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第一那个说国学的答案,非常不好。用繁体字不说,还要用个异体字,这恰恰反映了题主说的一个问题,为了折腾而折腾。
我认为这个事可以从保护民族文化的角度去看,但绝不可以从什么国学的角度去看,国学是学术,学术跟普通中小学生没有关系!
不过最好是从全社会对语言文字应用的效率角度去看。
假如我们认可典故成语的价值,认可其对语言表达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典故成语中出现的多音字或非常用字的读音。
为什么?
其读音之所以异乎寻常,是因为它们代表了特殊的含意,或者附带了语言传承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虽然这些东西我们平时可以不注意,但也没有必要将错就错,将错就错会导致同样一个词在实际应用中对应不同的含意,引发不必要的歧义,造成不必要的沟通、学习成本。
有没有可能全社会都统一将错就错呢?
有!那就是改字典,但是有必要吗?有意义吗?古代人因为社会生产力低,在文化传承上比较乏力,书不能印就抄,抄错了就以讹传讹将错就错弄出一堆通假字(当然通假字有一部分是文字正常分化出来的),给后人带来很多麻烦和障碍,现在我们何必去走老路,何必把错误沉淀下来?我们又不是没有印刷机又不是没有电脑,我们的信息技术甚至可以自动纠错。为什么要耗费人力去修改字典?
如果一个词因应用较少而导致它每次出现都被误用误读,那么干脆让它沉入故纸堆是更好的选择。
考试不去考这些词,语文课本躲着这些词,它们就沉入故纸堆了,其功能自然会被其他的词或表达方式代替。让学术的归于学术,让传统的归于传统,让现实的语言沟通更加高效,各得其所,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