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读博士或者拿到博士学位以后经历和感受是怎样的?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ya-xin-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年年底旁听系里研究生课,刚好一位guest speaker在场鼓励学生说,恭喜你们完成了第一学期的课程,你们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们花时间和心血所得到的这个学位,将是任何人无法从你生命里拿走的东西,你的学历和title会陪伴你一辈子。

“Dr.” 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拿的时候辛苦,拿到了可以跟着你一辈子,那是一段谁都夺不走的宝贵经历。

当然更重要的不是这个title, 读博士之后最大的变化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

  • 思维变得更理性更缜密
  • 总不用脑就觉得不舒服
  • 身边开始有人说你是nerd
  • 想问题没有证据和逻辑就说服不了自己
  • 觉得没有什么需要毅力的事是挺不过去的
  • 对事情的变化有足够去等待的耐心
  • 阅读的速度明显变快
  • 能长时间耐得住一个人的寂寞和boring的时光
  • 愿意开始和接手一些别人看似复杂的“大工程”
  • 相信持续努力的力量
  • 对自己抗困难抗压力的能力有信心
  • 看世界总带着一种“钻研”精神

此外读博士还能带来一些溢出效应,比如很多我知道的博士生染上了偏头痛和颈椎病,为了让生活不那么horrible而养成了长期规律性运动的习惯,很多人因为在科研团队里做工作或因为在国外做TA的经历大大提升了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有很多人本来只为了拿奖学金而读博但在博士期间爱上了科研踏上了做faculty的道路.

很多感受或经历当然因人而异,但我相信读过博士的大部分人都会同意这是一段对自己此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非常难忘的经历。


user avatar   tang-lin-81-22-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博的经历就是

一次次地从自己觉得“我真是个天才想出了这么牛逼的点子,写出来肯定不得了”到被四面八方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导师怒斥、编辑退稿、行政搞事、面试官婉拒、莫名其妙的临时任务、你认为扯淡但评审就这么说了的评审意见、财务把你当猴耍、组长又要改格式、别人问你是不是快毕业了……)告诉你“你就一傻逼”。无尽循环,一直循环到有一天终于可以戴着帽子拿学位证可以让别人叫你一声Dr. 。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2013年注册知乎以来,四年过去了,在博士话题下回答了多道题后,我也终于有资格回答这道题了。

我读博士的经历,很多都在知乎上分享过了,感兴趣的知友们可以查看我在「博士」话题下的回答。这里就谈谈答辩后的一些感受。

在读了这道题下面很多答案后,我得出一个结论:这种感受真的非常因人而异。有些人如释重负,有些人则普普通通。我想我可能是后者,也就是,其实真的没感觉到很轻松。

我在答辩之前,其实并没有仔细看自己的论文,而是忙着参加暑期学校,因为马上就要离开埃塞克斯大学了,这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参加暑期学校的机会。等答辩前几天时,赶紧回头去看论文,却发现了无数各式各样的小错误,不禁让我深深羞愧,而羞愧之后紧接着是胆怯,觉得自己答辩恐怕要糟糕。

于是答辩前一天,我一夜未眠,把youtube上所有我能找到的讲解答辩的视频都看了一遍。看完后的结论是没有结论。同时我用Voodoopad结合Marginnote做了一个网页工具,把所有重要概念,重要章节,文献综述中的作者名字全部做成超链接链接到论文原文和引用的原文中。同时,我还把论文中所有的图表拉到最大尺寸,一个一个用A4纸打印出来。在之后的答辩中,这两个策略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我甚至理解这种把图表打印出来的行为,是给达标老师形成了一种心理诱导,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图表上。我答辩时老师提了一个文献综述的问题,我用自己制作的网页工具立刻跳转到了相关概念上,通过电脑屏幕上列出的概念要点的提出侃侃而谈。

答辩结束后,我差不多就知道问题不大了,但心中的紧张感却仍然没有消退,因为我知道我自己论文的弱点还有哪些,缺陷还有哪些,也许这次答辩中没有被揭露,但它们仍然存在。这样的感觉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的导师和我一起经历了宣布答辩结果的那一刻。他今天特意过来学校陪伴我一起等待答辩结果,我非常非常感激他。他之后提出和他的夫人一起请我吃一顿晚饭,我欣然接受。

晚上七点,我来到了一个传统的英国酒吧,他们已经等在了哪里。我送上了我自己从国内带给他们的小丝巾作为礼物,他们高兴地收下了。接着我们坐在混搭风格的椅子上,一边品尝着略带苦味的啤酒一边聊天。我趁机把我对这次答辩的一些感想说了出来。

我的导师对我说:『Clark,你真的是我带过的最不容易的博士生。但是我一直都知道你能获得博士,因为我看到了你的求知欲。哪怕提交论文后到现在,你也不断在和我讨论你论文中的问题和缺陷。这是一个成功学者的素质。你拥有求知欲,你就能做的更好。』

听到这些话,我有些震撼。因为我知道这读博这一路的经历,真的谈不上平顺,我自己总是在患得患失,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不够好,不够博士学位的分量。然而导师的话,从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角度,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没有语言基础,从环境专业跨学科到社会学,又选择了一个颇有挑战性的论文题目,我就如同是从山脚开始往山顶上攀爬的登山小白。而我的导师则是站在山顶拉扯我的资深登山家。当我自己觉得爬的不够高而自怨自艾时,他却告诉我:一个登山家最重要的精神不是攀登到多高,而是一直攀登的精神。

求知欲真的就是我一直攀登的精神。我想做的更好一点,再好一点,哪怕一点点也行,虽然我知道永远不可能做到最好,但是我能模模糊糊看到更好一点和再好一点的轮廓,如同登山者能模模糊糊看到山顶投射来的阳光。我知道我可能永远爬不到阳光的正中心,但我至少能让自己一点点离光更近一点。

不过一直攀登也实在太累。一个优秀的登山者应该也是一个会休息的登山者。于是这几天,趁着暑期学校的课程结束,我也在试着放松自己,比如看看一直就想看的,著名的《Up Series》纪录片。这部传奇纪录片每隔七年一次,拍摄了14位不同阶层和家庭背景的英国人从7岁到56岁的人生,而处在人生转折点的我,再想不出比这部纪录片更好的参考了。这里也把这部纪录片合集推荐给大家,建议不要跳着看,而是怀着问题比较着看:他们为什么在那个年纪发生了那种变化?给他们带来变化的刺激又是什么呢?

最后,希望我自己一直能保持攀登的状态,无论多高,都是一种骄傲。也希望这篇回答能够给诸位知友,尤其是读博的知友们,带来一些启发。


user avatar   Joseph.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博士论文答辩通过的那天晚上朋友请我吃饭,他是一位美国在职心理咨询师,问我此刻的感受是什么。

我记得回答他的是,没感觉。他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我们就此深入讨论了一番。

我的结论是:

1)世界是绝大部分的事物,最美好的永远是想象和憧憬。当切身体验的时候,就会逐渐丧失那种起初的幸福感,用经济学的术语就是边际效应递减。读博士如此,高中时对大学校园的憧憬也如此。人的生活就是追求一个又一个理想,又亲自厌倦一个又一个达成的理想。但是人又需要这种憧憬,大部分的人除了活着还需要知道为什么活着。

2)之前听过一句话还觉得蛮有道理的,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感到很惊喜,大概你的内心还觉得自己配不上它。把博士和奢侈品做类比,我看过一个对奢侈品很精妙的定义:奢侈品,即是昂贵的日用品。奢侈品其实并不应该是一个炫耀身份的符号,而是一个人的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日常消费项目。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经济实力达到一定水平,他不会对购买奢侈品产生过高的期待和愉悦感。同理,博士头衔对于一步一步拼搏到终点的人来说,就是日常生活的项目。

3)博士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博士和硕士,当建立新的朋友圈后,人会逐渐接受新的身份认同并容纳到自我之中成为自我认同。

4)大部分人的幸福感其实来自比较。所以幸福与否关乎于比较对象。有一个智商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智商,但是研究发现真正最聪明的那一群人却对自己的智商预估更为保守,原因是聪明的人通常都在聪明的大学和公司,那里聚集了更聪明的人,知乎相关的题目是清华北大智商碾压经历。

最后,追逐自己理想的人,在理想完成的那一刻,感觉是如释重负吧,因为理想除了用来打发时间,它也有不轻的重量。理想和欲望的边界很难界定,我认为大部分的欲望,驱使人去追求的原因不在于欲望的实现会产生幸福感,而是欲望的未满足会产生压迫感,所以人真正追求的是欲望实现后的无欲无求的状态,在导师通知我博士答辩成功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很平静,但是这种平静我很喜欢。


user avatar   tenet-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疫情,答辩在Zoom上完成,再加上论文是实打实的发够了(三篇一作A+,还有一堆二作的A+),thesis也得到校外评审团不错的评价,基本不需要修改,所以一点也不紧张。答辩当天,我present完,panel问了些问题,基本都应付过去,之后我退出了会议,panel商量讨论。我蹦跶地跑出了实验室,当天完全不想干活了,于是下午就一个人出去逛了一下午,买买买,吃吃吃。第三天收到邮件,答辩通过。当时没啥特别的情绪,静静地关掉邮件,继续读paper,做实验。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平静如水,没有一丝波澜。

夜晚躺床上,会觉得很神奇,竟然就这样毕业了,以前没毕业时每天都焦虑得要命,没想到真的毕业了,也就是那么回事。感觉读博就是人生的一段经历而已,我还是那个我,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虽然读博能给人带来一个听起来很牛逼的title,但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能不能给你带来能力的巨大提升。如果可以,那么这段经历就是值得的。

后来入职博后的时候,让导师帮忙写推荐信,他给写了一封巨长的信。信的最后,他说:To the best of my knowledge, his publication record is on par with some of the best fresh PhD graduates in the world in the XXXX area.

老板一直非常picky,这是我第一次听他表扬我。读到这段话,我真的受宠若惊,也很激动。因为得到了他的认可,说明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也激励我更加努力,毕竟圈子里比我聪明还比我勤奋的大神们太多太多。拿到博士学位,只是科研生涯的开始,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user avatar   ling-zhi-hao-66-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感觉?

一个字形容:爽

二个字形容:真爽

三个字形容:超级爽

五个字形容:真TMD爽

夸张一点,那真的就是愚公移山搬完最后一块砖。精卫填海,叼完最后一根柴啊!

在不济一点,至少这是最高学历了吧,再无书可念了吧,再没有二货背后BB你,一把年纪了还在读书了吧。

按照惯例,空说无凭,要说我读书生涯中,最兴奋的事情,top5里至少有三件跟着博士毕业有关!直接挖坟几个票圈截图。

从研究生开始就被虐,终于到毕业的时候,被老板垮了一次写作功力有大进,而且还是毕业论文,整个就没怎么修改过,那成就感简直爆棚啊!读那么多paper,挨那么多毒打,不就是为了证明,老子也能写出一篇scientific paper的嘛!

到系里交论文那天,又high了一次,感觉自己一个月出了本书!不过事实也差不离,看下这厚度

毕业答辩通过,那必定又是人生的一次高潮,尤其是在发现自己可以跟几个毒舌教授斡旋交锋的时候,实在答不上来,也可以从容的应用“It's good question”策略唐筛过去。答辩结束后,再被评审教授问到要不要去他哪儿做博后时,还能傲娇的答一句,不好意思,我已经回中国工作半年了。哈哈,现在想起来还能再爽一次。


user avatar   luziheng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博过程相对有些痛苦,但也不是说痛苦到接受不了。压力肯定是有的,来自各方面,来自欲望,来自别人的期盼,以及来自周围的傻x们。但因为不用天天早起,也时常也有些正向回馈,比如科研成果,所以慢慢也就走下来了。

拿到学位以后更痛苦一些,我想这和拿到学位没有直接关系,主要是人生到了这么一个阶段,自然而然的会压力大一些。一方面,年龄大了,欲望和现实的冲突慢慢激烈起来;另一方面,工作比读博要承担的责任还是要大得多,以前不管干了什么有老板扛着(不管他愿不愿意),现在出了事都要自己想办法。

坊间有说法,如果毕业十年别人叫你还是x博,那世俗上基本就算失败了,共勉吧。


user avatar   fei-hua-luo-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痛苦到痛不欲生,甚至永远都不想再回忆。

然而又是平淡的,平淡到在毕业那一瞬间什么激情都没有,还不如本科毕业,甚至还不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研究生分别。

楼上有个哥们说的很对:

“大约在一年前还未正式动笔这篇毕业论文之时,就曾构思过自己在致谢部分应该如何总结五年博士生涯以及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然而如今真到了这一时刻,内心却莫名其妙地平静,也早已无法回忆起当时准备好慷慨激昂的陈词。”

在那一瞬间,曾经的豪言壮语,撕心裂肺,准备好的各种精彩辞藻,都化为了一团平静,什么也不想说。

当然过程也是狗血的,几十天把几年的工作量杂糅在一起。虽然都是心和血,但也只能一团模糊。

慌乱,然而内心真的极其平静,就像陷入泥潭等待着泥浆淹没的水牛,身上有无穷的力量然而却不想挣扎,静静的等待着死亡或者永生。

博士答辩前为了做PPT,两天两夜没有睡觉。专注到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真的,坐下去的那一瞬间是白天,等到一抬头又是白天。

答辩前一小时,收工完成。洗脸、洗头、梳妆,把身上的篮球服换成西装,面色平静坦然,这是答辩的PPT第一次展示到众人面前。我导师看到后甚至都不相信PPT是我做的,因为三天前,拿给他看的,那是另外一个东西。

答辩结束后,7个A,全优拿到博士通过,然而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博士论文是一坨用尽力量挣扎出来的屎,所谓的优秀应该只是老师看在曾经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死亡在另外一个相似的人身上濒临的怜悯(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毕业晚宴上,吃饭,本领域很出名的很多老师都过来恭贺道喜,自己却眼泪沾眶,最后一次请求自己的老师们原谅自己。五年,科研没做好,祈求他们原谅。老师们也是潸然泪下,没有一点喜庆的气氛。

然而那也最后一次,因为我知道,从那天起,我就再也不会回到学术界。真正的勇士不是屡战屡败爬起来继续干,真正的勇士是屡败屡战爬起来转身离去。有以下作证:毕业已好几个年头,再没有跟导师、同学再联络过。我觉得他们肯定认为我死了。

所有的荣誉或者过错,用5年的时光来偿还,我觉得已经够了。因为时间是最珍贵的,尤其是20-30岁这段时间。

博士9/10应该都有抑郁和自卑现象,相信我。至少我没有见过例外的。

请怜悯,或者尊敬他们。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读博的过程是很痛苦的,大概大部分人都已经提到过了; 如果所有的人都说痛苦,那大概确实是一个普遍真理了。

为什么痛苦?其实没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那是一种不断自我否定的痛苦。

读博真正最痛苦的部分在于你已经接触到知识的边界了,在这种边界里,太容易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是一团翔。

读博前,你只需要学习,学习别人已经做好,精心包装好的理论和知识。在你没有深入的理解一个领域前,你觉得什么东西都是这么的美,这么的高大上。这往往是读博的最初阶段,你满怀期待,抱着几篇大佬写的论文满怀壮志,立志要像大佬学习,做最有价值,改变世界的研究。

等你研究深入了一些之后,你发现大佬写的东西也有很多包装的成分,避重就轻的成分,重大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不了,小的问题无法让你顺利毕业。

这时候你可能会坚决解决重大问题,以便毕业无忧。这时候就开始无边无际的痛苦了,不管你怎么去学习研究,都感觉毫无出路,你在最初开题里写的东西,很多都是些不现实的东西。

然后你就开始为了现实屈服了,毕竟你还是毕业优先。这时候就是更为痛苦的阶段了。为了毕业,你明明感觉自己做的是一堆翔,还是要给这堆翔做上精美的包装,让外人看起来是最优美的杰作。

其实真正做研究的人都了解,在知识的边界里,做出真正美妙,杰出的研究太难了,大多数研究论文在真正精通的人眼里都是漏洞百出的。因为真正的突破必然是不可能成熟的,已经成熟的东西大多数都是被打磨了无数遍的东西,并不是一个人的人力所能及的东西。但是这些对于一个刚刚开始的研究者来说是极其幻灭的,尤其是他的研究往往已经定型,不允许更改了,除非他不打算要这个博士学位了。这个心路历程没有真正经历的人是很难理解的。大众视野里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王垠,他在研究过程里经历的幻灭感是大多数博士都经历过的。他所说的问题确实是事实,但也是他并不理解研究的证据,做创新的研究就是这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即使是再优秀的研究,在最开始的阶段也像一团翔,这时候你必须要把这团翔包装成看起来还不错的东西,才能让它生存下去。之后它可能真的无价值,也有可能会有价值,但在这个阶段,你是无法真正知道和确信的。

博士为什么痛苦,就是因为在这种明明觉得自己做的是一团翔的阶段也不能放弃,需要硬着头皮包装。这种包装能力是研究人员的基础能力之一,也是博士培训的重要步骤。


博士毕业为什么非常之开心,非常之轻松; 因为你不需要那么强制性的去包装啦!即使觉得自己做的是团翔,大不了就换课题嘛。


但是对我个人而言嘛,其实我博士期间已经自我催眠的很厉害了,自我感觉自己做的东西是非常有价值的,只是包装还是不够。所以博士毕业倒没有太多的感觉,博后开始反而觉得非常兴奋,博士阶段还没做完的研究和包装还可以继续进行,有了学位之后也有底气,如果学术包装还是做的不够好,大不了就去自己单干嘛。


最后还是劝各位在读博士和立志要读博士的人,不要钻牛角尖,在知识边界本身就是一个特别痛苦的事情,在今天被广泛接受的东西,在当初可能是连创造者都很难接受的东西。在研究的最初阶段,眼界和思维都不足以让你做出真正杰出有价值的贡献,读博的过程,还是以生存为第一目标,远大的理想必然备受折磨,需要有很高的耐心。学术界以外的人可能并不了解,在学术界,真正突破性的有价值的东西反而是最难以发表的,因为你的表述方式必然不符合通常的学术习惯。不符合直觉的就在于,一个杰出的重大贡献被承认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一个比较小的进步。重大的进步几乎是不可能在学术起始阶段作出的,因为即使你有这样的想法,你的写作能力也不足以让这样的东西发表出来。


放轻松。


user avatar   dr.of.noth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知不知道特斯拉每次回应说的“后台系统显示一切正常”、“后台显示踏板踩得清”里面所说的“后台系统”是什么意思?

特斯拉的意思是说,你在特斯拉上面的一举一动,从你说的每一句话,你的每一个动作,你的体重身型,你的每一次油门和刹车踩塌,你用特斯拉听的每一首歌,特斯拉车身上每个录像机的内容,全部上传到特斯拉公司,特斯拉公司可以任意调用。

我在美国大科技公司也做了一段时间,这种监视用户一举一动的烂事也被迫做了不少。我跟你保证,美国没有一个科技公司没有在做侵犯用户隐私的事情。对,一个都没有!


而特斯拉和谷歌之类的普通美国科技公司有什么区别呢?特斯拉和普通美国科技公司的区别是,特斯拉老板马斯克非常受美国统治阶级和军工系统的信任。马斯克的另外一个公司SpaceX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军方的承包商。马斯克可以说是美国第一大军火商。

也就是说每一个特斯拉用户的性格、习惯,都尽在美军掌握。每一台特斯拉,都可能成为美军在中国的全角度监视摄像头。你买的每一台特斯拉,可能都会变成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台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抵制特斯拉,人人有责。


对了,忘记说一件事。你们知道为什么刹车踏板“踩不下去”吗?因为很可能刹车踩不踩得下去,踩下去了有没有用,甚至油门踩不踩得下去,方向怎么控制,都是特斯拉的程序决定的。到时候要是美国准备向中国突袭,直接让你们车毁人亡再撞死几个行人都可能。

什么,你说美国不会伤害平民?请问你忘了美国是唯一一个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吗?请问你忘了美国用核武器一次无差别杀害几十万日本平民了吗?请问美国现在忏悔了吗?现在向原子弹受害者道歉了吗?

什么,你说日本是坏的,中国是好的?很可惜在美国统治阶层的洗脑之下,普通美国人不是这么认为的:




     

相关话题

  写了一篇很水的硕士毕业论文,如何在答辩的时候让专家们觉得很牛逼? 
  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九旬教授维权获赔 70 多万,怎样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知识成果?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将压缩文科博士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这对我国文科教育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北航一篇的论文被《Nuclear Fusion》杂志撤稿? 
  如何看待媒体报道高职院校学生获得 MIT 博士 offer?是真的吗? 
  学术圈/科学界有哪些智商高成果牛又颜值高的科学界/学者/大佬? 
  如何看待南京大学公开采购招标拟在 Nature 杂志刊校庆特刊稿,预算 120 万元? 
  如何看待美方逮捕两名中国籍高校研究人员,宣称其「破坏证据窃取机密」?目前事件进展如何? 
  怎么知道一名本科生有没有科研潜力? 
  读研期间,导师给的题目做不出来,该怎么跟导师说? 

前一个讨论
现在的美国,欧裔是否从心里歧视非裔?
下一个讨论
博士论文写不下去怎么办?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