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以整个西方为单位是没道理的行为,美国和欧洲大部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即使欧洲内部对很多事物的态度也是不一样。
其次,你是指的现代中国才有的观念么??
我对美国相对比较熟悉,我就以个人观察来比较一下中美吧(美国和现代中国)。
第一,婚姻观和家庭观。美国人的婚姻观在严格的婚姻相关法律和清教徒的品性下,对于婚姻的要求实际上是极为简单和保守——双方忠诚,平和的生活,孩子,共同奋斗的家产。用一个比较土的描述就是标准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吃喝不愁型的,当然妇女运动过后,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也并非兼职祝福,男性也基本上除了工作,少许社交,也就是自觉陪老婆的节奏,总来看基本上家庭观和生活方式相当保守。对换到中国家庭观来,这基本上只能算基本配备而绝不是全部。
第二,对于宗教的态度。有一个词叫WASP大家都知道,但是宗教的影响却远远不止针对WASP群体。。基本上来说,美国大部分人即使不信教,也难以拜托对上帝的敬畏感。。就国内而来,我们的无神论的比例是要高出许多的。
第三,对于女性“性骚扰”的问题。。国内而言,职场上,对于同事女性不论是聊天也好,还是合作也好,只要符合礼貌规范,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呢,“性骚扰”在70年代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后,被搞成了至今为止都非常敏感的一个事情。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位姐姐在纽约某医工企业做销售,其人长得算是比较漂亮的。有一次,她换了新的造型和职业套装去上班,正常情况下,在国内,如果老板看到,称赞一句,XX今天很漂亮。我们会觉得是一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事情。但是,这位美国上司带着无比便秘纠结的表情地称赞“你今天看起来比较不同。”
第四,种族问题。。种族问题一直比较敏感,而且民间的态度激进分子不少。但是在公开场合的情况下,尤其是政治场合的情况下,种族问题是尽量不要“认真”地去在“公开平台”上讨论(请注意仅仅是讨论,比如你做台纪录片仅仅来纪录黑人种族的音乐历史,这实际上是会担很多争议的)。。当然脱口秀上调侃一下还是可以的,现在也没有到如此禁锢的地步。。这种事情在中国基本上不常见。
第五,女权主义者。美国在70年代二次妇女运动之后,基本上摒弃了一代妇女运动时期所贯彻的一些女权运动的一些手法,比如女权主义战线政治化。。取而代之的是新女权主义,左派女权主义和右派女权主义,在新的所谓“妇女运动”中,强调的更多是女性意识的独立。。。那么,很多女权主义曾经的说法,在现在的美国变得不是很适宜了,比如”男性社会迫害论“,”女性种族优越论“,”与男权主义直接斗争“的观点,是尽量避免去提的(个人觉得是避免80年代末泛沙文主义的吵架)。。。相对激进派言论变得比较少,而现在呢以上论调在我国却比较流行,当然,我个人不评价其对不对。
第六,个人生活的隐私感。。在国内,比较好的朋友之间,尤其是互相亲戚还认识的情况下,聊天的时候,触及到一些家庭琐事,自家家里的一些八卦,都是可以拿来分享的。。但是老美聊天是非常泛的,很少可以去触及这一块的领域,虽然不是刻意的防范,但总归不是很乐意去聊一些家里的事情,也不是特别乐意别人对自己家庭有一些建议。
第七,饮食方面。。美国虽然有全世界最会做饭的民族,华人,法国人,日本人,意大利人带去的美食,让美国大城市的餐馆事实上口碑都不错。。但是本土的美国WASP是对食物比较保守的(当然,我个人理解为,完全属于没有美食智商),比如吃鸡主要吃鸡胸,对内脏比较受不了,等等。
第八,个人政治言论。。其实美国人对政治的热情和关注度比不上中国人。但是政治说到底也是主要话题之一,但是与犀利吐槽的美国脱口秀不同。。普通美国人在政治立场上往往有一种”老好人 “情结,只当生活的调剂,除了专业的政治活动家,很少普通人会去因为政治立场,非得和人家从针锋相对到对喷。。基本态度是,我倾听你,我坚持自己,但是我不会去刻意说服你。。举个例子,曾经到IOWA去看望一个熟人,正好赶上他父亲举行home party,结果他邀请了一堆当地共和党的支持者在一起,看我是中国人,请教我的一些问题的看法。。其实就立场来说,我算是中间偏左的自干五,而且左的程度还是比较深的,然后了,对于某些事情,我愣头青发了一通不算客观的言论。。当然共和党人大部分都不同意,但是也就听听算了,除非有点主观过头的东西,大部分很少去反驳。。
暂时想起这么多吧,回来想到了再补充
回复
@ray学做饭(由于评论今天有些奇怪,所以放在了答案上,也算增补吧)
首先,谢谢阅读答案,发表意见,但是,第一,我明明说的是观念敏感,不是违法情况,这是两码事,正如美国枪击案频发,不等于美国社会观念中持枪杀人是对的,你自己的逻辑混乱掉了。第二,政治态度平淡和争执与否没有直接联系,你在脑补我的话,不是说争执过了就等于政治态度不平淡,反之亦然。其次那几个人我是认识的第三,至于保守,请自行看清楚我的定义,其次就认知逻辑来说,ONS才是表面。不过,谢谢讨论
10.21更新:
谢谢朋友们的顶赞。评论无法一一回复,抱歉了。关于文中的观点,大家褒贬不一,我非常理解。我的每个论点,都有反论。因此不论我说什么,你都能找到反驳的方式。比如我说提升内在修养,你说外表才是敲门砖。但不论你怎么反驳,请记得我的目标不是要说服你,而是让你多一个看待问题的角度,让你停止用非黑即白的狭隘理解丰富多彩的两性关系。我一直相信智慧的人能够让截然相反的观点在大脑里共存,我也期待与大家一同达到那样的状态。
中国人的感情观最随意
很多人老觉得欧美人很开放,对待感情和性都很随意,男女之间有各种复杂的关系。在我看来情况可能正好相反,中国人的情感观念虽然偏向保守,可我们在处理很多问题时暴露的弱点,反而让我们的感情观显得特别随意。所谓随意就是指缺少认真负责的态度,不经过谨慎合理的判断而轻易做出决定。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不尊重关系的自然发展,经常拔苗助长,很轻易地下判断做决定。比如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很多人的关系只有一次选择机会,不给予任何调整和改变的空间。这一点是中西方情感观念差异很大的一个方面。
欧美人谈恋爱,大多先从朋友做起,一群人里玩的开心,对彼此有好感才会单独见面,而且单独见面也不见得默认就是约会。两个人正式提出约会的时候,已经是经过一段时间酝酿,有相当好感和了解之后了。约会过程中会有肢体接触,可能发生关系,但即使如此两人也还没有成为男女朋友。从约会到男女朋友,又是不短的一段接触和交往时间,这期间两人会很亲密,但是只有在感情更加投入的时候才会想要升级关系。
真正确定认真的长期关系时,两个人的地位才会在彼此的社交圈子里被认可,彼此以男女朋友称呼,也才会明确一对一的地位。在这一步之前,双方有各自的亲密异性朋友都是被允许的。但即使到了这一步,谈婚论嫁的事情也并不是马上提出来的。两个人可能会先同居,共同建筑生活,一起发展和成长,然后在组建家庭的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时候,男方才会单膝跪地。
这样阶段分的比较多,每一个阶段是否要升级,双方就可以有决定权。从朋友到暧昧到约会到男女朋友到同居,有很多关系节点,而且每一层关系对彼此的要求都很明确。比如正式确定男女朋友关系之前,双方都没有义务停止和其他异性单独相处。又比如约会过程中发生了关系,并不代表两人就需要朝着结婚生子的方向去走。这样的方式给予彼此很多机会和空间来了解磨合,如果不合适会有很多机会停止升级关系或者提出分手。
听上去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方法太开放了,一点都不负责。可是在我看来,国人的游戏规则才是真的不负责。很多人跳过了做朋友的阶段,一上来就目的明确地相亲约会,硬生生地先确定男女朋友关系,进入类似夫妻的角色,然后再慢慢相处,了解,磨合。这样的结果是情感基础很薄弱的时候,却要勉强承担起终身伴侣才会有的义务。难怪很多人在一起了之后只会走下坡路,因为我们依赖关系的框架来逼迫彼此付出,而不是花时间培养感情。
因为这样的缘故,很多人会感到在一起之后,两人的感情需要镇守。为什么我们的爱情需要打保卫战,本质上因为很多人在感情不到火候的时候,选择用一个对感情质量要求很高的模式(以婚姻为目标的一对一长期恋爱关系)来定义两个人的关系。这样的方式造成双方压力都很大,都牺牲很多,但却没有感受到相应的满足感和快乐。我们要抵御的往往不是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是我们自己那差强人意的情感基础,所以那些失败的保卫战往往都是因为里外串通。
以男女朋友相称的长期关系需要两个人担负起不小的责任,而且各自的生活需要有很多调整和改变。两人的社交圈子需要融合,三观、生活方式需要匹配,对彼此要有足够深入的了解,遇到问题和矛盾能够有比较默契的沟通处理过程,最关键感情上要十分接纳和爱慕彼此。当这些问题都调整得比较好时,两个人的关系才能达到适宜的长期相处的状态,而我们身边的许多人或许到了结婚之后都没真的弄明白上面这些问题。
我们习惯了一锤子买卖的情感模式,所以确定关系的方法也常有强买强卖之嫌。比较常见的就是表白。很多人纠结于如何表白,是因为他们认为表白是决定两个人关系的分水岭,让你从朋友直接变成恋人。在我看来自然发展的关系压根不需要表白,或者说表白无非是两人情到深处时抒发下爱慕之情。可是很多表白的人,一门心思想用这个仪式来确定关系,却不考虑关系的本质是两个人的感受,而非关系上的形式主义。因为这个原因,我经常看到各种失败的表白,表白方深情种种,爱的死去活来,被表白的一方却莫名其妙根本对你这个人都不熟悉不了解。
类似的状况,很多人会把牵手、拥抱或者接吻这样的动作作为确定关系的标志。愿意做这些动作,的确说明两人之间有好感。可如果我们把好感做个量化,0分是陌生人,10分是挚爱一生的话,对一个人的好感到了什么程度你会愿意做这些动作?我的猜想大多数人会说6分左右。然而确定关系了之后你们就会开始翻电话,见爸妈,谈婚论嫁,而做这些事情难道不应该是两人到了8、9分的时候才做的事情吗?我们错在用一些相对随意的行为,来确定特别认真的关系。
有些人会问那发生了关系还不算确定关系吗?这里面就有个性别差异的问题了,可能对女人来说要爱到8、9分了才愿意亲密,可是对很多男人来说,能对你有5、6分喜欢,大家可以一起开心一下,总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说的直白一点,如果你用性来考察喜欢程度,那么很可能你自己以为关系很成熟了,可是对方却喜欢你却刚好到愿意和你上床而已。更进一步的,很多人第一次亲密过程往往体验不好,很紧张尴尬,所以在感情和性两方面的和谐程度都还不够的时候就要求确定关系,是非常幼稚的做法。
你说这些算不算太随意?
在我的情感咨询个案例,看到许多善男信女,约几次会一表白,就以男女朋友相称了,进入正题的速度倒是很快,但是在一起之后才发现和自己想象的很不一样。女的发现男的很多问题和缺点,男的觉得女的要求太多太粘人。很多人的问题都是太快在一起,然后感情再被逐渐凸显的各种问题慢慢消磨殆尽,最后万般无奈才跑来找我求助。这种时候你很难不去质疑:“既然如此不合当初为什么要在一起?”
国人情感观念的问题在于对感情的定义非常模糊,做决定又十分草率,但讽刺的是,许多人谈恋爱有非常拘泥于形式,强调名义和仪式,而不是注重彼此的感受和相爱程度。传统观念让我们十分注重名分,按理说我们应该由此发展出更为精确和完善的情感价值体系,但事实是在关系的细节处理上我们比欧美人粗枝大叶了很多。换句话说,我们的观念非常理性,可我们的行为又极端的感性。知行的不合一,让我们在感情里面显得天真糊涂,随随便便。
更多关于生活和感情的精彩原创文章,请订阅Steve老师的微信:sxxsteve
因为实在是太憋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