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刘玄为什么不杀刘秀,却还大力提拔当大司马? 第1页

  

user avatar   pomuwei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更始政权是个什么情况,刘玄到底有多大权力。


多头格局,弱者登基。

王莽统治末期,天下大乱,到处都是起义的山头。

王常、成丹西入南郡,号下江兵;王匡、王凤、马武及其支常朱鲔、张卬等北入南阳,号新市兵:皆自称将军。七月,匡等进攻随,未能下。平林人陈牧、廖湛复聚众千馀人,号平林兵,以应之。圣公因往从牧等,为其军安集掾。《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于是分遣亲客,使邓晨起新野,光武与李通、李轶起于宛。伯升自发舂陵子弟,合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荆州这块的势力就有下江兵、新市兵、平林兵,加上刘縯、刘秀等人的舂陵兵,一共“四大山头”。更始政权的建立,就是这“四大山头”通力合作的结果。如果再看仔细一点,每个大山头里面还有“小山丘”。比如新市兵的王匡、王凤、朱鲔、张卬都自称将军,显然独立性都很强。舂陵兵里李通、李轶两人,和刘秀兄弟也只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后来刘縯的死,李轶的反水很关键。


一开始,舂陵、新市、平林合作,结果惨败给了甄阜、梁丘赐的讨伐军。在人心浮动之际,刘縯、刘秀、李通成功说服了下江兵加入,终于逆袭成功,于是更始政权建立了。

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成丹、张卬共推遣常。伯升见常,说以合从之利……即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于是诸部齐心同力,锐气益壮,遂俱进,破杀甄阜、梁丘赐。《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


但现在的问题是,谁来当领导人呢?无论按实力还是能力,刘縯都是不二人选。但很可惜,在这种多头政治的格局下,实力强的反而无法登顶。强势人物当领导,往往喜欢加强集权,削平山头;而弱势领导上位,就没那么麻烦了,各山大王可以继续保持独立,维持同事关系。刘玄就在这种背景下登上了皇位。

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豪杰咸归于伯升,而新市、平林将帅乐放纵,惮怕升威明而贪圣公懦弱,先共定策立之,然后使骑召伯升,示其议。《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刘玄的出身是南阳宗室,但隶属平林兵大佬陈牧,他当皇帝可以同时照顾两个山头。加上他又很柔弱,看见人多吓得话都说不出,正是多头格局的“最佳”领导人。

更始即帝位,南面立,朝群臣。素懦弱,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同样的道理,赤眉军也是多头格局,樊崇、逄安、徐宣、谢禄、杨音谁都不让其他人拜服,于是放牛的刘盆子上位了。刘盆子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毫无疑问是个傀儡皇帝。赤眉军的大佬当着他的面都肆无忌惮地打骂厮杀,刘盆子只能夜夜哭泣。

盆子居长东宫,诸将日会论功,争言讙呼,拔剑击柱,不能相一。

更相辩斗,而兵众遂各逾宫斩关,入掠酒肉,互相杀伤。卫尉诸葛稚闻之,勒兵人,格杀百馀人,乃定。盆子惶恐,日夜啼泣,独与中黄门共卧起,唯得上观阁而不闻外事。《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和刘盆子相比,刘玄的地位稍微强一点。从后面的事看来,李松、赵萌两个大佬,和他关系非常密切,应该是他的嫡系势力。除此之外,各大草头王,都不是他能指挥的了的。


刘縯之死——枪打出头鸟。

了解了更始政权的多头格局,我们再来看看刘縯为什么会死。他并不是死于刘玄这个弱势皇帝的个人意志,而是很多“山大王”的集体谋杀


平林军攻新野,费了牛劲儿都攻不下来。结果守城的官员说,只要刘縯一句话,我就投降。

平林后部攻新野,不能下。新野宰登城言曰:‘得司徒刘公一信,愿先下。’及伯升军至,即开城门降。《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遇到这种事,你说平林军的大佬们会舒服吗?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人比人,气死人”吗?


随后大军猛攻宛城,岑彭作为守将拼命防守几个月,直到城中开始吃人,才投降。众将表示一定要杀了岑彭泄愤,刘縯却出来力保,并把岑彭收为自己的小弟。

汉兵攻之数月,城中粮尽,人相食,彭乃与说举城降。诸将欲诛之,大司徒伯升曰:‘彭,郡之大吏,执心坚守,是其节也。今举大事,当表义士,不如封之,以劝其后。’更始乃封彭为归德侯,令属伯升。《后汉书.冯岑贾列传》


新野宰只认刘縯,岑彭也成了刘縯的马仔,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多头格局还怎么维持?下江、新市、平林迟早被刘縯兄弟吞并啊!随后刘秀在昆阳大发神威,更让一众“山大王”不安。于是,密谋开始了。


刘玄和诸将先摆了个“鸿门宴”,准备在宴会上杀人。结果刘玄太怂,下不了狠手。

更始君臣不自安,遂共谋诛伯升,乃大会诸将,以成其计。更始取伯升宝剑视之,绣衣御史申屠建随献玉玦,更始竟不能发。《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后来,趁着刘秀去颖川、李轶又反水的机会,大家伙儿终于把刘縯干掉了。

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伯升固争。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伯升,即日害之。《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安抚善后,避免大规模内讧。

刘縯在更始政权举足轻重,他的舂陵兵(南阳宗室)是最大的一个山头。明确了这一点,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刘玄会放过刘秀了。刘玄等人必须让南阳宗室们明白,他们这次行动只针对刘縯个人,绝不是要对整个舂陵兵势力进行大清洗


当时的情况,王莽还没彻底被灭,赤眉军正在蓬勃发展,更始的绿林军就玩这种大规模内讧,那还得了?所以刘縯一死,刘玄就让刘赐接替了他的位置(大司徒)。刘赐是刘縯的族兄,嫡系下属。

赐与显子信卖田宅,同抛财产,结客报吏,皆亡命逃伏遭赦日。会伯升起兵,乃随从攻击诸县

更始既立,以赐为光禄勋,封广汉侯。及伯升被害,代为大司徒,将兵讨汝南。《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面对从颖川赶回来的刘秀,刘玄自然也必须安抚好,可杀兄之仇实在有点大。好在刘秀非常配合,一点要兴师问罪的样子都没有,反而处处给刘玄陪小心。这样一来,刘玄的善后工作就简单得多了。他赶紧向刘秀“表示遗憾”,并给他加官进爵。

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后汉书.光武帝纪》

综上,更始政权是个大佬林立的多头政权。刘縯是最大的一个“山大王”,因为风头太过,逼得其他大佬联合谋杀了他。刘縯死后,更始政权并没有大规模清洗南阳宗室的实力,于是马上实施了安抚手段,刘赐、刘秀都先后升官。当然,刘秀也缺乏和其他大佬翻脸的实力,于是缩头认怂,接受了安抚。后来,刘秀去河北走了一趟,注入了一大批新鲜“血液”,于是他再也不用夹着尾巴了!


user avatar   chao-dian-ci-pao-55-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个质量极高的问题,极具思考价值。能说清楚这两问题,才是对这段历史的领悟有点研究。

思考一,是因为刘秀有功劳,所以不杀?

答:应该不是。因为刘秀有昆阳战功,刘縯有夺取宛城之功,宛城成为更始政权的首都,哥俩都有功,而且刘縯率领绿林军主力拔宛当时是更始政权的特大事件,比之收官阶段的夺洛阳、收长安更显眼。功劳不是绝对护身符,刘縯敢杀,刘秀却不敢杀吗?不成立。

思考二,是因为刘秀很优秀,所以不杀?

答:应该不是。刘縯刘伯升的气魄、才能、公正、严明、爱才、魅力,在那个时代是最耀眼的,并且在绿林军中成为了事实上的第一人。“王莽素闻其名,大震惧,购伯升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上公。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刘縯优秀能杀,刘秀优秀不能杀吗?也不成立。

思考三,是因为刘玄无权,所以杀不了刘秀?

答:应该不是。刘玄权力状况是另外一个复杂问题,但参与阴谋杀害刘縯的申屠建、王凤、陈牧、朱鲔等组团在一起,是有足够权力的。因此无权杀刘秀的说法,也不成立。

那么他们到底为什么不杀刘秀?不该啊!刘秀是刘縯亲弟弟,肯定关系很好,又有战功威望,有威胁性,必须杀!除非,这些不全成立。

我们尝试探究一下刘縯刘秀的关系吧。

一、刘縯重用刘秀了吗?

(一)在更始政权中获取的官职,也反映了每个人在原来兵系中的位置

更始政权是绿林军草莽政权,是刘縯纪律较为严明的下江兵和纪律糟糕的新市兵(王凤、王匡、朱鲔)、平林兵(陈牧)三支绿林军组建的,推举平林兵的更始将军刘玄(刘縯刘秀的同族兄弟)为更始帝。

这种政权,一个个头衔大的吓人,什么成国上公、大将军……,刘秀同志呢,仅是个偏将军。那么,我们思考,刘秀原在哥哥的下江兵中,是个多大头目?

更始政权的层级是这么分的,第一级是更始帝,第二级是原三支部队领导人(刘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正国级政权领导人),第三级是大将军(上将),第四级是封号将军(中将),第五级是杂号将军(少将),第六级是偏将军(大校),下面级别就不管了。

如果你在原下江兵、新市兵、平林兵中是大头目,更始帝封赏时就吃个大果果,如果是个小头目,就吃个小果果,成立政权皆大欢喜,什么级别的头目对应什么级别的将军。

因此,在更始政权中获取的官职,也反映了每个人在原来兵系中的位置。

(二)刘秀在更始政权中的官职偏低

那么,刘縯系下江兵各头目都在更始政权中获得了什么官职呢?我列举一部分:

大将军级有:王常(下江兵,刘縯系)为廷尉大将军、张卬(下江兵,刘縯系)为卫尉大将军,成丹(下江兵,刘縯系)为水衡大将军,李通(下江兵,刘縯系)为柱天大将军,刘信(下江兵,刘縯系,刘縯族侄)为奋威大将军。

将军级有:刘縯族兄刘赐为光禄勋、广汉侯,刘縯族兄刘祉为太常将军、舂陵侯,李轶为五威将军。

偏将军级有: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刘嘉为偏将军,邓晨也是偏将军。

比如刘祉是太常将军、舂陵侯,就比刘秀的太常偏将军就华丽的多。

(三)刘縯有眼不识泰山

那么我们思考,在原下江兵中,刘縯到底安排刘秀个什么位置?很明显,与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刘秀在哥哥部队中是二把手或者重要将领不同,实际安排的位置较低。

刘縯岂有此理,亲兄乃弟,一个家庭的,刘秀出生时异象纷呈,别人不知道,你作为哥哥没看到吗?

刘秀隆准日角长得那么不凡,你作为哥哥没看到吗?

刘秀乃是才华横溢的太学生,在你草莽绿林军中学历高的吓人,你作为哥哥没看到吗?

我们不敢质疑刘秀的这些优点,所以肯定是刘縯他有眼不识泰山,他有眼不识金镶玉,他刘縯把自己比作刘邦,把弟弟刘秀比作刘邦没出息的兄弟刘喜,他只把弟弟当个小头目用。

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后汉书.光武本纪》)

二、可能刘玄、朱鲔们以为刘秀不会给刘縯报仇

虽然刘縯竟然没欣赏重用刘秀,但可能人家两兄弟关系是很好的,

是刘玄、朱鲔这帮家伙自己认为人家兄弟关系一般,认为刘秀肯定不给哥哥报仇,才没有必杀刘秀。

当然了,这帮凶手走了狗屎运,没有一个是刘秀杀的,除了李轶被刘秀反间计死在朱鲔手里,其他人或者死于内讧,或者当了隐士,等等。

第一凶手朱鲔呢,他镇守洛阳,刘秀称帝后围攻洛阳几个月不能攻克,认为自己杀害刘縯所以跟刘秀不可能和解。为了争取朱鲔投降,刘秀对着黄河水发誓不计较并且保朱鲔富贵,朱鲔投降,刘秀获得洛阳,作为首都。多年后刘秀也没清算过朱鲔,封国子孙还传了好几代。

所以,刘玄、朱鲔们误估刘秀不会给刘縯报仇,可能是他们不杀刘秀的一个因素。

三、更始政权的人都对刘秀的威望有健忘症,可能刘玄、朱鲔们觉得当时的刘秀威望不高构不成威胁

(一)更始政权的人都健忘

昆阳之战最后一天,六月初一,一万七千援军到达,李轶率大军主力,刘秀带一千人为前锋。刘秀率前锋军奋战杀数十人,大家兴奋说:“刘秀一向胆怯,看见一小撮敌人,就害怕的不得了,可是今天面对大敌,却如此勇敢,真是奇怪!”都六月初一了,绿林军眼里刘秀还是胆小鬼。

他们真健忘:他们忘记了一个月前的五月初一,王莽百万大军扑昆阳时,昆阳满座大人物,有政权领导人成国上公王凤,有廷尉大将军王常,有骠骑大将军宗佻,还有一大帮将军,对着偏将军刘秀称“诺”了!

他们真健忘:他们忘记了围城之前,十三骑出城求援,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都是偏将军刘秀的随从了。

他们真健忘:他们忘记了十三骑到了郾城定陵,诸将不肯带足兵去昆阳,是威望高的偏将军刘秀让他们心甘情愿向百万大军飞蛾扑火鸡蛋碰石头。

他们真健忘:他们忘记了是刘秀从援军中遴选了敢死队突击王邑巡视部队。

他们真健忘:杀完刘縯,忘了偏将军刘秀是昆阳之战总指挥,已经威震天下了。

他们真健忘:打完昆阳之战,非指挥者的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有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都被更始封了异姓王,总指挥偏将军刘秀却才封了个武信侯。

(二)更始政权的人错误地认为

要么,更始政权健忘症无可救药!要么,更始政权错误地以为昆阳大会参会的大将军、将军们,不是向偏将军刘秀喊诺而是向成国上公王凤喊诺!

他们错误地以为是骠骑大将军宗佻率十三个随从出城求援!

他们错误地以为是骠骑大将军兼南阳望族宗氏代表宗佻最终发动了贪财守家诸将向昆阳百万敌军鸡蛋碰石头式救援!

他们错误地以为是援军主帅李轶采纳了前锋刘秀建议遴选了三千敢死队!

他们错误地以为偏将军刘秀根本不是昆阳之战总指挥!

他们错误地以为偏将军刘秀没有威震天下!

他们错误地以为昆阳之战功劳最大的是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还封为异姓王,老刘家都不允许分异姓王的!

他们真错误!

百度百科和史学家们都知道的事,刘玄他们犯了对历史的认知错误!

认知这么错误,所以他们没有杀刘秀。

这是刘玄一方的原因,我们再看刘秀一方的原因。

四、刘秀姿态很到位,都整的刘玄不好意思了

刘縯竟然被刘玄们无故杀害,刘縯旧部群情汹汹,都盼着刘秀归来,有千言无语要跟他交流。纸上谈兵君不负责任地认为,这时候如果刘秀怒目奋起,在父城起兵,号召集合刘縯旧部以报仇和清君侧为名攻击宛城,新市兵和平林兵根本不是下江兵的对手,杀掉朱鲔、申屠建等绿林军敌对将领,再逼迫刘玄禅位,则天下将很快平定。因为全国郡县都已经反叛王莽,全部遵从等待更始政权指令,包括樊崇等赤眉军都等待更始确认接收,长安自乱也等待更始接收,洛阳就连王匡带新市兵也能攻下,遑论大军事家刘秀率下江兵。当时天下户口十之存九,天下不会崩坏到后来的“十不存二”,差了七成人呢。

但刘秀没有这么做。他从父城裸兵而归,刘縯旧部迎接刘秀,表示哀悼。刘秀只表面道谢,不说一句私话,唯有深自责备自己,闭口不提保卫昆阳的战功。又不敢为亡兄穿丧服;饮食言谈欢笑,跟平常一样。

刘秀这么到位,都整的刘玄不好意思了,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

“秀闻之,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秀,秀不与交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陽之功;又不敢为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资治通鉴》)

“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后汉书.光武本纪》)

而原本跟刘秀一起在父城的冯异,却错误地单独为了刘縯之死掀了桌子,始终坚守父城,拒不投降更始政权,先后击败了更始诸将的十余次围攻。直到后来刘秀经过父城,他才开门。冯异呀冯异,他不会是以为刘秀在外头掀了桌子率下江兵跟更始打仗,所以一直坚守吧,他想跟刘秀唱宛城父城双城记,结果却是独角戏,唱了个寂寞。

所以,冯异跟纸上谈兵君、刘玄一样都是不一定对的,还是老实跟荣升为司隶校尉的刘秀混吧。

五、刘秀怎么当上了大司马,更始政权也是走关系的人情社会,关键时刻有人帮忙

(一)族兄刘赐帮刘秀说了话,刘玄才派刘秀为大司马持节,循河北。

“更始欲令亲近大将徇河北,未知所使,赐言诸家子独有文叔可用,大司马朱鲔等以为不可,更始狐疑,赐深劝之,乃拜光武行大司马,持节过河。”(《后汉书·刘赐传》)

(二)刘秀注意与曹诩交好,曹诩帮着他说了话。当时左丞相曹竟之子曹诩任尚书之职,颇有权势,冯异劝刘秀与之交好。后来刘玄决定派遣刘秀前往河北,曹诩的帮助起了不小的作用。

“更始数欲遣光武徇河北,诸将皆以为不可。是时左丞相曹竟子诩为尚书,父子用事,异劝光武厚结纳之。及度河北,诩有力焉。”(《后汉书·冯异传》)

综上所述,刘玄不但没杀刘秀,刘秀后来以大司马持节循河北,前路坎坷,是未知的未来。


user avatar   gu-yuan-shi-m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女真人和原辽东军为主的重甲步兵(包括各种工程兵,像推盾车的)、重甲骑兵。

以蒙古人为主的冷兵器轻骑兵。

以三顺王(孔、尚、耿)军队、佟氏武装为主的汉军重炮兵。

以原辽东军火器兵为主的火器营。

全员重甲,全员骑马机动。

1、后金军的甲胄、装束、武器,与大明辽东军基本一样,这个之前我科普过,这里不再赘述。

后金、清军在关外推行剃发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战场识别。不然两边打起来,都不知道该砍谁。

2、明军的红衣炮是找葡萄牙人代工的,后金(清)军的红衣炮,才是国产的。后金的铸炮技术,原胜于同时期的明军。

明军的红衣炮,都是从澳门运过来的,后金第一次入关的时候,葡萄牙人将红衣炮运到涿州,发现了后金骑兵,葡萄牙人死活不往前走了。这时,被崇祯打为阉党的冯铨主动出资,招募家丁、乡勇,这才把这些炮运到了北京。

明军装备的红衣炮少得可怜,松锦大战中,十几万明军装备的红衣炮不足二十门,而同时期清军一年就可以造六十门。

下面为松锦大战之后,清军缴获的明军火器。

松山之战,获红夷炮5门,发熕炮2门,大将军炮146门,二将军炮737门,三将军炮1237门,行营炮200门,佛郎机33门;

锦州之战,获红夷炮7门,发熕炮1门,子母炮3门,大将军炮18门,二将军炮147门,三将军炮176门,行营炮33门,佛郎机12门;

塔山之战,获缴获红夷炮1门,发熕炮2门,大小将军炮409门,佛郎机37门;

杏山之战,获红夷炮2门,大将军炮6门,二将军炮122门,行营炮182门,佛郎机65门。

清军共缴获大小火炮3583门,其中红衣炮仅15门,佛郎机也只有百余门,其他大多数火炮都质量低劣,不堪使用。

说说后金将红衣炮国产化的过程。

孔有德投降,他在登州跟着孙元化打过工,孙元化是火炮专家,所以孔有德的几个部下,像王天相与金世祥也学习了不少火炮知识,对原理、架构都很精通,结构制造就没有问题。

然后需要解决的就是制作工艺。当时后金军中有一名汉族工匠刘汉,他精通冶铁技术,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造出的铁炮接近钢炮的水准,质量已超越欧洲同时期水平。

崇祯四年,后金成功仿制了明朝的红夷炮,因满人对“夷”犯忌讳,故改称“红衣大炮”,定名“天佑助威大将军”。相较明朝的红夷炮,后金版的炮架先进,高低角可调,转向也方便,并有瞄准装置。

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炮军”,满语为乌真超哈,汉旗军都统佟养性任总兵官,曹振彦任教官,开始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重炮兵。

3、入关初期的清军,从人员构成上来说,是吴三桂辽东军(4万,打完李自成后约2万)+三顺王辽东军(1万)+佟氏兄弟手下零散投降的辽东军(1万)+祖大寿系辽东军(1万)+建州女真本部(2万)+努尔哈赤、皇太极掳掠的东北索伦诸部壮丁(1万)+漠南蒙古军(3万)。

以上人数为估算值,但误差不会太大,合计约11万人,原辽东军占了约半数,这就是入关前后清军的全部家当。

入关后,姜瓖的宣大军8万、河南地主武装约10万、南明江北四镇23万、左梦庚部(左良玉之子)约8万,先后投降清军。

这才让清军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

而后期抵抗清军的,湖南何腾蛟,主力为原李自成大顺军的李过、高一功部;东南郑成功,主力为原海盗集团;西南孙可望、李定国,主力为原张献忠的大西军。

基本就这么个情况。


说明一下。

辽东军所谓的“军事地主制度”,就是明朝的卫所制度,即军籍即户籍,平常当地主,打仗的时候每户抽丁上阵,打仗→抢人、抢地盘→分地、种地。

努尔哈赤把这一套学来,搞出了八旗。

在清军入关前,关外最大的三股地主势力,即为吴襄系(辽西走廊南侧)、毛文龙系(辽宁半岛沿海)和祖大寿系(辽西走廊北侧)。在清军入关时,这三大系都给清军打工了,你说这得分多少地。

有很多朋友会说,人家毛文龙就占着个皮岛,怎么成地主了?

其实呢,在毛文龙死之前,东江所控制的地域甚至要大于明军在关外控制的地盘,请看下图:

图中深红色部分,即为毛文龙屯过田的地方。

所以,满洲不等于女真,八旗更不等于女真,它是一种满、蒙、汉相结合的军事贵族团体。

八旗军的主力,就是辽东军+爱新觉罗宗室+北方来的野人女真、海西女真+漠南蒙古。

上文所谓“祖大寿系”,并不是祖大寿一个人,而是一个利益集团,简单列一下辽东军投降后金军的情况。

李永芳,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带500人投降;投降后金后授三等总兵官。

这位仁兄有点意思,明明是一个地道的汉人,投降后却处处满洲化,最典型的就是给他的儿子起名,请看:

三儿子,李·刚阿泰,后官至宣府总兵;四儿子李·哈什库;五儿子李·巴颜,一个汉人,官至正蓝旗二把手,后封一等昭信伯;六儿子李·呼图礼;七儿子李·胡拜;八儿子李·克胜额;九儿子李·克德。

个性不?

孙得功,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后金封爵封三等梅勒章京。

石廷柱,瓜尔佳氏,汉化满族人,投降前为关宁军广宁卫守备,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后历任昂邦章京、总兵官、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镇海将军,因战功卓著,死后追封太子太傅。

金砺,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武堡都司,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金后战功卓著,官至川陕总督,加太子太保,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孔有德,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恭顺王,后改封定南王,顺治九年因被李定国击败,自焚而死。清廷破格予以厚葬,并追谥为武壮。

耿仲明,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怀顺王,后改封靖南王。顺治六年,因其私藏逃人,多尔衮追查不休,耿仲明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

尚可喜,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副将,带军民万余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智顺王,后改封平南王。康熙十五年被其子尚之信逼迫而死。

祖大寿,汉族,李成梁管家祖承训之子,李家衰落后辽东最大的地主家族,吴三桂之娘舅。投降前为大明辽东军总兵,先是被围大凌河投降,再是被围锦州投降。投降后授汉军正黄旗总兵,跟随清军入关。

祖大乐,汉族,祖大寿之堂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无记载。

祖大弼,汉族,祖承训次子,祖大寿之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顺治时授散秩内大臣,隶属汉军镶黄旗。

祖泽远,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关宁参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战功卓著,官至湖广四川总督,一个人管半个南方,爵位为得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

祖可法,汉族,祖大寿养子,大凌河之战中作为祖大寿的人质被扣在后金营中,祖大寿降而复叛后归降后金。皇太极对其信任有加,授汉军正黄旗副都统。后跟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战功卓著,封为左都督,充任镇守湖广的总兵。

祖泽润,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大明锦州副将;投降后战功卓著,为汉军正黄旗固山额真。

吴三凤,汉族,吴三桂长兄,投降前为辽东军参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

张存仁,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副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投降后因其文武兼备,备受多尔衮赏识,先后任兵部尚书、直隶三省总督,爵位为一等精奇尼哈番。

洪承畴,不介绍了;吴三桂,不介绍了。

东北黑龙江流域的索伦诸部,也是八旗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克萨原住民,达斡尔族博穆博果尔叛逃,皇太极北伐,一次性抢回来近5000人;

尼布楚原住民,茂明安蒙古人,一千余户南下,加入后金;

索尼的赫舍里氏、沙尔虎达的瓜尔佳氏等等,之前都不是建州女真,都是从北边过来的。

真正的建州女真,能凑出一万壮丁,就顶天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霍光一生忠诚,在后世一提到他就说是权臣,而不是一个类似诸葛亮的人臣典范? 
  为什么汉武帝没有像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之类的盛世称号? 
  求综合评价东西两汉几个优秀的皇帝。最好给个大体排序什么的。? 
  汉朝光武皇帝刘秀为什么没有杀功臣? 
  同为刘邦沛县起兵的骨干,为何只有卢绾获封异姓王? 
  如果用现在的战绩作比,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战绩? 
  汉武帝读过史记吗? 
  如何评价李陵? 
  历史学界对光武帝刘秀评价很高,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知名度却不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呢? 
  为什么李广就这么难封呢? 

前一个讨论
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为什么古代皇帝不在苏州定都?
下一个讨论
隋炀帝为什么在全国局势那么严重的情况执意跑到偏居一隅的江都去?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