。

我在美国大科技公司也做了一段时间,这种监视用户一举一动的烂事也被迫做了不少。我跟你保证,美国没有一个科技公司没有在做侵犯用户隐私的事情。对,一个都没有!


而特斯拉和谷歌之类的普通美国科技公司有什么区别呢?特斯拉和普通美国科技公司的区别是,特斯拉老板马斯克非常受美国统治阶级和军工系统的信任。马斯克的另外一个公司SpaceX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军方的承包商。马斯克可以说是美国第一大军火商。

也就是说每一个特斯拉用户的性格、习惯,都尽在美军掌握。每一台特斯拉,都可能成为美军在中国的全角度监视摄像头。你买的每一台特斯拉,可能都会变成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台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抵制特斯拉,人人有责。


对了,忘记说一件事。你们知道为什么刹车踏板“踩不下去”吗?因为很可能刹车踩不踩得下去,踩下去了有没有用,甚至油门踩不踩得下去,方向怎么控制,都是特斯拉的程序决定的。到时候要是美国准备向中国突袭,直接让你们车毁人亡再撞死几个行人都可能。

什么,你说美国不会伤害平民?请问你忘了美国是唯一一个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吗?请问你忘了美国用核武器一次无差别杀害几十万日本平民了吗?请问美国现在忏悔了吗?现在向原子弹受害者道歉了吗?

什么,你说日本是坏的,中国是好的?很可惜在美国统治阶层的洗脑之下,普通美国人不是这么认为的:




  

相关话题

  在早稻田大学 (Waseda University) 就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威廉玛丽学院 (The College of William & Mar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庆应义塾大学(けいおう)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ENS Paris)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拿了ETH大牛组一年的CSC联合培养博士资格,要不要因为疫情放弃? 
  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跪求伯明翰大学的就读体验? 
  怎样看待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学校」的存在? 
  美国人心目中的美国大学排名是怎样的?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前一个讨论
如何对知识分类?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立陶宛将派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代表团」参加北京冬奥会?这将对两国关系带来哪些影响?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