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得很笼统,但几乎所有的回答都很搞笑。
人家问:英国硕士水不水?
楼上答:修行在个人。
这算是回答了问题吗?
问:川菜好不好吃?
答:看厨师会不会做。
问:中医有没有用?
答:看医生会不会治。
问:雾霾有没有害?
答:看口罩好不好。
……
这回答有意义吗?
特别是那种写了洋洋洒洒几千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回答。
楼主想知道“英国硕士”这一个总体是否有“水”的统计特征,而回答几乎全是针对“我/我学生/我同学/我朋友…”这些单一样本的描述,好歹你也多加几个样本才能推断总体啊;更不用说还没人定义水不水的标准是什么,就已经讨论得热火朝天。
有心的话可以去查一下数据或者调查一下,比较一下“英国硕士”毕业工资中位数与“其他地区硕士”毕业工资中位数;可以比较一下“英国硕士”毕业进入500强企业和“其他地区硕士”毕业进入500强企业的比例;等等。用数据说话,特别是用可以比较的数据说话。
而不是只会举出,“勤奋的张三不水、懒惰的李四很水”这种例子。Ceteris paribus, 勤奋,固然学的东西更多,但这是举世皆准的道理,和所问的“英国硕士”真没什么关系。
再水也比同等级国内的好啊
国内研的价值都体现在考研的时候,学习过程水到不要不要的
学!
去英国学电影
美国学音乐
澳大利亚学烹饪
新西兰学爬山
法国学酿制葡萄酒
意大利学划船
埃及学如何保护金字塔
非洲学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想学啥学啥,不用怕出国花钱,不用在乎学的东西有没有前途
学完这些把剩下的五千万捐给中国贫困山区,帮助党早日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
然后梦里再要十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