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会发生南京大屠杀? 第1页

  

user avatar   xu-ze-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那个年代打仗就是这样的……

只是因为日军倾尽全国之力,加上大量果党部队混迹入人群,导致了这个悲剧。如果入侵的是同样数量的俄军,英法联军,结果应该是相似的。日军在里面有百分之七十的责任,安排错误战略战术的腊鸡果党占百分之三十。

不说外族,也不说外国,单单十九世纪中后期国内就发生了三次成规模的大屠杀,屠杀人数全部以千万计算,占到人口总量的百分之五以上。

1.同治回乱(部分沙俄势力参与,后期清廷又杀了一波):死亡2000万以上。

2.太平天国运动:死亡6000万人

3.太平天国平叛:死亡4000万人以上

这里尤其要说的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我自己家是长三角一代,有族谱。曾国藩“曾剃头”的名号是怎么来的呢?一般长毛来的时候,城里的人得死一半。但是曾国藩的湘军一来,城里的人要死百分之八十,炼狱一样。湖州,嘉定,金华一代甚至能杀到整片地方的村子不留一个后。湘军的战斗力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对打砸抢掠的纵容。

抗战前后,果党对苏区的扫荡也是十分残暴的(口号是“人要换种”),甚至我军内部,也有非常残暴的事情(请查阅夏曦资料)。

所以,只要整体人民人文素质低,国力衰微,一旦战争就会发生现代人认为极其匪夷所思的事情。其实屠杀一直有,只是没有再在这片国土上大面积发生而已。93年的卢旺达,98年的印尼,03的阿富汗,15年的叙利亚,哪里没有大规模的屠杀呢?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日军就是一路杀过来的,南京大屠杀并不是日本军人突如其来的丧心病狂之举,而是其在江南各种暴行的“集大成”之作。

只不过是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实在是过于惊悚,以至于他们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的暴行长期以来被人忽视了。你要是仔细看看日军的行进路线就会发现,那根本就是用中国人鲜血铺成的征服之路。

8月23日“罗泾惨案”。

从8月底持续至11月初的“宝山大屠杀”。

11月中下旬的“常熟屠杀”、“苏州屠杀”。

还有无锡屠杀、江阴屠杀、常州屠杀、镇江屠杀……等等等等。

南京大屠杀中的所有暴行,你几乎都能在这些地方找到原型。

比如说杀俘:

日本兵进城时,到北寺塔搜查,把躲在北寺塔里面的中国兵捉住,用绳子绑了,拖到大雄宝殿前去杀。日本兵用刺刀把中国兵一个个杀死。我们躲在屋里,吓得要死,也不敢看,只听到中国兵的喊叫声。日本兵走了,我们开门去看,有五六十个中国兵被杀死了,地上到处是血。[1]

比如说破坏财物:

1938年农历六月初七,一支日军在吴淞江巡逻追击国民党溃军,在花桥镇陆巷登陆,包围了百家村,村民纷纷逃离,日军搜不到“支那兵”,就纵火烧房,大火烧了两天两夜,涉及三个自然村。[2]

比如说臭名昭著的“百人斩”,实际上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是从无锡开始杀起的,东京日日新闻从11月30日开始报道,之后在12月4日、12月6日、12月13日连续进行了跟踪报道,俩人是一路从无锡杀到南京城外的

用人做练刺刀的活靶:

朱泾乡引家厍严生云,被日军捉到吕巷,绑在廊柱上,用香烟头烫头和耳朵,用刺刀戳他的脸,并一再把严抛到河里取乐。最后把他拖到三星桥边一个小坟上,20 名日兵排着队轮番把他当活靶子练枪刺,活活刺死。[3]

那么这样一支军队,从8月份一直烧杀抢掠到了12月,用人肉和鲜血喂饱了之后打进了南京城,你难道能指望他们忽然转性么?你难道能指望他们忽然变得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怎么可能!

实际上,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延续。对日本而言,他们原定战略中并不包括在淞沪会战后马上进犯南京,到37年11月7日,东京方面交代的作战任务还是“与海军协作挫败敌军战斗意志,为寻找结束战争的机遇而歼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华中方面军的作战区域大体是苏州、嘉兴一线以东地区”“这只是扫荡上海附近之敌,绝不是攻占首都南京那样积极的任务。”[4]。然而大家可能都知道,日本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叫做“下克上”。

……谁要听你这个啊!

老子来都来了,为啥不打进南京城?

然而问题在于,预先制定的作战计划里没这个啊!所以补给怎么办?跟不上啊!

一方面,几乎是唾手可得的巨大战果让日军无法克制自己的战争欲望;另一方面,这种完全出乎军部意料之外的作战行动让补给变得岌岌可危。所以最后日军一拍脑袋,干脆,咱们就地“征发”算了。

说是征发,其实不就是抢劫么。

假如说在这之前,日军的暴行还要被战争的外衣所掩盖一下的话,那么在这之后,这种暴行便迅速转化为明目张胆的、普遍化的行为。日军直接同沿途中国人民展开了对生存资源的争夺。

一路行军的过程中,因为日本的物资没有到,我们就在当地征集食物。鸡之类的就从老百姓那里偷过来。我们用钢盔把稻皮捣掉了吃。 所到之处,征发了猪和鸡,把肉塞进饭盒里。因为没有运米食品,所以都是在当地征发。行军中全部是当地征发。[5]

而日军的高级将领则对此熟视无睹、甚至是暗中鼓励。毕竟这种劫掠能够振奋军心,进一步刺激军队狂热的作战情绪。因此在这种纵容下,日军逐渐由最初的有组织的、带有军事目的暴行转变为松散的、普遍自发的、以劫掠为主要目的的暴行。

因此在进入南京之后,日军已经对类似的屠杀、抢劫等暴行了然于胸了。对这些日军来说,他们在南京城中的大屠杀,不过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战争生活的一部分。抢劫、强奸这些行径,也不过是他们平时“征发”日常的一部分。

所以我认为,日军占领南京后是否有自上而下的“报复思想”、“震慑思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侵华日军身上的人性早就在战争中被消磨殆尽,他们有着充足的、自下而上的强烈施暴欲望。这种欲望伴随着南京城的沦陷而在日军之中到达了顶点,军国主义的狂热宣传、旧日本军队的严重不平等、军队高层的刻意放纵、长期战争带来的巨大压力与作为征服者而产生的兴奋感混合一起,使得他们向南京城中的中国军民伸出了魔爪。


PS.大家假如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江南各地的地方志,以及相关的口述史。其惨状并不在南京之下,抗战中民族遭遇的苦难是超出想象的。

参考

  1. ^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惨案——侵华日军暴行录》,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224 页。
  2. ^ 侵华日军在昆暴行录编委会:《牢记血泪史》,第 2 页。
  3. ^ 上海市金山县县志编幕委员会编:《金山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730—733 页
  4. ^ 《临参命 138 号》,王卫星、雷国山编:《日本军方文件》,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 11 册,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第 4 页。
  5. ^ 松冈环:《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侵华日军原士兵 102 人证言》,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user avatar   slyfoxelf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南京大屠杀这是江浙沪大屠杀的一部分,在整个淞沪会战期间,江浙沪地区被屠杀的民众不亚于南京。但南京最集中,规模最大。


user avatar   lutug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京城遇到的抵抗较小,上海则是因为国际社会之观瞻所在,日军不便放肆。

南京的屠杀也是在驱赶完外国大使馆人员之后才进行的。

总的来说,原因有两点:

一是情绪发泄。南京大屠杀之前是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的一系列战争,中日双方都很顽强,日军遇到的阻力比他们预想的要大很多,心理准备首先就不足,加上艰苦战役造成的战友伤亡,士兵内心均非常压抑。而南京沦陷是一个节点,在日本人眼里,中国国都沦陷就几乎意味着中国的全部溃败,战争即将结束,因此在城破之后便进行了兽性的大发泄。

二是抓捕中国士兵的扩大化。南京城破后有大量国军士兵混入平民,日军遂进行严厉搜捕,在这一过程中就触发了滥杀现象,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另外,对于抓捕到的国军俘虏,也出于贪图省事,不愿意承担管理俘虏的成本原因而一律进行处决,也助长了滥杀的势头。

除此之外,日军对中国人的蔑视观念,日军军队里等级压迫的恶劣风气,也导致了日军士兵内心的扭曲。日军长官对屠杀的纵容自然也是重要原因。

南京城集中性的屠杀,到了外国大使人员返城,以及次年春季维新政府和地方维持会成立后,基本结束,但是零星的杀戮仍然在继续。


user avatar   ysyuan-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旧日帝军队的必然。在大正时代的短暂自由化改革后,旧日帝 国军又恢复到彻底的封建化军队上去了。

虽然说凇沪会战、南京保守战蒋介石打的很差,但旧日帝 国军也损失三四万人,这是旧日帝 国军陆军不能接受的,如曾国藩攻陷天京后一样,泄愤立威式的大屠杀不可避免。在之后的战场上,旧日帝 国军一旦遇到激烈抵抗,必然要屠杀泄愤。

Ps:日本帝国军队不叫皇军,叫“日本帝国国军”


user avatar   verymaids_adam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正的答案可以看一看《读书》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松井石根在上海之战后,认为日军收到重创,打乱了原先的战略计划,遂下令于南京一役“震慑”中国军队和百姓,制造“恐怖”气氛。谷寿夫熟读中国史,于佛教(日本佛教中对于杀戮和死亡的观念与中国大陆的佛教存在本质不同)亦有深入钻研,认为满人入关时的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对于江南汉人的震慑力,同样可以移植于彼时的民国首都南京。正式这种思维和战略之因,才有了南京大屠杀之果。


user avatar   Ning_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南京事件起因一事读过一些文献,中日两边的都有,见过不少说法,感觉最常见的是日军报复说,其次是震慑/膺惩中国说,还有就是缺乏粮秣也有一些。

这些原因都是比较直接的原因,如果说稍微追根溯源的话,中国的说法是认为日本军队比较野蛮残忍,并且存在比较普遍的敌视中国的情况,所以才会造成一个参与人数和死亡人数如此之多的屠杀事件。



(1)

但是实际上,历史上如此重大,死亡人数如此之多的屠杀事件,肯定不会是因为一两个很小的原因就造成的,而且根据记录,日军不仅是屠杀俘虏,还有屠杀平民,掠夺财物,奸淫妇女等多种行为,个人认为还是不能够非常简单归结到类似“为了打击中国”这样简单的原因上。

而且另一个有些有趣的问题是,很多研究学者对于南京大屠杀是必然还是偶然一事其实是有争议的,题主你问如果没有南京事件,会不会有上海事件,或者北京事件什么的,恐怕我只能说,非常有可能。


开始的话,最好还是从日军进攻的计划开始看:

这图中蓝色是日军的进攻路线,红色是中国的,看一下大概,日本海军和13师从后路围堵,当年的中国就是这么弱,制河权都没有。东南方向集结大军准备进攻,不难看出日本陆军的这场战役实际上打算打的是歼灭战。

而且还是那种滴水不漏的包围歼灭战。日本陆军在整个二战期间对于日内瓦公约的无视是很有名的,军队逃不出去,混在民众里面,抓俘虏可以抓错些人吧?所以死点平民不是很大的问题,当然按照公约俘虏可以杀,但是你要审判以后才能杀,不能直接就杀了。


然后稍微广的看一下,日本军队有胡闹的人,但是高层还是比较理智的——和一个比自己落后得多大国打持久战没啥意义,能速战速决是最好的;但是首先国民政府没打算投降,其次是虽然中国军队作战失败的时候居多,但是意志还是很坚强的,日军打得也不是很顺利。先不说补给的事情,就是光中国那么大数字的军队真要处理也是很麻烦的。当时蒋介石已经去了内地,至少日军是失去了先机的,中国军队的特点是多而且散,日本是少但训练有素,如果去打持久战,会很慢很麻烦,而当时日本并不想打持久战。

所以这个时候,南京集结了很多的国民党军队,对日军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了,一下子可以消灭如此多的中国军队,而且还有精锐的教导总队等部队,也许没准一下子打个元气大伤呢。

所以我觉得南京大屠杀的原因之一,至少不这样做没有发生南京大屠杀的客观条件,必须要算上日本军队从一开始就打算打一场彻底的歼灭战这一点。




(2)

当然仅仅这一点肯定不够的,歼灭战很多,也不是每次都死个二十万以上的平民的,肯定还有其他的问题的。

当时情况,之前淞沪会战,双方损失都不小,而且日本方面对于战争的进行有些动摇,而北方的苏联也是个威胁,本来是有一条苏州-嘉兴的制令线,并且不扩大的,但日军上层约束不了中下级的军官,执意往前推进,后来松井石根他们真的搞出了事实,大本营只好承认。

但是,但是大本营本来没下命令向南京推进的,而现在人往前了,补给线没有推进,辎重部队在作战部队非常靠后的地方,那么怎么办 —— “就地征收”,于是这就开始了掠夺杀害抢劫,而且南京之外,苏杭、无锡、金山这些地方都有过日军暴行的记录。

而这个时候指挥官的命令又进一步的推波助澜,目前可以证明的记录有“不论妇女儿童,凡中国人一概都杀,房屋全部放火焚烧。”、“大体上不保留俘虏,全部处理之。”这样的命令,这明显就是要死人的前兆。

这是推波助澜,把咸鱼放到饿锚旁边。

那么一般来说,军队里面的军人如果有点良知的话,也许会稍微反对一下屠杀的情况,毕竟你可以选择只抢劫的。




(3)

但是,当时的日本军人们做得到么?

也许有一些能做到,但表现出来的是,大多数人做不到。

原因在哪里呢?

现代人基本都认同爱国不等于敌视邻国,但是当时的日本,只能说有点微妙,昭和,大正,明治,日本的民族主义是稳步上升的,对君主的崇拜和本国资源不足的事实以及为了强大的日本,碰上了中国这个地大物博而又落后的国家,这么一个顺水推舟的样子,那么除了为了大日本帝国的未来,天皇的荣耀,我们这些军人该做什么呢?

征服满蒙、征服中国、征服中国人。

这惟妙惟肖的一幅画。

哈尔西在战争期间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Kill Japs, kill Japs, kill more Japs. 这点想必当时的日本人也感同身受。

那么有没有日本人说出来了呢?

真有,我读过津田道夫的《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人的精神构造》,这里直接引用,比我自己说有说服力:

忠君爱国的圣战意识是对中国人的蔑视,在日本,爱国心经常变形为排外主义的所谓忠君爱国,没有抗拒感而接受。

而南京呢,中华之首都,文明古镇,六朝古都金陵城,所以说怎么办就很明显了。

当时日本看不起中国这事,不必讳言,理解了反而有很多事说得通,比如为何日本只在中国战场使用明显违反公约的生化武器一样,比如为何屠杀俘虏的情况中国要比太平洋的岛上多得多。

不过我觉得需要提到的一点是,在一些日本方面的文章中,经常提到过一些当时的士兵表示是由于自己内心长期的压抑,将对上级的不满转移到了中国的民众和俘虏身上,好比家长公司被骂了回家打孩子一样。

打仗就会有人死,看多了人死会对活着的感觉产生怀疑,对士兵来说,通过怎样的行为能感受到自己还活着?去杀人,去强奸,去享受,去宣泄。

而当时日军的指挥官也是这样想的,有意无意的纵容士兵这样做,加上日军编成是乡土连队,一个连队基本都是同乡人,可能是亲戚或者堂表兄弟,如果有个亲戚或者朋友被中国人杀死了,那么找个中国人杀了复仇,很奇怪么?

这种说法同样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4)

总结一下的话,南京大屠杀这么大的一个事情,原因肯定是多方的,归结到任何几个点上都不全面,包括这个回复里面写的这些,肯定也是不全面的。每个人看这个事件都能看到不一样的地方,我现在反而很理解我国为何对日本改教科书的事情特别敏感,日本从昭和到明治时代的教育上面一字没提,但日本那么多年轻人为何为了天皇去死一点犹豫都没有?

坐上樱花,回天,万岁冲锋的那些人很多也就是20多岁,为什么就去了呢?

真的和教育一点关系都没有么?

说实话我觉得关系是很大的。

那么如果政府能约束军队,能否就没有屠杀了呢?

也没准有可能,但这是日本政府统帅权独立和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的问题,归根结底要说到明治宪法和山县有朋上去。

如果没有当时南京地区日本军队的下克上越过制令线,也许南京老百姓也就跑光了,但日本军队下克上的传统原因要去哪里找?


这些基本是一系列让人很难回答的问题,所以我还是觉得,在面对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的时候,不应当以区区一二国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而是在更高的角度,以不让类似事件再次出现为目标而进行研究和讨论,而不是因为政治立场和其他问题在这里吵吵闹闹。


- end -


user avatar   da-qing-er-chen-hong-cheng-c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柏林墙推倒以后东西德真的彻底融为一体了吗? - 邹博文的回答

不是经济学专业,对两德合并无力回答,但是有关两德统一的公法事实的错误有必要指出。

现在讨论两德统一的问题。事实上,从来没有过两德统一,只有东德灭亡。1990年6月,东德政府决定引入西德马克来拯救陷入崩溃边缘东德经济。在之后的几个月内,由于经济无法改善,愤怒的人民走上街头,有良知的东德领导人们不愿意向人民开枪,政府迫于高压,自行解散。此时,1990年9月20日,全世界再也没有东德政府这个名词了。政府解散后,旧有各州纷纷独立,并最终仿照60年代萨尔州的例子,加入联邦德国,西德议会一一批准,才有了今天统一的德国。世界历史提到10月3日两德统一的日子,其实是照顾东德人民的感情。这在当时是联邦德国和几个州之间的事,东德政府已经在半个月之前不复存在了。

这一段不符合史实。东德政府并不是自行解散,而是根据两德条约的法定步骤,这是柏林墙倒塌后一步一步地来的。

1989年11月28日,西德总理提出分阶段建立德国邦联(还不是联邦)的计划。

1990年2月13日,华约与北约成员国外长会议做出决议,规定东德大选后成立的新东德政府就可以开始统一谈判。

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大选,西德基民盟支持的东德“德国联盟”获得胜利,成立了新的东德政府。此时的东德实际上已经不是彼时的东德了,“有良知的东德领导人们”的几句话无从说起。

1990年5月18日,两德政府签订了第一个国家条约,确定了货币、经济和社会的联盟。货币联盟于7月1日起生效。

1990年8月3日,两德政府签订在两个德国境内举行全德议会选举的准备与实施协议。这个协议又于8月28日得到修改。

1990年8月23日东德国会通过了东德各州以州的身份加入联邦德国的决议。根据这个决议,为了符合基本法的规定才按照德国传统上的划分恢复各州;早前的1952年,为了便于统治,东德的历史上的5个州被划分为13个专区。这也是形式上的,东德五州真正建立起民选政府是统一之后的事情了,各州纷纷独立的说法无从说起。直到统一后的1990年10月13号,东德五州才进行了第一次州选举。

1990年8月31号由两德签署第二个国家条约确认两德统一,这个条约确定了两德统一的具体形式是东德解体、以各州的名义分别加入联邦德国。(Vertrag zwische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und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 über die Herstellung der Einheit Deutschlands;Treaty betwee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and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German Unity)

然后两德同四个占领国进行谈判,并于1990年9月12日签订有关修改德国国际法地位的“二加四协议”。

总结:东德政府解散并不是崩溃式的,而是根据相关宪法性法律和国际条约进行的法律步骤。

参考资料:康拉德·黑塞,商务印书馆,《联邦德国宪法纲要》第68-74页。(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 Auflage, Heidelberg 1995 (Neudruck 1999),pp95-98)

德国自神圣罗马帝国崩溃后的统一问题,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上被称为German Question。可以去Google Scholar查找。

手边有两本英书可以推荐。

Peter Alter的《The German Question and Europe:A History》和Dirk Verheyen的《The German Question:A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Geopolitical Exploration》

中文书可以参考玛丽·弗尔布鲁克的《德国史:1918-2008》

这几本书的最后几章都是讨论两德统一后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状况,写作的年代也比较新,都是2000年之后写成或者最新修订的。




  

相关话题

  五代十国的时候,为什么皇帝这么不值钱,这么多人称帝?称帝合法性在哪? 
  民国时期四大家族真的全都贪腐么? 
  如果当时日本击落美国载有原子弹的飞机会发生什么? 
  甲午海战中,丁汝昌执行的是谁的命令? 
  怎样客观的评论杨虎城? 
  为什么李靖的名气远不如卫青、霍去病? 
  历史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是韩国(朝鲜)原创的? 
  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分餐制,为何演变成现在的合餐制? 
  日本社会的阶级固化有多严重? 
  现实中的关毛是个怎样的人? 

前一个讨论
对考研政治学科很抵触,肖四除了马原部分其他的根本背不下去,我只想过国家线,该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b站up「两米高的猫哥和36只猫」把狗肉馆的狗偷偷放跑的行为?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