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苏联叛逃美国者很多,而美国叛逃苏联者寥寥无几?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yi-chao-41-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恰恰相反,在冷战期间,美国叛逃到苏联的人非常多,远胜苏联叛逃到美国的人数。特别是麦卡锡主义前,美国知识界普遍亲苏,大量的美国人给苏联当免费间谍。如美国研究原子弹的信息就是这些自愿的免费间谍给苏联提供的情报。

由于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与同时期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使得美国白宫、国务院、美国驻外代表团、国防部、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等政府机构,以及各个政党、团体的领导部门 充斥大量的共产主义同情者,他们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大垄断资本家利用美国政府实行镇压的统治严重不满;使他们变成了苏联间谍的美国政府高层人员,他们大多数不是被金钱诱惑,而是出于对社会主义理念的认同。

引自《隐面人》的笔记-克劳斯·福克斯

克劳斯·富克斯1911年生在德国的莱茵河畔,曾有过幸福的童年,19岁时因母亲自杀,性情大变。此后他接受了左翼政治思想,在加入德国共产党后,因为领导工人、学生运动,富克斯遭当局流放。1933年,他作为难民进入英国。 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富克斯在英国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37年,他在布里斯托尔大学获得数学物理博士学位,加入了英国设在伯明翰的原子弹研究工作小组。富克斯和纳恩·梅不一样,后者从事的是原子能方面的基础研究,并非直接生产原子弹,虽也知道一些原子弹的情况,却不了解其中的秘密,而富克斯清楚这些。 1943年12月初,为突破研制原子弹最后的技术难关,富克斯随研究小组抵达纽约,接着到华盛顿与美国政府签署了一份例行的安全保证书,再到了位于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加州大学原子能研究中心,也就是“曼哈顿计划”工程所在地。由于富克斯被英国当局认为是可信赖的代表团成员,因此美国方面没有对他做进一步的忠诚审查。富克斯就这么进入了西方研发原子弹的核心团队,但没人知道,他骨子里是向着苏联的。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盯上富克斯纯属偶然。1949年上半年,特工兰菲尔破译了一份苏联领事馆发出的关于气体扩散理论论文的电报,它的机密级别和此前美国的曼哈顿工程相当。经查,这篇论文的作者就是富克斯。只是那时调查人员还不清楚富克斯的动机为何,况且这时他已回英国,FBI只好联系英国军情五处从中协助,希望能稳住富克斯。

而冷战时,充斥着大量投奔苏联的美国人。

在投奔苏联的美国公民当中,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的公众知名度最高,这应归因于其1963年11月22日刺杀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惊世之举。

1939年10月出生于新奥尔良的奥斯瓦尔德是个遗腹子。一本宣传共产主义的小册子打动了年少的奥斯瓦尔德。他觉得,自己童年的悲苦并非因为家庭,而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带来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则是全世界受压迫者的“避难所”。成年后的奥斯瓦尔德加入了海军陆战队。1959年10月15日提前退役的他以旅游者身份来到莫斯科,申请加入苏联国籍,遭到拒绝。眼见留苏无望,奥斯瓦尔德欲自我了断。割断静脉的他被抢救了过来。出院后,奥斯瓦尔德径直跑到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声明放弃美国国籍。被他“以死明志”打动的苏联当局同意了他的请求,安排奥氏到明斯克当电工,月薪700卢布。

但这个“美国佬”在此后仍无法取得苏联当局的信任,他在苏联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克格勃的监视。那里单调的生活节奏,也令奥斯瓦尔德烦躁起来。1962年6月,奥斯瓦尔德带着妻子和女儿,离开苏联回到美国。此后不到半年,他射出的两枚子弹震惊了世界。

肯尼迪遇刺后,有人怀疑奥斯瓦尔德是受克格勃指使。不过,1999年6月俄罗斯赠予美国的“刺杀肯尼迪档案”显示,克格勃对此完全不知情。

密码专家威廉·H·马丁和伯尔尼·F·米切尔,同斯诺登一样,在叛逃苏联前同样为美国国家安全局效力。

马丁和米切尔均是数学专业出身,曾一起在驻日美国海军中从事密码破译工作。1957年,这对在行伍之间成为好友的年轻人加入了国家安全局。不久,他们就被所见所闻震惊:美国飞机经常侵入他国领空;情报机关偷窥从国外寄给美国公民的信件;政府言行不一……

几经思想斗争,他们选择了铤而走险。1960年6月,29岁的马丁和31岁的米切尔获得了3个礼拜的假期。过了一个月,二人在莫斯科的新闻发布会上现身。二人表示,他们此来是为“寻求庇护和苏联国籍”,并在发言稿中声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几乎从世界所有国家搜集通信情报”,“截取及破译同盟国家的秘密通信”,包括法国、意大利和乌拉圭等国……

这是NSA自1952年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泄密事件。但美国的议员们只是唇枪舌剑地争论谁犯下了雇佣二人的错误,却未考虑怎样消除他们叛逃造成的负面影响。

然而,在冷战的背景下,苏联方面对马丁持怀疑态度,只安排了一些打杂的工作。1979年,郁郁不得志的马丁申请返美探亲,因被剥夺了国籍而未果。不过,他后来还是设法离开了苏联。1987年1月17日,马丁病逝于墨西哥。而米切尔一直在“铁幕”背后过着低调的生活,2001年11月21日终老于圣彼得堡。

萨泽尔:在苏东剧变中自杀

上述人员虽然远走苏联,但恐怕没有谁比美国海军情报专家格林·M·萨泽尔更认同苏联的制度。出身印第安纳州的萨泽尔家境殷实,少年时代就对俄罗斯文化着迷,后逐渐演变为对共产主义理念的认同。

1975年,加入美国第六舰队,在“尼米兹”号航母服役的萨泽尔看到船上为数众多的核弹头后,不禁为苏联担心起来——这些核弹的打击目标正是苏联境内的军事设施、工业中心等。这名水兵产生了要拯救苏联的强烈愿望。第六舰队在地中海巡航时,他主动与克格勃接头,表示愿意提供情报,“不收任何报酬”。从此,关于美国海军的各种机密,便源源不断地从这名“内线”手中传递到位于莫斯科的克格勃总部。1982年,萨泽尔转任美国海军诺福克基地的卫星照片分析员,得以接触更多“核心事项”。

后来,因被发觉有“内鬼”的军方盯上,1986年5月,萨泽尔在克格勃安排下飞往苏联。萨泽尔顺利取得了苏联国籍,被授予少校军衔,在克格勃供职。然而,度过“蜜月期”的萨泽尔,开始对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及改革也颇有微辞——萨泽尔本想摆脱物欲泛滥的资本主义,岂料,苏联居然要“拥抱资本主义”。他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

1989年6月22日,在苏东剧变的浪潮中,32岁的萨泽尔在别墅车库内,用汽车废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规模外流,外流目的地苏


从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一场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它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全球,袭击了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但是,它却给苏联进一步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人们看到了苏联一五计划的成功。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当时苏联驻美国大使馆外排着长长的等待签证的队伍,但最终也仅十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得到苏联签证。

根据美国的《光荣与梦想》

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叫做苏美贸易公司,它平均每天收到350份申请书,要求移居俄国。有一次令人最难忘怀:他们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多人

苏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是以当时世界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美国钢铁公司的格里工厂为模型设计的。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这些美国移民的技术专家设计的,并于1933年建成的。著名的高尔基汽车厂、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等也是这些移民的技术工程人员参与设计的。

30年经济危机,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有4000人占领了州议会大楼,西雅图市有5000人占据了十层楼的市政府大厦。5000名忍无可忍的芝加哥市教师闯进了市区的银行。失业者越来越熟悉《国际歌》的曲调了。有一位42岁名叫路易斯·布登兹的激进分子居然率领了俄亥俄州的失业者联盟的群众向哥伦布市议会大楼进军,他的口号是:"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 制度观念、权力观念和私有财产观念(这些是不用学也自然懂得的东西,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后来称之为"人类社会的胶合剂"),已经出现了崩溃的迹象。有人搞抗税运动,有人违法开采公司私有的煤层,这些都是不祥之兆。未经主人许可就在空地种菜,这样的事越来越多;在救济事业完全停办的底特律市,还出现了分散而无目的的暴乱行为;这些也是很不妙的。 大多数知识分子向左转了。他们认为,社会主义还只不过是中间道路。约翰·多斯帕索斯轻视社会主义,把它比作喝不醉的淡啤酒。公开拥护共产主义的有多斯帕索斯、舍伍德·安德森、厄斯金·考德威尔、马尔科姆·考利、林肯·斯特芬斯、格兰维尔·希克斯、克利夫顿·法迪曼、厄普顿·辛克莱、埃德蒙·威尔逊等人。威尔逊极力主张"从共产党人手中把共产主义接过来",随后又补充说:"俄国是世界上道德的顶峰,那里是一片光明,永存不灭。"威廉·艾伦·怀特把苏联称为"世界上最令人感兴趣的地方"。每月新书俱乐部选上了《新俄罗斯简介》介绍给读者,书中把美国的混乱透顶和俄国的秩序井然作了对比。威尔·罗杰斯说:"那些瞧不上眼的俄国佬……他们的办法真了不起啊……国内人人有工作,想一想这多好。"埃尔默·戴维斯说,为利润而生产的制度已经失灵了。甚至斯科特·菲茨杰拉德都在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并且写道:"为了要革命,也许参加共产党是必要的。"斯图尔特·蔡斯在《新政》一书中问道:"为什么只有俄国人能享受改造世界的乐趣呢?"政府里同左派人士眉来眼去的人可不止一两个。密西西比州州长西奥多·比尔博承认:"我自己也染上一点红色了。"明尼苏达州州长弗洛伊德·B·奥尔森更是直截了当,竟对一位华盛顿政府官员说:"告诉他们吧,奥尔森正在给明尼苏达州国民警卫队招募队员,谁要不是共产党,他就不收。"为了让人家明白他的意思,他再补充一句:"明尼苏达州是一个左翼的州。"

—————————— 再补充点题外的资料,因为某些人说只有社会主义往资本主义跑的,没有资本主义往社会主义跑的,他们所举的例子通常就是东西德、柏林墙,但事实上也有大量的西德人往东德跑

1949年到1989年,有100万人从西德人迁居东德,约为东德外逃者的三分之一。 根据联邦德国的统计,仅在1950年到1968年,就有43.5万人从西德迁居东德。而根据东德统计,这18年中有65万西德人来投奔。1954年,7.8万西德人迁居东德,其中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家人。

在修建柏林墙的1961年,仍有3.4万西德人迁居东德。从1961年到1989年,年均约有1万西德人投奔东德。

此外,在从东德投奔西德的约300万人中,有50万人因为失业、生活压力过大等而对西德失望,又回到了没有失业率的东德。

在柏林墙建成后,有50万东德人迁居西德,其中三分之二是在获得东德官方同意后合法离境的。

自己看,这是德国网站上的资料,有西德人往东德跑的数字。由于冷战宣传,今天大家只知道东德有人往西德跑,确选择失明的忘掉西德也有大量人往东德跑!

Bis zu 1 Million BRD Bürger "flüchteten" in die DDR

————————

苏联最著名的间谍英国人哈罗德·金·菲尔

  这位出生在印度的英国人,早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为共产主义奉献一生的理想,他是著名的“剑桥五杰”苏联间谍网成员之一,而且在身份暴露前夜成功逃到苏联,令英国情报机构蒙羞数十年。

1929年,17岁的菲尔比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在这里开始了他思想上的重大转变。

进校后他加入剑桥大学社会主义者学会,前两年他只是按时参加他们的活动,并不参加其它活动。

他对政治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进行自己的探索。经过广泛的阅读后,他逐渐明白英国工党与世界左派的主流并非处于同一立场,菲尔比对工党的信心由狂热变为迷惘。令他难以置信的是,在1931年那场混乱和面临失败的危急时刻,工党对反动势力所能调动的后备力量竟是那样束手无策。而且,当时反对党的明显带讽刺挖苦性质的宣传,竟使一个经验丰富的选区的选举一下子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结果,工党失败,人们对想象中的整个议会民主制的有效性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这次事件使他第一次不得不认真地考虑自己的信仰。不久,他开始更加积极地参加社会主义者学会的活动,并担任了该学会的司库,这使他接触到批评工党的大量左翼思想,特别是共产主义的思想。除了博览群书和不断地汲取欧洲关于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外,他还参加学会举行的生动活泼、气氛热烈的讨论。

这样,一个重大但又缓慢的思想转变过程就发生了。到1933年夏他在剑桥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菲尔比彻底抛弃了他的最后疑虑。当他拿到大学学位离开剑桥时确立了要把他的生命贡献给共产主义的信念。

当时,奥地利维也纳的工人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菲尔比欣然只身前往。在维也纳,菲尔比与苏联情报机关的成员发生了联系并加入了该组织,在他看来,“人人都会不假思索同意加入一支精明强干的队伍”。从此,他就为这个强大的共产党国家而尽力工作。

  1940年夏天,28岁的菲尔比在克格勃的指示下,加入了英国秘密情报局。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出色表现,他很快升任军情五处处长。1949年,菲尔比被英国政府派往华盛顿,成为英美情报交流系统的首脑人物,同美国中央情报局往来密切。罗斯福、丘吉尔、杜鲁门等人都曾给予他高度评价。与此同时,大批情报被菲尔比源源不断地送往苏联。

  随着美英情报机构在苏联屡屡遭受重大损失,英国人终于开始怀疑菲尔比的身份。1951年,英国外交部把他从美国召回伦敦秘密审问,却苦于没有证据不得不释放菲尔比。直到1962年,随着波兰总参情报部副部长戈林涅夫斯基的叛逃,英国才最终确定了菲尔比的苏联间谍身份,可当他们要实施逮捕计划时,菲尔比却神秘地失踪了。

  1963年7月,菲尔比出现在了莫斯科,他的叛逃轰动了整个世界,更让美英情报机构丢尽了面子。为表彰他的功劳,苏联将最高荣誉“红旗勋章”授予了菲尔比。此后,菲尔比在莫斯科开始了平静的生活。1968年,他出版了自传体小说《我的无声战争》,此书曾畅销多国。1988年,76岁的菲尔比离开人世,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

再补充一点资料,有些人造谣说美国人怎么可能移民苏联,苏联粮食都不够吃,事实上苏联农业远好过现在的中国。

所以补充以下资料

沙俄(沙俄包括波兰、芬兰、苏联、比萨拉比亚等六个国家和地区)时代人均粮食产量只有300公斤,最高产量8600万吨,而斯大林后期(除二战争外)人均粮食产量在400公斤以上,斯大林时代的1937年就达9700万吨,从1937年到1940年都是高于沙俄最高粮食产量的8600万,至于斯大林过逝的1953年只有8250万吨,那是经历了二战损失2700万人口和三分之二的拖拉机的恢复期。 如果我们以百万吨为单位,那么1913年的粮食产量为86.0,1932年为69.6,1937年为97.4,1940年为95.5,1950年为81.2,1953年82.5。 (《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1750-1993年》(欧洲卷第四版),这本书最大的优点首先是尽可能的给出了逐年数据,其次是给出了不同数据的统计口径,尤其是考虑到领土变动的影响,给出了不同数据对应的领土范围。后一点对评价斯大林时代的农业尤其重要,因为只需要对近代欧洲历史有最简单的了解就可以知道:沙俄不等于苏联。沙俄在一战之后分成了至少6个国家——苏联、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另外还有一小部分领土(比萨拉比亚)落到了罗马尼亚手中。)


沙俄时期粮食最高产量是8600万吨,而沙俄确包含了五分四的波兰领土及整个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人口也2亿多,而30年代的苏联才1.7亿。

到苏联80年代,年均粮食总产量在2.1亿吨左右(最高记录是2.3亿吨),人均粮食产量是800公斤到900公斤左右,人均肉类消费量75公斤,而今天的中国才480公斤,人均肉类消费量,中国的某些庸人有什么资格指责所谓的斯大林体制?

不信自己看资本主义俄罗斯政府网上的数据:

引用资本主义的俄罗斯政府的统计局《俄罗斯统计年鉴2011》中的数据,

附网址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非全苏联)粮食产量1990年11670万吨,2010年6100万吨 ПРОИЗВОДСТВО И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ЗЕРНА gks.ru/bgd/regl/b11_13/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非全苏联)肉类产量1990年1011.2万吨,2010年716.7万吨   gks.ru/bgd/regl/b11_13/

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当时1.43亿左右的人口,因此人均肉类消费量是75公斤左右,与当时美国的水平一样,而今天中国的人均肉粗消费量才50公斤左右。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非全苏联)牛奶产量1990年5571.6万吨(全苏联产量9000万吨以上居当时世界第一位),2010年3184.7万吨 gks.ru/bgd/regl/b11_13/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非全苏联)禽蛋产量1990年474.7亿枚,2010年406亿枚   gks.ru/bgd/regl/b11_13/

  2016俄罗斯主要粮食产量才达到80年代的平均水平,连最高产量都没有超过,大量的农业品至还今天都还远低于80年代的产量,工业品产量远低于苏联时期,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更是无法与前苏联时期相比

___________________

苏联依赖石油的谣言

 根据《俄罗斯联邦国民经济年鉴》的统计,在俄罗斯联邦1989年国民经济部门出口的产品中,再加工产品占俄罗斯联邦出口商品的比例达到77%,其中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为34%,而开采(原料)部门的比例为23%。

  相反俄罗斯联邦2006年出口商品结构中,矿物产品、原木和原料占俄罗斯出口商品的比例为70%,而机器、设备和运输设备只占5.8%。

   苏联在石油出口价格下滑之前因为出口石油而获得的收入相当于每年人均46美元,并且三分之二都是向前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真正出口到西方的年人均石油收入不到16美元,

  而2008年俄罗斯出口石油获得的收入相当于人均1697美元,是苏联时期的37倍还多,这才是真正的坐在针尖上,整个经济因为石油价格而颤抖。

——————

生活水平对比:苏联1980与美国2008

生活水平对比:苏联1980与美国2008-少年中国评论(作者KGB1986)

————————————

继续修改补充资料,有人一说就是苏联大清洗,苏联古拉格群岛关押了多少多少犯人,但事实上

美国正常年份常年关押的人口比例高于苏联肃反(大清洗)常年关押的人数

1992年8月3日,俄罗斯联邦安全部公布了从1917———1990年“根据刑法典犯罪”(政治犯加刑事犯)的总人数,共3853900人,其中死刑827995人。

而“大清洗”的1930———1950年,被法庭及非法庭机构判处了所谓“反革命”罪以及刑事犯的人总共3778324人,被判死刑786098人。

其中,历年关押人数如下(其中还包括战俘、刑事犯):

  1931年-1932年 大约200,000人

  1935年-1936年 大约800,000人(大洗清国内关押人数高峰)

  1939年-1940年 大约1,700,000人(半数以上为波兰战俘)

  而且古拉格集中营一直持续到戈尔巴乔夫时期,这说明这就是苏联这种社会的一种关押人的方式嘛。

但是2005的美国人比较斯大林时期大清洗国内人数关押高峰的1935年的苏联人,谁更幸福?上面的资料倒是显示斯大林当时关押的国内人数为800000人,就是八十万,比当代的美国人有240万人正呆在监狱里要少得多,因 此似乎美国人更容易受到逮捕。

据美国民权同盟(The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ACLU,见下图)披露,



美国关押犯人的总数超过两百万,犯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为全球最高:美国人口占全球总数百分之五,但美国关押的犯人占全球该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五;超过被美国常常讥讽为“极权”“专制”的中国与俄国。

美国民权同盟认为,美国监狱人满为患,而较以往更多的美国人却不合理地不必要地被关进监狱;公众安全并无得益,还耗费了纳税人大把金钱。在监狱里关的犯人中,将近一半不是暴力犯罪者


user avatar   bei-feng-20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想费时间答这个问题,这两天看到 @通吃岛岛主 写的答案,反对张佳玮、马伯庸、黄继新赞同“复制黏贴大清洗运动的帖子”,我实在忍不住反驳一下。

他举的反例是5W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坚定的资本主义战士拉斯韦尔,竟然因为被怀疑是共产党而被长期监视、不允许从事政府相关工作。这种迫害真是太可怕了,和苏联大清洗简直是50步和100步的区别啊。


那我们就来看看“苏联大清洗运动”和臭名昭著的"麦卡锡运动",到底是不是50步和100步的区别。

刷数据这事我就不做了,什么杀了多少中央委员、元帅、将军之类的数字大家都看吐了。

我就讲点当年在苏外国共产党的事吧。

30年代日本知名左翼剧作家、日共成员杉本良吉和他的情人,著名演员冈田嘉子憧憬着苏联的美好生活,从伪满私奔到苏联,成为当时轰动日本的大新闻。

结果迎面赶上大清洗,杉本良吉被作为日本特务枪毙,冈田嘉子入狱8年,1947年才被放出来。

当时在苏日共几乎全军覆没,只有野坂参三等寥寥几人侥幸没事,后来野坂参三返回日本后长期担任日共一把手。日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山本悬藏也死于大清洗,50年后苏联解体档案流出才发现出卖山本悬藏的人正是野坂参三。结果1992年野坂参三100岁高龄时被日共开除出党,剥夺名誉主席身份,翌年去世。


如果说在苏日共被捕、被枪毙还算“情有可原”毕竟苏日关系紧张,但朝共高层的死亡就莫名其妙了。朴镇淳、韩明世、南万春、金丹冶、金万谦、赵勋、崔善煜等一大批派别不同但是资格超老的朝共核心领导都死于大清洗,除李东辉于1935年“及时病逝”以外其他朝共成员几乎无一幸免。

他们这批人资格老到什么程度呢?朴镇淳是马林同期的共产国际执委,1919年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筹建“中国共产党”。金万谦1920年也曾随共产国际负责人来华接触陈独秀,研究成立“中国共产党”事宜。要不是这批老资格都被清洗掉了,哪轮的上那谁啊……


除了日共、朝共,其他在苏外国共产党也同样大势不妙。波共自总书记伦斯基一列什琴斯基、南共自中央书记查皮克以下,所有在苏党员几乎全军覆没(铁托因秘密回国幸免于难)。南斯拉夫共产党员1937年后从6.5万下降到2000。

德共70%的在苏成员都被捕或者被枪决。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共产党领导干部,以及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英国、法国、芬兰、荷兰、土耳其等国的共产党领导人纷纷被杀。甚至连伊朗、墨西哥、印度的共产党领导人都被杀了。如果翻翻《马克思主义名人辞典》这种书,你会发现很多国家的早期革命领袖都整整齐齐的死于1937-1938年。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经常上着上着课就失踪了,用陈修良(曾任向警予秘书)的话说:“苏联动用专政工具,秘密逮捕中国留学生的事情,在三十年代是司空见惯的,至今有许多‘中大’同学均无下落。”

瞿秋白的亲弟弟瞿景白上午刚被气的退了联共党证,下午人也“失踪”了。瞿秋白后来听说此事,猜测弟弟是被苏方抓走枪毙了,但最后也没找到尸首,也就不了了之,至今不知道瞿景白的结局。


中国共青团 @共青团中央 创始人之一的俞秀松到苏联后也“失踪”了,他老婆找了50多年一直找到90年代苏联解体,甚至拜托到当时的中国国家chairman。最后辗转从乌兹别克斯坦国防部档案里查出来俞秀松被捕一年后遭枪决。因为当时这种人的尸体都是被集体火化,所以到最后也没找到俞秀松的骨灰。


左翼剧联的朱穰丞家里比较有钱,受夏衍和潘汉年的鼓励走上了革命道路。在1930年自费赴法国和冼星海住在一起,成了中共和法共的双料党员。1933年因为他主编红色刊物,频频宣传共产主义,被法方驱逐出境,于是就带着一箱子马列著作和剧作书籍去了苏联,后于大清洗中“失踪”。

1951年夏衍去苏联访问,询问朱穰丞的下落,苏方只是推说肃反中很多中国人都失踪了,要夏衍不要再问。朱穰丞的家人托驻苏大使张闻天去问,也问不出来。他们家比俞秀松家幸运,1989年趁戈尔巴乔夫访华,他们托人递上查询请求,1990年就知道结果了。原来朱穰丞1938年被定为“日本间谍”,判处有期徒刑8年,1943年死于西伯利亚劳改营,最后被埋葬在西伯利亚的克麦罗沃州马利因斯克区诺沃伊凡诺夫斯科耶村的墓地里。1994年朱穰丞的家属和俄罗斯外交部的人一起去诺沃伊凡诺夫斯科耶村凭吊,结果到现场一看到处都是乱葬岗,根本找不到尸骨在哪里,只好带回一包当地的土壤作为纪念。




这种事在“大清洗运动”中实在是车载斗量,随便找找就是一堆。这些本可以大放异彩的历史人物,至今也没什么人知道。只是凝结为“大清洗运动”中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字而已。



拿“麦卡锡主义”和“大清洗”比不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而是“五十步笑万里长征”的区别,“开除公职遭到监视”“直接抓进监狱、枪毙、失踪几十年连尸骨都找不到”,还是有相当不同的。

比较也要按照基本法不是。


user avatar   zixiao-zhao-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如说你是一个西方发达国家公民,移民到苏联会发生什么呢?

先是苏联政府,不对,是人民委员会的大张旗鼓的宣传,资本主义的末日不远了,巡回演讲,做报告,群众欢迎,揭批资本主义的黑暗云云。

然后分配到莫斯科河畔的河畔公寓大套间。享受一定的待遇,医疗,休假别墅,免费公交车,电影院专座。

然后到了1937年某一天深夜,白色的汽车大灯刺破了宁静。蹬蹬蹬的脚步声上楼。逮捕,押到卢比扬卡大楼,三人委员会早在等着了,宣判:死刑立即执行。然后押到地下室,枪决,尸体被送到西南顿河修道院火葬场火化后,抛入深坑。

这不是我编造的。不信你们搜搜贝拉·库恩。此公在资本主义世界里领导革命,牢底坐穿,坚贞不屈。移民到苏联后,被枪决。在法庭上痛哭流涕承认了自己是帝国主义的间谍。


user avatar   netsysc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苏联模式很容易诞生叛徒卖国贼!


=====

本文来源于百度百科

苏联肃反运动_百度百科

=====


苏联红军的创始人是叛徒,

首届苏维埃全国大会中央执委主席(政治局主持者)是叛徒,

第三国际创始人是叛徒,

红军总参谋长是叛徒,

首批5大元帅中3个是叛徒,

4名一级集团军级将领中的3人是叛徒、

12名二级集团军级将领全部是叛徒、

67名军长中的60人是叛徒、

199名师长中的136人是叛徒、

397名旅长中的221人是叛徒。


甚至连主导抓叛徒的叶若夫也是叛徒,接任他的贝利亚也是叛徒。连伟大慈父的很多亲戚都是叛徒。连他唯一的女儿,最爱的子女,都是叛徒。


基本上,除了伟大慈父,其它的都是叛徒。


(1)领导十月革命的2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15个叛徒被处决,如:参加指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帕维尔·叶菲莫维奇·德边科、国内战争时期曾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司令的约阿基姆·约阿基莫维奇·瓦采季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领导人之一库恩·贝拉、十月革命时期以“军事人民委员兼总司令”身份率军进攻俄军大本营的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克雷连科、领导十月武装起义的革命军事总部成员布勃诺夫等等均遭处决。


(2)列宁建立的第一届政府(人民委员会)共15人,其中有8个叛徒被处决或死于狱中,1人(托洛茨基)在国外被暗杀,4人已经病故,只有伟大慈父和柯伦泰夫人2个人活下来。


(3)布尔什维克1934年选出的71名中央委员中,除了基洛夫被暗杀外,只有19人活下来,其余51名叛徒均被处决或被自杀。


(4)国营企业中上层管理人员中有50%-75%的人是叛徒。


(5)人文领域大部分都是叛徒,科技工作者也有大批叛徒,世界闻名的育种学家农业科学研究院第一任院长瓦维洛夫、植物学家米歇耶夫、著名外科医生科赫、坦克设计师扎斯拉夫斯基、无后坐力炮发明者库尔切夫斯基、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第一批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者火箭科学研究所所长克列伊梅诺夫、喀秋莎火箭炮的发明者朗格马克、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实用矿物学创始人费多罗夫斯基等等都被处决或逮捕


光是在1937至1938年期间,就揪出130万人个叛徒,其中68.2万人当场消灭,其余的大多在劳动改造中消灭。


user avatar   deng-jian-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你这个问题很反动啊。

知道麦卡锡主义是怎么回事吗?

知道在此事件中,多少人遭受了“忠诚调查”吗?

两千万美国人!

两千万美国人,被调查,被封杀,被无端解雇,被逮捕。

麦卡锡议员的理由是什么?理由是我们美国已经被苏联渗透了,美国遍地是亲苏份子。

那时候,苏联才是世界灯塔好不好,如若不然,你以为美国那些政要,还有那些参议员疯了,无端的搞出一个美国式的文革出来?

苏修这孙子不完蛋没天理,它完蛋了大家一起拍手称快。

如果你认为苏联是跳梁小丑。

可是,美国加法国加日本加英国加后期的中国再带上几十个小跟班们,和一个跳梁小丑死磕了几十年,你这是侮辱谁?

还真以为人类历史上两个最强大的联盟,双方用出了吃奶的劲,进行科技竞赛、军事竞赛,文化竞赛,美国带着众列强,拼了命在竞争,结果你告诉我,半个世界,使出了浑身解数,就斗跨了一个大号朝鲜?

英国的剑桥五杰听说过没有?

法国的五月风暴知道怎么回事吗?

日本的革命知道吗?

南越政府直接垮台。

南朝鲜大量人在那个时期往北朝鲜跑。

南美数之不尽的红色游击队。

这些哪里来的?

这才是真.灯塔啊。

比现在美国这座灯塔耀眼多了,多少人是真的敢拿着枪,拿着命去投票的。

这年头,用脚投票的人嘲笑用命投票的人,以此来得出苏联在当时如何声名狼藉,这.......好吧,君子不出恶言。

苏联完蛋,我们要支持,要拍手,要松一口气,可是一个刚刚摆脱了农奴制的国家,却硬生生的跟全世界的老牌列强分庭抗礼了七十年,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理想主义,只是,当理想褪去的时候,即便这个理想曾经缔造了最大规模的科技体系之一,最强大的钢铁洪流,这再无与匹敌的力量,也随之土崩瓦解。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想来就是如此吧。


user avatar   zhu-233-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算了,看了你乎一堆回答以后,我介绍个人吧

安娜.斯特朗,1921年从美国移居苏俄,后来的20多年一直在苏联,并创办了报社,同一个苏联人结婚,1949年被陷害,1955年出狱回到美国,1958年移居中国,晚年一直在北京。

著作有斯大林时代等,当然她一直遭到帝修反的攻击,虽然在斯大林时期被人陷害,但是仍然坚持真理,不为美帝、苏修所动,维护斯大林的领导。(当然在你乎看来就是精*,美帝50-60年代也是给斯特朗扣过北京代理人等等帽子……)

这位记者一直将中苏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外国,在30-60年代西方妖魔化中苏的时代是非常不容易的……

讽刺的是,有很多知道是帝国主义是纸老虎这句话,可是很多人不知道采访的记者正是斯特朗……


user avatar   tong-chi-bo-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想费时间答这个问题,这两天看到张佳玮张公子和马伯庸马亲王先后给某答案点赞,然后知乎创始人黄继新也点赞了,我实在忍不住反驳一下。

首先,这篇文章除了第一句话以外全部是抄袭,而且主要抄的就是百度百科词条啊,一字不动。

上面是百科,下面是他的:


而且百度百科其实也是抄的。这些内容最早发表在2008年1月18日,是凤凰策划的“苏联大清洗70周年祭”的内容,后来被凯迪等论坛转载补充。事实上网络上广泛转载的各种批判苏联的文章的最初来源很多都是10年前凤凰网的这次策划,然后自己补充或者总结一下。

链接在这里:news.ifeng.com/special/


他这个回答,勉强也算是一个总结吧,可总结就要把数据来源写上啊。是不是觉得“转自百度百科”很low所以不写?

而且,仅仅列出这种东抄一下西凑一句的数据根本没办法反映历史的复杂性,充其量就是个情绪发泄。这样的答案,其他人赞一赞也就算了;张、马、黄三位应该算是知乎最重要的几个用户,平时都惜赞如金的一个月点不了俩赞,这时候集体赞这个答案,实在让人费解。


那么我在这里也给大家讲个故事。

学习新闻传播或者政治学的人一定对“拉斯韦尔”这个名字不陌生。

他被施拉姆钦定为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之一,5W理论是传播学最基础的理论框架;同时他是宣传研究的奠基者,《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至今仍然是必读书目。1955年他担任美国政治学学会主席。

他一生都把捍卫美式资本主义当作最高追求,和纳粹斗,和共产主义斗,和社会主义斗,和无政府主义斗,和工团主义斗……


20年代前后,美国刚刚爆发了第一次红色恐慌(Red Scare),大批左翼人士遭到迫害,涉及各行各业。拉斯韦尔此时正在芝加哥大学读书,认识了后来的美共主席福斯特。通过交流,他感觉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很有威胁,想研究研究,但是苦于国内没有相关资源。后来,利用去欧洲访学的机会,他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写下了第一部系统驳斥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左翼“异端”理论的著作《labor attitudes and problems》。

可惜劳工们对他的底细并不清楚。由于他是极少的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1932年,一所工人学校请他做教师来讲马克思主义。拉斯韦尔则通过这个机会深入调查了美国共运中的传播——因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要被解雇、监控乃至迫害,所以没人敢说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曾经的左翼报刊也都被查封了,所以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都是地下活动,私印报刊或者口头传播。这些活动一般学者和政府接触不到,但拉斯韦尔做到了。

他把调查与芝加哥警方合作,共享资料。基于调查结果,1939年,拉斯韦尔出版了重要作品"world revolutionary propaganda: a Chicago study"(世界革命宣传:芝加哥研究)。这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美国共产主义宣传的来源、内容、表现形式、发展历程、传播方式、优势和缺陷等等,被美国政府大加赞赏。后来,这本书成为相关部门(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The 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确认、评估和审判共产主义宣传的主要依据。

后来,他相继写了”the strategy of revolution and war propaganda”(《革命和战争宣传的策略》),“the strategy of soviet propaganda”(《苏联宣传的战略》),”National Security and Individual. Freedom”(《国家安全和个人自由》)等研究如何对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作品。甚至,即使是不直接与这个主题相关的作品,比如名作”Politics: Who Gets What, When, How”(《政治学:谁得到什么,在哪里,怎么得到》)都是以共产主义为假想敌在写。


另外他还长期担任美国司法部顾问,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作为专家证人审判各种异端思想者,主要就包括共产主义者。美国卷入二战前,他是洛克菲勒基金会传播研讨班最重要的成员;美国决定参战后,由他将研讨班的报告向美国政府各个代表讲解;在二战期间,他担任国会图书馆战时传播研究会实验部主任。二战后,他又成为文化自由协会(Congress for Cultural Freedom)的成员,这是一个由中情局支持的,以反共反苏对抗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为任务的重要团体。

多么根正苗蓝的资本主义战士啊!


但是……转折来了。

1951年,当时的拉斯韦尔是耶鲁大学的教授,同时也受雇于著名智库兰德公司(The RAND Corporation)。有一天,智库的项目需要查个机密档案,拉斯韦尔就向国会图书馆申请。兰德公司有这个资格,拉斯韦尔又是这里的老领导,他本以为很轻松就可以查到,没想到被拒绝了。不仅被拒绝,他以后还被禁止参加任何与政府有关的工作,甚至会被受到监控和审查。

为啥呢?

因为负责档案安全工作的海陆空军个人安全委员会(Army-Navy-Air Force Personnel Security Board)说,根据我们的调查,你很久以前就加入了共产党,和许多共产党员关系密切。你还公开表达过对共产主义学说和意识形态的同情。

(原文:for many years you have been a Communist Party member and have closely and sympathetically associated with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You have also open and actively expressed sympathy with many Communist doctrines and ideologies)

原来,安全委员会调查到,拉斯韦尔早年去欧洲访学的时候从福斯特那里要了一封推荐信。而福斯特后来成了美共主席,所以这就成了一个证据。而且拉斯韦尔一直研究共产主义,你不信这个为什么要这么关注?

拉斯韦尔快要疯了,他老泪纵横——老子为资本主义卖了一辈子命,反了一辈子共,现在你说我是共产党?天底下所有人都是共产党我TM也不可能是啊!!是不是真的要我把心掏出来给你们看?!!


好,掏就掏!!

拉斯韦尔那段时间啥都没干,写了一本细致的自传和自证申诉,然后整理提交了大量的私人信件。

他悲愤地写道:这个指控简直是无知、粗心以及恶意!这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反共和研究如何反共,在大部分美国人根本没听说过什么是共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反了。无论是作为学者、教育工作者、专家证人、政府雇员还是一个普通公民,我一直在为反共都争做贡献啊!

(”I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struggle against communism as a scholar, as an educator, as an expert witness, as a government executive, and as a private citizen.”)


我拉斯韦尔的心全部交给了资本主义,你们随便查,查出一句对共产主义的好话算我输!

拉斯韦尔实在是根太正,苗太蓝了,真的一点嫌疑也查不出来。调查委员会还是疑惑,那你为什么对共产主义那么感兴趣呢?

这时他的朋友出来辩护,”a physical scientist might study snakes”。


鉴于许多大佬来保,以及拉斯韦尔的材料确实挑不出毛病,他终于免于共产主义指控。

短暂消沉后,拉斯韦尔并未放弃他的反共“事业”,于1954年加入著名反共机构胡佛研究所。但是FBI依然认为拉斯韦尔有马克思主义嫌疑,依然对他监控。

1955年,由于学术声望,拉斯韦尔当选美国政治学学会会长。但是……他招不到学生,堂堂会长没有博士生。现在许多人解释说当时学术转向,他这种方法不受欢迎了。真的是……非常扯淡。他是搞定量研究的,之前美国主流政治学研究是定性,要转也是朝他这个方向转啊。

(有关拉斯韦尔的各种原始材料记录都能从耶鲁大学图书馆查到,链接如下:

但是好像需要学号什么的,所以我是直接从其他论文和书籍中摘出来的。有条件的可以查查原始文档)


拉斯韦尔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他的经历很有研究价值,既作为迫害者存在,也作为过被迫害者。像他这样对资本主义“赤诚”的人都被当做叛徒和内奸,可想而知麦卡锡主义时期的政治审查和迫害到了何种地步。

然而,拉斯韦尔的这些经历知道的人很少。罗杰斯写的著名传(ba)记(gua)式作品《传播学史》中花了很大篇幅给拉斯韦尔,但是对他的政治倾向,反共活动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希望把他塑造成一个纯粹的学者。现在的传播学学生们提到拉斯韦尔也是只知道个5W模型,优势缺陷都背的很溜。但这对5W是曲解,因为5W提出的背景也是他对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抗的担心,抽离出来这个背景,把它当做所谓的纯学术理论其实根本没办法真正理解。

该答案说“苏联模式很容易诞生叛徒卖国贼”。但是我们看到,美国模式下,连拉斯韦尔都成了内奸,就算没苏联严重那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只不过美国冷战赢了,所以这些黑历史少有人提,尤其在学术界以外更是无人知晓。

其实“容易诞生叛徒”不能简单地归为某个模式,就算真的是模式原因,那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为什么这种有明显缺陷的模式会诞生。其实一般的规律就是政治斗争形势越紧张,叛徒就越多,调查叛徒的运动也就越多,运动也就容易越容易扩大化。美苏斗争时期,双方都很紧张,都有内奸也都出过不少冤案。苏联在二三十年的时间从弱鸡变成超级大国,从农奴变成社会主义,其面临的矛盾和斗争无疑比美国要更加复杂得多,各种运动比美国严重也是必然的。


数据当然有价值,但是仅凭数据不可能直接得出任何结论。我们应该分析这些数字的历史背景,每个数字是怎么来的,甚至每件具体事件背后的前因后果。

如果真的想避免这种悲剧发生那就应该原原本本地还原历史,在此基础上分析规律,而不是仅仅喊个口号列个数字发泄一通情绪。

我很喜欢刷知乎,虽然随着用户的暴增,知乎文字的平均质量不可避免地下滑。可是,如果连之前最优秀的核心用户都开始助长这种胡乱复制粘贴瞎扯淡的趋势,那知乎可真的是有些危险了。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废话,你见过北京人要河北户口的吗?


一个二战打废了

一个二战就珍珠港挨过揍

根本就没法比

但是一个人口就比孟加拉国多一点的国家。带着波兰这个亚那个加

对抗英美法德这些老牌强国还能有来有回半个世纪

已经是超常发挥了好吧



说真的,八十年代末苏联彻底不行了。英国大学又恢复高学费了


工人们看起来还不错,那是因为苏联还存在


是是是,苏联是坏人。但是只有苏联出来的时候,上层才会给下层一点机会,唉╯﹏╰


就像我家到省会,还有当年的一辆绿皮车,臃肿破烂晚点已经没人管乘务员全车没几个人还都四五十岁,有能力的乘务员都调走了。坐的人也少,有能力都想去隔壁坐汽车

但是只要他在,从我家到省会的汽车票最多二十


但是后来这辆车停了,汽车票价已经五十了


user avatar   MIG29ovt 网友的相关建议: 
      

30年代初期,迁居国外的人数年年超过迁入的。

俄国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叫做苏美贸易公司,它平均每天收到350份申请书,要求移居俄国。

有一次令人最难忘怀:

他们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油漆工、机械工、厨师、火车机师、木工、电工、售货员、印刷工、化学家、制鞋工、图书管理员、教员、牙科医生,此外还有洗染工、飞行员、殡仪工人各一人。


在每个城市排队领面包的人群里,都有若干衣冠楚楚的人。
预审法庭的法官无法知道,那些犯了流浪罪,带到他们眼前的,是些什么人物。
有一个被告承认,他在布鲁克林区空地上睡了四十六天,谁知道他竟是个科罗拉多大学毕业生,还曾先后在巴拿马、中国,智利和委内瑞拉政府工作过,当过土木工程师呢。
另一个被告是二十年代最出名的厨师之一,他一直住在规定要拆除的危房顶楼上,天天读着自己的旧菜谱,越读越伤心。
……
中产阶级是破落得迅速而令人痛心的。在加利福尼亚州水库工地上干粗活的工人当中,有好些先前是农场主、牧师、工程师,还有一位中学校长和一个密苏里州某银行的前任行长。
在芝加哥市,有两百名妇女在格兰达公园和林肯公园露宿。
她们一无窝棚,二无铺盖,什么遮身保暖的东西也没有;
到了晚上,就躺在冰凉的地上打颤,直至第二天黎明。
在纽约州的巴比伦,长岛警察发现有一个注册护士在一个私人庄园的槭树丛中捱饿:
整整两个星期,她都睡在一堆破布和新闻纸当中。
在衣阿华州的奥斯卡卢萨市,有一个失业女教师带着两个孩子,准备在一个上头扯起帐篷的地洞里度过第二个冬天。
正如《纽约时报》的记者卡贝尔·菲利普斯所说,夜间敲门讨饭的,“可能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在你所谈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
……
四十年前,男女界线是分明的。
姑娘们第一次加入流民队伍,常常女扮男装。
但是她们很快就让人看穿了。
比方,她们首先就没有男子那种力气和胆子,不能白天躲在涵洞里,等载运农产品的卡车一过,就跳上去抢东西。
为了活命,她们只得向同路人出卖肉体。
然而,一场交易通常代价只有一角钱。
为了这一角钱,她们不但有怀孕的危险——九个月以后也未必能够找到医生——而且最后还可能染上性病。
……
在布鲁克林区的“血汗工厂”里,15岁左右的童工每周只挣二元七角八分。
女工每周工作50小时,报酬是二元三角九分。
1932年夏天,康涅狄格州劳工局长报告说,本州有一百多个工厂里的工人,每周工作55小时,而工资只有六角。
纽约市是纽约州里剥削工人最厉害的地方,而市内那个雇用5万名女工的服装工业,其剥削之凶又冠于全市。

《时代》周刊写道:无法无天的雇主已经把美国工人的工资压低到中国苦力的水平了。

制帽工人钩织一打帽子,只得工资四角,一星期只能织两打。
做围裙的女工做一条挣二分半,一天只能挣两角。
给拖鞋加衬里的女工,搞了72双拖鞋才得到二角一分;
如果每45秒钟能加工一只拖鞋,每天工作九小时,拿回家里的也只有一元零五分。
有一个做裤子的工厂,女工把一条裤子的线头清除并用海绵揩干净,只得工资半分。
处理这样一条裤子要花五分钟,所以每小时的工资是六分。
哪个雇主厚道一点,就无法跟这种血汗工厂竞争。
领取救济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是胡佛总统仍然不肯从国库拨款补助,因此在大萧条临近第四个冬天的时候,整个救济机构已是摇摇欲坠了。
……
1932年这年最可怕了,当年10月,即大选前一个月,纽约市卫生局报告说:公立学校的小学生有20%营养不良。
美国友谊服务委员会的秘书对国会一个委员会说,在俄亥俄、西弗吉尼亚、伊利诺伊、肯塔基和宾夕法尼亚各州的矿区,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总数90%以上,他们的症状是“思睡、发懒、困倦、智力发展受阻”。
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去吃点东西,她回答说:“不行啊,我家是轮流吃饭的,今天该我妹妹吃。”
又有一个小男孩让人看他心爱的小兔子,他姐姐悄悄地对来客说:“弟弟以为我们不会把小兔子吃掉的,可是我们就要这样做啦。”
一个名叫莉莲·沃尔德的社会工作者感到十分不忍,她问道:“为了让孩子们吃饱,有些人自己一连饿几个星期,饿得直打哆嗦,你看见了没有?”
有一个有儿女的人满腔怨气地说:“咱们工人再也没有养孩子的权利了。”
……
1932年这一年,美国65%的工业掌握在600家公司的手里;
仅占全国人口1%的人拥有全国财富59%。
芝加哥有个人叫做塞缪尔·英萨尔,此人身兼85家公司的董事、65家公司的董事长和11家公司的总经理。
由他掌管的各种公用事业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王国,其中包括150家公司,有5万雇员为325万顾客服务。
1932年元旦那天,他所拥有的证券实值在30亿元以上。
失业的人们在瓦卡大道低处烧火取暖,仰望着那高耸入云的英萨尔大楼,对一些记者感叹说:“为什么那个老头儿不能帮我们一点忙呢?”


美国人民与某些人完全不同,那些人遇到困难便选择逃避:“用脚投票”。美国人更乐于原地改变。


警察局长对报界说,他已经把受监管的人集中在一个“拘留营里”了。
看守人员奚落那些被看管的人,不给水喝,不给饭吃,不给看病,甚至不准他们挖茅坑。
有一位威斯康星州众议员对他的选民说,他看见警察故意刺激这些人。
被拘留的人在冰冷的地上蜷缩了48小时才得到释放。
临走,他们唱起了一首新学会的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

在整个30年代初期,特别是第72届国会举行最后一系列会议的那几个月里,全国都听到了饥民示威游行的步伐声。
纽约有3.5万人挤满了联邦广场,听共产党人演说。
在俄克拉何马市、明尼阿波利斯市和圣保罗市,成群的人闯进食品杂货店和肉类市场,把货架上的东西一抢而光。
多数人还只是暗地里感到忍无可忍(自杀人数那年冬天增加了三倍),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各处集结起来采取暴力行动了。
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有4,000人占领了州议会大楼,西雅图市有5,000人占据了十层楼的市政府大厦。
5,000名忍无可忍的芝加哥市教师闯进了市区的银行。
失业者越来越熟悉《国际歌》的曲调了。
有一位42岁名叫路易斯·布登兹的激进分子居然率领了俄亥俄州的失业者联盟的群众向哥伦布市议会大楼进军,他的口号是:
“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
……
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体,这是当时人们意见很分歧的问题。
大多数知识分子向左转了。
他们认为,社会主义还只不过是中间道路。
约翰·多斯帕索斯轻视社会主义,把它比做喝不醉的淡啤酒。
公开拥护共产主义的有多斯帕索斯、舍伍德·安德森、厄斯金·考德威尔、马尔科姆·考利、林肯·斯特芬斯、格兰维尔·希克斯、克利夫顿·法迪曼、厄普顿·辛克莱、埃德蒙·威尔逊等人。
威尔逊极力主张“从共产党人手中把共产主义接过来”,随后又补充说:“俄国是世界上道德的顶峰,那里是一片光明,永存不灭。”
威廉·艾伦·怀特把苏联称为“世界上最令人感兴趣的地方”。
每月新书俱乐部选上了《新俄罗斯简介》介绍给读者,书中把美国的混乱透顶和俄国的秩序井然作了对比。
威尔·罗杰斯说:“那些瞧不上眼的俄国佬……他们的办法真了不起啊……国内人人有工做,想一想这多好。”
埃尔默·戴维斯说,为利润而生产的制度已经失灵了。
甚至斯科特·菲茨杰拉德都在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并且写道:“为了要革命,也许参加共产党是必要的。”
斯图尔特·蔡斯在《新政》一书中问道:“为什么只有俄国人能享受改造世界的乐趣呢?”
政府里同左派人士眉来眼去的人可不止一两个。
密西西比州州长西奥多·比尔博承认:“我自己也染上一点红色了。”
明尼苏达州州长弗洛伊德·B·奥尔森更是直截了当,竟对一位华盛顿政府官员说:“告诉他们吧,奥尔森正在给明尼苏达州国民警卫队招募队员,谁要不是共产党,他就不收。”
为了让人家明白他的意思,他再补充一句:“明尼苏达州是一个左翼的州。”
……
农民运动继续扩展,弄得梅因市、康斯尔布拉夫斯市和奥马哈市跟外地交通都断了。
在威斯康星州,声势汹汹的农民一天之内就冲进一个牛奶场三次,把3.4万磅牛奶全都倒翻在地,还把汽油倒进牛奶桶里。
国会有个小组委员会听取了俄克拉何马州人奥斯卡·阿默林格作证,叙述一个平时很保守的牧场主是怎样跟他谈话的。
牧场主说:“我们美国也应该来一个像俄国那样的革命。”
阿默林格问他打算怎么干,他回答说:
“我们会得到400支机关枪……还有火炮、炮车、弹药、步枪,一支大军需要的东西,我们都快有了。如果美国有足够的人敢像我们这样干,我们就要向东进军,把东部各州和西部切断。我们有吃的。我们有猪、牛、玉米,东部各州什么也没有,只有扣押我们的土地的权柄。我们要给点颜色让他们看看。”
阿默林格还告诉众议院劳工委员会说:“先前有好日子过、不随便说话的人,现在有不少也发出这样的议论了。”


user avatar   jin-wei-r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叛逃到西方的克格勃官员,多年后在记者问他为什么当初会叛逃的时候回答:他第一次对苏联的体制产生怀疑,是他作为克格勃官员去匈牙利视察的时候。当时他和匈牙利的同事们坐着汽艇,行驶在匈牙利-奥地利两国边界的水面上,检查匈牙利作为苏联为首的华沙公约成员国边防措施的落实情况,主要是匈牙利沿岸铁丝网等“防止西方渗透”措施的落实情况。

走着走着,他突然意识到:沿岸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全部都在匈牙利一侧!匈牙利沿岸是不让老百姓靠近的,而对岸奥地利一侧,根本没有什么铁丝网,沿岸草地上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老百姓在野餐、孩子在玩耍。从未对体制有过任何怀疑的他不得不问自己:这铁丝网的主要目的到底是防止西方渗透,还是阻止华沙国家的百姓逃离? 这是他第一次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产生了怀疑。

我在美国公司里有过一个斯洛伐克裔的同事。1968年,他是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电视台的一个青年工作人员,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狂,成天拿浓郁的土耳其式咖啡当水喝。杜布切克在捷克斯洛伐克搞改革的“布拉格之春”那段时间,他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国家正在走上正轨。。。。。。 但好景不长,苏联看到捷共这个小弟不听话、非要搞改革,就把苏军和其它几个“苏东社会主义阵营”小弟们的坦克开进了布拉格,全面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抓走了杜布切克(中国当时也强烈谴责了“苏联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的侵略暴行”)。他单位的院子里每天都停着一辆苏联坦克,炮口就正对着他所在的大楼。他和许多同事朋友都愤怒之极,最后他实在无法忍受在苏军坦克的炮口下为苏共的宣传机器效力,于是和几个朋友一起出逃了,途径匈牙利逃到了奥地利,又辗转来到了美国。

*********************************************************

统一回答一下关于那位斯洛伐克老兄:与他共事,始于20多年前,一起在纽约一保险-金融服务公司的市场开发-销售支持部门工作了7、8年。最后一次与他联系时,他早已退休离开纽约、去了中西部儿子那里带孙子了。

*********************************************************

看到有些回答提到1930年前后开始的大衰退/ the Great Depression, 有必要补充几句:即使在近百年后的今天,那依旧是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到欧洲无数百姓失去了生计和家产,饥寒交迫。1932年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甚至发生了因大批一战老兵和家属要求提前减额兑现老兵的退休证券(“照现在这样,我们恐怕都活不到原定的退休证券兑现日”!)而引发的流血事件,被麦克阿瑟等率领的军、警清场镇压,造成了几名老兵死亡。

大衰退那些年里,很多美国人觉得苏联的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但不得不说这是因为“距离产生美感”:虽然那时美国有千千万万的人饥寒交迫,天天生活在绝望之中,但却并未发生大规模的饿死人事件(学英语的各位不妨上谷歌或必应查查那些年的美国人口变化以及 饿死人的记录)。而在此前后,苏联的饥荒却是一场接一场:它建政后实施的政治经济政策,造成了农业生产的灾难性衰退:看过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的人,大概都记得列宁派瓦西里去察里津紧急征粮的情节。事实上,当年苏联的机密档案现在都早已公开,无数的记录表明:剥夺“富农多余的土地和生产资料”的政策,在实践中造成的是农村种地养牲口等方面的行家里手被定为富农,失去了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既失去了生产手段,又完全丧失了生产积极性 —— 干得越好,挣的越多,死得越快;得到那些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很多农民或是本来就不善经营和种地,或不想成为下一个“富农”而失去劳动果实(政府的武装征粮队真不是吃素的!),还有些本来就是懒汉。因此农业生产简直是悬崖式下跌。

1918到 1920,英法等西方国家支持白俄军队与苏联开仗,苏联立足未稳仓促应战,虽有土改造成粮食严重短缺的因素,但在打仗,那场严重饥荒就姑且不提了。

1921-1922,苏联再次爆发饥荒,饿死了约 5,000,000人,很多地方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红色资本家”、“列宁的好朋友”哈默 Armand Hammer 就是在这时做开了苏美间的生意,帮苏联开发矿产并把美国的粮食贩往苏联。但真正出大力挽救了无数苏联百姓生命的,是主导美国对苏联大规模粮食援助、在苏联境内外的运输、在苏联饥荒地区粮食发放的 Herbert Hoover, 也就是后来大衰退时的美国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的粮食援助系统雇佣了约 120,000 苏联人,每天通过19000个厨房,给约 11,000,000 名苏联百姓提供食物,并为1922年的播种季节提供了数千吨的小麦和玉米种子。高尔基为此专门写了感谢信给Hoover (美国公共电视台 PBS 以斯坦福大学学者的研究报告为基础拍摄的纪录片 《大饥荒 The Great Famine》,news.stanford.edu/pr/20)。

The Holodomor: 但苏联的大饥荒并没有就此结束。到 1932年,一场更加惨烈的、而且是人为造成的大饥荒,在著名的欧洲粮仓 —— 乌克兰开始了,被称作恐怖饥荒 Terror Famine ,饿死了约 240-750 万 人。由于苏联政府的压制,准确的死亡人数无法确定。Wikipedia 上有详细的英文词条介绍 Holodomor - Wikipedia。 具体的我这里就不多写了,原因大家都明白。除此外,还有1932 哈萨克斯坦(当时是苏联的一部分)大饥荒,饿死了约150万人,哈萨克斯坦人从此在自己土地上成为少数民族,直到近些年才恢复人口数量。这些饥荒发生的原因,主要原因根本不是天灾,而是有人定下的政策。具体的,恐怕还是不得不请看英文版的维基词条。 YouTube 上有几部关于乌克兰大饥荒的纪录片,也可供参考。

一叶知秋 ---- 苏联的制度产生的“叛徒、卖国贼”的数量之多、比例之高,在世界上堪称是史无前例的。 @netsys 的回答比我的全面 netsys:为何苏联叛逃美国者很多,而美国叛逃苏联者寥寥无几? ---- 此外,苏联前后2个最高领导人的孩子 --- 斯大林的女儿、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赫鲁晓夫也都是苏联的“叛徒”。为什么?“一定是那xxxx万人都吃错药了”?

***********************************************************

在苏联问题上,最逗的是一些“怀念苏联,拥护毛泽东”的小粉红:显然是被那些50岁以上的擅长胡编历史的“毛粉”带到沟里去了。50岁以上的人,多少经历过毛时代,应该心里都很清楚:毛泽东从 50年代后期起,直到他被斯大林叫走的那一天,始终是世界上最强硬的反苏派:先是同时反对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到60年代末开始他的首要反对目标就变成了苏联:对中国百姓说是“反对苏-美两大霸权”(注意顺序:是“苏美”,这是由他自己先前“美苏”的说法来重新设定主次的),事实上是联合“美帝”、来一起对抗他的头号敌人 -----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所以在你们怀念“被一小撮阶级敌人搞垮的苏联”之前,先要搞清楚:“拥毛”,则必定是反苏的;反过来:你“拥苏”,就必定是“反毛”的,在毛泽东那里就是现行反革命罪,不枪毙也是要判无期的。与其人云亦云,不如自己稍稍动手查证一些史实,尤其是你学过外语的话。那样就不会闹那种自相矛盾、连最基本的史实都搞得颠三倒四的笑话了。




     

相关话题

  秦末大起义为何以楚人为主力,是否是真正的农民起义? 
  为什么斯大林时期苏联完成了工业化,而当时中国没有? 
  古代几十万大军行军,每个人每天一堆排泄物,沿路环境会不会很糟糕? 
  为什么古代打仗要屠城,人口不是很重要吗? 
  在美国当码农到底有多爽? 
  岳飞是民族英雄吗?为什么?为什么有人说岳飞阻碍了民族统一? 
  如果二战中日本进攻方向是苏联,而不是美国,那二战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历任上海市市长,没有一个是上海人? 
  为什么一个世纪前作为海内最富的山西,在如今经济却萎靡不堪? 
  关于高中,你有哪些特别难忘的经历? 

前一个讨论
如果在中国出生长大的黑人告诉你他是中国人,你会有歧视吗?
下一个讨论
请问法国境内的勃艮第和神罗境内的勃艮第有什么联系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