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应该知道,当年改革开放的时候,设计师亲口说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
注意,不要小看这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相当于国家与广大无产阶级的劳动人民签订的契约,为了这句话,国家制定了各种有倾向性的政策,甚至法律法规,通过这些政策,法律法规,来确保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甚至对他们先富过程中的各种罪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同时,广大无产阶级的劳动人民吃了二茬苦,糟了二茬罪,承受了发展中的代价,这里我们要注意,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改开之前是公有制,宪法第一条大家可以看看,这相当于广大无产阶级的劳动人民把自己的权力和财产让渡给了少数人,就为了那个先富带动后富的梦。
但随着那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们要毁约了,他们和大家说,自己能力之外资本为零,他们否认在富裕的过程中享受过的红利,他们要独占成果,不肯承担自己带动后富的义务了,更有甚者,把国内的资产转到了国外,自己也改了国籍,就是这样,国内的精神资本家们还嘲讽国内环境不好,逼着资本家移民,这种人属于典型的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
现在我们也是公有制啊……
我们一直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别想歪了。
现在搞一个投票,要分马云的家产,你看肯定很多人同意。就算他们知道马云搞了很多慈善,就算他们知道人这么多,分不了多少,就算他们知道这些钱是合法收入,他们一定会同意。
这其实挺有意思的,一方面是中国的传统:你跟我一样富裕,我这不叫成功;我过得比你好,我这才叫成功。另一方面是贫穷的人又因为人的天性,肯定会仇视富人。这没有办法。
现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挺好的,私有制的弊端可以被其他政策解决,并不一定非要废除私有制。总之:财产私有,这是必须的;重点领域国有,这是必须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这问题不行!属于主观问题。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谁想回就能回的。。。
俺们也不要谈什么意识形态,也不说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俺就从道家哲学东拉西扯一些:
社会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良莠不齐,一刀切只搞公有制,对能力出众的人来说确实不公平啦,这会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社会必然缺乏活力,可能原地踏步。如果反其道只搞私有制,必然两级分化,富者更富贫者愈贫。你以为你聪明过人,能力出众就能翻身?对不起,你家庭是贫困户可能永远都不能提升阶级了!西欧和日本,北美,韩国,甚至台湾,有哪一个富豪是白手起家的?刚刚去世的澳门赌王,他是吗?NO。中远期看,他们的阶级已经固化了,没啥提升了,香港的现实深刻的提醒着我。那些住在笼子里的人啥时能住上大房子,啥时能成功晋级上流社会?日本人为何如此彬彬有礼呢?你要在一个地方一个公司呆一辈子干一辈子,论资排辈的升职加薪,想跳槽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你不得对人家礼貌点,内心当然是另一回事,整个日本社会如此。韩国底层人民过的好吗?韩国发展最好的时候是国家倾力支持财阀那几年,相当于举国体制!现在呢?财阀政治都看到了吧,那么多的韩星的惊人故事听说过了吧?西欧现在还有谁能顶起半边天?看法国都成啥样了?意呆利?还是西班牙?没一个能打的。德国好些,毕竟工业基础在。美国的发家致富史,就靠两次世界大战,现在世界太平了,他就稳不住!因为私有制下的市场经济规律决定,每过一阵子就要爆发经济危机,不转移给别人自己就难以承受!现在还提台湾私有制成功,恐怕很难说服人,台湾发展最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最快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是蒋家主政,根本不是私有制的制度优势结果,现在已经几十年没涨过工资了。某人说私有制在世界范围取得压倒性胜利,我看是普遍性失败,在私有制下过得好的国家少之又少,过的好的人民更加少!相反公私兼有的最理想。
“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人性本自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私有制是人道的表象!而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匆匆过客而已,财富不过是身外之物,所有的物质都是“天”的,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道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一切本就属于“自然”界的!公有制就是天道的表象!
所以一味的私有制,必然是少数人得利,大多数人受损。几千年封建历史就是私有制的历史,最后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天道有轮回,最后社会崩溃,天下大乱,举一个“替天行道”的旗帜,打一个“天下为公”口号,推翻重建。每个朝代莫不如此!依老夫看来,米国的私有制不会昌盛超过三百年,有史为鉴,盛极而衰,吾等可见。
而公有制可能走偏,亦是因为人道与天道的互动,如太极阴阳互根,公有制的执行者是人,管住人,太难了!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者都是道家的忠实信徒和执行者,甚至走火入魔修道炼丹!儒家只不过是帝王的工具!工具而已!道才是中国真正的核心价值观!
其实我有一种感觉,随着时间流逝,除了少数愿意深度阅读,善于思考的人能够用他们的眼睛看穿一切,对于大多数人,一个时代的记忆会越加模糊。
对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印象,除了真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大部分年轻人都觉得那是个充满了机遇与活力的黄金时代,没有阶级固化,没有房贷车贷,到处是市场化浪潮,新生的希望。
知乎上曾经有回答评价过贾玲和贾樟柯。
张艺谋出生于1950年,所以他的作品经常以某十年为题材;贾樟柯生于1970年,所以他的作品经常以下岗潮为题材。
贾玲出生于1982年,她执导的《你好,李焕英》同样出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却是一个鲜艳明亮,活力四射,人际关系和谐的时代,与贾樟柯作品里灰蒙蒙的滤镜完全不同。
如果真要对比的话,上世纪八十年代,贾樟柯是一名青年,面临升学、就业等现实问题,而贾玲还是一个几岁的小孩,你觉得他们谁对那个时代的印象更真实一些?
在知乎上我曾经评价过莫言,有人质疑莫言媚外,他的作品全是浑浑噩噩的中国小人物意在丑化国人讨好西方,这种声音其实从很早就有,因为他的小说全是以拒绝唱赞歌为形式的。
莫言和今天的主旋律完全不一样。
然而放到以前,莫言这就不是个事儿,这才多久过去,余秋雨那年被骂是啥原因,当我不清楚吗?
蒋方舟韩寒的作品,你翻开当时他们活跃的时代的书你看看,你能读出什么?
对一个时代记忆的模糊,可以到什么程度,
现在说起刘翔当年为什么被骂,一群人闹着要去给刘翔道歉,在集体的记忆里面,这是当时的网民唯金牌论造成的,刘翔当时似乎除了家门口夺金无路可走。
但是这套理论无法解释,当时被誉为中国体育两面旗帜的刘翔和女排,为什么女排同样折翼没有被骂,为什么姚明赛前宣布退赛,互联网上面没有铺天盖地骂人。
仅仅十年,新涌入的大部分网民,年轻人都没有明白当初发生了什么事。
你看看现在知乎上被骂的亮剑,尤其是后半部分的田墨轩,其实十年前的时候,大家的观感完全不一样。
还有今天的亲美洋奴高晓松,2008年的时候,因为和刘欢一起在美国保护奥运圣火,去和美国人争论自由,被CCTV专题报道过,那时候人可是爱国的代表。
到底怎么看呢?
公有制时代的记忆到底是什么?除却贫穷之外,是否真的一切完美?公正清廉,敬业奉献,人人思想道德高尚,火热的热情去建设社会,那时候物质不足,却人人精神饱满?
从某种意义上,我认为这是《平凡的世界》不如《人生》的地方。
多年以后,我才偶然知道当年路遥交稿的时候,无数编辑说出这样的话,写出了《人生》这样作品的大作家,居然写出这样一份平庸之作。
我只能说:要多想。
被卖的不够,无知又伊春。
准确来说,一部分人是“想回到大锅饭时代,不患寡而患不均,哪怕吃糠咽菜都没事,还可以躺平,不受压榨”。
大锅饭确实可以躺平,但那是厂子的小姨子、书记的大侄子、总工的表弟、村长的闺女,你一个工人农民跟着瞎激动啥,有你啥事,老老实实干你的活去吧,敢偷懒工分扣完。
大锅饭公平,我可去你的吧。普通工人农民确实公平,一样穷的吃糠咽菜(工人好一点)衣衫褴褛形容枯蒿,管理层,哪怕是伙夫都油光满面,一般人有机会去食堂?不受压榨?想的真美,一样被压榨,还不敢放个屁,现在好歹还可以口头发泄发泄。
还有一部分人,伊春到丧心病狂,居然“觉得大锅饭可以过上啥也不用操心的优质生活”,这就属于不可救药的那种了。
地主后代替地主招魂,资产阶级后代替资产阶级喊冤,大锅饭时代的特权后代缅怀特权——你一三不沾的小老百姓跟着瞎掺和啥,还嫌被卖的不够?你爹妈爷爷奶奶都替你丢人。
时间才过去了几十年,一些人就开始利用社会矛盾昧着良心(可能确实是无知)忽悠年轻人,要点那啥吧。大锅饭确实不卷,但上大学当兵都靠推荐,你一小老百姓有机会吗?老老实实修理地球吧。就这,很多人还跟着一帮大撒把一会高喊全盘私有化,一会叫嚣回到大锅饭,一辈子韭菜的命。
【这么多人怎么没一个说到点子上?】
■因为“体制”的“制”,就是“公有制”的“制”■
现在体制内的人就是依旧生活在公有制下的一群人。
而希望回到公有制的体制外的人不过是希望:这个国家,不是只有体制内的人才能生活在公有制下罢了!而是自己也能继续生活在公有制下就好了!
凭什么你把全国人的公有制,弄成了一小部分人的公有制,然后生活在那里的一些人还天天叫嚣自己反对公有制。得了便宜卖乖。令人反感。
就像夏启把夏禹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一样。
因为他们以为回到公有制,自己就算不当领导,再不济也能分配到一个体面的工作岗位,福利多多轻松躺赢。
至于像物理学家叶企孙一样去扫大街扫厕所,那更是想都没想过的。
传销为什么能骗人?因为被骗的人只看到少数金字塔顶端的成功者,并坚信自己一定会成为那样的人。他们会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分享自己“发达”之后,如何幸福的花钱。口沫横飞、如痴如醉感觉他们就快要升天了一样。
所以,那些同样“分享”公有制之后获得很多福利,并从此幸福生活轻松躺赢的人有什么错?
他们不过跟传销底层一样,做白日梦罢了!
我本人并不反对公有制,相反,我非常支持公有制。但是我认为公有制首先要解决的是分配权归属的问题,分配权没解决,就开始谈福利,无非就是做白日梦!
这就如同三个人分一个25斤的大西瓜,你一听就开始发愁——这么多西瓜怎么吃的完啊,一个人八斤多呢!
对不起,西瓜还没分呢,等分完西瓜,你的就不是八斤西瓜了,可能是四斤西瓜皮!你不如好好想想,四斤西瓜皮怎么腌泡菜的问题!
任何人觉得自己能解决,或者认为某些人能解决分配问题,都可以聚到一起集资创办一个不雇佣工人自己劳动的、股权平均的股份制公司(不超过200人就行)。试验成功了来知乎分享经验。
西方曾经做过的公有制社会实验,无一例外,最终掌握分配权的人都会成为贿赂对象,女性用性来贿赂以获得分配到更轻松岗位的工作,男性则利用暴力和威胁,自觉维护掌权者的权威,并提供特殊待遇,甘愿做掌权者打手,以便形成一个小利益共同体一起压榨大多数人。
虽然开始的时候都说得很美好,但是事实并没有按照想象发展。谁不服可以立即就去做这样的社会试验。知乎寻找200个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容易得很。结果无外乎十几个人说“很成功”,一百八十多人觉得像吃了几个月的屎。
如果只是算计着以国家的名义,通过剪刀差压榨农民,通过无偿占地,通过禁止人才自由流通,通过强制劳动,通过垄断经营,通过强买强卖来搞的公有制,那不是一般的坏种,实在是又蠢又坏!
一个公有制公司都办不起来,都难以存活下去的话,还想着举国搞公有制,就会躺赢,不是算计着剥削别人,不是又蠢又坏是什么?
我是完全相信公有制有其优越性的。但是要保证大多数工人在公有制经济体中博弈获胜,而不是成为少数人攫取利益和特权的工具,我们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来探索。制定一套严密的公有制公司法典,让其在市场中与私有制经济体自由公平竞争,是一个不错开始。
但是很遗憾,在争夺制度决定的权力这个充满谎言与欺诈的游戏中,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已经输了,它只是又一个一些人为了摆脱无产阶级被压迫身份而摇身一变变成压迫者的欺诈骗局。
我国采用的是公有制占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没有什么“公有制时代”或者“实行公有制”,西方也不是什么“实行私有制”,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区别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我们现在也不是资本主义,改革开放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改革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然后回到题目。那些人向往的,也不是什么“公有制时代”,是他们想象中的“美好大锅饭时代”,还不是“均平富”。
多数人没有搞清楚,如果往前倒退几十年,自己会是个什么情况。
能想到的都是“我是个大学生,哎呀如果是八十年代前,包分配我可以去当干部”,而全然想不到,三十年前还没有扩招,现在上三流大学的这批人放在当年,中专都上不了。结果最大的可能是回家务农。或者是“我是个工人,哎呀如果是八十年代前,国企工人吃香的喝辣的铁饭碗舒坦得很。”而全然想不到,三十年前的国企,哪是他这样的人群进得去的,回到过去最大的可能是无所事事到处糟白眼的待业青年。
这就跟那些觉得自己穿越到清朝就是格格的,一毛一样。
他们是真没过过那个时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闲时吃稀,忙时吃干,不忙不闲半干半稀,一天三顿咸菜靠种地生产大队赚工分,勉强混个温饱连外出打工都不行的苦日子;没过过缺医少药啥都得靠熬一熬得了什么病顶多乡里赤脚医生给瞧一瞧的绝望日子;没过过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任何现代化电子设备家里唯一电器就一个15瓦灯泡还舍不得开的无聊日子。
还有部分人是心理阴暗。“不患寡患不均”这个词被滥用的厉害,在一些人心目中仿佛成了超级有理的借口。“均贫富”是美好愿景,但“均贫”和“仇富”不是,大家都去过苦日子我就心里舒服了,这是心理阴暗。而真的“均贫”的时候呢,无限向往西方发达国家,觉得祖国一无是处的还是这群人。
最后来宣传个国家政策,今年开始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也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个大事,现在的改革正是从此前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提升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缩小收入差距,这才是正道。
中国基尼系数很高,据说已过警戒线
所以很多人都想均贫富,共先富的铲
这是很正常的情绪冲动,非常理解
但,基尼系数,究竟是高在先富们太富
还是高在城乡差距,地域差距?
如果是后者,那被共的,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