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香港科技大学的这段留学生活,现在想起来各种画面历历在目。
短暂的一段经历构成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这段经历,今日与你共享~
1、关于吃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无论到哪里留学,吃总是第一位的,那么久先从吃开始讲起吧。
留学期间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校园内度过的,自然学校的食堂也就是解决饮食问题的主要场所啦。
科大的饮食,想必是,高深莫测,不易参透。
每一年新来的鲜肉们都将经过不断地试吃,尝鲜,踩雷,排雷等周而复始的过程方能对科大的饮食有一些觉悟。
科大的餐厅大大小小加起来能数上十几个,但其实我们经常去的只有LG1,LG7,LG5(麦当劳)和cafe。
我在香港期间,最大的支出就是吃饭了。
科大的饮食以广东菜为主,我们吃的套餐做得很精致,有菜有汤,也很可口。只是每顿都要花上30港元左右,最便宜的也是25元(然而还可能吃不饱)。
科大里有一间麦当劳,价钱与其他套餐差不多,而估计还要便宜一些。
我觉得这学期吃的麦当劳比我之前吃过的总数还要多——只是在吃完后担心垃圾食品对健康的损害。
下图是科大LG1食堂的菜单,早午晚餐的菜品和价格都会有些许不同的变化,不过风格和价格大概如图。
由于MSc的课程大部分是在晚上,所以我个人而言一般早点会在家里吃一些三明治或者牛奶燕麦什么的,午饭和晚饭会在学校的食堂里面吃。
这样下来一天的伙食费用大概在50港币至70港币之间。
下面列一些手机中存的科大食堂美食:
手机中存的之前在餐厅中拍的照片,品相非常好,味道也不错。
只是经常吃的话就emmmm....
所以如果对自己厨艺有信心的同学可以考虑自己做饭,这样不但满足自己的胃口,同时也会在经费上省去很多。
2、关于住和行
由于MSc的同学是不提供住宿的(学校只会给本科的同学和前两年PHD的同学提供住宿),所以一年制授课型硕士是自己解决住房问题。大多数人都会住在大浦仔、宝琳和坑口。
学校会给学生推荐或解决一些校外的住宿,一般都是在大浦仔。
大浦仔距学校近,但是距地铁站比较远,所以如果需要到坑口买东西要乘坐小巴(5.2HKD),因此住在大浦仔的同学大多还是以科大为活动中心。
住在坑口的同学活动范围会稍微大一点,宝琳和坑口都处在地铁站的旁边,比较方便些。
会有少数人住在彩虹和将军澳,将军澳离科大也比较近,彩虹相对来说偏一点。
大浦仔的村屋一个月大概3000港币。如果想住高层的话,还是以宝琳、坑口和将军澳为主,会比较贵一点,大概需要5000港币一个月。
我住在坑口这边的东港城,一个月的租金要5300港币,相对来说比较贵。彩虹距学校比较远,但房价便宜些,不过住在那边的人比较少一点。
在香港的出行一般来说费用还是比较贵的。
不过对于节省的同学来说,可以坐科大的shuttle bus下山到海东港城坑口那边,每天中午有往返的两班,使用学生八达通可以享受港铁的半价优惠(不过必须要求年龄在26周岁以下才能享受这一优惠)。
3、关于课余生活
科大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要坐20分钟的小巴才能到最近的地铁站,甚至送快递都属于“偏远地区”。
这无形中增加了科大的同学们“下山”的成本。
当然了,也符合“清水湾职业技术学院”的苦逼气质。
坐着小巴,每日享受着山间景色,别有一番滋味。
我在科大交女朋友之前基本是很少出门的,因为科大基本满足了日常生活所需,出门也基本是要去买特定的东西或者是和同学出去聚餐之类。
有了女朋友之后出门的频率大大增加,但最多也就是一周两三次,去了很多以前不怎么去的地方,吃了很多以前没吃过的东西。
但四年下来,还是有很多想去而没有去的地方,比如毕业前一直想去的西贡市区以及很多郊野公园,也有很多想吃而没有吃过的东西。甚至是大名鼎鼎的兰桂坊,我也只是在毕业前和几个同学去了一次,而且们他中有几个人也是第一次去。
当然了,可能很多商院的同学是常去的。虽然爱不爱出门这点主要看人,但科大的地理条件确实为“出门”这件事设定了一定的门槛,不像城大、理工等学校就在市中心,可以随时出去感受香港的社会和文化。
我认识的很多同学都觉得四年里下山太少,没有充分体验香港的文化。
当然啦,从另一方面来讲,学生出门少也反应出学校设施比较完善。
有多个不同位置的餐厅,一个超市,不收费的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室内外游泳池、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壁球场、攀岩设备、健身房等等等等。
图书馆新建的learning commons好像期中以后就是24小时开放的。
坐着小巴,享受景色。
4、关于学业
科大的英文名是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但又有两个别名,分别是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tress and Tension和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uicide and Tragedy。
不得不说科大的学业压力是非常大的,回忆一下,我几乎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说的这里,不得不秀一下科大的海景图书馆,有时学习疲惫尤其是在准备final到怀疑人生之时,远眺海景,也算是一种减压修心的途径了。
有时候在落地的海景玻璃前面看书也不会觉的累,面对的清水湾的点点白帆发呆也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科大图书馆里面设施丰富,不但有个人讨论自习室,还会有影碟放映机以及艺术博览、历史展览等。
学习的区域也很大,就算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也是可以找得到座位的,不过还是需要早起学习才可以。
离校之际,一个人在lg1坐了一夜。
10 点钟还挺热闹,到了3点左右,就只剩几个人了。
我不想睡,想要尽可能记住些什么,却不知道想记住什么。
我收起电脑,离开外边的圆桌,买了一罐咖啡坐进snack bar 看我借的书。
看累了,我小心地朝四周看了看,没什么人,终于勇敢地斜躺到沙发上。
“偶尔也想在图书馆里不看书 只是这样坐着 仔细感受它的存在”。
室内几乎没什么人了 我却没有一点儿害怕。
“当我离开后 我绝不会再回来 因为科大 你太美了 却从来不属于任何人。”
到后来连想法也没有了,我就这样静静地看着玻璃窗外。
从没有星星的无边黑暗 一直看到晨光微露 日出海面。
关于校园内的生活,还有一些想要补充的:
1)科大的运动设施特别棒!是不可多得的福利!海边大操场、两个游泳池、好多健身房,各种球场,只要你爱运动,这些设施的大门都为你而开!喜欢健身和运动的朋友真是感觉到了天堂一般。
2)科大精神我非常喜欢:We are one!团结、互助、学业第一!作为研究生,除了科研能力,科大还很重视培养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做助教的机会来和学生沟通,体会教学相长,这些对以后的职业发展都很有帮助。
关于美食
吃腻了学校食堂怎么办呢?答案是下山!不用去很远,坑口、宝林就有挺多好吃的。
我一般喜欢自己出去吃,所以吃的都比较便宜。
谭仔三哥的米线、美心和吉野家的小火锅价格都不高,但是冬天吃就是很爽。
稍微贵一些的茶木、牛角都很不错(btw,如果想吃牛角,还是推荐去尖沙咀的牛角(只有这家有自助选项),花的少吃得饱。)。
小巴站附近的桃园粥面尤其推荐,他家周一到周五有18.8的菠萝油+饮料的组合,好吃到爆炸!
从小区步行两分钟便到Tko Gateway商场(前称厚德商场),内有一条美食街,超过20间小食店。星巴克咖啡店、百佳咖啡餐厅(Pokka Cafe)和元气寿司等等应有尽有。还有Tko鲜活街市,照顾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摊档提供一应俱全的货品,包括新鲜肉类、鲜鱼、活家禽等等。
关于购物生活
住在东港城仿佛就是被各大商场环绕,楼下就是一个很大的东港城商场,附近还有TKO Gateway商场,海悦豪园商场,百佳超级市场等等,购物逛街都十分便捷。
另外,如果这些都逛腻了,那也只需坐1站地铁到达将军澳站,便又可去到一个拥有超过40万平方呎的PopCorn高档商场。里面设有supermarket,过百间的食肆饭店,包括中菜、点心、日式、泰式、素食、甜品,每天都可以吃到不重样的~还有护肤品店,服饰店,大型电影院等。平日里可以和朋友们一起来逛吃逛吃买买买,是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关于运动休闲
喜欢运动的同学们也有福了,可以去到位于将军澳培成路的坑口体育馆锻炼身体。
在我的印象中,馆内有8个羽毛球场、2个篮球场和2个排球场,1个面积大约为三百多平方的健身室以及1条约150米的室内缓跑径,室内还配有男、女更衣室及洗手间(设有畅通易达洗手间)。不过校外的运动场所还是收费的,大部分同学还是选择去校内免费的健身房进行锻炼。
到了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这同样也是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念了MSc回内地是不是不好找工作?请问如何把MSc当做跳板申请PhD?
就业
首先MSc的学生具有一个天然优势,那就是两次秋招一次春招的机会。
第一次秋招是刚入学十一二月份的时候,海量公司发布招聘信息,不要以为自己刚入学什么都不会就不能去面试,面试讲究的是技巧,如果能将自己的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出来,本科的积累、入学两三个月学到的知识以及面试前的刷题足够帮助一部分人拿到心怡的offer,可能有人问,哎呀是不是就少数极其优秀的人拿到了呢?事实是那时候拿到offer的人不在少数,笔者班上就有数十人。
第二次春招是第二年二三月份,春招一般为补录去年秋招没招满的岗位,因此需求较小,这里也不赘述。
第三次秋招就是第二年十一二月份,这里要解释一下为何已毕业还能参加秋招,因为香港的大学毕业证会选择在毕业典礼上发放,时间一般为十二月份,七月份虽然能称作毕业但只有结课证明或者毕业证明,可以用此证明回内地留学生办公室办理学历认证,公司同样认可,对于那时候还没找到工作的同学而言,他们仍未毕业,所以可以参加十一二月份的秋招,算作应届生,到那个时候就应该拿出十分的功力去追求自己心仪的岗位了。
因为我对其他领域不是特别了解,所以下面只围绕互联网领域的就业展开讲。
IT/互联网公司的去向一般是BAT等一二线大厂,岗位有算法/开发/数据分析。
比如,2020年入学的话,可以在入学前参加2020年的秋招(针对2019届毕业的秋招),以及2021年的春招(针对2021届毕业的春招),至于2021年的秋招,一般是面向2020届的毕业生,投递简历是否有效的问题要具体看公司。
大部分人是在10月左右参加秋招,相当于前半年一边学习一边着手准备就业事宜(leetcode和面试题),第二年的2月春招也会参加,春招机会也很多,今年的宣讲会集中在春招阶段,我身边大部分同学都是在春招的时候收获最满意的offer的。
BTW,关于肉身翻墙,相比境内这边有很多oppotunity,比如MSR的宣讲(本地主要面向非技术岗),Google的一些讨论会和邀请共进早餐(这个没去所以具体情况不清楚)之类的,都会有邮件告知,但据同学说拿offer的难度还是比US本地难出不少。
接下来,由于我认识较多ICDE专业的同学们,也像他们打探到了一些就业情况,其他的专业不了解也不做点评。不完全统计,ICDE班级总人数大约为40人,其中5-6人选择继续深造,30-32人选择就业,只有极个别人未找到心仪工作,有offer但拒绝。其中继续深造的学校有HKUST、SJTU、NTU,就业的去向有华为海思、台积电、高通、商汤、VIVO、英伟达、AMD、海康威视、香港应用研究院等等。
读博
除此以外还有继续深造的同学,去向一般为香港,日本,美国等高校的PhD/MPhil/RA。
科研的时间安排上有以下几点建议,时间上建议早点和老师说,例如,20年入学21年毕业,假如要申请21年秋季入学的PhD的话,21年的4/5月就是申请的DDL,在这之前和老师沟通好,在系统里提交申请就行了。
一般和大佬们接触的途径有:上课(平时成绩)和 independent project(小型科研项目)。讲一下后者,independent project一般是一些校企合作项目,有senior student(phd)在做,MSc的同学可以去小试牛刀,小则通过实验拿到一个领域的common sense,大则做出东西直接发paper。
这里额外说一下,读博可以不局限于HKUST,香港别的学校都可以发邮件询问老师,比如PolyU、CityU等等,我的两个同学在入学后都找了PolyU的老师,经过将近一年的实习,最终也都拿到了offer。
因此,资源都是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去争取,即使最终碰壁,下一次只会更坚强,如果希望天上能掉馅饼,自己能捡漏,不建议非欧皇去尝试,俗气的引用一下罗曼罗兰的名言吧:“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有到来,而是因为等待机会者没有看见机会到来,而且机会过来时,没有一伸手就抓住它。”
其他
除了就业和读博两条路以外,还有一种选择是Research Assistant(RA),顾名思义,研究助理,可以称作在实验室实习吧,有部分老师在不确定你是否适合读博时,会选择让你做一年RA,如果他满意,第二年申请PhD,如果结果十分糟糕,你应当仔细思考是实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还是方向问题,因此RA给了那些想读博但不确定自己能否坚持的同学一个缓冲期,避免开始漫长的博士生涯后后悔至极却又无可奈何。
关于科大,我老早就从前辈和亲友的口中了解过她,这里在多年之前就是我的向往之所,首先最最向往的就是科大的环境,她依傍清水湾,立于山顶之上,居于山容海色之间,比起HK其他几所大学位置算偏僻,我就是喜欢这样的科大!
另一向往的当然是科大强劲的师资力量、前沿的研究方向、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只要肯学肯问,每天都可以有收获!
我在刚满20的时候第一次来到科大,亲眼见过之后就坚定了要来这里的想法,一年之后我终于顺利入学,在这里有幸加入了一个非常团结和友爱的实验室,得到了很多很多的关照。
科大的环境实在是太美了,平日走在校园里,抬眼便是山外青山楼外楼,人在画中行,一步一景。对我来说,大多数时候这些景都只入眼入心而未入相机,因为好看的想拍的有太多,必然无法都拍下来,也因为拍出来的总不如眼里看到的好看,便只在有闲情或是天气极好的时候会停下来拍一些照片。
真正是,江山风月,闲者为主人。环境美是其一,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里有那么多可爱的人!
能让更多的人认识科大,了解科大的氛围,领略科大的风采,是我的荣幸,我特别开心!
欢迎想来科大的同学们加入我们!我的照片表现的远不及科大美的十分之一,欢迎你亲自来看!
HKUST(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硕士,武汉大学电子信息类学士。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方向为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
收到包括HKUST,HKU,CUHK,NTU,KCL等硕士录取,专注以就业为导向的留学申请。
擅长挖掘学生自身亮点,加工润色科研与工作经历。
曾帮助多位低GPA的同学挖掘自身亮点,获得dream school的offer。
目前在国内一线互联网大厂工作,拥有丰富的互联网行业求职经验和工作经历,会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以及科研经历为学生润色文书。
相关回答:
我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阶段进入到香港科技大学(HKUST),攻读电子工程方向。
早在求学期间,身边的亲友和学长就曾与我聊起过香港科技大学,本科阶段我第一次来到科大,亲身感受校园环境,受其氛围感染,我当时暗下决心,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到香港科技大学深造。
香港科技大学吸引我的,不仅是位于清水湾的秀丽风景,还有首屈一指的师资力量、前沿的研究课题,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先进的实验设备,这些资源设施,可以满足我任何关于专业深造和科研创新的需求。
香港科技大学英文名是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由于她坐落于清水湾半岛,所以同学们日常也亲切地称呼她为“清水湾大学”,地理位置的梗还真是百玩不腻,不过她的另外两个名字更能体现其特点,分别是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tress and Tension和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uicide and Tragedy,这里不做过多解释,大家可自行脑补。
实话实说,香港科技大学的课业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在我的记忆里,在校学习期间有一半时间,都是在校内图书馆中度过的。图书馆的学习区域很大,即便是临近期末,大家都来复习,也可以在学习区内找到座位。图书馆内还设有讨论自习室、影碟放映机,还会时常安排艺术博览和历史展览。新建的learning commons,据了解是24小时开放的。
在紧张学习之余,透过图书馆的落地玻璃望着清水湾点点白帆发呆,是非常解压的方式,其实,即便没有学习任务在身,到图书馆眺望海景,也是非常惬意的享受。
科大精神一言以概之就是“We are one”,学校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不仅限于科研能力,还十分重视教学和交流能力提升,在校期间,研究生可以申请成为助教,通过帮助教授辅导本科生课业和科研项目,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我攻读的电子工程MSc学位项目,在求职方面有一个天然优势,那就是可以参加两次秋招和一次春招。
第一次秋招是在刚入学的十一、十二月,这个时候会有非常多的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只要在面试前刷一刷面经和试题,确保在面试过程中将自己的优势全面展示出来,凭借本科阶段的知识积累和入学两、三个月的学习内容,足够拿到一份称心的offer,我所在的班级当时就有数十人拿到了offer。
春招是在第二年的二月、三月左右,相比秋招,春招的岗位招聘量会比较少,一些企业前来招聘,主要是为了补充前一年秋招尚有空缺的岗位。
第二年的秋招一般是面向前一年的毕业生,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因为在七月份毕业的时候,香港的大学只提供结课证明或毕业证明,大学毕业证一般会在十二月的毕业典礼上发放,拿着结课证明和毕业证明,可以到内地的留学生办公室办理学历认证,招聘企业同样认可。
所以,大部分研究生学位深造的同学,入学的上半年一边学习,一边刷面试题,准备参加10月左右的秋招,同时,也等待参加第二年的春招。2020年的企业宣讲会就集中在春招阶段,我身边的很多同学也是在春招的时候拿到offer的。
相比内地,香港高校内每年都会有国际知名的企业前来举办宣讲会、讨论会,比如MSR、Google,不过具去过的同学介绍,拿到offer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内地的百度、阿里、字节跳动等一、二线的互联网公司也会前来招聘,岗位方向通常是算法、开发和数据分析。
每年香港科技大学的就业数据都非常不错,以ICDE专业的同学为例,每个班级学生总数在40人左右,大概有80%的同学能成功就业,还有5-6人会选择继续深造,仅有个别同学未能找到心仪工作,或者拿到offer直接拒绝。就业同学进入的企业有香港应用研究院、海康威视、AMD、英伟达、华为海思、高通、商汤、VIVO、台积电等,选择深造的同学去往的院校,包括HKUST、SJTU和NTU。
书接上文,如果继续选择学位深造,那么建议早一点与老师沟通。比如,2020年研究生入学,2021年毕业的话,2021年秋季PhD学位项目的申请截止日期是在4月、5月,在此之前,就可以通过校内系统提交申请了。
当然,学位深造的院校不仅仅局限于香港科技大学本校,还可以向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老师发送邮件询问,我的两位同学就是在入学后找到了香港理工大学的老师,经过一年的实习,成功拿到PhD录取offer的。
除去香港地区高校外,还有一些同学选择到日本、美国等高校研修PhD和Mphil学位项目。
这里我再赠送两种与老师沟通的小技巧,一个是通过课上互动,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获得老师的好感;另一个是参加校企合作的independent project,这些项目通常会有PhD在做,MSc的同学参与项目主要是为了形成全面的专业概念,对科研方向和趋势有一个整体认知,如果能在研究期间发出paper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样更容易得到教授青睐。
除去就业和学位深造两条路外,还可以选择到实验室实习,也就是成为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RA)。选择做RA,一方面是为了让导师考察自己是否具备申请PhD的资格,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提供一段缓冲期,仔细思考自己是否适合继续攻读PhD,以免仓促申请博士学位,到最后白白浪费精力毫无收获。
香港科技大学距离市区比较远,离学校最近的地铁站,也需要坐上20分钟的小巴才能到达,快递配送都属于“偏远地区”。不过,我想也正是得益于此,相比市中心的高校,安静的科大校园更适合学术研修。
而香港地区数一数二的工科专业水平,以及较高的男生比例,也成就了“清水湾职业技术学院”的江湖诨号。
我认识的很多本科同学,在四年的学习时间里,很少“下山”,抛开个人主观因素和地理位置的客观条件外,齐全的校内设施,也使得同学们无需为生活采买而四处奔波。
首先说吃的问题,科大里的餐厅大大小小加起来总共能有十来个,经常去的有LG1,LG7,LG5和cafe。
餐厅提供的套餐主要是以广东菜为主,菜、饭、汤配套供应,价钱大概在每餐25-30港元。这里我推荐自己常吃的牛排意面和粥面早餐,不但厨师对火候掌握地恰到好处,而且卖相和味道都非常诱人,值得各位一试。
LG5是麦当劳,餐品与其他地方的麦当劳没有区别,价钱方面吃上一顿会比其他餐厅的套餐便宜一些。
因为MSc的课程大部分安排在晚上,我全天的用餐情况大概是这样,早餐在家里吃三明治或者牛奶燕麦,午饭和晚饭在学校餐厅吃。这样算下来,一天的伙食费大概在50-70港币。
此外,校内还有超市,免费的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壁球场、室内外游泳池、攀岩设备、健身房等,只要你喜欢,随时可以下场锻炼。
有关住宿方面的问题,MSc的同学需要自己解决,科大只为本科和PhD前两年的同学提供住宿。学校推荐的住宿地点是大浦仔,因为距离地铁站和学校都比较近。大浦仔的房屋租金大概在3000港币,属于村屋类型。
也有一些同学选择住在宝琳或坑口,相比大浦仔,宝琳和坑口距离地铁站比较近,所以活动范围会扩大不少,而住在大浦仔的同学,多是以科大为活动中心。
有少数同学也会选择住在彩虹、将军澳,彩虹位置相对偏一些,将军澳距离科大较近。
宝琳、坑口和将军澳的房屋以高层为主,租金也会贵一些,大概在5000港币一个月。我当时是租住在坑口的东港城,每月租金是5300港币。彩虹因为距离学校更远,所以房租也更低一些,不过住在那边的同学也比较少。
香港的公共交通费用还是比较高的,从坑口到大浦仔乘坐小巴的话,大概需要5.2港币。不过,科大的同学可以乘坐校内的shuttle bus,往返于校区和坑口东港城,每天中午有两班次往返,使用学生八达通还可以享受半价优惠。这项优惠,主要是针对年龄在26周岁以下的乘客提供的。
讲真,坐着小巴下山,享受山间美景,也是学习之余的一件乐事。
校外消费方面,虽然大名鼎鼎的兰桂坊我也在毕业时去过一次,但是平素经常逛到的还是小巴站和东港城附近。
小巴站附近的桃园粥面,周一到周五有菠萝油+饮料的组合,价格只要18.8,好吃到爆。谭仔三哥米线、美心和吉野家的小火锅,价格也非常实惠。茶木和牛角价格就高一些了,如果想要花得少还能吃得饱,推荐到尖沙咀去吃牛角自助。
东港城基本上是被商场环绕着的,出小区步行两分钟就可以到Tko Gateway商场,这里有星巴克、百佳咖啡餐厅(Pokka Cafe)、元气寿司等超20间小食店组成的美食街,还有Tko鲜活街市,你可以在摊档买到鲜肉、鲜鱼,还有活的家禽。周边还有海悦豪园商场和百佳超级市场。
坐上地铁,只需要一站地,就可以达到将军澳,这里有一家PopCorn高档商场,除了supermarket、护肤品店,服饰店,大型电影院外,还有超百间的食肆餐厅,提供中餐、日式料理、素食、甜品、点心等各种美食,保证让你每天都能品尝不重样的美味。
在将军澳培成路还有体育馆,馆内有8个羽毛球场、2个篮球场和2个排球场,1个面积大约为三百多平方的健身室,以及1条长约150米的室内缓跑径,室内还配有男、女更衣室及洗手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体育馆是要收费的。
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在毕业临行,我一个人在LG1坐了整整一夜,就那样安安静静地坐着,想要把每一处的风景都印在脑子里,想要把发生在这里的每一段经历都记住带走,科大真的太美了,这里的人真的太可爱了。
作为一名科大学子,欢迎小伙伴们都来香港科技大学体验她的魅力!
借用一下德国的观点,我觉得非常合理。
我记得一个德国UP主关于纳粹暴行的言论,让我觉得德国部分民众是对历史有敬畏之心的。
1.不支持纳粹的德国民众不应当承受纳粹的战争暴行罪责,因为他们不支持纳粹。如果将来纳粹复辟,他们也拒绝成为纳粹的帮凶,他们出生在战后也没有事实性的帮助纳粹。
那么谁来承受纳粹的战争暴行的罪责呢?新纳粹应该承受,那些叫嚣这纳粹无罪的人应该承受,那些试图将法西斯在德国复辟的人应该承受,他们是纳粹的后继者。
二战的德国民众有罪责么,有的,他们有的真心诚意帮助纳粹,有的事实性的帮助纳粹。
2.德国人民即使不支持纳粹,也应当承担传递历史真相的使命。
不支持纳粹的德国民众不会去给也不需要给奥斯维辛,屠杀等行径洗地或者否认,因为他们本身不是罪人,但是他们理应告诉后代,在1939-1945年发生了什么,德国做了什么,万恶的法西斯分子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龌龊事情。
正是因为这样,德国人才有如此资格挺起腰来对历史的受害者正视,我不支持纳粹,我也没支持过纳粹,纳粹干的坏事赖不到我头上,但是我仍然告诉你们当年纳粹丧尽天良的事。
正视历史,反思历史,肩负历史,这是德国人的优良品质。
回到日本法西斯这边。
相信很多人已经看过了小约翰可汗最新一期的日本变态“鸟”,其实这就是日本战后的写照。
战犯一个劲地说不是我,我没有,文化差异,试图逃避自己的罪行,似乎忘记了就在几个月前还在满脸狰狞的虐待战俘营里的战俘。
民众们有的不能接受自杀殉道,有的遮遮掩掩地说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与我无关。
是的,这群人要么畏畏缩缩地求原谅,要么装的楚楚可怜,要么假惺惺的说自己是被上级逼迫的。
施加暴行的时候笑得比谁的猖狂,接受惩罚的时候哭的比谁都可怜。
在1970—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似乎那个战败国日本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开始让军国主义和右翼抬头,因为自己是世界第二经济体,自己有权说不。
那些躲起来的军国主义者们又威风地穿着军服走上了街头,带着军刀的老不死们走过街头,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忘了十几年前自己如何装成一个可怜的良民丑态。
他们堂而皇之的把战犯放在神社里面供奉。他们小人得志地嘲笑那些被侵略的国家。
他们求饶只是因为弱小。
他们凌虐只是因为强大。
他们支持右翼,却说自己并无罪责。
他们声称自己并无罪责,却不敢承认犯下的战争暴行。
相比之下我甚至还觉得德国的新纳粹也算好东西,至少他们从不遮掩,他们极端排外,他们也不洗地,直接说杀的好。
坏,坏到了极致也至少敢作敢当。
而某些民族,明明是自己犯下了战争暴行,明明是自己侵略其他国家,却支支吾吾不敢承认,却明里暗里洗地,却一个劲的支持右翼,还对中国的dislike率直飙90%以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日本被中国侵略了。
也不是说这是劣根性,人民从来没有什么劣根性支撑,只是麦跑跑当初的清算似乎并不彻底,让大正时期的龌龊国风传递到了现在还能生根发芽。
借用一下德国的观点,我觉得非常合理。
我记得一个德国UP主关于纳粹暴行的言论,让我觉得德国部分民众是对历史有敬畏之心的。
1.不支持纳粹的德国民众不应当承受纳粹的战争暴行罪责,因为他们不支持纳粹。如果将来纳粹复辟,他们也拒绝成为纳粹的帮凶,他们出生在战后也没有事实性的帮助纳粹。
那么谁来承受纳粹的战争暴行的罪责呢?新纳粹应该承受,那些叫嚣这纳粹无罪的人应该承受,那些试图将法西斯在德国复辟的人应该承受,他们是纳粹的后继者。
二战的德国民众有罪责么,有的,他们有的真心诚意帮助纳粹,有的事实性的帮助纳粹。
2.德国人民即使不支持纳粹,也应当承担传递历史真相的使命。
不支持纳粹的德国民众不会去给也不需要给奥斯维辛,屠杀等行径洗地或者否认,因为他们本身不是罪人,但是他们理应告诉后代,在1939-1945年发生了什么,德国做了什么,万恶的法西斯分子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龌龊事情。
正是因为这样,德国人才有如此资格挺起腰来对历史的受害者正视,我不支持纳粹,我也没支持过纳粹,纳粹干的坏事赖不到我头上,但是我仍然告诉你们当年纳粹丧尽天良的事。
正视历史,反思历史,肩负历史,这是德国人的优良品质。
回到日本法西斯这边。
相信很多人已经看过了小约翰可汗最新一期的日本变态“鸟”,其实这就是日本战后的写照。
战犯一个劲地说不是我,我没有,文化差异,试图逃避自己的罪行,似乎忘记了就在几个月前还在满脸狰狞的虐待战俘营里的战俘。
民众们有的不能接受自杀殉道,有的遮遮掩掩地说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与我无关。
是的,这群人要么畏畏缩缩地求原谅,要么装的楚楚可怜,要么假惺惺的说自己是被上级逼迫的。
施加暴行的时候笑得比谁的猖狂,接受惩罚的时候哭的比谁都可怜。
在1970—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似乎那个战败国日本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开始让军国主义和右翼抬头,因为自己是世界第二经济体,自己有权说不。
那些躲起来的军国主义者们又威风地穿着军服走上了街头,带着军刀的老不死们走过街头,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忘了十几年前自己如何装成一个可怜的良民丑态。
他们堂而皇之的把战犯放在神社里面供奉。他们小人得志地嘲笑那些被侵略的国家。
他们求饶只是因为弱小。
他们凌虐只是因为强大。
他们支持右翼,却说自己并无罪责。
他们声称自己并无罪责,却不敢承认犯下的战争暴行。
相比之下我甚至还觉得德国的新纳粹也算好东西,至少他们从不遮掩,他们极端排外,他们也不洗地,直接说杀的好。
坏,坏到了极致也至少敢作敢当。
而某些民族,明明是自己犯下了战争暴行,明明是自己侵略其他国家,却支支吾吾不敢承认,却明里暗里洗地,却一个劲的支持右翼,还对中国的dislike率直飙90%以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日本被中国侵略了。
也不是说这是劣根性,人民从来没有什么劣根性支撑,只是麦跑跑当初的清算似乎并不彻底,让大正时期的龌龊国风传递到了现在还能生根发芽。
极限挑战,3个月自学雅思4-6分我都可以做到,你2个月5到6自学更没问题了!!本文是纯小白经验帖,大神劝退!
我在12月3号刚刚完成雅思首考,老规矩,先上分数。
很幸运的拿到了6分,因为我只用于国内申请博士,这个分数暂时够用了。不过在此说明,虽然要的分不高,但我真的拼尽了我所有的力气和能量,含泪说,太不易了。
听力比较拉垮,不过阅读和写作尚可,口语从一句话说不出到首考5分,我也算对得起这么久自己日日夜夜的努力了。
接下来我就从听力的反思,阅读、写作和口语的备考经验,再到备考心态谈谈自己的感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情况,从初中到高考我的英语基本在及格线左右徘徊,因为河南高考不考听力,所以对于听力的基础是真正的零。四级考了457之后十几次六级,只有一次堪堪考到了425。
在最初找到好裘队长做计划时,听力4,阅读5。复习时间是从9月1号到12月3号,中间请了4天的假,学习时间为3个月,每天学习为8小时左右。
我的听力成绩怕是大多数同学都能轻松超越,所以关于听力我就总结反思一下吧,希望同学们不要重蹈我的覆辙。听力第一个教训是要经常进行错词复习。我在9月听写了王陆老师807的词汇,当时就只是一遍听写了过去,第二天也很少进行复习,对于听不到、写不出、总写错的词虽然有收藏,但是也没做好复习,导致在进入真题的时候还是会习惯性的写错词。
血泪经验告诉大家,在打基础阶段,一定要多多复习,踏实的啃硬骨头,千万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复习。
听力的第二个教训是,在进入真题阶段一定要每天都听,做好复述跟读。我在10月份进入真题阶段后因为疫情反复及考试取消等问题,整个人陷入了一种焦虑,急切的心态中。复述跟读两篇之后便急切的想看到效果,效果不明显时便擅自降低了复述跟读的时间和要求,以至于导致后来听力的悲剧。在此用亲身经历告诫大家,听力错词常复习,复述跟读认真做。就算我们一时赶进度可以欺骗自己,成绩会把你打回原形。
阅读7分还算有点小小的发言权吧,毕竟是从5分赶上来的。我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1. 背单词我是用墨墨app背阅读单词的。它会自动帮你规划你的复习,对于我这种复习逃避型选手来说再合适不过了。最开始因为单词很多不认识基本上300词要背3个小时,后来基本稳定在2个小时400词左右。
背单词这事贵在坚持,每天起床就背,任务一定要完成,看着自己的学习曲线一直上升,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还有墨墨还可以用云词库添加别人创建的云词库,我后期也背了一遍刘洪波的538词汇。
2. 长难句解析长难句在基础阶段看了好裘队长要求我看的长难句分析课程和语法课,还做了针对性的句子分析的练习,特别适合语法不好的小伙伴打基础。在后期做阅读的精读和长难句解析时,这两门课程给我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3. 做题技巧阅读课看得是Jack老师的阅读技巧。Jack讲的东西很多,在最开始看的时候会感觉有点扯,这么多技巧又记不住。但是在做题受困于6-6.5的瓶颈时,我才发现Jack老师讲的真的很有用。
于是我将Jack老师的技巧进行了截图和汇总,用了不到两个小时把所有的做题技巧给背了一遍,按Jack老师教的看题型就知道什么题,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思路去做,会有什么样的坑。
感谢好裘队长,用Jack老师的课上讲得方法,此后阅读顺利上7。
写作是最让我惊喜的一门,我这个基础居然写作能上6.5,感谢判卷考官,感谢好裘队长这的写作老师,感谢小鸭子和小鹿老师。我没有上任何写作课程,只是批改了几篇作文。
大作文心得主要有以下三点:
1. 语法基础如果你和我一样连简单句都不知道有几种,更别提从句了。那先踏踏实实的看语法课,练好句子翻译吧,世上是没有捷径的。
2. 逻辑学完语法课就可以尝试写作文了。大作文我认为逻辑很重要,这个逻辑不是很深刻的道理,而是把我们的思维降智到初中生左右那种简单的逻辑。最常用的是因果逻辑,在拓展的时候把补充因果加上简单论证就可以了,备考时在B站刷到了“是布鲁布鲁”up主的视频,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3. 一定要找专业的写作批改老师做批改,不是英语好的老师,更加不是英语好的学生,最好是专业的雅思写作老师,有一个好的写作批改老师才能快速进步,肺腑之言!!!
在有了逻辑之后我便踌躇满志的写了篇大作文给了队长这边的写作批改老师,每改一次都有明显的进步。不是说老师能给你讲多少课能给你多少句型和模版,而是她能站在考官的角度,告诉我们失分重点在哪,你该怎么改进。
自从老师给我说那句“站在考官的角度批判看自己的论点”,醍醐灌顶,之后我每次写作文都会换位思考,这对我帮助真的非常大。
小作文:小作文当然是看simon啦,自己按照段落总结句型和词汇。看完simon可以去B站看一下“便便要变富”up主的小作文视频,有一个小作文的句式变化总结很不错,适合自己总结能力不强的同学。
口语从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到能有5分,我的经验只有一点,那便是针对不同的问题总结相应的回答逻辑,固定好要使用的语法,到时候只换词。
比如,比较模版,compared with sth, I find that什么什么could let me feel relaxed;不过用模版的坏处也显而易见,在考场上,当考官第N词听我说起compared的时候眉头直皱,这或许就是我5分的原因吧。
相比最开始完全不知道怎么开口,唯恐说错,幸亏这一路有督导老师不断push我说,在口语批改中给我指出具体问题的时候也会鼓励我多开口,这个成绩我很满意。
口语是我相对花的时间最少一科,但我的基础太差,准备时间太紧张了,我不可能每个科目都面面俱到。本来医学生学雅思时间就已经是牙缝里各种挤,各种想办法了,所以只能有所取舍。如果口语想要6分及以上的,我的这个方法就没什么借鉴意义了。
我是要用6分的雅思来走国内高校博士的申请考核制。从9月份备考开始一开始计划10月23号去西安考试,然后10月20号左右,西安疫情取消。
之后10月31号报了湖北武汉,我所在的城市郑州又有了疫情行程码星标绿码哪都不能去又取消。11月开始报了郑州的两场,不出所料的取消。11月23号的青岛考试,自己怂了又取消,直到12月3号才首考。
而这是第一次考雅思,也是我最后的机会,胜败在此一举。取消,取消,再取消,我相信在这个时间段着急要成绩的考生们肯定和我一样体验过那种心理防线不断崩溃的经历,每天都过得很焦灼。眼看着马上就要到成绩提交ddl了,但又一直被取消考试,根本无心学雅思还要硬逼着自己学,害怕哪一天能考了自己却能力不足,简直度日如年。
那时候我每天除了学雅思就是强迫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如果实在静不下心就会找队长和学习群里的督导老师们聊一聊,舒缓下情绪会好很多,又接着硬着头皮学。感谢那段艰难的时光,督导老师们每一次语音及时沟通指导我的学习问题,群内给我做心理建设,舒缓情绪的安慰和鼓励,给了我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让我坚定地走到了最后。
作为一个大男生,这期间我竟也偷偷地躲起来哭了好几次。不过哭归哭,该学习还是要学习的,哭过了接着学,沉下心来学。
我也一直在给自己打气,只要什么事我还没放弃,那就不算失败。记得刚开始找好裘队长做计划的时候,队长看了我的基础和我的备考时间,如实地告诉了我这么短时间到6分非常难,可以再考虑下。但如果这确实是我非常想做的事,可以陪我拼尽全力试试,不然怎么知道结果。这和我的做事风格不谋而合,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放弃。
在初期因为基础薄弱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进步很小的时候,我选择坚持;当我压力大到失眠,甚至忍不住情绪崩溃大哭时,我选择坚持;当考试不断被取消,我很可能会因为没办法按时提交合格的雅思成绩无缘读博时,我还是选择了奋力一搏,继续坚持到最后。所以,我内心很感谢那么不顾一切拼尽全力的自己。
最终能拿下6分,真的感谢这一路走来在每个关键节点有靠谱的好裘队长帮助,还有群里一直鼓励我的督导老师。
关关难过关关过,同学们,稳住加油。我都可以抗住这么大的压力把雅思惊险考过,你也可以,坚持!
我是陪你自学雅思到7分的 @好裘
一个陪你从零基础到雅思7分,自学烤鸭的聚集地~
【高效方法】——听力
【高效方法】——阅读
【高效方法】——写作
【高效方法】——口语
【是否需要报班】
【全科学习方法】
【在职备考雅思】
【学习工具】
作为一个考雅思的烤鸭,有什么好的公众号推荐一下吗,晚上可以看一下听一下的?
【留学】—— 找中介
【留学】—— 体验
谢邀。如题主所述,到了大学之后,基本上那种过于浅显的科普书籍的吸引力就不大了,什么天空的蓝,树叶的绿和太阳的七彩,蜂窝和雪花的六角形这种原理都很简单,给中学生看还差不多。一些有趣的实验什么的,基本上能做的实验都太简单了,有趣的实验都做不了。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物理学当中依然显得有趣的,当属天文宇宙相关的理论了。思考我们所身处的这个宇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所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本质是什么,这些东西不管多大岁数都不会显得幼稚无聊吧。
1. 入门书籍,首推《时间简史》。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入门,虽然可能会觉得太简单了,但是趣味性还是有的。
2. 入门视频,我印象最深的是“从一维空间到十维空间”。这个稍微难懂一些,貌似也有一些错误(?),不过物理的乐趣不就是烧脑吗。
3. 入门网站,维基百科……我不是开玩笑,诸如弦论啊,大爆炸理论啊,费米悖论啊,单纯看维基百科就足以让人感慨宇宙真奇妙了。而且从一个词条开始顺着感兴趣的方向一个个点进去,绝对能让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