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国际比赛中台湾为什么叫中华台北队? 第1页

  

user avatar   glen-x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冬奥开幕——

体育场广播:Chinese Taipei,中华台北!

电视台转播:中国台北代表团,……



民国时期的中国,和后来的台湾,虽然奥委会实际上叫「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但是民间一直把它称为「中华队」。

大陆建国后,也有了个「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民间称为「中国队」。

当时两边政府是完全的敌对状态,所以很多年来奥运都只有一边会参加。

而且由于两边一直在争论谁才是真正的中国,谁才是真正的中国奥会,所以经常台湾就算去了,也不能以「中国」名义参赛。

  • 1952年,仅大陆以「PRC」为代号参加;
  • 1956年,仅台湾以「Formosa China」为名义、「CHN」为代号参加;
  • 1960年,仅台湾以「Formosa」名义、以「RCF」为代号参加;
  • 1964年,仅台湾以主办国语言(日语)「中華民国」、国际奥委会语言(英语、法语)「Taiwan、Taïwan」名义、以「TWN」为代号参加;
  • 1968年,仅台湾以「Taiwan」名义、以「TWN」为代号参加;
  • 1972年,仅台湾以主办国语言(德语)「Republik China」名义、「ROC」为代号参加;
  • 1976年,两边都没参加。

这不是个事儿啊,需要研究一下怎么解决「两个中国奥会」。

1979年4月的解决方案是,两边分别改称:

  •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Peking -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北京
  •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Taipei - 中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台北

注意这个「Chinese」是修饰「Olympic Committee」的,并不是修饰「Peking」或「Taipei」的。这里的意思很清楚,就是「位于北京的中国奥会」「位于台北的中华/国奥会」,并没有强调「台北/北京属于中国」的内涵。

大陆没有接受这个方案,这不还是两个中国么。

1979年10月,将方案调整为:

  •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 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 - 中华/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

这里两边的名称不再对等,大陆直接堂堂正正地使用了中国队的名字。

台湾的名称变得比较晦涩难懂、模棱两可。

首先,本来「COC, Taipei」中的「Taipei」指的就是这个奥会的所在地,就是个中性的地名,格式和什么「Lujiazui, Shanghai」「Sanlitun, Beijing」都是一样的。但现在它和「Chinese Taipei」共同组成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词组。

其次,本来的「Chinese」毫无争议是在修饰「Olympic Committee」,但现在似乎变成了是在修饰「Taipei」。我们和其他的奥会名称对比一下:

  • 「British Olympic Association」代表的是「Britain」,而不是「British」这个形容词;
  • 「Australian Olympic Committee」代表的是「Australia」,而不是「Australian」这个形容词;
  •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代表的是「China」,而不是「Chinese」这个形容词。

那「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代表的是啥呢?是「Chinese Taipei」?还是「China Taipei」?还是就是「China」?

所以这个改动很心机,就是为了在字面上不让两个奥会同时代表China。

台湾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结果,奥会对内称为「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对外称为「中华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英语都使用「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

有人说,这里的「Chinese Taipei」就和「British Virgin Islands 英属维尔京群岛」「American Samoa 美属萨摩亚」(这两个地方确实也以该名义参加奥运会)之类的词语一样,「Chinese」的意思是「中属」。这个解读也许有道理,他们定名的时候应该也考虑到了可以这样解读,可以给这个词再添加一些模糊性。

但是如果完全按此理解,会有两个没法解释的问题,首先它为啥不叫「Chinese Taiwan 中属台湾」?那个代表团的运动员又不是只有台北人。

其次,用「Chinese」这种限定词修饰「Taipei」,给人的感觉会是,除了中属的Taipei以外,还有属于别的国家的Taipei。

英国的14个海外领地中,三个是带着「British」名头的;美国的海外领地中,两个是带着「American/US」名头的。

  • 之所以叫「British Virgin Islands 英属维尔京群岛」,是因为Virgin Islands还有一部分是美属的,是「Virgin Islands of the United States(或United States Virgin Islands、American Virgin Islands)美属维尔京群岛」,所以两边都有注明;
  • 之所以叫「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 英属印度洋领地」,是因为澳大利亚在印度洋也有领地,叫「Australian Indian Ocean Territories」;
  • 之所以叫「British Antarctic Territory 英属南极领地」,是因为一堆国家都有南极领地,「Australian Antarctic Territory」「Territorio Antártico Chileno」「Antártida Argentina」什么的;
  • 之所以叫「American Samoa 美属萨摩亚」,是因为还有个「Independent State of Samoa 萨摩亚独立国」。

英美的其他海外领地,比如「Bermuda 百慕大」「Gibraltar 直布罗陀」「Guam 关岛」之类,也并没有加「British」「American」限定,因为它们整个都是英美的。

显然,Taipei并没有被几个国家或者政权分治,也不存在好几个Taipei,所以把「Chinese Taipei」理解为「中属台北」并不合适。

关于「Chinese Taipei」应该译为「中国台北」还是「中华台北」,有人说,「China」更强调政治,所以应该译为「中国」,「Chinese」更强调血缘、历史、文化、语言,所以应该译为「中华」。所以,「Chinese Taipei」译为「中华台北」更好。

这个问题要分成两部分来看。第一部分是,在这里「China」和「Chinese」是否有政治与文化的意涵区别?第二部分是,在这里「中国」和「中华」是否有政治与文化的意涵区别?如果两者都没有,那这种对应关系就没有什么依据。

先看第一部分,「China」是否更偏政治,「Chinese」是否更偏文化呢?脱离语境,的确是这样,大家确实更可能会说「Chinese food」而不是「China's food」或「food of China」,大家也同样更可能会说「capital of China」而不是「Chinese capital」。

但是也有很多时候,两者的含义是等同的。英语语境下的「某国护照」,几乎都是「形容词形式的国家名 + passport」,比如「British passport」「Canadian passport」等,那「中国护照」也同样更常被称作「Chinese passport」。你总不能说用了「Chinese」就说明更强调文化历史吧?护照可是最关乎政治、国家的象征了。

在奥会名称这里也是一样,大家习惯用「形容词形式的国家/地区名 + Olympic Committee」的形式来称呼各国家/地区奥委会。除非这个地方的名字没有形容词形式,那可能会用「名词形式的国家/地区名 + Olympic Committee」或「Olympic Committee of + 名」,比如「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f Iraq」「Luxembourg Olympic and Sporting Committee」之类。

那中国奥委会的命名显然会是「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这里的「Chinese」也只是「China」的形容词形式,并不更强调文化历史。

既然「Chinese Taipei」中的「Chinese」是来自「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的,只是「China」的形容词形式,那显然它也并不强调文化历史。

再看第二部分,「中国」和「中华」在这里是否有政治与文化意涵区别呢?还是类似的,如果脱离了这个语境,的确是有的。人们更可能会说「中华料理」「爱我中华」,更可能会说「中国首都」「中国军魂」。但是我们也同样经常说「中国话」「中国菜」,这就是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

从来源上讲,这个「Chinese」修饰的是「奥会」而非「台北」。而那个奥会,民国时期的中国和后来的台湾,确实习惯称为「中华队」,那个奥会使用的中文名称,也确实叫「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

这就跟英语中的「英国」可以说「United Kingdom」,也可以说「Britain」、跟「美国」可以说「United States」,也可以说「America」一样。这两个都是代表国家的词语,它们当然在内涵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是用在这个语境中都是一样的。

至于到底是「中国」还是「中华」,就跟「syndrome」叫「综合征」还是叫「症候群」、跟「smartphone」叫「智能手机」还是「智慧型手机」、「Michael Jackson」叫「迈克尔杰克逊」还是「麦可杰克森」一样,属于两岸用词差异。大陆习惯把「代表中国的队伍 Team China」叫做「中国队」,台湾喜欢叫做「中华队」而已。

所以我认为在这里,「中国」和「中华」并不存在政治与文化的意涵区别,只是两岸的习惯用词不同。再结合第一部分的结论,在这里「China」和「Chinese」也并不存在政治与文化的意涵区别。所以以此为论据说明「Chinese Taipei」译为「中华台北」比「中国台北」更好,是比较没有说服力的。

还有人说,因为有了「Hong Kong, China 中国香港」,所以「Chinese Taipei」应该译为「中华台北」,以示两者意涵的不同。如果两者格式一样,就好像把台湾拉到香港的地位上,涉嫌「矮化台湾」。

这一点我也是不同意的,原因很简单,「中国香港」出现的时间比「Chinese Taipei」晚,在「Chinese Taipei」已经有「中国台北」这一译名之后很多年,香港才回归,「中国香港」才出现。如果一定要区分,应该先来后到,「Hong Kong, China」改译才对。

「Chinese Taipei」的名字确定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大陆对此的翻译一直是「中国台北」,台湾一直是「中华台北」,但两者都是对内使用的,所以也没有什么冲突。一直到1990年亚运会来临之际,台北的队伍要去北京比赛,而比赛是会用主办方语言介绍各队的,所以双方必须要处理这个问题。本来两方都坚持己见,大陆说绝不接受台湾以「中华台北」名义参赛,台湾说不叫「中华台北」我就不去。1989年,双方在香港达成共识,确定以「中华台北」名义参赛。

不过具体的用词这方面,也有对外和对内两个层次。大陆使用的对外称呼,自从1989年以后一直都是「中华台北」,但对内的称呼会随着两岸局势变化。

比如1990年亚运会,我们的官方转播称「Chinese Taipei」为「我国台北」,称「Korea」为「南朝鲜」(那时中韩还没建交),但是现场大家举的牌子依然是「中华台北」和「大韩民国」。

后来大陆和台湾关系还行的时候(比如北京奥运、伦敦奥运、里约奥运)使用「中华台北」,关系不好的时候(比如现在)使用「中国台北」。

2016年新华社发表的禁用词列表中就写着:

对台湾当局“政权”系统和其他机构的名称……不得出现“中央”、“国立”、“中华台北”等字样

台湾也一样,对外他们都叫「中华台北」,但对内转播的时候就直接用「中华」,如果有比赛是大陆对台湾,他们会写「中国 3 - 2 中华」。

今年(2021年)奥运不是我们主办的,所以我们对内宣传确实可以用「中国台北」,但是在2022年我们主办冬奥的时候,对外的名称应该还是会统一使用「中华台北」。

后来台湾地区参与其他国际事务的时候,也经常用「Chinese Taipei」为名,比如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什么的。这个模式被称为「奥会模式」。

就因为「Chinese Taipei」这个词实在太迷惑了,所以大家都不太知道该怎么翻译到其他语言。国际奥委会的另一个官方语言法语,就出现过很多不同的翻译。

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法语翻译是「Taipei de Chine」、世界贸易组织的法语翻译是「Taipei Chinois」,但这些翻译都是明确的「中国的台北」,没有任何歧义,失去了原版「Chinese Taipei」中的模棱两可。

按照《名古屋决议》,法语和英语都是「Chinese Taipei」。大部分奥运会上使用的法语和英语也都是「Chinese Taipei」,也就是用英语说两遍,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法语是用法语口音读的「Chinese /ʃi'nez/ Taipei」,国际奥委会官网上的法语也同样是「Chinese Taipei」,算是忠于原版,不夹私货。

但是奥运上除了英语和法语,还会使用当地的语言,这个当地语言的翻译就更五花八门了。像日本使用的就是「Chinese Taipei」的片假名音译「チャイニーズタイペイ」,而不使用汉字,人家也不想掺和。

另,当年的共识是,如果台湾使用「Chinese Taipei」,那大陆必须同时使用全称「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谁也别单独用「China」。所以我国参加各届奥运会,包括北京奥运,都没有直接用「China」。

我个人的建议是,对于奥运会中的「Chinese Taipei 中华台北」,可以不理解为单独的一个词,而是把它理解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 中华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的简称。就有点类似我们说「论语 · 学而篇」,「学而」在这里单独拎出来没啥意思,就只是该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的简称,用来指代这个篇章而已。

对于「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不妨理解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 中国/中华(台北)奥会」,它是位于台北的,代表「China 中国/中华」的奥委会。

所以你既可以名从主人,跟着他们叫「中华台北」,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叫「中国台北」。只是如果你选择「中国台北」,你要知道它和「中国香港 Hong Kong, China」的意涵是非常不同的,后者就是「中国的香港」的意思。

虽然这样有两个中国的嫌疑(其实也没有两个中国的嫌疑,只是有「两个中国奥会」的嫌疑),但是这是我能想到的最make sense的理解方式了。

总结一下:

1. 「Chinese Taipei」的前身是「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Taipei」,这里「Chinese」修饰「Olympic Committee」,「Taipei」单纯指该奥会的地点。从来源上说,它并不像「中国台湾」一样,明确地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事实。

2. 单单从字面上看,这里的「Chinese」并没有比「China」更强调文化意涵或弱化政治意涵,「Chinese」只是「China」的形容词形式;这里的「中华」也没有比「中国」更强调文化意涵或弱化政治意涵,只是两岸习惯用词不同。因此「Chinese Taipei」无论翻译为「中国台北」还是「中华台北」都是可以的,含义并没有太大区别。

3. 但是随着近几十年两岸局势的变化,这个词的含义也有所变化。目前「中国台北」的确是更强调政治,更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件事,所以台湾人不喜欢;「中华台北」的确是更强调文化血缘而弱化了政治,看起来给了台湾更多的自由,所以大陆官方目前不再使用。


台湾在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名称:

台湾在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使用「Taipei China 中国台北」。

台湾在国际科学理事会,使用「China: Academy of Sciences located in Taipei 中国:位于台北的科学院」或简称「China: Taipei 中国:台北」,大陆使用「China: CAST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两者对等。

台湾在国际足协,也使用「Chinese Taipei」。不过要注意的是,香港、澳门的队伍,在国际足协,也都没有「中国」字样,两者注册的名称就叫「Hong Kong」和「Macau」。当然,中国转播的时候都会加个「中国」。

原来台湾在亚洲开发银行,叫「Taipei, China 中国台北」。后来香港回归,加入亚开行,叫「Hong Kong, China 中国香港」。于是台湾不干了,为了表示台北与香港地位不同,把英语名称中逗号后面那个空格删掉了,变成「Taipei,China」。我觉得也挺牛的。

基本上台湾的原则就是,可以加个「China」或者「Chinese」,但是格式绝对不能和香港一模一样,不管是改个标点符号还是去掉个空格什么的都行,总之不能让老外觉得台湾和香港地位相同。


六十年前的1960年罗马奥运会,来自台湾的代表团因为被迫使用「Formosa」而不能堂堂正正使用「China」,在开幕式上举着「UNDER PROTEST(抗议中)」的横幅入场。六十年后,台湾在举行「东奥正名公投」,要求从原用的「中华台北」名称更改为「台湾」。


user avatar   yejo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年为了争夺中国的代表权的别扭的妥协产物。现在台湾一点也不想代表中国了,改成台湾也无妨。反正奥运会又不是必须主权国家才能参与,波多黎各和关岛都单独参加,也没加所属国名前后缀。


user avatar   Lightning_K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说“为什么叫中华台北”之前,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中华台北”,什么是“中华”?又什么是“台北

早在1922年,当时的中国就成立了一个叫“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的机构,英文是"China 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在同年,这个机构被国际奥委会承认,成为了“中国奥委会”的代表,英语就是"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两年后,在1924年成立了一个叫“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机构,这个机构完全取代“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一切职能,并且仍然代表着“中国奥委会”,但是在英语里面继续沿用着"China 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

在1951年的时候,这个机构向国际奥委会致函,内容大致是因为这个机构里的26名委员中有19名到了台湾,因此希望把“中国奥委会”的会址从南京改迁至台北,当时的国际奥委会表示了同意,“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国际奥委会里的会籍名称仍然叫"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1954年,大陆方面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承认,这时在奥委会里就出现了“两个中国”的情况,一方面是有着会籍名称是“中国奥委会”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另外一方面也有着会籍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中国奥委会”会籍是在时任奥委会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未经过任何开会讨论之下做出的保留决定。因为有“两个中国”,于是在1958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表声明,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在这之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中国大陆就再未有运动团体参加奥运会了

但到了1960年,国际奥委会认为这个“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不能代表中国奥委会,因为其无法管理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体育运动。因此,这个机构在国际奥委会里的会籍就改成了“中华民国奥委会”英文是"Republic of China Olympic Committee",甚至为了其与“中国”有明显区别以及确定该机构的实际控制范围,国际奥委会甚至在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硬性要求只能用“台湾(英文的TAIWAN)”或者是“福尔摩沙(英文的FORMOSA)”出席参加,(在此之前的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台湾的运动团体就在用“福尔摩沙—中国”这样的名称了),于是在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来自台湾的运动团体就以“福尔摩沙”的名义出席参加

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台湾的运动团体走在了字母的"F"组(可以看后面的牌),在领队的手上还撑起了一张上面写着"under protest"(在抗议之下)的白布,以表达对“福尔摩沙”这个名字的不满与愤慨

在下一届的1964年日本夏季奥运会中,台湾的运动团体使用了“台湾”TAIWAN的名字,但在入场团体的举牌上使用汉字标注“中华民国”,再下一届的1968年墨西哥夏季奥运会,虽然国际奥委会把“台湾”改成了“中华民国”,但是在这届奥运会上仍然使用“台湾”的名义,地区代码也仍然保持使用TWN。到了1972年,慕尼黑夏季奥运会上使用了“中华民国”的名称

但一切的一切都因为在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里恢复了合法席位之后发生了变化,在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之前,加拿大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并为了遵守“一个中国”,要求台湾地区不得使用“中华民国”参加奥运会,必须使用“台湾”。因此台湾地区并未有运动团体出席参加此次奥运会,但事实上,中国大陆地区也未派出运动团体参加这次奥运会,不过那次奥运会上的确还是有“一个中国”,那就是当时的香港

运动场虽是没有政治的净土,但是丝毫不妨碍着场外政治的角逐。奥林匹克运动会可以为了保持政治中立而选择承认两个中国奥委会,但这两个奥委会都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够真正代表中国,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中国。于是在1979年,国际奥委会召开执委会,商讨有关中国奥委会会籍的相关事宜,提出的修正内容为:

承认在中国北京的奥委会为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Peking(中国奥委会,北京)

承认在中国台北的奥委会为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Taipei(中国奥委会,台北)

也就是说,如果说沿用此修正案,除了台湾的队伍叫“中华台北队”,大陆队伍应该也叫“中华北京队”

但之后在名古屋召开的执委会上面,经过投票之后得出最终的决议是,在中国北京的奥委会为“中国奥委会”,并且可以在运动赛事上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歌。而台北的奥委会须更名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中国台北奥委会),而且之后行用的旗帜和歌曲须有别于现行使用的。

所以什么是“中华”,那就是中国,China。Chinese在这里表示的“中国的”。Chinese Taipei说的就是“中国的台北(奥委会)”或者是“中国台北队”。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说的就是“中国台北的奥委会”(而不是“在台北的中国奥委会”,否则那就是"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Taipei"了,这点倒是要区分)

如果有人想要硬拗,说只有"China"表示中国,而这里用的是"Chinese",那对不起,因为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奥委会上也使用的是"Chinese",如果Chinese Taipei意思是中华台北,那"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就不是“中国奥委会”而是“中华奥委会”的意思

之后在1980年,国际奥委会修改了《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参与奥运会并非以国家为单位,而是以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奥委会为单位参加,从而在一个国家里可以有多个奥运队伍,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对其做出相应的操作(因为此举措就是因为台湾方面对台北奥委会只可以使用“中华台北”而不满,从而向瑞士洛桑法院提起诉讼而实施的)。这个意思就是,假如你组织了一个新的奥林匹克委员会,比如组一个叫“中国山东菏泽曹县奥林匹克委员会”(英文"Chinese Caoxian Olympic Committee")而这个奥委会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承认,那么你就可以用“中国曹县”的名义参加奥运会,英文名字就可以是"Chinese Caoxian"。或者是像回归之后的香港那样使用"Hong Kong, China"这样的。同样的,你如果在中国台湾地区组建一个新的奥林匹克委员会,比如叫“中国鲑鱼奥委会”(英文"Chinese Salmon Olympic Committee),在你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之后同样可以用“中国鲑鱼”/“中华鲑鱼”的名义参加奥运会

而之所以,中国台北奥委会之所以只能使用“中华台北”的字样的原因是国际奥委会决定的。就像国际奥委会决定俄罗斯奥委会只能使用“俄罗斯奥委会”的名义参加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那样,也只能使用俄罗斯奥委会会旗那样。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不承认你,而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了做到绝对的政治中立,必须要求你使用和与政治无关联的事实性名称。更不用提若允许你使用名称,或是旗帜,很可能起到的也是一种政治宣传的作用

2021年8月1日更新:

这里根据上文所述的“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不承认你”进行一点补充,源自评论区一位朋友提到的在1996年国际奥委会修改《奥林匹克宪章》,此次修改将《奥林匹克宪章》里面的“国家 Country”一词定义为了“被国际社会(international community)的承认独立国家(independent state)”。这项标准低于国家承认里“构成说”。比如科索沃,即使他受到了98个联合国成员的承认(联合国成员国均属于“主权国家”),但他仍然不会被视作是一个“主权国家”,但是因为有如此之多的国家承认,它在2014年被视作是一个“被国际社会承认的独立国家”(且当时有108个联合国成员国承认)而其“科索沃奥委会”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临时”承认,因此可以参与奥运会。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巴勒斯坦上,目前有138个联合国成员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但它仍然未能被视作是一个“主权国家”,但是它同样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承认,可以参与奥运会。


于是在这之后,台湾当局就可以用“中华台北”这一名称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仍然可以有着自己的位置,不仅仅是在体育赛事上,在APEC还有世界卫生大会上也是

其实关于“中华台北”还是“中国台北”,我认为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不管怎样英语里面都是"Chinese Taipei",所以有时候我就直接说“拆尼斯泰北”了。你甚至都可以编一个笑话——别人问你"Yo, where are you from?"你就可以回答道"Like Taipei, I'm also Chinese."

而那些到处说自己是Taiwanese的人,也请你们时刻记得你们的“台湾队”里带个Chinese哦

而关于最近讨论有点多的奥运会开幕式代表团出场顺序的话题我也想聊一聊,中华台北队伍在国际奥委会地区代码里是TPE,与台北桃园机场的IATA代码相同,这也是为什么在出场顺序里面会被分在“T”组里面而不是“C”组。同样的,中国的地区代码是CHN,这也是为什么一个P开头的"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会在“C”组(如果沿用1952年使用的代码PRC,说不定就会在P组里面了)。而同样为中国的中国香港会和洪都拉斯、海地一样在“H”组,这是因为中国香港的地区代码是HKG。而且这也不是这一次奥运会的事了,比如我参照的就是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因为是英语地区所以出场顺序基本与地区代码的顺序相符

同样,你会发现同样都是"Korea"的朝鲜和韩国被分到了两个不同的组,一个是“K”组的韩国,它的地区代码是KOR(korea的前三个字母),而朝鲜被分在了“P”组,因为它的地区代码的PRK(朝鲜简写DPRK的后三字母)(但在伦敦奥运会里朝鲜却被分在了D组,原因是D开头的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在其后面的还是代码是C开头的刚果民主共和国)

2021年8月1日更新:

进一步地探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代表团顺序问题,有朋友指出此次东京奥运会使用的是“日本五十音”的顺序,而即使是在东京奥运会上使用“チャイニーズタイペイ”(发音就是"Chinese Taipei")的"Chinese Taipei",也不应该走在“T”组,因为日语的“チ”发的是像“智利”(チリ)和“乍得”(チャド)一样的音。我给出的解释会是,“中国台北奥委会”受到了本届奥运会使用奥委会名义参赛的“俄罗斯奥委会”同等待遇。“俄罗斯奥委会”并没有因为"ROC"的简写或是"Russian Olympic Committee"被分在“R”组,而是因为法语里面的"Comité olympique russe"和法语简写的"COR",因此在同样五十音的顺序下被分在了“C”组(在圣玛丽诺代表团和塞拉利昂代表团之间)。同样的,法语里面的“中国台北”并不是"Chinese Taipei"而是"Taipei chinois",因此才被分在了“T”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次看了弯弯节目,某天台,里面有个嘉宾是弯弯原外交部门的观原,他的说法是,当时我们称弯弯为省,那他们在国际上叫TAIWAN容易被别人以为是省,那弯弯不是没面子么,干脆就用“北京”指代我们,比如“北京方面”,他们自称“台北”,这样看起来在外交上就对等了。加上弯弯干爹阿美利坚也怕TAIWAN会引起我们不满并且滋长弯弯内部的胎毒情绪,所以在某些场合,比如体育比赛里面,就会用“中华台北队”这样的称谓。

有空去翻一下是哪个节目,那一期是讲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立陶宛搞事情,立陶宛将设欧洲唯一“台湾代表处”,国台办回应 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然后嘉宾解读了从弯弯方面看这个叫法的来龙去脉。

这个嘉宾,说的还蛮惨的,一边说一边怒斥菜菜子,讲了不少弯弯外交上的事情,比如弯弯在干爹阿美利坚的机构想改TWAIWAN被拒了,然后这次立陶宛主要是用了Taiwanese,所以我们不爽,这个嘉宾还吐槽Taiwanese有歧义。

查了一下那个嘉宾叫: 黄介正


user avatar   mai-cui-ya-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事情是……叫中华xx的大多被对岸占了……所以大陆只好用中国xx。


user avatar   max-s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相关话题

  国民党后期为什么不反攻大陆了呢? 
  知乎上的台湾人有哪些共性? 
  棒球为何在大陆火不起来? 
  怎么看利物浦和曼联提出的英国足球改革方案(Project Big Picture)? 
  为什么在奥运开幕式时候,英国出场时使用的国家名称是 Great Britain? 
  国家安全机关破获数百起台湾间谍窃密案,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郭台铭宣布不参选 2020?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相继宣布不会参加 2020 东京奥运会,是否是其他国家相继退出的一个开端? 
  怎么在一年内练到一小时自由泳两千米? 
  如何看待国足整治纹身? 

前一个讨论
逆向民族主义属于左派还是右派?
下一个讨论
法王在最初领地只有全国1/15的情况下是怎么逐步统一全国的?路易十四的具体贡献是什么?





© 2025-04-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