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二战后德国的快速崛起?为什么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反而能迅速超越英法? 第1页

  

user avatar   yun-shi-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45年5月,在经过激烈战斗以后,苏联军队占领了德国首都柏林。就在苏军逼近总理府的时候,希特勒自杀,随后出现的临时政府向盟军投降。

二次大战后,整个欧洲几乎到处是废墟。希特勒曾经说过,如果他的军队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么他本人和整个德国都将陷入无尽的深渊。纳粹“元首”这个预言在二战后迅速变成了现实。德国作为二战的发动者之一,遭到了盟军猛烈的炮火打击,放眼望去满目疮痍,绝大部分壮年男性死于战争或为战俘,国内劳动力极其缺乏。盟军持续三年的战略轰炸,苏联潮水般的钢铁洪流,将德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夷为平地;大量领土被割让,国家本身都被分为东西德,长期处于东西方政治、军事较量的漩涡中。

由于长期的战争,德国在战后已经是断壁残垣。在对战后德国城市的诸多描述中,大都充斥着伤心绝望的感觉。例如,德累斯顿不再被比喻为“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而是被比喻为“月球表面”,规划官员认为要“至少耗费70年”才能重建完毕;慕尼黑如此破败,以至于“人们真的相信末日审判不日将至”;柏林“支离破碎,只剩下瓦砾堆堆、破屋处处”。科隆“东倒西歪,花容失色,消失于瓦砾堆里,孤立在废墟丛中”。整个德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经济崩溃、物资奇缺,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严重困境。

但是,就在这种绝对逆境下,西德居然能够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迅速翻身,经济上甚至超越英法(冷战后期还超越苏联),复苏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原因何在?

在云石君看来,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分析:

第一,军事基本由美国接管,开支大省。

1934年,随着老总统兴登堡的去世,希特勒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并在随后破坏了《凡尔赛条约》,带领德国走上了扩军备战之路。纳粹党上台执政后,希特勒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等手段,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在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刺激下,德国经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国民生产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纳粹创造了德国经济恢复的奇迹。

随着持续衰败了十多年的经济形势一天天好转,德国的战争机器也运转起来,其军费开支也与日俱增。1938—1939年,德国的军费开支为172亿马克,占国家预算的 54%;到1944—1945年,德国军费增加了 4.8倍,达到994亿马克,占国家预算的 66.5%!毫无疑问,军费已成为纳粹德国的首要支出,德国正朝着战争的深渊滑去。

战争结束后,德国受美英法苏的牵制,军事基本由美国接管,失去了国家主权,犹如一只被人任意宰割的羔羊。但是,抛开这种种不利影响,有一个利好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可以节省大量的军费开支。

战后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战前的一半,既然军事开支减免了,正好可以尽全力进行经济建设。而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经济建设,这也为后来的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

第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给西德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

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欧洲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整整持续了4年度之久。在此期间,联邦德国(西德)等西欧国家通过参加经合组织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为西德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可以说,马歇尔计划的输血援助,为德国进行大规模战后重建的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也不得不承认:“没有美国的援助,德国的复兴是不可能的”。

说到这里,有人要问了,美国为何要对德国这个邪恶的轴心国进行扶植输血?

这一点其实也不难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首先,抵御苏联,德国是桥头堡。由于政治、人文、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矛盾,美苏双方在二战结束后就开始了冷战对峙,而苏共的红色意识形态也开始逐渐向欧洲渗透蔓延。在此背景下,欧洲共产主义抬头,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联盟极有可能对美国形成巨大的威胁。而德国地处欧洲核心区,又位于冷战前线,是对抗苏联的桥头堡。因此,援助德国是美国遏制苏联和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必要措施。

其次,是为了制衡欧陆同盟势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共的影响日益扩大,力量急剧上升,在历次选举中,均以国会第一大党参加历届政府。对此,美国深感不安。由于意识形态分歧以及压制法国在欧洲大陆一家独大等方面的缘由,美国必须要扶持援助德国,进而增强在欧洲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第三,德国无形负担低。

二战后的德国,国土沦为废墟,大部分军事基地、军工厂被摧毁,国运可谓是一落千丈。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战争虽然摧毁了有形资产,但是无形负担也随之降轻,这也为二战后德国在重建中能够轻装上阵提供了便利条件。

纳粹德国纳粹党的全称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在这个名称中,出现了“社会主义”和“工人党”字样,乍一看,纳粹党是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而事实上,纳粹党与坚持公有制的德国共产党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势不两立、水火不容,是一个极右翼政党。纳粹党在活动初期是小资产阶级的——或者说是试图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进入夺权阶段又与德国的大资产阶级勾搭成奸——是真正的“封建余孽”。可以说,纳粹的壮大离不开容克贵族大资本家的扶持。

战争结束后,容克贵族大资本家分崩离析,原有的军国主义经济和社会基础被摧毁,原先的社会结构被彻底推倒。在此基础上,新的社会基础和秩序按照现代模式重新构建,符合现代经济发展基础,社会成本和制度成本较英法这种老态龙钟的大国要轻得多。这也使得德国能够尽快迅速翻身,重新走上经济复苏的正常轨道上来。

第四,全球一体化和欧洲一体化的潮流。

二战结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潮席卷全球,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各国在经济上打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扩大市场,发展大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二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欧洲不再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反而成了新崛起的两大超级大国――美国和前苏联争霸的前沿阵地。贫病交加的现状让欧洲各国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为了让欧洲从战后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解脱出来,实现持久和平与发展,欧洲各国必须联合起来,组建经济政治联合体。由此,欧洲的一体化趋势不可抗拒。

在欧洲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德国作为欧洲的中枢,在实现经济复苏和繁荣的道路上,主动选择了融进欧洲区域经济广泛合作的大潮中,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与邻国加强经贸合作。

譬如,为了融入欧洲一体化的潮流中,德国与法国这两个昔日宿敌也逐渐联起手来,组建了欧洲六国煤钢联合体,经过60多年的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在吸纳了更多欧洲国家加入后,从项目单一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发展成当今集政治、经济和安全为一体的“多元化联盟”。而德国凭借着自身的工业实力,逐步领导欧盟事务,成为欧盟的扛把子,并在其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欧盟的成立,为欧洲内部避免发生战争发挥了重大作用。不过,随着欧盟的扩大,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欧盟东西之间、南北之间的差距在加大,面临着“多速欧洲”的困境;另一方面,与前辈们相比,欧洲精英们对欧洲一体化信心不足,英国甚至提出要“退出欧盟”。面对诸多棘手的难题,欧盟又将如何应对?在内部矛盾重重的背景下,欧盟会不会走向分裂?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将持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165章——德国之第11部分。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持续收看全部云石君原创文章。




  

相关话题

  希特勒是怎么死的? 
  为什么老是有人质疑战国动不动出动几十万大军?巴巴罗萨德军550万把多少后勤非战人员算进去了? 
  德国的男女混合桑拿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法国自路易十四起的梦想的天然边疆是哪一范围? 
  二战德国为什么丢了制空权? 
  德国政府宣布托管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德国子公司,两国外交关系还会影响哪些领域? 
  德国海军总监称「普京应该得到尊重、克里米亚半岛已经永远失去了」,随后道歉并辞职,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为什么要处决墨索里尼的情妇? 
  欧洲为何没有成为大一统国家,或者说中国为何没有小国而治? 
  日本在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活体实验细菌实验,但是在二战后期为什么基本没有看到细菌武器的使用? 

前一个讨论
海王渣男会有报应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同样是二战抗德前线,英国参战六年来死了四十万人,苏联参战四年来却死了两千万人?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