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是你用的是steam。你要看origin和uplay上,专门屯游戏而不玩的就少很多,更不用说Rockstar的Social Club或者CDP的http://gog.com这种因为跟steam兼容于是一般人甚至都不得而知的在线游戏平台了。要是育碧出个只能运行uplay的刺客信条大包汤姆克兰西大包之类的,打个七八折也没几个人会买过来屯到uplay里不去玩而专门放着……
steam这个平台的运转模式其实就是西方国家的线下零售里很成熟的会员制零售模式,通过购买行为对你个人会员价值的增值效益将你绑定在自己的帐下,使你下一次购买依然不自主地选择同一个平台,这样使得用户的行为越来越集中于同一个体系下,最后形成一个有强大的用户粘性的庞大零售集团。所以用户为了维持住会员账号的价值,尤其是在社交平台攀比作用的驱动之下,会不自主地做出大量并非理性的购买行为,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屯游戏”“松鼠症”的效应。
而且steam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平台授权费用低,远低于xbox和ps主机平台,但游戏的平常定价却与主机平台一样,所以steam平台上有充足的资本降价促销,并且能够达到极其惊人的幅度。相比于主机平台,由于高昂的平台授权成本和尚依赖于线下销售的实体光盘流通模式,家用机的实体碟价格是有严格下限的:即便是七八年前的游戏(如COD4),家用机全新光盘也很难低过20美元价位。但对于纯线上的steam,一个“发行商周末”出来,才出了两年的游戏就敢压到10美元以下。而且拜互联网的传播力,steam能够高频率肆无忌惮地玩“限时折扣”这种伎俩,时间的紧迫感也就更能驱动用户的非理性购买——反正买了也不会亏,不买时间一过就真亏了,那甭管你到底想不想玩,这时候你是买还是不买呢?
steam这种模式也可以看做PC平台的在线市场无法实行传统实体市场(比如如今的家用机市场)的二手交易和租赁服务的补偿措施。如果steam换个模式,游戏价格维持在一定高度,但允许你像实体盘市场那样,玩过游戏后将自己的游戏出售(所谓trade-in);或者允许你以租赁的形式,按日租正版游戏来玩,那松鼠式屯游戏的做法势必会大大减少,反而很多用户会希望尽可能地快速通关以节约成本。所以steam和传统家用机市场对于预算较低的用户走的其实就是两条相反但目的一样的道路,steam是让你预支时间来换钱,家用机是让你预支钱来换时间,但终究你的钱都要进人家腰包里。
当然,steam松鼠病是可以治疗的。要跟G胖斗智斗勇也很容易,不是所有玩家都是松鼠病,也有我这种喜欢第一时间玩到新游戏,而且对无成就无时间记录的游戏项目会感到极度刺眼,只要下载了就必须打通的。对于这样的用户,还被绑在steam上绝对会吃大亏,而目前也确实有很多非steam官方的低价购买模式。
P.S. 客观起见,先注明如果想便宜的话,以下内容操作起来肯定会有一定风险,请谨慎选择。当然这段跟问题倒没多大关系,不看也无所谓。
这时候你需要走另一条路——买key,国内走淘宝的cdkey专营店,国外走波兰的http://g2a.com为首,以及GamesDeal、GamersOutlet等cdkey零售站(注:淘宝和g2a在国内玩家中名声比较差,主要担心是会买到无效码,这是走CDKey买游戏路线都要考虑的,想省钱必然要承担风险)当然更重要的是善于使用cdkey比价工具,如神奇的网站
http:// cdkeyprices.com/。学会找CDkey后,你能够以极其稳定的低价买到所有的PC平台游戏(上市半年以上便稳定在30美金内,一年以上基本低于10美金),相比steam本身的商城也就基本没啥意义了。而且玩cdkey也有自己的有趣玩法,比如玩随机key,一般是花1美元像抽彩票一样买一个随机的steam激活码,这个玩起来也是颇为刺激的。不过买cdkey的局限是不能确保在steam平台,uplay、social club上的码无法转到steam上,这对有steam装逼需求的用户比较不利……另外买码有可能买到激活过的无效码,这也是需要打预防针的(当然容我说风险真的非常非常低)。
另一招是玩steam的俄区,这个通常是走淘宝的俄区代激活,激活一次就可以把你的steam区域换到俄区,然后所有游戏的账面价格立刻变成美区价格的一半,这时候存游戏的紧迫性也就基本不存在了。当然玩俄区有风险,此处也不说太多。
说到底,steam松鼠病的形成是出于信息的不对称,包括价格信息、时间信息、地域信息等,导致用户用不确定的时间来填补确定的价钱下确定的购买欲望。当你能够跳出这个不对称,松鼠病自然会消解很多,这也就是PC平台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