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时间价值依赖于投资空间——有效投资才能带来可预期的财富增长,才能让现在的财富换到将来更多的财富。换句话说,货币不一定有时间价值,甚至会有负时间价值。历史上大多数时间,货币的时间价值是很低的,甚至为负——可靠地存储大量财富需要支付保管成本,各国最早的银行都是负利率。
最早的银行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最初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兑换商的业务进一步发展,他们手中聚集了大量资金。货币兑换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利用手中聚集的货币发放贷款以取得利息时,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了。
此外,庞大的财富也会招来敌人和风险,只有强悍的人才能保护财富。对于那些个人能力几乎必然超过后代的强者来说,货币的时间价值往往是是负数。红楼梦里就提到,富豪担心后代守不住家产,可以出资给全家族建族田、学田,也是用很大的折扣给子孙购买保障。即承认货币的时间价值低于0。
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
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但我们今天默认货币的时间价值为正,是因为最近500年的世界发生了一些变化。
过去500年的世界史可以分成两个特殊的历史阶段:
前250年,地理大发现,欧洲人乃至欧亚人的地理空间不断扩张。
后250年,工业大革命,欧美人乃至全世界的生产技术持续增长。
从资本的角度说,这两个二百五有类似的效果:
地理大发现时代,只要把欧亚(非)大陆的人口和技术引入未开垦土地,就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而且,由于新世界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农业和手工业者很容易生产出远超个人消费的产品,所以投资利润极高,尤其在压缩个人消费,搞奴隶劳动的时候。我之前提到过,世界上最稳定的投资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180年间平均年息18%。
荷兰东印度公司之所以能成功发行如此多的股份,根本原因是它合理的治理结构,保障了股民的利益。其鼎盛时期,股息高达40%。从1602到停发股息的1782年,平均每年股息高达18%。据估算,1602-1782年,东印度公司分配给股东的股息总额等于股本的36倍!
到了工业革命时代,虽然地理扩张结束了,但是技术进步不断更新生产模式,无论是买新机器提高效率,还是研发新机器,都可以让财富在未来换成更多的财富。这些新增财富的比率压倒了财富的风险,所以银行的利率纷纷转为正数,社会也进入了崇尚投资的资本主义时代。
两个250加起来,我们今天才会有“货币时间价值大于0”的默认认识。但如果出现《三体》中智子锁死基础科技的情况,等到所有应用技术都开发出来,等到所有的地区都用上了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人类无法开拓外星,我们就会重新回到财富总增长率为0,宏观上投资收益率为0 的状态。
相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