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河南什么样,中国就是什么样」这种说法? 第1页

  

user avatar   xing-qiu-yan-jiu-s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造山、造水、造中华


想要解答“什么是河南”是异常困难的
人们会说豪爽山东、天府四川
却很难用一个词来准确描述河南
因为它并非一个特质鲜明的省份
就如同它所处的位置
不南不北、不偏不倚
相当“中庸”
(河南地理位置示意图,地图源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星球研究所标注)


不过从历史角度看
河南却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都算起
河南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引领中华风气之先超过

3000年

而从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算起
河南的衰落时期也高达

800年

这种衰落几乎是断崖式的
即从北宋时期的繁华巅峰直接跌落谷底
从此成为中国内地最为动荡、最为保守的地区之一
反差之大,令人唏嘘
正所谓
(语出自北宋司马光《过故洛阳城》,因感慨汉魏洛阳城的凋敝而作)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中国再没有一个省份像河南这样
跌落得如此突然、如此深重、如此漫长
以至于人们对它的负面印象根深蒂固
即便近年来河南经济已经逐步振兴
许多人的脑海中依然抹不去其贫穷与落后的标签
(河南在2016年各省区市GDP总量排名中位列第5,增速达到8.1%,虽然人均GDP有待提升,但整体成绩单可谓优异;图表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长时间的衰落加之巨大的人口基数
河南成了“地域黑”们最热衷的调侃对象
人们以偏概全、人云亦云
真实的河南反而变得面目不清
最为显著的一点便是
许多人以为河南只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殊不知它同时也是一个山地大省
其山地丘陵合计占全省面积的

44%以上

可谓一半山地、一半平原
(河南地形图,山地丘陵与平原的分界线并不严格,山地丘陵区域也存在许多小块平原,谨供参考;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MapsForFree)


这一地理特征正是理解“什么是河南”的关键
因为上帝之手在中原大地上一次次造山、造水
不但塑造了极佳的山川景观
更是接连创造了一段段历史奇迹
河南逐步被推向辉煌的顶点
甚至直接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




第一段奇迹当属河南的

太行山时代

1亿年以前

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西北俯冲
(板块运动产生的造山事件,往往伴随火山喷发;太行山也是中国地震、火山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关于各个山脉形成的时间,不同的研究分歧较大,本文不作详细讨论)


欧亚板块内部引发巨烈活动
远古大陆的一侧开始隆升
另一侧则开始沉降
(沉降部分即今日之华北平原,隆升部分则为山西高原;地质学家将这种类型的山称为断块山,隆升的山体一侧非常陡峭,另一侧则相对平缓)


时间到了距今260万年前
相对高差达1000米-2000米的太行山全面隆起
它沿着河南西北省界呈弧状分布
山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
与北京市的面积相当
(豫西北地形图;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MapsForFree)


这样的造山过程
使得太行山面向河南的一侧
出现了一系列极为陡峭的丹崖绝壁
(位于辉县的天界山,红岩绝壁浮在云端、有如仙山,山体之上的缓坡让植物得以附着其上,形成两道绿色腰带;图片源自@天界山景区)


位于林州的太行山大峡谷气势尤为恢宏
其南北全长50公里
相对高差接近1000米
山势伟岸、壁立万仞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林州太行大峡谷,拍摄于石板岩镇马鞍垴村;摄影师@付有良)


在山中生活的人们只得劈山开路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郭亮洞挂壁公路,摄影师@付有良)


道路或直挂绝壁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郭亮洞挂壁公路,摄影师@董建军)


或盘旋山谷、艰难上下
(林州市石板岩镇大垴村附近的公路,摄影师@付有良)


高大的山体拦截了充满水汽的东部季风
沿着山脉迎风坡形成了一条多雨带
最多之处年降雨量接近1000毫米
与长江流域许多地方等同
再加上山地中遍布石灰岩含水层
使得河南境内的太行山
成了华北水景最出众的山脉
高差达数百米的瀑布沿着岩壁飘然而下
如同银练
(焦作云台山的云台天瀑,落差314米,高度差可以下方人群为参照物)


峡谷中积水成湖
或湛蓝如宝石
(焦作峰林峡翡翠湖)


或蜿蜒如青龙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林州大峡谷太行平湖,摄影师@付有良)


当流水冲出山谷
坡度变缓,河道变宽
河水携带着泥沙肆意横流
形成一个如同折扇的广阔台地
名为冲积扇
这里土质肥沃、水源充足
尤其冲积扇的扇缘
既可得水源之利,又可避免洪水之患
(冲积扇示意图,星球研究所标注)


古人逐水而居
在冲积扇的扇缘建立起许多古村落
(事实上华北平原上的许多城市,如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等,都位于冲积扇边缘或者与冲积平原的交接处;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太行山脚下林州临淇镇龙泉沟的村落与麦田;摄影师@付有良)


公元前1300年左右
商王盘庚亦将都城迁至太行山麓的
漳河、洹(音huán)河冲积扇扇缘
史称盘庚迁殷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
安阳
出现了
(安阳古称北蒙、殷邑;下图为殷墟王陵遗址卫星影像,图片源自@Google)


太行山为殷人提供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可以捕猎、采食、制衣、建屋、筑庙
强烈的造山运动还让原本深埋地下的矿藏易于开采
甚至直接裸露于地表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铜矿
殷人因此得以大规模冶铸青铜器
包括礼器、乐器、武器、酒器等等
应用之广,技艺之精
令人叹为观止
(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安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公斤,技术相当复杂,是目前已知最重的青铜文物;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博物馆)


殷人在安阳经营长达254年
其间建设有气势恢宏的宫殿区
惨绝人寰的祭祀坑
以及无以伦比的妇好墓
他们将所知的天文地理、征伐田猎、农牧祭祀等等
通通记载于甲骨或青铜器之上
创造了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系统


殷商之后
安阳地区以邺城为中心
先后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六国的都城
是为七朝古都
这便是河南的太行山时代





太行山之后河南将迎来更为辉煌的

秦岭时代

1.5亿年前中国北方的华北陆块
与南方的扬子陆块开始互相逼近
位于两者之间的秦岭地区倍受挤压
大地如同褶皱一般向上隆升
(秦岭山脉的形成简化示意图,这种类型的山在地质学上被称为褶皱山,地层表现为壮观的层理弯曲)


70万年前
横跨甘肃、陕西、河南三省
长达1600公里的秦岭最终形成
东端直接伸入河南西部
诞生了嵩山、崤山、熊耳山、伏牛山等一系列山脉
是河南面积最大、山地最密集的区域
(豫西地形图,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MapsForFree)


这些山脉特点各异,精彩纷呈
中岳嵩山最高峰海拔只有1512米
却在平地之上拔地而起
显得高大突兀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嵩山少室山;这两张作品不但展现了少室山的全景,还在水中呈现出难得的倒影;第1张拍摄于嵩山东侧,第2张拍摄于嵩山南侧;摄影师@刘客白/Pconline)



与太行山不同的是
嵩山缺少石灰岩含水层
造成地表流泉明显减少
但仅有的少数瀑布却依然不减风采
(嵩山卢崖瀑布,摄影师@刘客白/Pconline)


伏牛山为豫西最大的一条山脉
其规模巨大,山势高峻雄伟
1500米以上的山峰广泛分布
作为褶皱山系的伏牛山
没有太行山那样巨大的断块山体及绝壁悬崖
却也呈现出另一种险峻
主峰之一的老君山海拔在2200米左右
山脊呈锯齿状
尖峭的山峰突出其上,十分独特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王煜文)


伏牛山群山连绵、水汽充足
山间往往植被浓密、云蒸雾绕
(伏牛山老界岭,摄影师@韩自豪)


从这些山地中发源的河流
形成了密集的水网
据《水经注》记载
古代豫西地区大小河流多达170条
众多的河流汇聚在一起
所形成的冲积区域远比冲积扇更大、更深厚
我们将其称为
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形成示意图,星球研究所标注)


冲积平原地域广阔
更加适宜人类发展
百水汇流的洛阳盆地便属于此例
(第1张为洛阳市宜阳县麦田,第2张为宜阳县三乡镇烟苗移栽,摄影师@田义伟)



再加上它群山围合,可以御敌于外
水系纵横,可以通达四方
古人对此总结道

“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

(洛阳周边地形图,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MapsForFree)


自夏朝肇始
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洛阳
是为十三朝古都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政权最多的都城
唐代时武则天着力营建神都
洛阳的发展步入巅峰
其时广建宫殿,气象万千
(武则天时期营建的万象神宫,亦称明堂;塔名通天浮屠,亦称天堂;无论名称还是建筑本身,都极富美感,这正是古洛阳城的独特之处;摄影师@王煜文)


开凿大佛,万人顶礼
(龙门石窟中按照武则天形象塑造的卢舍那大佛,摄影师@邓国晖)


在人们心理上的影响更为深刻
时人向往洛阳
出现了许多以洛阳命名的地方
今日江西、福建、重庆、广东、湖北、湖南、台湾
仍可以见到洛阳村、洛阳镇等等名称
就连日本京都也以“洛阳”为别称
这便是河南的秦岭时代





与秦岭时代同时
河南的第3条山脉也登场了
其影响广度、深度不及前两个山脉
但却是未来更为波澜壮阔的一幕出现的必要条件
我们将其称为

大别山次时代

大别山的形成同样源于
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地的挤压
地质学上统称为秦岭-大别山造山带
(豫南大别山及南阳盆地地形图,桐柏山为广义大别山的一部分;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MapsForFree)


大别山脉岩石古老
加之区内岩浆活动频繁
造成该山系常见怪石突兀
最独特的当属嵖岈山
其巨石浑圆
或犬牙交错
(嵖岈山,属于桐柏山脉,摄影师@高山流水视野/Pconline)


或赫然独立
(嵖岈山,摄影师@高山流水视野/Pconline)


总体而言
大别山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
冷暖气团在此交替频繁
中国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便发源于该区域
山中常年云遮雾绕,阴雨不断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信阳商城县黄柏山;摄影师@韩自豪)


植被茂密、郁郁葱葱
(信阳南湾湖附近的山地丘陵、茶园;大别山的气候条件适宜茶叶生长,出产著名的信阳毛尖,摄影师@焦潇翔)


水如镜面、山若泼墨
(信阳灵山,湖泊名为元璋湖,摄影师@王力尧)


大别山与秦岭山系的伏牛山合围
形成了著名的南阳盆地
盆地北侧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突然中断
构成盆地的东北角缺口
成为中国南北沟通的交通要道
楚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南阳便诞生于此
它亦是楚国早期的都城所在地
西汉时则成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今日南阳城区;南阳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它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还拥有中国境内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恐龙蛋化石群,数量高达10万-40万枚,世所罕见;摄影师@韩自豪)





三个山岳时代之后
真正的高潮即将到来


大平原时代

这次出场的主角不再是山岳
而是一条大河
位于河南三门峡的群山之西
一个大型古湖不断吸纳上游来水
15万年前
愈来愈大的古湖终于切开山体
喷薄而下,直至大海
现代黄河形成了
(第1张为河南黄河三峡之龙凤峡,第2张为八里峡,即为古湖切穿山体后形成的河道;具体切穿时间仍有争议;图片源自@黄河三峡景区官网)



它所面对的是一个极为广阔的舞台
西北太行山、西部秦岭余脉、南部大别山
三座大山如同一个怀抱
怀抱之中黄河可以肆意奔流
北夺海河、南侵淮河
每年携带的泥沙多达数亿吨到十多亿吨
数万年之后
一个大型的冲积平原诞生了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的河南部分,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MapsForFree)


华北平原共计30万平方公里
横跨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
谓之沃野千里,毫无半点夸张
河南部分更是最为膏腴之地
平原之上水系纵横
除了天然河道
古人还大量开凿运河
其中汴河起源于战国时期开凿的鸿沟
可以连接黄河与淮河水系
它发达的漕运在唐代就有了非常高的评价
(出自唐代李敬芳《汴河直进船》)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到了北宋
东京汴梁(开封)凭借平原与水系
一跃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
也是华北平原南部历史上最后一个超级大都市
(《清明上河图》中的开封城,图片源自@故宫博物院)


然而大平原时代的最大成就
已经不是一城一地之发展
而是以开封为中心的河南引领宋代达到了
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
(语出自《中国大历史》)

“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它更接近于商业文明,而非农业文明
从真宗朝开始
来自工商税与征榷的收入超过了农业税
北宋熙宁年间农业税的比重甚至降至30%
相比之下明清两代的田赋收入占比都高达70%


人们离开农村,走向城市生活
据经济史家赵冈的《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北宋的城市人口占比高达20%
同样作为对比
清代中叶的城市化率仅有7%


国民更加富裕
据香港科技大学刘光临教授的估算
宋代人均国民收入为7.5两白银
相比之下
600年后的康乾盛世人均仅6.45两
这便是河南的大平原时代




山地、水系、大平原
和它们所带来的
太行山时代、秦岭时代、大别山次时代
以及最辉煌的大平原时代
一个完整、清晰的河南形成了
(华北平原的河南部分,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MapsForFree)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
繁荣时期河南不断向外辐射文明
在衰落时期河南也依然深刻影响着中国
每一次战乱、灾难
当人们四散逃离中原
客观上也是一次文明的传播扩散
以南宋初期的临安为例
其居民达26万户
上至将相臣僚,下至底层
河南迁入者占了多数
商店、药铺、寺庙都由开封人开设或建造
直到明代还有人感叹杭州人的开封口音
江苏、福建、江西等诸多省份也都有类似现象
(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六)

“(杭州)城中语言好于他处,盖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与汴音颇相似”

今日学者们不完全统计的4820 个汉族姓氏中
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 个
300 个大姓中源于河南的有171 个
正是繁荣时期、衰落时期持续不断的传播
才有了今日中国的人口、文化格局
造山、造水、造中华
这就是河南
(中国3D地形图局部,摄影师@Anton Balazh/123RF)

全文完,感谢阅读。


想了解一个你从未遇见的中国?

欢迎点击由人民网、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和星球研究所联合出品的,

典藏级国民地理书——《这里是中国》,让我们重新发现中国之美。


我们的其他回答;



P.S.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包括《河南通史》《河南省区域地质志》《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中国古地理》《中原移民简史》等等


user avatar   yechen3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程潇可以不捐钱,但不可以说“捐款不是攀比”,别人可以说,她不行。

她是什么职业呢?不是演员、不是歌手、不是舞者,而是“流量”,一个靠粉丝打投、公司营销、热度炒作等“攀比”手段吃饭的职业。

天底下有成千上万个职业,农民、工人、警察、医生、消防员、清洁工……他们都可以不去和别人攀比,但唯独“流量”不行!

你们流量,出门穿的衣服要攀比,录综艺的咖位要攀比,镜头里出现的次数要攀比,粉丝集资的数额也要攀比,这些令人羞耻的地方都攀比了,到了捐款的时候,你凭什么不攀比?

前几天,乐华年会,程潇和粉丝们,恨不得和孟美岐、吴宣仪攀比到精修图上的每一个像素,怎么到了孟美岐捐款100万元驰援河南的时候,就好意思说“捐款不是攀比”了?

你脾气这么横,当初萨德期间,给韩国军队慰问的时候怎么不用呢?


另外,有意思的是,这位最近热播的剧口碑都快被骂裂了,这位出来说过一句话吗?对于自己作品丝毫不关心的她,怎么一沾钱,反应就这么大呢?


另一个类似的:


user avatar   di-li-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久没上你乎了,我来强答一下。其他答主说的东西大家也比较熟悉了。我换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为什么知乎上许多人认为日语引进大量外来语是负面的,是否和母语是汉语有关系?

答: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汉语长期是“上位语”。


---------------------------------------------------


I. 有关双层语言、上位语、下位语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把维基上diglossia的定义先抄下来。

In linguistics, diglossia (/daɪˈɡlɒsiə/)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two dialects or languages are used by a single language community. In addition to the community's everyday or vernacular language variety (labeled "L" or "low" variety), a second, highly codified variety (labeled "H" or "high") is used in certain situations such as literature, formal education, or other specific settings, but not used for ordinary conversation.[1] In most cases, the H variety has no native speakers.

简单地来说,diglossia就是“双层语言”,在一个社区中有用于书面、文学、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上位语”H和用于日常口头交流的“下位语”L。上位语是官方的、用于教育的,因此,上位语总是在通过知识分子和政权机构影响着下位语。单就词汇来说,上位语的词汇总是大量涌入下位语中。

在古代历史上,各个文化圈都有各自的上位语,例如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语、波斯语;佛教文化圈的梵语、巴利语;而在东亚文化圈,上位语则是汉语,或者说是文言文。

上位语有这样一些特点:

1. 上位语长期用于书面、科技、政治、教育等与权力和文化相关的领域,因而上位语带有官方、正式、有文化、先进等色彩。

2. 新的学术成果或者政治行为等等概念往往先用上位语表达,再向下位语传播。

3. 在封闭的文化圈内,新的概念用上位语表达时,往往没有可借鉴的词汇,因而倾向于使用上位语本身造新词。

4. 如有来自其他语言,特别是来自其他文化圈的借词,下位语往往是通过上位语辗转借入。

II. 作为上位语的汉语

好了,我们回来看汉语。虽然汉语在历史上一直有文白脱节的问题,但是汉语作为整体是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直到近代,其上位的语的地位依旧有很大惯性。典型的例子包括:日本近代翻译西方的概念时是用汉字造词,这实际上是在用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当然汉字已经被日本“内化”)在造新词或古词新用,以对应欧美文化圈的文明成果;越南很多外国的国名是按汉字读的,如俄罗斯叫Nga,是来自Nga La Tư,即俄罗斯,但这个词俄-蒙-满-汉-越一路而来已经面目全非了。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汉语汉字词是上位语,通常它是第一手的概念载体,即使是在翻译中,它是第一次译文,所以它在同一时代大批量借入同一种非汉语言词汇的情况很少。当然,汉语依梵语借入的佛教词汇是另一个情况,因为在佛教领域,梵语才是上位语。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附加结果。因为汉语有上位语的优势,这使得很多汉语母语者或者东亚文化圈的人士感觉借词,比如日朝越借汉语词,是文明不够发达的表现,而汉语因为是发达文明的载体,因此借词很少。在你乎上,有一次讨论数目字“万”,我说这个词搞不好是突厥语等北方草原语言的借词。我猜到有人会反对,但是没想到反对的意见是:汉文明如此发达,数目词不可能是借词。其实,在这个论调中,直接就把借词和文明程度绑架了。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很多中国汉语使用者也比较倾向于外来的概念要汉语义译,不要直接借入,特别是借音。

III. 作为下位语的日语

我们再站在日本、日语的角度来看。事实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已经脱离了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但汉字和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历史惯性还存在,所以近代日本翻译作品往往仍用汉字造新词,当然,这和汉字在日本已经内化有关系。不过,由于近来以来日本的发展和中国的贫弱,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不断衰落,但并没有确立新的上位语。这个时期的日语借词法语、德语、英语各占一席之地。但到了现代,特别二战以后,不仅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基本消失,而且英语已经成为de facto的上位语。这以后的日语,借词大量的是英语借词,法德等语言已经很少了,即使有,也主要是集中在与国别文化、地域特产等相关的词汇中,新的科技词汇、新概念等,已经普遍是用英语借词。这实际上是上位语变化的原因。

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举一下阿昌语。阿昌语是一种缅彝语,与缅甸语很接近。历史上阿昌族地区大多是傣族土司管辖,上位语是傣语,下位语是阿昌语。阿昌语中很多古典的政治、科技等词汇,都是使用傣语借词。但现在由于汉语的普及和流行,很多地方的阿昌语口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替代了一些原来的傣语借词,甚至是替代了一些固有词。此外,羌语支大量语言过去奉藏语为上位语,现在也大量转向汉语西南官话作为上位语,也是这种情况。这和日语中大量涌入英语借词有一些类似之处。

IV. 日语中的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

学习过日语的同学都知道日语中有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一般来说,汉语母语者会觉得汉字词更清楚明了或者相较于外来词更“日语”。但事实上,虽然日语中汉字词的比例非常高,但是汉字词读音的系统并非与日语十分契合。换句话说,即使是现代日语,汉字词的读音体系和日语固有词的读音体系仍有一定区隔。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日语固有词是没有る打头的词语,但汉字词有,如“留守、類似”等。又如,古典日语少有浊音打头的词语,现代日语因历代音变造成一些浊音打头的词汇(如“出す”)也都很少,但汉字词就比比皆是,如:“学生、雑誌、男子、爆弾、疑問、事実、敏感”等等。再有,日语固有词一般没有拗音,今日=きょう,这样的例子也是历史音变的结果,而汉字词的拗音就实在太多了。

这实际上是说,外来词的概念即使翻译为汉字词,单从音系上来讲,未必有我们想象地那样贴合日语。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日语是一种音拍语,词汇是由多个音拍(mora)连缀而成的,比如さかな是三拍,はずかしい是五拍等等。汉字词和外来词如果简单从音拍上来看,并没有像现代汉语的义译音译那么大的差距。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日:(漢)哲学てつがく[4 mora];(外)フィロソフィー [5 mora]

中:(汉)哲学[2音节];(外)菲洛索菲亚[5音节]

日:(漢)物理的ぶつりてき[5 mora];(外)フィジカル [4 mora]

中:(汉)物理[2音节]、物理的[3音节];(外)菲济卡尔[4音节]

日:(漢)百貨店ひゃっかてん[5 mora];(外)デパート [4 mora]

中:(汉)百货店[3音节];(外)迪帕特门特[5音节]

尤其是最后一个例子,日语广泛吸收外来语后,形成一些改造的方法,使其适用于日常口语,也就是和制英语、和制外来语。常见的例子还包括プリクラ、パソコン、ワイシャツ、ベビーカー、ジーパン等等。

以上的例子试图说明,如果单看语音结构,日语使用音译的外来语与使用汉字词并没有太大的优劣差别,至少比现代汉语使用音译和义译的差别小。

V. 日本学者对外来语涌入的看法

大家也都观察到了日本国内对大量涌入外来语的批评。为此,日本还设立了国立国語研究所「外来語」委員会。下面抄两段该委员会的公开文书(没时间可以跳过):

外来語・外国語の問題点
近年,片仮名やローマ字で書かれた目新しい外来語・外国語が,公的な役割を担う官庁の白書や広報紙,また,日々の生活と切り離すことのできない新聞・雑誌・テレビなどで数多く使われていると指摘されています。例えば,高齢者の介護や福祉に関する広報紙の記事は,読み手であるお年寄りに配慮した表現を用いることが,本来何よりも大切にさ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はずです。多くの人を対象とする新聞・放送等においても,一般になじみの薄い専門用語を不用意に使わないよう十分に注意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ところが,外来語・外国語の使用状況を見ると,読み手の分かりやすさに対する配慮よりも,書き手の使いやすさを優先しているように見受けられることがしばしばあります。
伝え合いとしての言葉を
そもそも,どんな言葉を使うのが適切かということは,話し手・書き手の意図,想定される聞き手・読み手,話題,使われる環境など,その時々の様々な条件によって変わります。同じ内容の話をするにしても,大人に話すときと子どもに話すときとでは,使う単語,声の調子,話す速さ,文の長さなどが変わってきて当然です。また,同じ大人でも,相手がその話題に通じているかどうかによって,言葉選びや言葉遣いにおのずと違いが出てきます。相手や場面に応じて,適切な言葉遣いが変わることにいつも留意することが大切です。このことは,私たちの言葉について国語審議会がかねて提言してきた「平明で,的確で,美しく,豊かであること」を実現する具体的な努力の一つと考えます。

这里面主要说的意思是大量外来词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全社会的交流。他们因此提出了语言的“简明、准确、优美、丰富”的目标。该委员会还提出了外来语替换的提案(具体可参看pj.ninjal.ac.jp/gairaig)。

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汉字词就更加“简明、准确、优美、丰富”呢?这实际上就是前文几次提到的“内化”。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已经成为其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论汉字词的音系与固有词有没有区隔,汉字词已然成为其语言的基石之一。汉字和固化的汉字读音已经是日语内在的一部分,即“内化”。从这个角度讲,外来词改汉字词也是用自有文化消化外来文化的方式。

但是针对这点,日本国内也有不同意见。1943年出生的著名日本国宝级日本语专家山口仲美就认为:和制汉语(汉语词)是与中国文化浸淫的时代相称的方法,但现在日本则浸淫在美国文化中,因此也许可以看到用片假名照搬的外来语其含意固着下来。

和製漢語は中国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た時代に合っていた方法なのであって、現在の日本はアメリカ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るのだから、片仮名の外来語のままにしておいて意味の定着を待つべきではないか。

山口仲美的这条看法实际上一定程度上包含前文所说的上位语变换的问题。

以上这些争论说明,即使在日本国内,对外来语的排斥,主要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更多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的问题。

VI. 汉语古典音译词的内化

另外一个比较次要的方面就是汉语自身的音译词问题。实际上汉语的外来音译词很多,但是由于借入时代久远,当时的音译已经参与到后来的汉语音变历程中,变得很“汉化”了,因而让人不觉得是借词了。特别是有关佛教的词汇。

比如,说到中国传统建筑,很多人都说到“塔”。但是“塔”是明确的梵巴借词(梵stūpa,巴thūpa)。再有,刹那(梵kṣaṇa),这样的词是随佛教传入的概念。甚至很多我们熟悉的地名都是外来语译作汉语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觉得它们“异质”呢?

现代汉语以普通话为音译标准。普通话音系的特点是声母缺少浊音,辅音韵尾仅有-n和-ŋ,因此音译一些外来词的时候,会拆出多个音节来。但古代汉语的音系更丰富一些,声母有清浊,辅音韵尾有-p, -t, -k, -n, -m, -ŋ,一些音译相应使用较少的音节。这点在佛经翻译上就很明显。一些现代翻译的上座部佛经是用普通话作的音译,与古典汉译对比,往往音节偏多,或者用字明显就是现代欧美音译词的感觉,例如:

Mahāmaudgalyāyana (Moggallāna) 古译:摩诃目犍连;白话译:马哈摩嘎喇那

Mahākāśyapa (Mahākassapa) 古译:摩诃迦叶;白话译:马哈咖沙巴

更加重要的是,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了,有关佛教的词汇,不论是义译的世界、轮回,还是音译的刹那、劫(万劫不复)、涅槃,亦或变形了的音译词罗汉、菩萨、修罗,都成为汉语日常使用的一部分,异质感在历史中已经消失。因此,可以说这些佛教相关的词汇在汉语使用中,没有“外来词的感觉”。

如果剔除了佛教相关的音译词,汉语的外来语直接借词就很少了。即便是现代融入的外来词,所占比较也很低。这也是汉语母语者对直接标音的外来词下意识感到排斥的原因之一。



补充两点:


前面有同学提到外来语的涌入在日本日常生活中带来的种种不便。这个问题从语言发展的长期轨迹上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汉语词汇大量涌入日语时,文化人和普通民众的仅因汉语词造成的语言断层不可谓不大,在历史发展中也渐渐弥合了。这也是山口仲美上面评论的来源,要知道山口老师可是研究平安时代日语文学的泰斗,同时还研究现代日本青年人的日语。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所谓“语言净化”运动,不论打着什么旗号,都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而东亚世界一些语言放弃汉字词而使用欧美语言音译词的行为又可能带有去中国化的色彩。考察类似外来语这样的问题时,这两个方面的色彩都应当予以重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许多类似的游戏,总希望用种种的道德悖论让大家对统治者产生一种错觉:原来剥削我24小时工作都是迫不得已,原来让我的孩子去冒险工作是迫不得已,原来他派我们去送死是在下一盘大棋………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感谢寒霜朋克,感谢11bit,让我们在这个游戏中明白了,其实没有什么大棋,

小人们被冻死,被饿死,被抛弃,绝望的呼喊,愤怒的抱怨,甚至怒而破坏、叛乱,

都只是因为你菜!

原来,我们本可以让我们的人民,有饭吃,不受冻,勇于探索,积极乐观,活的,像个人一样。

我们本可以做到,我们本就应该做到。

领导者们,本就应该做到。






  

相关话题

  如何看那些嘲笑宋鸿兵货币战争的人?是不是正在被打脸? 
  香港为什么可以成为富豪聚集地? 
  为什么只有中国神话里人可以通过后天修炼对抗神明而其他国家的神话里人类在神面前不堪一击拿神完全没办法? 
  如何用一句话解释日本为何侵略中国? 
  中国战略忽悠局有哪些成员? 
  我们纪念抗战,揭露日本曾经犯下的罪行是为了什么? 
  将来中国会不会出现一次怀旧复古的阅兵? 
  现在的中国有什么不足? 
  国内观众是否比其他国家更重视动漫作品的三观问题? 
  如果看待美国19年三季度GDP数据增长2.1%,超过预期,美国三大股指集体高开同创历史新高? 

前一个讨论
BBA(宝马、奔驰、奥迪)中为什么只有奥迪不用防爆轮胎?
下一个讨论
沃尔沃 S80L、奔驰 E300L、奥迪新 A6L 各有什么优缺点?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