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西汉初年,高祖评汉初三杰,首推张良,为何之后论功封侯,萧何居首,曹参第二,而张良仅排到第62位? 第1页

  

user avatar   qiu-xiao-yun-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汉初年,高祖评汉初三杰,首推张良,为何之后论功封侯,萧何居首,曹参第二,而张良仅排到第62位?

这个功不是那个功,第一个功是军功的功,可以量化的,那都一笔笔清清楚楚记着呐,象曹参,军功簿上就明明白白记着: 参功: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 第二个功是泛指的功劳,象萧何的功劳,诚如鄂千秋说的:“ 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 ”高祖说这个功更贵重,立这个功的才是功人,打仗的那些都只是功狗。将军们只好吃瘪。张良的排名62,应该仅计算的第一种功-----直接参赞军事战斗的军功。

至于论功封侯,当然要综合参考各种功劳。萧何曹参张良,都封的万户侯,这也许是汉初仅有的三个万户侯。虽然高祖功人功狗之说,明显把萧何功劳摆在曹参前了,但封得最大的仍是侯里面军功第一的曹参----------一万零六百三十户,萧何初封只是八千户,后来高祖说,我做亭长那时候,出差咸阳,大家送份子钱,每人三百钱,唯独萧何多送了两百钱,现在连本带利,我给他加两千户,这才给萧何凑了个万户侯。

至于张良,那功劳与别人又没法比,不说那些历史重要关头的决策,完全可能改变历史走向------譬如分封六国之后的问题等等,就冲戏下分封时,张良拿自己的钱行贿项伯,为刘邦多争取到一个汉中郡,这就不止值一个万户侯吧?所以刘邦也很爽气,让张良自择齐地三万户,刘邦很明白,这才对得起张良的功劳,可张良也很明白,真要了三万户,他就成了众矢之的了,所以张良说的很漂亮:君臣际会,也是蒙你信赖,我才能展平生之学,实现人生的抱负,我只要我们相遇的留地的一万户。君臣双方都做得很漂亮,实在来说,一万户也很不少了,一起封的萧何当时才八千户,唯一一个超过一万户的是身被七十创的曹参----------一万零六百三十户,不过比万户多了个零头。君子不为最先,这才是张良嘛。

说起汉初的这次大封侯,可以玩味的地方很多,好比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第一批十个侯,第一名封的是曹参:一万零六百三十户,有零有整,很像是细心的萧何根据总的功劳排了一个公式,严格折算出来的,而萧何自己封侯八千户,则晚了二十多天---------公元前201年正月下旬才发布,还是和封一万户的张良名单排在一起的,不要以为是武将的军功好算,先封了武将们,文臣落在了第二批-------------实际上,资历、人脉远比不上萧何的陈平是跟曹参一起第一批封的,五千户,那张良萧何为什么要等后面一批?我看着高祖功臣年表,好像活脱脱看见一个小心谨慎又有点狡黠的老官僚。萧何是拿跟丰沛功臣集团关系不怎么样的陈平放在第一批试水,陈平的五千户,大家反应不激烈,那自己封个八千户,应该上下都没有话说,安全起见,再跟封一万户的张良排在一起,怎么着有意见也不会对着他来了,至于张良,你们不满意也没用,老板说他该封三万户呢。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一波答案,各种论证各种分析,看得我头痛。我废话不多,就讲一个我亲眼见到的活生生的例子。

这几天我们部门搞竞聘,一共有四个人竞聘一个副经理的位置。竞聘完毕后,我们老大上来就对那三个落选的一顿猛夸,说他们各种优秀,还说以后机会多得是。然后就对竞聘成功的那哥们儿作出一些批评,并提出了限期改正的要求。刚开始我一头雾水,后来翻翻《史记》我恍然大悟,这就是领导的艺术啊!!!

韩信:王爵(齐王、楚王)。

张良:侯爵(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萧何:侯爵(以客初从入汉,为丞相,守蜀及关中,给军食,佐定诸侯,为法令宗庙,侯,八千户。




  

相关话题

  汉景帝为什么要废掉刘荣? 
  张良有没有给过韩信推荐信? 
  如何评价汉宣帝刘询/刘病已? 
  汉长安城有没有郭区? 
  为什么萧何会在刘邦入咸阳时不与众人一道抢财宝,而去保管文档资料? 
  吕后长兄吕泽果真是汉军二号人物,并为刘邦打下半壁江山吗? 
  韩信要怎样做才能不被处死? 
  为什么任安被汉武帝杀了? 
  为什么王莽篡汉分东西汉,赵构南迁分南北宋,而武周篡唐唐朝不做前后区分? 
  西汉孝武帝对匈奴的大规模征伐是不可避免的么? 

前一个讨论
有多少农村家庭能一次拿出五十万买房?
下一个讨论
作为游牧民族政权,辽和金为何有底气一直称大宋为「南蛮」、「蛮子国」?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