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直到二战末才意识到步枪威力过剩?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jia-xuan-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意大利人在二战前就意识到了射程这个东西过剩的问题。

他们在1891年推出了,卡尔卡诺m91长步枪

相应的,还有m91ts特种步枪(给二线人员,自行车机动部队等等使用的。)以及m91卡宾枪,m91/24卡宾枪等。

这些枪都是使用比较传统的可调标尺,最大射程现在1500-2000米。

但是在二战前制造的m91/38版本,这把枪用的是一个二百米固定照门。


这一想法是非常实际的,在正规作战中,二百米的射程足够士兵使用,再远了可以交给重机枪,交给火炮来解决。

固定照门又结实又便宜,在当时算是非常好的选择。


然而不要忘了意大利的主战场在北非……

在北非,别说二百米了,天气好了一公里外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只有二百米的照门只能干瞪眼。

于是他们研究了m91/40,一种比老版略短,装有五档可调照门的长步枪。照门最远五百米,算是铁瞄极限了。

然后他们没有用40版,搞了一个41版出来,又改回去了………

实际上,意大利人早就意识到可以牺牲200米之外的射程,来换取比较好的机动性(还在大栓范围内),各国也都进行过短步枪的尝试,但是直到北非还是出现过步枪包打一切的现象,各国把威力过剩的全威力弹保留下来,也属于正常。

毕竟轻武器在使用惯性方面是非常大的。





user avatar   ren-hong-wei-5-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小新

我来回答

打仗的时候,谁特么会嫌自己的武器威力过剩,都觉得威力不够,不够,永远不够!

打完仗了,发现口袋干净了,就感觉武器太多,威力太大!主要是钱花多了!



从没有哪个国家认为步枪威力过剩,如果能用小口径达到12.7机枪弹的威力大家肯定抢着用,可惜达不到。

现在为什么步枪向小口径发展根本不是认为威力过剩,而是为了追求火力的持续性和威力的平衡。现代火药威力基本已达到瓶颈,又想步兵多带弹药又想威力够用只能在口径上玩花活了。



步枪威力过剩主要指的是射程过剩,而不是火力过剩。火力从来就没有过剩一说,越强越好,真打起来打恨不得自己的枪能打炮弹。

我能跟你说一下我第一次打靶么,五六半,100米靶子,我靶位就找了半天。几环什么的压根看不见,能保证上靶就是很不错了,打多少环完全碰命。所以,对比以前步枪能打四五百米来说,实在是不知道是怎么瞄准的。



一般的士兵能击中的人体目标也就一百多米,能打三五百米的那是电视剧,当然瞄准镜除外。

二战之前确实没有很好的分离步枪和狙击枪,导致很多步枪有效攻击距离达到400+,这个距离没有瞄准镜,基本都是打不着目标的,个别人除外,所以才说威力过剩了!后面把枪种分离了,自然就没有这种事情了!



其实,一战后各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堑壕战的作战思维,以及未有空地大规模武器的研发跟使用,导致对抗模式主要集中在步兵的步枪跟机枪上。但是没钱啊,船大了不好掉头。

二战各国大量装备的步枪与一战时相比没有太多改进,主要还是因为一战打垮了各国经济,各国一战后主要都在发展经济。没有想到二战会在这么短时间内爆发,所以并没有积极投入新型枪械弹药的研发。



各主要参战国部队需要的枪械都是以百万为单位,子弹以亿为单位。就算是有新的枪械弹药,也没有资源与时间去调整生产线,培训工人大规模生产几百万部队大规模换装也不是说换就换的。

严格的讲现在只有阻击步枪一种才算步枪,其余属冲锋枪类,机枪只有坦克和舰艇上装有,普通步枪已是淘汰产品。因为步枪发威的作战距离都会直接被轻型火炮覆盖,而距离如果更近的话冲锋枪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 ...

客官留步

感谢关注


user avatar   shi-feng-60-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几点和 @章易 先生商榷一下。 首先,一二战时期传统步枪的有效射程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远,虽然它们通常装着2000米标尺。2011年美国有轻武器杂志和弹药公司联手测试过老枪老弹的射击精度,结论是300-400码距离上春田和李恩飞的就已经很难精确命中单兵目标了。毛瑟好一点也不超过600码。只有水连珠这个奇葩精度较高。问题主要出在子弹上。老弹制造公差太大,不适合远距离精确射击。虽然部分狙击手可能拥有精度较高的枪支和比赛级子弹,但这显然是普通步枪兵无福消受的。而且就我看到的资料来说,除了少数妖孽,一二战时期大部分狙击手的射击距离都不远。他们使用的也只是状态较好加了瞄准镜的普通步枪,子弹也只是普通弹,基本就没有专用狙击弹这个东西。

事实上,栓动步枪所谓的远射优势,主要体现在班组齐射甚至排齐射上。全威力弹集火可以打击2000米距离上的集团目标,中间威力弹集火只能打800米距离上的集团目标。就单兵打击单个有生目标而言,一二战时期的栓动步枪并不比中间威力步枪射程更远。

至少在日俄战争中,连纵队和连横队仍然是主要进攻和防御阵型。反正老照片上日军进攻203高地就是排着连纵队上的。连纵队的进攻正面是一个步兵排,排齐射在步兵战术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其次,步枪实际射程的缩减,应当和齐射战术的衰亡有关。德国一战前搞得马克沁机枪和掷弹兵连射击效能对比实验的结果是在中远距离上机枪的命中率要比步枪齐射高几个数量级。基本上一挺马克沁机枪的伤害输出就比一个精锐步兵连还猛。而且和整个步兵连相比,机枪目标还小还隐蔽得多。《机关枪的社会史》说大部分被机枪打倒的士兵临死都没看见机枪在哪儿。

机枪的异军突起使得步枪齐射战术的空间越来越狭小。确实,一战的无人区纵深可达1000米左右。但是这1000米是被机枪控制的。因为火力效能上的绝对劣势,步枪手根本无法和机枪对射。所以一战确定了步兵战术框架:

1、重机枪是步兵火力支柱,甚至被认为是步兵的“绝对武器”。

2、步枪及其他轻武器的作用在于弥补重机枪的火力死角。

这一框架最终的成果就是一战末期德国人搞出来的暴风步兵。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对突击步枪的战术需求就已经产生了,不用等到机械化战争时代去。

因此,一战中后期其实减小步枪射程的工作就已经展开了,而且形成了几个研究方向,甚至出现了费德洛夫和里贝罗勒这样看上去很像突击步枪的产物。但为什么到了间战期大家又退回去了呢,就我看来有以下几个因素,和 @章易 先生商榷一下。

——————————

1、轻机枪发展还不够成熟,重机枪留下的空间还比较大,所以始终有人对步枪齐射战术贼心不死,恩牛牛是典型。间战期对于弥补重机枪火力死角的自动武器争论也很多,究竟是轻机枪还是冲锋枪一直吵到二战开始大家才最终达成共识——还是轻机枪靠谱。

2、半自动还是全自动。这个问题吵到现在都还没完全解决呢。就间战期的战术认识来看,大部分人更倾向步枪应该使用半自动。当时意见是半自动相比手动射击效能可以提高10倍,这就足以解决机枪火力死角了。当然还是二战的战场实践告诉大家,和BAR相比,M1的射击效能仍然就是一砣。

3、研制一种新子弹比大部分人想象中更难。实际上间战期的先行者们对于目标子弹究竟是啥样吵得一塌糊涂,我知道的前后就有几十个仆街的品种。新子弹究竟应该是一种削减威力的步枪弹,还是加强型的卡宾枪弹,还是介于手枪弹到卡宾枪弹之间,这个是不断尝试和试验出来的。中间威力弹差不多是到1938年左右在苏德两国有了比较像样的产品,从费德洛夫理论提出大概经过了不到20年。其实这个时间对于一种步枪弹的研制而言真的不算长。你看58弹在前面已经有N多小口径弹趟雷的情况下从713会议算起还整了俩八年抗战呢。间战期的人们用20年时间拿出中间威力弹这效率不算低了。

4、自动步枪的生产也比很多人想的要难。轻武器生产在30-40年代有一次大的跃进,这是很多人没注意到的。没有这次跃进的成果,也没有二战至战后丰富的自动武器。半自动步枪在这次跃进中也是风口浪尖的枪种。但是,所有的半自动步枪,无论是SVT、M1还是G43,统统都遇到了严重的生产问题,这还没有包括那些在间战期折戟沉沙的枪。事实上,和全自动突击步枪相比,半自动步枪是比较简单的。比如M1只有60几个零件,而AK47是130多个。我很怀疑如果把AK47的设计图穿越到30年代,当时的人们能否解决AK47的生产问题。毕竟就是毛子自己也是嗯嗯唧唧到50年代末的AKM才算彻底解决了AK的生产问题。间战期像AK47这样复杂的步枪也不是没有,就是全部仆街了。德国在枪械生产工艺上已经算是当时最先进的了,但是虽然猿首非常喜欢,STG44的产量也不是很大,显然在量产时也是有很大困难的。

所以我个人的意见是:轻武器这个东西比想象中复杂很多,牵涉的工业生产的问题也要多很多,真的不是你脑袋一拍,中间威力弹就从天上掉下来了。


user avatar   zhang-yi-50-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到旧照片里,我爷爷姥爷帅的秒杀很多明星啊!你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年轻的时候长什么样子呢?请放上旧照片。
user avatar   hen-xi-huan-che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几点我想说一下:

1,某些人拿李世民重修氏族志来说事,我不知道他们啥脑回路,重修氏族志将崔姓降为三等本身就是李世民瞧不上老牌士族的表现啊这有错吗,某些精神世家也不必挽尊了吧。

2,说世家不是比官职的我又哪一句说世家是比官职的了(当然在贞观朝你也没啥官职可比了,只好比谁家女儿卖的贵)?但李世民看的是官职你酸也没用啊(当然即便北魏定士族时官爵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考量,很奇怪一个割据半壁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某些人眼里倒比李唐合法性更高)。官职代表的是功劳才能,你无功于天下,亦无才势可依仗还有啥可豪横的?新中国都建立了你口口声声祖上八大铁帽子王不觉的搞笑么?

3,五姓七宗们口口声声祖上多牛掰也许在那个时代很唬人,可我们站在五千年历史的尽头回望,也就那样。他们可查的祖宗在他们生存的时代大多也不算什么一流人物甚至有些恐怕正史都无传且也不乏泥腿子出身,那后人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别的泥腿子的?某些精神五姓,怕也说不出自家的精神祖上是谁吧?

4,关于李虎家族,目前的说法有陇西李旁支(人家也没说自己是嫡系啊),赵郡李旁支(陈寅恪考证),胡姓改(法琳和尚说的,因为出家人不打妄语?李世民没杀他,因为李世民心虚?)。第三种说法你爱信就信不解释。就说旁支难道就没资格称郡望了么?世家强大靠的不是什么祖宗荣光,而是家学渊源及人多势众,而这两者都不看什么嫡系不嫡系的,你又不是皇家有一个皇位要继承,当然要开枝散叶人越多越好,否则郡望之下不会又分各房,甚至同姓之间如陇西李赵郡李,清河崔博陵崔本出同源是不是也要分一个庶嫡?你五姓七宗数百年间人才代出,难道全是一脉单传?


因为李世民首先嫌弃了他们,所以才有了世家酸溜溜的瞧不上李家,至于什么血统,旁系,破落户,都只是一个理由而非原因。


联姻也好,封官也罢,李世民看的只有才能功劳,说白了就是官爵,在新王朝建立和建设中有功绩起作用的人,自然身居高位,也自然是皇家的结亲对象,这其中既有老牌世家,也有新兴勋爵,所以出身在李世民眼里不重要,才能功劳才重要。


至于说世家瞧不上李家更扯淡了,崔卢李郑王,李家起码排第三,哪怕李虎一支是旁系,但从李虎开始历西魏北周大隋三代公爵即便崔卢也拿不出几个人敢比吧?郑王以下就更别说了。至于南朝的世家,刘宋,萧齐,陈家建国时全是布衣出身怎么没见世家瞧不起?北朝宇文家,外族;高家,精神外族;杨家,精神高门,怎么也没见世家瞧不起?到李唐这真的贵族上位了,确切地说到李世民这世家就瞧不起李家了,为啥?无非是在李世民这里拿不到好处,酸葡萄心理作祟罢了。往前几百年,南边北边,不管谁作皇帝,都要与世家共天下,所以哪怕江山治理一团糟,一堆几十年的短命王朝割据势力,但最后泥腿子出身的皇家倒都摇身一变也跻身世家了,李唐到李渊这也还是这样,还割据一方就已经到处封官许愿滥赏无数了,这些躺赢的世家照例也很满意。但李世民上位后就不一样了,大刀阔斧精简机构一大批无才无功的二世祖不能再寄生于国家公器当然就动了世家利益了,但这些靠祖辈积累的世家确实在新朝中都是边缘人物没什么权重,又不能硬气一点不食周粟,只能酸溜溜的说些敝帚自珍的话了,可笑现在倒有人还真被唬住当了真了。典型的例子如氏族中排名第一的崔家,族长在贞观朝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官,他要有能力有势力他不至于只是个五品,他要有气节也不会去作这个五品,李世民要想向他示好也不会只让他当这个五品,李世民也没必要跟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五品官联姻。​

所谓人言可畏,譬如明朝时曲阜孔家,瞧不上江西张家道士气,瞧不上凤阳朱家暴发户,多少人当了真还真以为衍圣公霸气外露,其实不过私底下过嘴瘾,你让他当面说啊?当面指不定是受了啥气呢?




  

相关话题

  综合来看,哪支装甲部队可以用王牌来形容? 
  现代步枪只有自卫功能,而对整个战局无太大影响吗? 
  盾牌有没有再大规模配备在现代正式战场上的可能? 
  二战诺曼底登陆有多惨烈? 
  二战时期日本所有人都是一条心吗? 
  倘若苏联加入轴心国,德国会赢得二战吗。如果获胜,战后改如何分赃呢? 
  二战苏联为什么有大量冲锋枪手? 
  二战德军能做好准备再开战吗?同盟国在战前完全不备战? 
  德奥合并和陆台统一有何异同? 
  sks真枪射速到的了两秒17发吗? 

前一个讨论
女朋友身体不舒服,男朋友觉得开每周的小例会更加重要,这样的男生应不应该分手?真的爱她吗?
下一个讨论
多数狙击手电影里,狙击手不用弹夹,而是直接拉开枪栓把子弹放到枪膛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