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被厄困,无量苦遍身。
XX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这中国人眼中的普世价值,其实跟西方思维方式(弥赛亚/马赫迪)是有极大差异的。
逻辑上完全接不上的引经据典、掉书袋,靠术语、素材量的逼格压倒对方,通过炫酷的术语显示档次。
在美国呆了十年,回国这一点特别不适应。
感觉在美国整个逻辑讨论论证是特别平淡朴实的。特别强调讨论切题,和逻辑上的相关性。最好最让人信服的讨论是,给的例子是非常平民化生活化的,但是逻辑上关联很大。
比如如果你去看看柏拉图的“理想国”,会发现里面对话都是平淡无奇的白话,但是整个逻辑链条一环扣一环,用最普通的问句,把对方逻辑矛盾一步一步逼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美国陪审团的论罪文化跟这个也很接近。陪审团都是普通老百姓选出来的,可能是一堆高中学历的人。律师要赢,就要把案子讲简单让高中文化的人都听得懂要害。里面对证人问答都是非常简单的,主要都是一堆“是还是不是”。靠非常平淡的对话和词汇,编一个逻辑的网,把对方逼入绝境。
还有美国电视广告也透露着这种感觉。网上有说美国演员出演广告,有故意化妆把人化得“丑”一点的,否则害怕老百姓看了觉得不是自己的生活,跟自己没关系。国内相比,同样的广告,一般是明星把逼格撑上去,先拿气场把观众镇住,然后大家才服。
说了这么多美国,那么中国式思维呢?
最典型的中国式思维方式就是我们自小写作文熟悉的“古人云”什么什么的,或者先开场扔段经典到你脸上,不管逻辑上切不切题,整个气场和逼格就赢了。对方不知道,没看过这些书?哈哈,那正好,你这书都没看过,还好意思跟我讨论问题?
在美国感觉很多时候是,你要说服我,你还要我先去看你读过的不知道什么生僻边缘的素材,你神经病吗?正确的逻辑,应该是最朴实的素材就可以一步一步论证出来的。
我们从小语文课写作文的引经据典的培训,其实就是语文老师在鼓励大家向他自己的专长看齐。也是几千年中国文人的思维习惯吧。很多古人云,谁谁说,古时候怎样,其实逻辑上和论证关联上,是完全狗屁不通的。老实说其实我们自己历史素材的漏洞本身就很多,完全不知道凭什么值得拿来当论据论证。
这么多年教育培养出来,就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思维。先不管事实逻辑,先在素材的气场逼格上压倒对方。
平时工作和社交里面,我自己感觉是很明显的。美国不管是职场还是平时生活中,大家说什么,道理一般都特别简单,但是听了就觉得特别有道理很信服。国内,装逼真太多,先不管逻辑,劈头盖脸先把逼格的素材扔出来。有的还是美国炒作出来的概念,在美国的人都不怎么关心的,有时候想起来真的好笑。
这是我感受最深的中国式思维吧。
你老师这种什么破事都要归因为“中国人blabla”的思维就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人思维。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但是恕我直言,我从来没见过有任何一国的网民有如此大面积地持有和鼓吹类似“某国/某国国民对中国/中国人的歧视性/伤害性行为都是中国人做的不够好导致的所以中国人应该反省”这样的观点。
以前看某官方报纸,上个世纪末时,解放军曾派出两名学员赴俄罗斯学习。第一堂课的时候,教官问了一个问题:“如何组织侦察?”,其中一名学员不假思索回答道:“要高度重视,及时反映情况。。。”,结果俄罗斯教官对此就回了一句话:“你这是在讨论哲学”。
此外,这俩学员还在报纸上说道:很多军事概念,比如一发炮弹能打出什么效果,我们以前都是讲估计,讲随机应变,俄国军队不信这一套,他们相信只有通过数据量化和模型的估算才靠得住。
不过,中国人学习新事物和接受专业知识的能力也还是很强的,最后考评的时候拿到了最高分的也是这两名学员,比所有同一堂课的俄罗斯学员得到的评价都要高。
如此看来,网上老生常谈的“儒家为什么打仗和科研不行“可能部分原因就出在这个点上。儒家本身也是一种哲学,独尊儒术就等于是在一直研究和执迷于哲学(古中国没准跟古希腊尤其雅典真就是最像的,不然《后汉书》也不会破天荒般唯独对罗马来句“有类中国”)。
工具人思维。
首先就是寓教于乐这个概念,之所以有这个概念因为工具人文化,一切不打粮食的活动都是浪费,所以娱乐不能单独存在,一定要和学习挂上钩,学习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单纯的求知,比如有学生问亚里士多德几何学有什么用?亚里士多德给问得多问烦了暴怒道:“不要问我几何学有什么用,几何学就是一个单纯以求知为目的的学科。”
这土地上的人也是不理解何为单纯的求知,学习本身也是工具,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满足好奇心扩大对未知世界的认知(扩大认知本身即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学习本身也是没有价值的,学习的价值在于其工具性,说白了最后还要落实到打粮食上。
既然“高尚”的学习都是这个从属地位,打粮食本身才是本体,那就可以想见纯粹娱乐的地位了,纯粹的娱乐在这片土地的人看来和抽鸦片也是差不多的,所以娱乐现在被全面打击,不是针对谁,而是在坐各位都是垃圾(网文,电子游戏,追星,电影,电视剧)。
当下这片土地的男女关系其根源大部分来自于工具人文化,一个纯粹的工具人是无法理解爱情的,不分男女。
鄙人一直批判特色渣男概念,因为谈恋爱不能单独存在(又回到前面说的那个问题:不打粮食的活动都认为没有价值),谈恋爱不能单独存在,必须要作为结婚的一个前置步骤,其存在合理性才被承认,所以这片土地上的男女都喜欢自我标榜专一,没结婚您专一什么?
谈恋爱是实践大于理论的活动,谈得少仓促结婚就会因为经验不足不会处理2人关系光速离婚。然后这种认知形成闭环。
郭女都羡慕人家法国意大利男人浪漫,人家恋爱谈得多呀,×打得多呀,经验摆在那,鄙人在其他回答中说过平权婚姻自由恋爱本质上是一个服务业,而不是农耕时代包办婚姻的制造业。平权婚姻讲就相处体验,这和去饭店吃饭去澡堂子搓澡是一样的,你去这些服务业门店的唯一理由就是接受别人的服务,而不是去下力气后换一个什么东西回来,但是工具人文化一定需要见到一个什么东西(我下了力气打出来的粮食在哪)。
一个好的地产中介好的4S店销售只能通过大量的经历去摸索服务好别人的技巧,而不可能通过任何其他间接的方式。
但这片土地上的价值观又把恋爱和婚姻绑定,很多郭楠上来就说,我是要结婚的,不是随便谈谈的,东亚为啥生育率全球倒数?就是这种工具人文化的功劳。如果还没开始就需要一个确定的结果,这压根就不会是爱情,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冲动,顾虑太多就只能还是包办婚姻。
有人看再写。
工具人文化其本质就是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所以才会污名化一切娱乐活动,鄙人之前在另一个回答中提到过,活着就是为了生娃,有人不信,不信你看:
学习为了啥?为了考试,考试为了啥?为了上好学校,上了好学校为了啥?为了好的工作,得到好工作又为了啥?为了拿到高收入,拿到高收入为了啥?然后你就可以拿着这高收入去享受了?去娱乐了?但是纯粹娱乐本身就是错的呀,你得寓教于乐呀,所以你得干“正事”,结婚生娃,然后你有娃了,一刻不得闲,又把你刚走成功的路再走一遍,又逼娃好好学习,学习为了做题,做题为了……
好吧,你的娃在你悉心教导下考上了大学,然后呢?然后他们又应该和你一样,干正事,生娃,你又开始帮忙继续指导孙辈,所以说工具人文化就是为了别人而活。
有些人会说我不结婚,那我是不是就摆脱工具人文化了?非也,不结婚不生娃如果你看到你的同学同事结婚生娃内心没有任何焦虑和痛苦,您才是摆脱了工具人文化,只要不结婚不生娃内心会焦虑痛苦那正好说明工具人文化在摩擦你的内心,让你倍感煎熬,这又回到前面的问题,一切不打粮食的行为都被认为没有意义,必须要有一个目的,纯粹的娱乐会给人负罪感,娱乐只有作为打粮食间歇期的放松时才会觉得安心。
这种文化非常容易使人焦虑,因为任何行为你总想得到一些什么东西,会加大失败带来的痛苦,比如打游戏,魔兽世界欧美服老外喜欢选联盟,因为精灵族比较好看,我们这边反过来,选部落的多,因为兽人属性好,搬砖更有效率,我们就玩个游戏都如此在意结果,其实还是打粮食那一套,时间和精力花了必须要打下粮食来,也就是我们更愿意吃翔,压抑自己的感官感受去吃翔,兽族丑看起来让人不爽,没关系,打下粮食能更多的打下粮食才是重要的,感官的体验是次要的。
郭楠在这方面走得比郭女远,女性天生更在意感官感受,男性在感官感受上本来就迟钝一些,结合工具人文化造就了一群无法理解感官感受的人。
这点体现在男女玩网游上面,女性更看重装备好不好看,男性更在意属性数值,也就是在工具人文化下成长的人会失去审美的能力,觉得那都是没用的,因为审美的需求的确是人脱离了生存威胁后才会产生的需求,我们早已过了吃不饱饭的时候,审美需求纯粹追求感官感受的物质基础已经有了,审美,为了自己的感官感受而行动而不是任何行为都必须打粮食是历史的趋势,而我们却还在贬低攻击纯粹娱乐,为什么我们没有原生出近代科学体系?
对于很多人来说求知本身就是一种娱乐,它可以不带来任何结果,可以不打粮食,几何学诞生时就是这样,那时候发现了几何原理但是实在不知道有啥用,就是一群古希腊吃饱饭的贵族们研究着玩。从文化上允许不打粮食的行为,起码不要污名化它,可以保留住每个人刚出生时的那种单纯的求知欲,是抬头仰望星空的单纯求知欲,而工具人文化总要求你得打粮食呀,就会把人们的视角转而向内,所以我们的治国之术非常发达,《韩非子》《商君书》这类知识当然是打粮食的学问,学了马上就能见效果,长久的研究这些就把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人类社会内部,扼杀了人仰望星空的那种单纯的求知欲。
郭楠搞对象最大的一个障碍是什么?鄙人以为就是聊天不知道聊啥,无法开局,工具人文化下人的注意力都在打粮食上,不打粮食的那些知识一点都没有,打粮食是为了生存,那些不打粮食的知识才是生活,而大部分郭楠没有生活只有生存,当然是无话可说。
来更新更新。
我国的这种打粮食思维,或者说极端结果导向文化鄙人以为是造成极端内卷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农耕时代卷尚且可认为是为了吃饱饭,一切以吃饱饭为结果导向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到今天可以明显的看出这种文化的扭曲和反人性。也就是说追求打粮食这个目标其实没错,因为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大多数人是吃不饱的,所以大多数人一切行为的落脚点都是如何吃饱,想吃饱就得琢磨打粮食。也就是说追求打粮食应只是手法而非目的,目的其实应该是追求吃饱或者说追求舒适的生活。
但工具人文化或者说结果导向型文化一定要赋予行为一个结果,一个目的,在过去这个目标是打粮食,在今天几乎所有国人都能轻易吃饱饭获获得相对舒适的生活的情况下,我们看到无论是父母双方年收入几十万的家庭或者双职工收入普通的家庭,也都还在死劲卷。当然会有人说这是因为向上的通道会封闭,向下的通道永远敞开,这是客观原因,但还有一方面原因是这个文化在大多数人吃饱后赋予人行为的目标变成了追求排名,具体而言就是追求自己所在圈层的排名。
这点我们从国人打网游,按理说不管你是身价过亿的巨氪或者流水线打螺丝的厂狗我们放弃现实中的身份到一个没有这种限制的世界里,大家一起合作开开心心的玩玩不好吗?而现实就是安南的本土网游就是社会的复刻,有钱的在游戏里还是顶层,没钱的还是底层,即便没钱也要追求在自己所在圈层的排名,也要做小池塘里的大王八,最后即便大家吃饱饭了都有时间和条件打网游了,结果即便是娱乐其实也还是现实中的那一套打粮食逻辑,此时打粮食=人群中的排名。
玩游戏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生活更舒适,舒适的生活应该是美食,音乐,优美的图像,游戏本来也应该欣赏的是这些,而我们的网游不是,画面如何无所谓,所以安南的网游唯数值论,垃圾换皮游戏只需要搞好数值,为什么换皮游戏能大赚?为什么换皮游戏的核心是数值?而不是本应组成游戏的那些画面,剧情,音乐?因为打这些游戏的人追求的是排名,只要能让他们排名就好了,这个排名的任务可以是丢玉米粒,可以是玩泥巴,或者任何其他任务,核心就是一个排名,只要看着自己排名上去了,哪怕只是一个玩泥巴全村第二也开心得不行。
这种文化简直天生节育,因为无论你的绝对值有多大,只要排名大多数人就还是失败者,因为不管是前1%或者前5%都站不下几个人。剩下那些人即便年如几十万但是看看自己在所处圈层的排名依旧觉得自己不行,不成功,自己是底层,然后焦虑然后死劲卷,企图卷到前1%,因为只有这样其才会觉得自己的人生终于有点意义了。对排名的追逐将是永无止境的竞赛,这样即便打粮食文化下的人整体吃饱饭基础医疗娱乐需求都满足了,它依旧是一个极端高度内卷的社会,因为大家追求的是排名,整个社会物质基础无论如何的高,整个社会都将是压抑的,大多数人总是觉得自己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
更新更新
鄙人就知道会有想不明白的大兄弟小老妹会跳出来说:“环境就是这样,你知道了又如何?能不卷吗?”
这就是为啥某些人只能做福报。这就好比没条件只能吃食堂,而食堂饭菜难吃。没条件是硬约束,但人不能因为没条件就反过来论证食堂饭菜难吃的合理性,进而推导出饭菜就是应该难吃。如果一个人认为饭菜就该是食堂这个水平他就被驯化了。而实际上食堂的大师傅或者食堂领导们是会偷偷开小灶的。这个内卷的难吃食堂里是有好吃的菜的,但是一个人如果认为内卷是正常的,是理所应当的,他就彻底失去了未来某一天吃上小灶的可能。
这就像一头小象被驯兽师用绳子栓住,小象一开始拼命想挣脱,但是它太小绝不可能挣脱这根绳子。后来它长大了随便一脚就能拉断那根绳子,但是每次驯兽师用这根绳子栓住它,小象还是老老实实的被绳子栓住,小象已经认定挣脱绳子绝无可能。
内卷是客观事实,但食堂菜难吃就是菜难吃,这也是事实。有意思的地方却是这片土地的很多人特善于逆向合理化,不断的嘲笑那些新来的抱怨食堂菜难吃的新人,认为饭菜就是应该这个味道,食堂饭菜难吃不是食堂(环境)有问题,而是抱怨食堂饭菜难吃的人有问题。既然都逆向合理化认为饭菜就是应该难吃,那就彻底失去了吃上小灶的可能,甚至偶然间吃上小灶还会觉得小灶有问题,怎么不是外面食堂的那个味?
逆向合理化乃是工具人思维的精髓,这点鄙人是非常清楚的,鄙人上文所说,人应该清醒,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环境内卷是事实,内卷是有害的不对的也是事实。工具人痛恨内卷的同时自己又恰恰是内卷的帮凶。而如果有那么一群人能够认识到内卷是不对的,他们团结在一起会如何?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下面就有请个中楷模二战日军大阪师团登场。
侵华战争中,日军有一支装备精良且极为凶悍的部队,那就是关东军。作为侵华战争中的急先锋,关东军可谓是“名副其实”。先是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接着又挑起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拉开了日军侵华战争的序幕。
但是在关东军中却有着一支“別具一格”的部队,那就是大阪第四师团,也称“大阪师团”。这个大阪师团来历可不小,是日本在二战前组建17常备师团之一,属于甲级师团。人员战斗素质高,装备精湛。而且又在“马来之虎”山下奉文手上驻训过两年。按道理这属于日军最精悍的部队之一。
如果要说能和意大利“搞笑天赋”相媲美的亚洲部队,那么相信大家都会强烈推荐那支奇葩的日军师团:第四师团。该师团又名“大阪师团”,由于大部分士兵都是由大阪的菜贩子和游商组成,因此这个师团又有一个“商贩师团”的绰号。
师团代号都寓意“发财吉祥”,一直被外人“黑”,也不讨自己人喜欢!
而大阪师团的这个“淀”字来源,是取自那条横穿大阪最繁华梅田商业区的淀川河。因此在第四师团官兵们看来:这个“淀”字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招财进宝”的吉利兆头。看看,这支日本师团确实很另类,组建之初就考虑到自己的“思乡情”和“发财梦”,唯独就是没有那个什么“尚武精神”。
不过,这也不代表这群商贩出身的士兵并不“武勇”!1933年,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 从而引发了大阪师团官兵和当地警察的“内讧”事件。
时任师团长寺内寿一得知自己的士兵“受欺负”后勃然大怒!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他毅然带着部下砸了当地的警察局。由此可见,大阪师团的这些商贩们“武勇无比”!
大阪师团组建于1888年,在日军中算得上是一支“来头不小”的日军精锐部队。同时也是日军侵华前组建的17个一级常备师团之一,属于日本陆军的甲种师团。因此,大阪师团不仅在日军系列中资格老,而且它的战斗力按理来说也应该属于第一梯队。
但有意思的是:这个大阪第四师团组建之时把自己的代号取名:“淀”。要知道,用这个“淀”字可谓是很别具一格的!毕竟当时其他日本陆军师团的代号,大多是用那种有“尚武精神”含义的字:例如第二师团的“勇”,第九师团的 “武”等。
既然这个师团从师团长到士兵都这么“武勇”,那为什么他们在二战中却一直被人们诟病和不屑呢?其实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大阪师团在战争中曾因倒卖军需物资而被曝光,这让“英勇善战”的日军形象和日本高层的心都碎了一地!另外,就是大阪师团不像其它师团那样无脑狂热,动不动就搞什么“万岁冲锋”,说白了就是该师团无论官兵,他们都很惜命!
不过这在大阪师团官兵们看来,他们可不是为了搞笑,更不是自己窝囊。要知道,大阪毕竟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前沿,那里的人富的早,民智也开化的早。
而日本关东地区,尤其是北海道那一带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军国主义狂热分子,只要被日军高层一忽悠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大阪师团的人却很冷静:他们知道发财的时候一定要竭尽全力,但如果是打仗,特别是没有把握的仗绝不死磕!
因此,他们没有被“天皇万岁”给忽悠瘸了!至于打仗,是那些日本政治家和天皇自己的事,谁会真的去拼命呀!毕竟他们还要活着回去继续做生意赚大钱。
所以,大阪师团也一直让同僚们都“看不起”!不仅外人喜欢“黑”这个师团,就连自己人也特别喜欢“黑”他们。
战争中的表现有过“出彩”,但更多地还是“偷奸耍滑”!
侵华战争爆发之初,该师团先是驻守在满洲。这个师团的“名声”中国军队也早有耳闻:1938年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溃退时就曾遇到过一支“奇怪的日军”!他们和中国军队遭遇时,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
他们甚至还在公路两侧烧起饭来,后来中国军队才知道这支 “奇怪的日军”正是:大阪师团某支队。据说此后,中国军队如果听到对面是“大阪师团”,往往都会士气大增!都争着抢着要和这支部队交战。
日军内部也有人不断讥讽:“只要有大阪师团参战,我们本来能打赢的仗,也会打输!”就这样,大阪师团似乎成了日军的“丧门星”,结果搞得日军哪个军都不要它,大本营后来只好将其改为直辖部队。
后来大阪师团便被调去支援诺门罕战役,结果他们在路上又是一再延误,最后等他们赶到时战役已经结束了。
事后,大阪师团上至师团长,下至官兵都“捶胸顿足”深感愧对“领导们”的信任,此事便不了了之。大阪师团后来又被调到了华中地区,并参加了几次扫荡作战和第二次长沙战役,第三次长沙战役时又被调走了。
1942年4月,大阪师团调往菲律宾,在那里和另外三个师团一起,终于打了一场“大胜仗”!攻占科雷吉多尔要塞时,大阪师团采用的战术让美菲盟军极不适应:这是哪支日军部队,根本不像以往熟知的日军战术啊!这支部队根本就不搞什么万岁冲锋。
最后,大阪师团终于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取得了“巨大胜利”:巴丹半岛的美菲军全部投降。
不过至于这次胜利,很多人认为其实不完全是大阪师团的“功劳”:因为当时菲律宾的美菲盟军已经长时间被切断补给,他们靠“盐和青菜”勉强挺了好几个月,在大阪师团的攻击下最终一触即溃。
后来大阪师团又被派到缅甸,结果他们又“故伎重演”:去晚了,他们刚到泰国时战争已经结束了。
另外,还有很多人认为大阪师团只是“运气好”而已。但实际上,运气好的不仅仅是大阪第四师团,几乎所有的大阪征兵区的师团都运气非常不错。
他们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惨烈的战斗,这一点就真的令人怀疑了。为什么偏偏他们的“运气”那么好?因为他们都有着商人的脾性,“偷奸耍滑”是其它师团的日本军人学不来的。
结局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大阪师团正在泰国的曼谷附近休整。和那些不愿意相信战败结局的日本人完全不同,大阪师团接受投降的现实,和回到本土的速度都奇快。
当几乎满编的大阪师团回到日本港口时,一个个都面色红润,生龙活虎!这一场景甚至让那些营养不良的日本本土民众都十分吃惊。据日本当时统计,大阪师团是南方军中阵亡率最低,装备物资最充足的一支部队。
就连美军也对这个日本师团“颇有好感”:他们是一支“爱好和平”,投降爽快的日军部队。于是,大阪师团官兵解除武装回到日本后,他们便迅速恢复了自己的“本性”:回到日本的第二天,美军就发现有“日本老兵”跑到他们的军营前,整齐地摆着摊位叫卖起了战争纪念品!没错,这些“日本老兵”都是来自于原大阪师团。
岛国和安南很像,都是喜欢卷,并且卷起来就逆向合理化,明明都是内卷的受害者,却反过来赞美内卷,内卷爱好者求仁得仁,被送上前线当炮灰,难道这不是马爸爸说的福报吗?鄙人以为这的确是福报,你们都在黑马爸爸,就因为马爸爸说了实话。
最典型的中国人思维莫过于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
潜意识里认为“典型的中国人思维”带有贬义,是不好的,需要改进的。源自近代西方文明冲击后的文化不自信。
我觉得大部分典型的中国思维可以总结成这样一句话:努力成为正态分布中间的那些人。
我觉得那些说 大部分人只是努力奔向第一却没有能力 的人,可能没有理解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出差在外吃到啥好吃的,马上就想:一定要带我爸我妈,老婆孩子来吃一次。
******续
中国人著名的四大宽容定律:
1来都来了、
2人都死了、
3大过年的、
4孩子还小。
所有的爱好都一定要附带功利属性,都一定要寻找“正面意义”,比如历史
喜欢中国史一定要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为了伟大民族复兴”
喜欢世界史一定是要为了“开阔眼界,学习进步思维”,顺便把除西方世界以外的广大亚非拉地区自动开除出世界史范畴
喜欢明史没有用,因为明朝“领土不够大”,喜欢清史才是为了祖国的统一做贡献
然而你说大部分张口闭口就喜欢用“现实意义”对别人的爱好评头论足的人,他真的有他自己标榜的那么正能量吗?
其实不过是习惯于打着正能量的大旗,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和喜欢的事物踩一捧一罢了
中国中国,世界中心,中华上国,几千年来这种现实搞得中国人有一种固定思维:在博弈论面前表现得像个耿直boy——简单粗暴不讲理,还不信邪。
中国大部分人熟知的“田忌赛马”的故事,貌似讲了一个博弈的事情,实质上绝大多数中国人想的是:我让我最劣等的马都比你最好的马跑得都要快,这事儿不就完了嘛,费那么多劲干嘛?
简单吧,粗暴吧,耿直boy吧。
中国各行各业都是这个思路:博弈是什么东西?能吃吗?我懒得费那个劲,我碾压你不就完了。任啥事情都要争个第一,被现实狠狠一耳光抽个七荤八素,回去捂着脸哭一会儿,再来!就这种天朝上国的固定思维方式,导致中国人中间最普遍的思维就是:中国人全体患上了不是最好就会死症。中国网络上最常见的热点之一就是,某个蛮夷之地撮尔小国,什么什么东西又比中国先进了,这还得了?泱泱中华堂堂天朝,药丸啊药丸。但凡有一丁点重要性的领域就容不得别人比咱们厉害,最近的就是日本电饭锅马桶盖事件,我靠区区蛮夷之地撮尔小国,居然敢比我中华厉害?害得咱们董大妈跑电视上苦口婆心的告诉国民,买高品质电饭锅不用跑到外国去,一遍又一遍。
嘿,你还别说,就凭这股傻劲,还真搞成了不少。
我是个种地的,搞农业这一行,中国人也是这个思路,要么世界第一要么去死。中庸是不可能中庸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中庸,我就要进强国俱乐部,里面的人说话超好听的,我超喜欢里面的。
刚刚建国那会儿,咱们看苏联那个重型机械化农业好啊,那大履带式拖拉机多给力,连人民币都要印一个上去。这个第一必须争,轰轰烈烈搞呗。
现实就是一个狠狠的耳光——这玩意儿除了东北松嫩平原好使,全国哪儿都不好使,根本没办法推广。江淮平原一下地就陷进去,西南丘陵更没法用。
没关系咱们再来,不就是机械化嘛,我泱泱中华堂堂天朝,你区区蛮夷化外之邦……
到2015年,我国农业机械总保有量已经达到11.1亿千瓦,产出规模占全球总量的46%,并且保持着全球首位的增速,相信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把外国按在地上摩擦,我说的不是某一个外国,是“外国”。
改革开放以后,咱们又看欧洲、日本的植物工厂傻了眼。妈呀,窗明几净啊,干净得跟实验室似的,那个先进,那个现代化,那个资本主义范儿……咱不搞怎么行?
现实又是一个狠狠的耳光,这玩意儿根本不实用,投入产出比太高了,根本不经济划算。
没关系,再来呗。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的规模、产值都已经把外国,所有外国,摁在地上摩擦了。我泱泱中华天朝上国,你撮尔蛮夷化外之邦……
2014年,我国温室设施面积高达410.9万公顷,产值超过8000亿元,创造了近7000万个就业岗位。目前,我国设施栽培占全世界的85%以上,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第一位。
高大上的有文洛式温室,到处都有。实用的有龙牙的这种,产量不比任何人低。
我泱泱中华天朝上国,你蛮夷之地化外之邦,这个可能就是最典型的中国人思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