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连线我看了全程。
林太上节目倒是有些说话断断续续的,估摸着是有些问题牵扯到京港政治,白岩松也不敢随意插话不敢帮她理顺思路,导致有些地方听着难受:林太自己总结的有点结结巴巴的。
上一次面对省级的封疆大吏还是武汉疫情时候,白岩松那是真敢提:武汉防疫物资够用不够用,红十字那点事到底怎么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
说一个很突兀的点吧:港府已经有14万公务员签了爱国者协议还是誓言来着,然后还有100多公务员拒绝签字。
白岩松问,这些人我们以后如何任用。林太说了,反正不能予以足够的信任。至于签字了的,如果做了违背誓言的行为,一样是要追责的。
互换官员,鲶鱼效应。哪怕省城这边也有些两面人,整体比例相信绝对低于港府那边。互换之后的挂职能进一步加强港府对中央的向心力,同时又不违背自治的原则。
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昨晚央视新闻频道九点半的新闻1+1。
啊当时我一边看节目一边在打游戏,有些数字记错了,请看评论区朋友们的更正。
谢邀。
19年香港乱局里,特区公务员系统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
前后有接近4千人疑似参与过游行
内部有颜武周组织的“新工会”
129人不愿签署效忠特区政府和基本法的声明
26人被逮捕入狱。
哪怕去年到现在配合新国安法,全部公务员必须签署文件、宣布效忠特区政府和基本法,显然也没办法阻止两面派存在。
所以特区政府显然是想把自己的手脚先根治明白。
但公务员系统里的问题不是根本,也不是大头。
19年的乱局中,更大的问题在于两个地方:
1、教育系统,所有大学里学生会居然全部变成了反特区先锋,上街的人里接近1/3是大中学生;
2、司法系统,几乎所有被抓捕的对象都在第二天就放了出来,让警队倍感无奈。
什么时候处理好这两个地方,什么时候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
应该换到北方内陆地区,山西、河北、甘肃,东三省的地级市去挂职。然后把当地的公务员换到香港去挂职。
太好了!
正好我在广东,正好我是公职人员,换去香港拿高薪多爽。
薪水应该也会遵从当地水平吧?
会的吧?
就内地这公务员工资,在香港是租了房就不能吃饭,吃了饭就得睡天桥底的。
如果是长期调岗,
那肯定允许带家属吧?
我老婆可能要乐疯了。
虽然名牌是买不起的,但单是逛逛也很爽啊!就是苦了我的脚……
何况香港的美食,景点,
也是朋友圈打卡的热门话题。
给小姐妹们带点香港货,虽然不如早些年热门了,也还是香的。
起码奶粉就挺好。
诶……
你说政治考虑?改变香港?
这些有我什么事?
这招是哪位高人想出来的,实在是高啊……
互换公务员的关键,是内地派到香港的那批人,派到内地的公务员只是来学习。
香港的公务员系统一直是内地公务员系统无法影响的,香港公务员本身就是一个封闭系统,内部有太多势力的影子,这和全世界的公务员系统一样。
世界的公务员系统都是服务型人员,没有总的纲领对公务员进行约束,公务员们也是各有政治立场,在港毒事件里,香港公务员表现出了巨大的离心力,香港明明是中国一部分,但是管理阶层却有大量的人希望分离,这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
香港公务员是一群没有政治总纲领的人群,他们服务政府,可是却没有统一的政治理念,被各方利用,然后牵制政府。
本质来讲香港公务员其实是企业型管理风格在政府的延伸,是一种简单的政府管理方式,用起来简单有效,容易快速建立起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但是遇到重大政治事件,反而却显得十分无效,甚至无能为力,让政府犹如四处漏风的墙,并且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管理。
美国在疫情的表现,也证明这种单一结构公务员的缺点。
而内地公务员是党政双重复合管理体系,较香港来说是一种复杂的人员管理,中国也是用了七十年来完善这套党政双重管理体系,从早期的粗暴的管理作风,到现在的科学管理,跨过了很多极大障碍,这套系统的复杂,是其他国家单一公务员系统无法了解的。
那么香港单一公务员系统如何融合进内地党政双重公务员系统?
如果武断的将内地公务员系统融合进去,那么香港必乱,必须有一批人要熟悉香港,了解香港公务员系统,逐渐了解,逐渐改变。
那么互换的这一批公务员担负起了解香港公务系统,同时了解香港公务系统风格的任务。
而互换到内地的香港公务员,也会熟悉内地公务员风格,尤其是上下级管理体系、制度、纲领,这一批人里会有亲内地的,也有了解内地的,他们都是未来香港公务员与内地公务员接轨的的桥梁。
林郑月娥自己也不知道未来香港公务员系统的发展方向,但是融合是肯定的,她只是一个发起者,未来的方向,中央也在摸索,香港也在这次互换中摸索。
香港必须把控制权全握在内地手中,而公务员是政策的施行者,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这其中肯定会有坎坷,会有反对,也会有想不到的麻烦,但是这些都是改革路上的必然遇到的,只有遇到了才知道麻烦在哪里,然后去解决。
我在知乎潜水三四年了,第一次正儿八经回答问题,没想到还有朋友追更,根据大家在评论区的分歧,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希望不要引起更大的分歧
我是独生女,为什么会找我老公非独呢,我从上大学开始我爸妈就开始给我灌输找男朋友的标准,其实都不算标准,我爸说必须人品好,家风正,当时十八九岁,哪里懂得什么家风正不正,感觉接触不了这么深层次的东西,当然他家里家庭教育是正常的,我跟老公是高中同学,就是高中三年没说过几句话,见了面只点头打招呼的同学,当时不知道他家什么情况,当然他也不了解我家,后来高中毕业同学聚会时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他高考失利,我上大学,他留在县城复读,平时也是有一句无一句的聊,越到高考越焦虑,那种自己察觉不到的焦虑,我就很少再跟他联系,怕影响人家学习,反而他有时间会主动联系我,就是普通的打打电话,给他加加油什么的,我当时觉得换作其他同学我可能也会这样,但是他不这么理解的,他觉得我陪他走过了考前最焦虑的时间,哈哈哈哈哈,他非说是我先喜欢他的,陪他聊天,给他加油,后来他上大学,时间宽松了,联系就频繁了,平时聊天知道他有一个哥哥,他也知道了我们家的基本情况,没有什么独生和非独生的分歧,相反平时他有什么事都是我替他想着,他有点大男子主义,更多的时候是引导我这件事怎么做,用他的话说,在他家轮不到他当家做主,哈哈哈哈,所以我跟他性格和处理方式上很契合,我不喜欢操心,都是他拿了主意我去执行
恋爱三年半,结婚七年,都是我俩之间的小摩擦,我不跟公婆一起生活,所以没什么大的婆媳矛盾,刚结婚的时候不管什么事他都向着他父母,他哥嫂,所以我有时候会刻意避免跟他讨论他家的事,慢慢的,到现在他觉得他父母说的不对的地方他会主动反驳,我有时候会替公婆说他几句,让他不要脾气这么大
关于房产,钱,他们家看的比较死,我们结婚一两年里,我爸经常跟他说,一家人不要争啊抢的,尤其是亲兄弟,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他哥哥家还是俩儿子,我妈说,你们自己如果困难,可以不给家里帮忙,但是也不能在给我公婆哥嫂添负担,所以我们结婚我公婆出了首付之后家里的其他房产我们就主动放弃了,家里还有两套房,一套六间两层的门面楼,家里一些看热闹的邻居亲戚什么的,每次回家过年聚一起的时候就有意无意的说,你俩真是憨,一个首付才多少钱,家里这些房产得付多少首付,我们就当说笑话,一般不接话
后期我婆婆和嫂子知道我一不为他家钱,二不为他家房,才不防着我,有时候往回想想,其实挺寒心的,好在我只为这个人,他对好,对我父母好就行了,这也是有什么问题我不跟他家争执的原因,我会自己开导自己,我公婆养了一个好儿子,拱手让给我了,这些小事就算了吧,无所谓了吧,在他家邻居亲戚眼里我一直是个缺心眼的形象,整天嘻嘻哈哈,大大咧咧
有时候我老公会莫名其妙的蹦出一句,你真是个缺心眼,我都会开玩笑说我这叫不忘初心
本来就是只图他这个人,人好就行了,不能有太多要求,患得患失容易啥也得不到
祝好~
以下是原答案
我是独生女,目前妈妈退休,爸爸还有两年退休,以前小时候邻居亲戚总说,她现在还感觉不到有兄弟姐妹的好处,长大了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就知道了,我现在31岁,看过了有兄弟姐妹的,鸡飞狗跳的家庭关系,我很感谢当年的政策,当然肯定还是关系和谐的多,这种比较就是糟糕的无比糟糕,好的也没比我好到哪去,就我观察我妈退休后的生活,我觉得我妈可能也感谢当年的政策,退休后简直快乐到飞起,哈哈哈,如果我还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估计我妈这会子得在家练习怎么当端水大事呢,我也没有感觉到童年孤独,成年无助,相反我很独立,8,9岁就学会自己做饭了,因为父母工作忙,有时不能按点做饭吃饭,毕业之后在外面工作也把自己照顾的很好,我也不用顾虑父母的房子多分我还是少分我,相反我鼓励妈妈退休之后享受生活,不用想着存养老钱,没人惦记她的退休工资,相反我老公家有个哥哥,我们每次带孩子回他们家,嫂子都有意无意的说我没负担什么的,其实我对公婆明面上还是暗地里在物质上帮助她都装作不知道,我也不想在这事上费心,感觉没必要,一家人开心健康就行,这是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安全感,我不需要他们家的物质和精神上因为一碗水没端平带来的空缺,刚结婚的时候一家人防着我,好像我图他们钱,时刻要分他们东西似的,时间长了知道我心思根本不在这,才对我像自己家人,我根本不在乎,我只图人好就行了,感谢政策
第一反应:
52岁了还好意思叫姐姐,钞能力砸得小编七荤八素了吧?
第二反应:
不就是登个珠峰吗?
夏尔巴人向导都登了多少次了,里面又不缺50岁老人,不报道他们反而报导一花钱登山的凡尔赛素人游客。
吃饱了撑的吧。
第三反应:
又是辞职,
又是脱产锻炼,
又是登珠峰,
这阿姨钱很多啊?
我被工作压得,连想跟女朋友回趟娘家都不敢出来。房贷都要还不起了。
最后:
希望以后多一点这样的“正能量”报道。
什么翼装飞行啊,
什么甘肃探险啊,
什么珠峰登顶啊,
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