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法律行业如何跟互联网结合? 第1页

  

user avatar   xubinlv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看过中伦合伙人贾明军律师写的《人在律途》,会看到一段关于贾律师创业早期和同事们一起搭建论坛的内容。这大概是十几、快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今天大家眼里高高在上的各大所高伙,在十多年前互联网兴起的时候,有不少当年都做过这件事。他们不是搭建自己的网站,就是搞自己管理的论坛。有的论坛成为了高伙发光发热的起点,有的网站发展成了门户类网站。

就像今天很多年轻的律师网红一样,当年因为对互联网敏感,获得了流量的那一批律师,某种意义上克服了营销的瓶颈。但是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律师创业的初衷大部分都是案源,但是要想把在线的流量转化成律师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经常是流量有了,但是就是见不到案子。

这个问题,有些律师很快解决了,也有些律师在面对流量变现问题的时候,想到了另外一种思路。

毕竟,就和今天一样,也并不是所有的律师都喜欢办案子。

有的律师有了案子,会开自己的律所,或者发展自己的团队。也有的律师,或者学法律的准律师,有了大量流量之后会更愿意把案子介绍出去。

因为互联网的自然流量是一个全国性的大流量,同时,又是以小案子为主,对大部分律师来说,这些非本地的、标的额小的流量不能转化成律师费。于是就有人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不赚律师费,我去赚流量带来的广告费,然后我把案子全部介绍出去。

于是就有了互联网门户。


我刚入行的时候,经常接到各种骚扰电话,大多是来自某网,邀请我们注册会员。法律门户网站因为建站建的早,前期有大量的自然流量,就想到通过广告的形式来回流现金。因为我的老师本身很有名气,所以可以说上至各个门户的老板,下至销售人员,我都有一个全面的接触。

其中接触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小伙子姓华,和华晨宇一个姓。这个小伙子原来是他们团队最好的业务员,大概坚持了四五年左右,最后还是辞职了。而那一批业务员,几乎没有坚持下来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这个业务模式并不是很成功。

今天我们就不太容易接到加会员的电话了,也不怎么接到帮你推广的电话了(几乎总是从厦门打过来),一接起陌生电话,就是劈头盖脸的一句:

您好,我是做诉讼保全的!

法律门户的没落,这里面有四个方面因素:

1、律师行业总体行业规模很小,在那几年一直在500亿的水平;

2、自然流量的红利逐年下降,被百度推广吃掉;

3、需要做营销的律师很穷;

4、法律门户需要同时获得两种客户:律师会员 和 法律咨询的普通客户。

首先做法律门户,他的咨询量是不可能靠单个律所的律师撑住的,必须说服大量的律师加会员。

一般是采用电话外拨来解决这个问题,企业要组建一个销售团队,每天给全国律师打电话,让这些律师来注册会员,进而在这些会员中寻找他们的客户。

律师愿意来网站打广告的前提必须是有大量客户来咨询,所以从获客角度说,网站不得不支付双份的成本,既要有律师解答咨询,又要有客户来提问题,相当于用两倍的销售成本获得对接的收益,讲真的有这个干劲,对接贷款或者直接卖车、卖房都成功了。

法律类的获客成本相对其他行业还是很高的,因为法律服务本身不是个日常时间,按照今天中国一年打官司的数据,平均每个中国普通人70年才能摊上一次上法庭的机会,这也就意味着当网站付出大量的成本获得流量的时候,其中真正有需求的客户很少。

在网上有需求的客户,需求标的额相对又比较低,那么律师收费就再降低一个台阶,而律师是不可能愿意支付超过律师费的广告费的,实际上一个律师支付广告费的心理价位,最多不会超过20%,长期来看也就是10%甚至更低,也就是说你想要赚律师们一块钱,你就要让律师赚十块钱。

总的来看,上述因素结合到一起,法律门户付出的获客成本,总会大于她从律师身上赚到的广告费,为了盈利,广告费(位)就必须提高到某个水平,但是这样律师又不可能赚钱,所以就会出现律师会员,尤其是付费的律师会员流失率很高的问题。很多律师买了个广告位之后就再也不续费了。

fapuzy.com/registers? (二维码自动识别)

我今天是从结果上反推过程,可能难免有些偏颇,但是总的来说,大概到2013年、2014年,第一代法律门户的销售们基本都离职了,这时候,又诞生了第二代法律和互联网+。

赚广告费不赚钱,那么赚律师费如何?

法律门户会思考这些问题,所以就有了不收广告费,按照电话收钱、成案后收钱等等各种模式,甚至不久前还有人被忽悠着做法律门户风险代理的转化——你给我交多少广告费,我保证你每年多少创收。当然,很快就失败了。

有的平台是这样尝试的,就把运营模式从收律师广告位,转型了直接卖法律服务产品,其中几个大类别就是:律师函、企业法律顾问、遗嘱、租赁合同等等。其中在线的法律顾问业务,据说是得到了一定意义上的成功。

我们国家互联网行业有个成功模式,就是抄美国的成功案例,当时据说美国的一些网站也搞这个模式,叫做互联网法律服务的2.0版本,于是这些国内做法律互联网结合的也自称是第二代产品。知名的案例就不多说了。现在美国又开始说人工智能结合法律,所以国内也开始研究是不是律师都快失业了。

第二波创业也是鲜有成功,现在这类型的网站目前基本也淘汰的差不多了,我曾经在这些企业上班的年轻同事,最终也惨遭裁员,没了整天写合同的苦差。

除了转化问题外,大部分这类创业失败的原因还包括一部分管理问题。


大概数年前,某一线律协一位副会长想要搞一个创业,因为他手上有不少可以利用的资源——主要是律师会员,他想搞一搞法律和互联网结合,就请我和另外一位法律网站的总裁吃饭。

大佬的思路是这样的,我手里有数万律师资源,我可以搞一个网站,只打流量,然后把流量分配到这些律师那里,由律师给我变现。

这个模式其实在当时来看就已经比较落后了,而参与饭局的老板恰好是一个非律师,无意中投资开了律所。这位非律师老板就劝大律师不要创业,话是这样说的:

1、你们律师创业基本不会成功;

2、你们不愿意承担风险;

3、你们都是想,半年回本,一年就要盈利,不盈利就不做了;

4、我今年计划烧800万,到目前为止烧了600多万,我担心怎么把钱烧完;(当时已经接近年底)

这顿饭成了一顿劝退的饭,从头劝到尾,一个非律师老板加上一个总是爱指出为什么事办不成的我,让饭菜的味道都变差了。老律师是否创业,我今天不得而知,我相信就算他真的投钱进去,今天这个网站大概率也是不了了之,不至于我们大伙听都没听过。

今天法律和互联网结合,基本是法律占了上风。大部分苦于营销的律师,或者功成名就但是有更高追求的律师,都羡慕互联网行业的ABC轮,做着上市的梦。这里面没有本钱的律师就不提了,因为大部分都是做了梦,连个架子都没有,但是也有些律师是下了血本的一顿操作,不成的也是比较多。

在饭局4条的基础上,我把过去经历过的几百次律师创业给大家总结一下,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有的律师是请我去三亚做游艇的,但是我也还是想把他们归纳到创业失败的案例里。

律师搞不成互联网,一般都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爱装,爱吹,总是想讲个故事,炒个概念。你去问任何一个律师老板的互联网产品,我敢保证他都有本事给你说成行业里“独一无二”的划时代产品。这一点就和锤子手机一样,虽然长得和别人基本没啥区别,但是就是能说成匠心独具、创意无匹。你们总是觉得老罗能吹,那一定是因为你平时和律师们接触太少。

第二,包装都是精美的,包括网站的UI都很漂亮,甚至互联网企业的办公室也基本都是律所的风格——互联网企业都是乱得很,没事大家去知乎溜溜,就知道程序员们的办公室都是什么德行,但是只要和法律一结合,得,大办公室,大会议室那就是必须的。几个老板必须一人一个大房间,大厅和前台搞的巨大无比,就是找不到程序员的工位。

第三,钱都是爱花别人的。大律师总是很多企业客户,企业客户容易被律师忽悠着投资。律师害怕风险,但是并不害怕别人承担风险,所以经常会看到有一些投资人听到法律+互联网这个概念后,就一往无前了。一般来讲结果是这样的,非律师投资律所,干好的不多,但是绝不是没有;非律师投资律师去搞法律以外的行业,通常血本无归。

第四,不懂互联网行业的管理。大律师和码农是基本没法正常沟通的。码农听不懂律师的需求,律师搞不懂码农的工作。律师老板不知道该外包还是该自己搞,所以鲜有成功案例。我说的成功案例,纯粹是站在用户角度,一个功能完善,用着舒服的产品。要不就没功能,要不就不舒服。

第五,不担风险。这里的不担风险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大部分律师不愿意丢掉业务。一来我没见过谁注销了律师证开互联网企业,二来律师们大概率还要发展自己的业务。首鼠两顾。干好一个事,首先就是专注。专注这个品格在同时办好几个案子的律师界是不存在的,我们经常在饭局上又听到某个大律师说,最近投资了个手游,或者投资了个这个那个的。

大家都是天天做加法,但是不爱做减法,一个案子(项目)还没完,就急着去搞下一个案子(项目)了。


我讲这些我是说什么呢?

互联网和法律结合,千万别让搞法律的参与。非律师创业,律师去搞股权架构之类的挺好,你让律师创业,他是不是填进去一群实习律师和法学生做基层都很难讲。如果有人想发展互联网和法律结合,那么我认为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它本身就应该是一个互联网企业,而不是一家律所。

这几年干得好的几家,除了个别律师大牛确实令人钦佩之外,我比较佩服的是icourt的胡老师。胡老师通过做律所的项目管理软件快速占领了市场。大家知道,胡老师是做培训起家的,他的思维和我们律师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差异。

别的不说,同样是搞线下,我很少见到律师事务所搞得比icourt好。同行们总是认为实习律师万能,其实哪个专业的学生都是各自专业的人才,光是办会这一项,人才就分三六九等,不存在法学院出来的人可以当贤者之石用的道理。

今天中国最牛的几个互联网企业,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基本上都对法律这个冷僻行业兴趣不大。百度曾经一度搞过一个产品叫百度律师,想要用他的头部流量来参与到法律服务这个垂直领域。但是百度有个特点,就是除了百度推广,基本什么产品都做不太好。这一点是他发挥一直特别稳定。

其他的企业有涉足的是人工智能方向,但是短期内我们还看不到什么能颠覆律师界的产品。甚至退一步说,短期和法律相关的互联网产品,应该是一个能上市的都没有。

目前我比较看好一个产品,就是天眼查。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天眼查它具备几个特点:

第一,流量大。这个是互联网时代,目前少有的红利。他的流量不需要去百度买,不会出现给百度支付广告费再扭脸找律师要的尴尬问题。

第二,定价明确,UI简单,没有广告位。

第三,开发能力强大,碾压绝大多数律师的互联网企业。

第四,法律和他的主营业务靠的很近,查老板查关系,还查个什么来着,做法律服务顺手就做了。

最主要的是,创业主体不是律师,不着急变现,只要能给核心产品带来附加值就行。这样他有充分的时间占领市场。


商业社会,不存在必然胜出的产品,只要你不断尝试,成功又非常甜美。

这不代表我们就应该无脑的反复做同一件事,因为失败总是可以总结经验的。我写这篇文章,不在于说怎么做成这件事,或者预测某个产品是否能成功,而是在于通过总结过去这些失败的教训,帮一些脑子不冷静的律师、所主任、还有投资人泼一泼冷水。

每个人都觉得我的创意无敌,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如果你看自己,不看过去,不看历史,不踩着别人的尸体前进,你就不过是和中国的买房人一样,一遍遍重复过去失败的故事。开发商会积累经验越来越擅长对付业主,而业主永远在买房时不看合同,大笔刷刷刷就签字。

如果我们能在过去的失败中总结教训,多一点务实,多一点长远的眼光,尊重其他行业的创业规则,我们才能更早看到法律和互联网真正的结合,产生一个法律版本的,不说太高的目标吧,至少有一个丁香医生怎么样?


前两天我的年轻朋友请我吃饭,也是正在创业,对于该如何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设想,要找我论证。小朋友大几十万的创收,在同龄人里算是翘楚。但是对于未来的发展,他还有无限的遐想。

我问他,你的目标是什么?他说:要轻轻松松赚大钱。

在这个目标之下,思考的方向就是,一不能办案子,二不要开律所,一定是要把法律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因为律所上不了市,但是互联网公司可以上市。这一番总结下来,似乎不搞个法律和互联网结合都不行了。于是整个氛围就朝着这些李子柒、摩拜、瑞幸咖啡的现象级致富去了,法律渐行渐远。

说着说着,突然就提到了讲故事。

年轻人嘛,创业就涉及到资金问题,那么拉个投资就是当务之急。讲故事这三个字,一下子就让我想起十年前我的另一个朋友。当年大家都很年轻,在律所上班,但是他很早就走了。

每隔那么几年他就回来一次,每次见到我,他都给我说,他要颠覆律师界

我记得有一次,他还给我说,他见了李开复,他要给李开复讲故事。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这位朋友已经相忘于江湖,是否颠覆了律师界,显然是没有的。

80后的那位已经不知道哪里去了,回到这一晚,在饭局上,90后的这位想要颠覆律师界,飞升到其他世界从此不再做律师的小朋友就告诉我,语重心长的说:

徐律师,你不懂我们90后的心理。你知道我们要的是什么?

我们90后要的是:不累,有自己的时间。你看你这样管理律所,多累!我们一看,律师混的不行,累死累活,律师混得再好,最多也就是你这样子,累得要死。我们就觉得当律师,没前途!

我说那你不想累,还要有钱,你拿时间干什么?

他说了一句逼格很高的话:我可以喝喝茶、看看书,岁月静好。

我突然觉得自己老了。以前很多人管我叫徐叔,我一直觉得把我叫老了。可是在听到小朋友人生理想的一刻,我有所顿悟,感觉自己确实境界不足。

以我这颗老化的脑筋,如果我讲好一个故事,法律就和互联网结合了,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啊。

我感觉,或许有一天,你们可以叫我故事大王。

我不会讲故事,但是我可以把别人讲的故事讲给你听。

因为颠覆律师界的故事,我听了太多了,但是今天中国法律行业和互联网也没生下一儿半女。

等我故事再多给你讲几个,那真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

不知道哪位能有李开复的慧眼,也给我上个市啥的。




  

相关话题

  女子购买南航快乐飞后遇 14 次航变,如何看待快乐飞这一类型的营销模式?航司服务该如何保证兑现? 
  5G 的出现会衍生出什么新型职业吗? 
  怎样看待儿童节妇女为患病女儿偷鸡腿? 
  领导层的公务员从事商业活动,比如自己经商,是否被法律允许?从现实来看,是否普遍? 
  如何看待翟欣欣时隔半年重出江湖开始投诉知乎上的有关她和苏享茂的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取消「网络中立性」法规? 
  苹果 App Store 下架人人视频,这是怎么回事?可能是由于哪些原因? 
  如何看待罗冠军强奸事件,未保留证据给强奸犯的惩罚最大能到什么程度?女生遇到类似情况如何保护自己? 
  如何看待由于肺炎部分学校使用钉钉上课,钉钉遭差评的情况? 
  如何看待“95后”小伙贪污近7000万挥霍一空?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肖战工作室 4 月 21 日发布的声明?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Fate /Grand Order (《命运/冠位指定》)这款游戏?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