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
@Lyanze的答案说起,他引用的数据是真实的,但是却得出了一个不那么准确的结论。这些数据说明的是不同暴露方式导致HIV感染的风险(概率),而不是HIV的主要感染途径。拿输血的例子来说,这是指,接受已经被HIV病毒污染的输血,导致感染的机会是90%。看上去很高,很可怕,但是前提是这些血液本身是被污染的,脱离血液被污染的前提,哪怕风险是99%,最终感染的机会也是零。事实上,今天临床上的血制品筛查极其严苛,血制品被污染的可能是几乎不存在的。
其次,再来说说曾经的河南艾滋恐慌是怎么回事。河南血液途径导致HIV感染大规模爆发的历史背景,并不是简单的临床输血,而是当时特有的卖血方式造成的,确切的说,是卖血浆。用高医生当初自己的调查来说:
农民卖血800毫升,赚了80元人民币,用来供孩子上学,维持生活。他们误以为这是一个生财之道,都跑来卖血。采血站的工作人员用很简单的方法抽血,将所抽的同型血混合在一起,分离之后, 提取血浆、然后再将那些已经混合的血球,加上生理盐水,重新输回多个卖血者体内,以预防贫血。这时,艾滋病病毒已经进入卖血者体内,感染了艾滋病,又不知不觉地将病毒传染给他们的配偶,以及每一个到血站卖血的人。
这是一种极其恐怖但是又非常罕见的传播方式,如果不加控制,造成的是指数增长的感染暴发,从这点上说,高医生的历史贡献再怎么褒扬都不为过。
但是,高医生的义举,和高医生的一些结论是否正确,并不能划等号。「中国艾滋病大多数由于血液传播而非宣传的性传播」这句话就很值得商榷。如果加上如下的限定条件,1990年代,以河南为主的中国中部地区,农民人群,那么,高医生的结论是正确的。
然而,放到2000年以后、全中国范围内,这个结论就很难说是正确,甚至有误导性了。哪怕是比较早期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也显示,在中国吸毒和卖淫引起的性传播才是HIV的主要传播方式,例如2002年British Medical Journal刊载的协和医学院的文章
http://www. ncbi.nlm.nih.gov/pmc/ar ticles/PMC1122754/这篇文章毫不讳言血制品相关感染在中国的问题,文章中说早在1980年代中期,就有报道浙江省4名血友病患者因为输入被HIV污染的VIII因子导致的感染。文章最后也提到早在1994年就已经发现由于血液非法采集造成的感染暴发。但是在当时和今天,更重要的感染途径,还是来源于吸毒、和性传播。
徐博闻的回答认为,中国政府对于艾滋病的态度暧昧不清,在主流宣传上对于血库污染提的少。其实,这更多的是对于历史遗留问题的避讳,而不是对于现状的否定。
血液安全,不是靠宣传就能解决的,而恰恰是需要从实际措施出发从官方到医疗机构一条条去做的。要解决血液安全,无非遵循的是如下几条:
而这也是2000年以后中国政府的做法,可是人们至今对于无偿献血还有恐惧心理,或者认为损伤身体,或者对于无偿献血和用血困难不能理解。而中国对于临床用血的需求又是如此庞大,除非有一天有完美的血液替代物,否则我们只能依赖无偿献血来保证真正的安全用血。今日通行的所谓互助献血,更是临床血荒下的无奈,若非如此,恐怕中国会被倒逼到过去的卖血乱象中去。
参考话题:
「无偿献血」相比之下,吸毒、卖淫、男男性行为,这些传播途径无法像血液安全管理那样高度可控,而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工程,因此才需要作为宣传的重点。这不代表中国对于血液安全的忽视,更不代表对于事实的刻意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