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率上的差距很多回答都提了,我就不再说了
光镜的话,如果换用高质量的光源和透镜组,那么对标老的钨灯丝扫描电镜(分辨率在亚微米级别)还是问题不大的。但是实际上并不会有太多人那么做。(这样的设备是存在的)
就我们做金属的而言,光镜最大的问题实际上还不是分辨率,而是景深。比如说下面这个图:
这是一张铜合金的拉伸断口图,这种断口通常只看形貌不需要能谱介入,但是不会有人去用光镜看他,因为表面起伏过大......没法聚焦......因此我们做金属更偏爱低倍光镜,这样景深大,毕竟光镜用起来比电镜方便的多啊......
当然光镜处理大景深也是有办法的......变焦然后做图像拼接,但是太繁琐而且范围不能太大.....比如下面就是一张当时磨弯了的金相样品,依靠图像拼接救回来了
跑题了,我们回正题。
那么,如果某个学科需要高分辨率而且不需要大景深,那么光镜能不能追上电镜分辨率呢?
理论上没问题啊,无脑堆频率就行了,反正题主没限制可见光......
可见光不行就用紫外光,紫外光不行就上X线,X线还不行就上γ光,电磁波谱无限延伸总能找到合适的波长的......
比如γ光的波长就在pm级别,和200keV的电子波相当,理论上......也能做出相似的分辨率......对吧
如果非要限制在可见光波段的话......目前最好的办法貌似是换成像机理,比如用近场光学成像,这样不受衍射极限影响......
这个问题下好多答主提到了光学显微镜的衍射极限相关的限制,并因此认为不可能让光镜超过电镜。确实,在目前最先进的电镜已经把分辨率提高到皮米级别的情况下,要让光镜分辨率超过电镜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要求放宽一点,要求光镜分辨率达到电镜级别,那么还是可以找到好几种思路的。
其它答主提到的衍射极限 是经典的限制显微镜分辨率的公式,其中分子是波长,N.A. 是数值孔径,要想提高分辨率,就要尽可能减小波长,增大数值孔径,而由于可见光波长范围的限制,外加上技术上数值孔径提升也很有限,导致最终光学显微镜最高的分辨率被限制在了200纳米左右。但科学家也能找到办法去突破这200纳米的极限。
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假如我们把光学显微镜的定义范围拓展一点:照明光不仅限于可见光,而延展到使用X-光,甚至 射线这种超短波长的光去照明,波长从几百纳米降低到几纳米,分辨率自然就能大大提高,最大程度上压榨衍射极限能允许的分辨能力。
目前X-光显微镜(注意不是医院的X-光机,原理不是一回事)的制造难点一是在于得到高质量的X-射线光源成本较大,更重要的是其频率实在太高,很难偏折,难以使用透镜将其汇聚。我查找了一下目前伯克利,以及德国电子加速器等机构都制造出了这种X-光显微镜,分辨率达到了10nm,已经达到了普通扫描电镜的级别。
为了突破衍射极限,科学家从成像原理出发,发明了种种超分辨技术,其代表性的技术如STED,STORM等,都是利用荧光分子的开关特性,从物理或算法上,大大突破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限制。
这里直接给出两个分辨率的公式:
STED: , STORM:
可以看到两者都在原有基础上分母项引入了新的因子,其中STED是激发光强与饱和光强的比值,STORM是接受到的光子数。通过增大这个因子,比如增大光强或者延长拍摄时间等,理论上它们的分辨率都能够无限提高。
实际中超分辨显微技术的分辨率已经到了10nm,也已经达到了普通扫描电镜的级别。限制它们分辨率的首要因素是荧光分子实际尺寸的大小。当分辨率足够小的时候,荧光分子的自身的几何尺寸已经不可忽略。期待未来能够找到纳米级甚至更小的荧光分子。
所谓的衍射极限本身其实是有适用范围的,这个公式只在远场成像下适用。远场下,样品只有低频部分信号(即尺度大于照明光波长)的信号能够传播。而高频信息则在样品几个纳米以内距离里迅速衰减。如果能够在这些信号完全衰减掉之前就将其探测收集到,获得样品的高频信息,就能够得到样品的更精细的结构,这就是近场显微镜NSOM的原理。
近场成像使用超微探头伸到样品表面出去收集高频信息,或者照明探头离样品很近使高频光也能照明样品,使得分辨率大大提高。目前也已经达到了10nm,达到普通扫描电镜的水平。目前限制它的因素应该就是探头的工艺了。当然,在分类上NSOM或许应该被分为扫描探针显微镜,不过人家毕竟也是用的可见光去照明,照明或者收集信号也都有用光学透镜,我认为把它放在光学显微镜里讲也是合适的。
以上列举了三个使光学显微镜达到电镜级别分辨率的思路,并且它们在原理上都仍然有还有很大的提高潜力。随着各种工艺,材料科学的发展,未来它们可能真的能够超过一部分电镜的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