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击过后,现场一片狼藉,再难看出这里曾是狂欢之地。据《纽约时报》描述,四处散落着人们逃命时丢下的东西,没喝完的饮料瓶,拥挤中被踩掉的鞋子,还有不小心遗落的手机。从深夜到天明,这些遗落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大概是没能联系上亲友的人们,看到新闻后担心不已,不死心地反复拨打号码。
斯蒂芬·帕多克敲碎了酒店房间的落地窗。
他今年64岁,从上周四起就一直住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曼德勒海湾酒店32层的“Vista”套房,并一口气搬来了超过10个的行李箱。没人知道他是谁,也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一切看似正常,直到当地时间10月1日晚10点。
这一刻的拉斯维加斯异常热闹。正在举办乡村音乐节的赌城,夜晚主干道最高峰人流量逾十万。就在帕多克敲碎落地窗后不久,百乐宫酒店前的一座道具火山还进行了准点喷发,伴随着轰隆隆的音效,橙红色的灯光从山体内射出,造成火山喷薄的观感,许多路人围在旁边拍照留念。
透过帕多克房间的落地窗往外看,超过2.2万人聚集在200米外的草坪上,欣赏美国乡村歌手杰森·阿尔丁的演唱,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不远处的街区上,还有人坐在街边喝啤酒,享受夏末夜晚最后一丝凉爽。
当晚的演唱还有几首歌就要结束了,阿尔丁的《当她叫我宝贝》响起:“有时候日子过得很苦,爬起床,蹬上靴子,就得向前走;有时候我只想躲起来……”
突然,他没办法继续唱下去——枪口从敲碎的落地窗伸出来,瞄准了音乐会现场的人,开始射击。
最初的枪声持续了9秒,但没能引起人们的警觉。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些枪声大概是某个酒店搞的烟花表演。
来自四川的张轩(化名)就是其中一员,发生枪击时,他正坐在人声鼎沸的秀场看脱衣舞表演,感受赌城特有的纸醉金迷,秀场外就是超大扬声器造就的乡村音乐节演唱会现场。枪响之后,舞台上的表演并未暂停,舞娘们依然卖力地演出,台下观众还在阵阵欢呼。
在距离阿尔丁演唱会两公里外的街上,26岁的李鑫言(化名)也听到了枪声,他刚来到拉斯维加斯不到6小时,还沉浸在购物满载而归的喜悦里。这阵“噼里啪啦”的声响传来,身边的行人甚至没有因此停下脚步,李鑫言也没太在意。
继续步行了几分钟后,一辆鸣笛的消防车从眼前驶过,人群中有人喊道,“mass shooting(大规模扫射)!”紧接着,更多的消防车驶过,之后,直升机也出现了。毫不知情的李鑫言在微信上发布了一条朋友圈:“听说前面发生恐怖袭击了??”
就连洛杉矶警察局的乔尔·特怀克罗斯警官都差点忽略了这阵枪声。当时他正坐在附近跟朋友喝酒。后来他对《洛杉矶时报》的记者说,“我们的日常训练就是学会应对这种枪火袭击”。但在那个休息日,他听到枪声的第一反应是“演唱会喇叭坏了”,又听了一下,他立刻紧张起来,“这听上去像是枪声”。
第一阵枪击暂停后,音乐节舞台上的阿尔丁一开始还继续唱了几句,但很快就转回头,把吉他举过头顶往场下跑。观众席里听到声音的人们在讨论,“这到底是不是烟花?”人群在混乱、不解、迷惑中度过了37秒的短暂沉默期后,紧接着遭受了又一次射击,是连发,没有停止的迹象,大部分人凭直觉趴在地上,保持不动。
但这次他们错了,子弹从天空飞下来,持续了整整15分钟,伴随着人们恐慌的尖叫、哭泣——这是被美国媒体形容为“37秒沉默后的大屠杀”。
目击者穆雷·赛勒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一开始他也以为那只是烟花,但“那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密集,就像是“有人在这里狩猎”,逃跑的人们总会被子弹追到,“枪声一直就像在追着我们跑”。
“你能听到它(枪声)从天花板上传下来,就像是一直没挂断的铃声。所有人都慌了,大家都在逃跑。当你跑到了停车场,能看到周围的人在流血,还有人倒在了街上。这真的就像是在看一部非常糟糕的电影。”当时站在后台的乡村音乐歌手杰克·欧文刚刚唱完自己的歌,他在枪击案后告诉《滚石》杂志,“就像是做了一个噩梦,很想赶快醒过来。”
当地时间2017年10月1日夜,美国拉斯维加斯,91号公路丰收乡村音乐节传出枪声,人们救助伤者。图 / 视觉中国
回到酒店房间打开电视,看到屏幕上滚动播出的新闻,李鑫言才确认,刚刚路上听到的枪声真的是一场袭击。就在他所在酒店的西南方位,露天乡村音乐节现场发生了高空扫射,透过房间窗户,李鑫言看到窗外的街景已不复绚烂,所有霓虹灯光熄灭,除了少数大楼的照明设施,整座城陷入前所未有的暗淡。
而张轩所在的秀场直到晚11点才停止演出。警察突然出现,告知观众们此处需立即执行封锁。毫不知情的游客们在狐疑中度过了最初的几十分钟,直到有人通过网络,得知了枪击案的发生。
根据美国拉斯维加斯警方10月2日公布的情况,发生在乡村音乐节上的枪击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59人死亡、527余人受伤,是美国现代史上最严重的枪击案件。
拉斯维加斯警方在午夜前后锁定了凶手。他们找到了帕多克敲碎的落地窗,还有从窗口伸出、不断扫射人群的枪。警方发言人乔瑟夫·隆巴尔多在凌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一名“独狼式”的袭击者。直到特种部队冲进他所在的135号房间,他还在试图反抗,隔着房门不断扫射,向警方开火。但最后,他倒在自己的枪下,自杀身亡。
他死去的房间几乎像个小型军火库,藏有23件武器,包括步枪和大量弹药。随后,警方还在他位于内华达州的家中又发现了19支枪和弹药武器。
帕多克终结了自己的性命,但他所制造的噩梦,仍然在整个赌城延续。
枪击过后,现场一片狼藉,再难看出这里曾是狂欢之地。据《纽约时报》描述,四处散落着人们逃命时丢下的东西,没喝完的饮料瓶,拥挤中被踩掉的鞋子,还有不小心遗落的手机。从深夜到天明,这些遗落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大概是没能联系上亲友的人们,看到新闻后担心不已,不死心地反复拨打号码。
一位事件亲历者在知乎匿名写下了自己当晚的感受,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只觉得很恐怖,我也不知道自己离死亡这么近,和家里报了平安,差点没哭出来,有那么一刹那,脑子想的都是死了爸妈怎么办,妻子怎么办。”
59名遇害者的身份也逐渐得到确认,其中包括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的士兵、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5个孩子的母亲、特意赶来参加挚友生日派对的年轻人……他们都成了这场令人心碎的惨案的一部分。
35岁的安德里安·墨菲特是土生土长的拉斯维加斯人,靠贩售三文鱼为生,每天工作16个小时,对热爱乡村音乐的他来说,这原本是一趟难得的度假之旅。
当晚,他和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布莱恩·麦克金诺都在音乐会的现场,阿尔丁的《当她叫我宝贝》这首歌响起后没多久,他脖子上中了一弹,血一下子就喷了出来。附近的一位观众恰好是消防员,他替墨菲特做了急救,“他的身体逐渐变成蓝色,那时我们还能不断听到枪声,听到逃跑的人们的尖叫声”。
麦克金诺目睹了墨菲特的死亡:“消防员告诉我,他回不来了,让我快点逃。但我不会丢下他不管的。我一直抱着他,可最终他还是死了,我看着他死在我的怀里。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很难过。”
牧师罗比恩·格莱夏亚参与了陪伴遇害者家属认领遇害遗体的过程。她告诉《洛杉矶时报》,她所协助的家属中,已经有4个人眼睁睁地看着亲人死在自己怀里。
希瑟·米尔顿就是其中之一。意识到这不是一场烟火表演后,她的丈夫、29岁的桑尼·米尔顿立即拉着她逃跑。希瑟说,桑尼当时就在自己身后,“我感觉到他后背中了一枪,然后他倒了下来……他救了我的命”。桑尼成为事件中第一个被确认的遇难者,在Facebook上宣布丈夫死讯时,希瑟形容他是“我身披闪亮盔甲的骑士”。
不止一个人在死里逃生后又回到了噩梦现场。在接受CNN采访时,护士凡妮莎说,她一开始逃出来了,但是她又跑回去救人。“我只是觉得我应该这么做”。
这场美国现代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最严重的枪击案震惊了整个国家,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电视讲话,谴责枪击案是“纯粹邪恶之举”,宣布全美下半旗,以示哀悼。正在举行的体育比赛也为之中断,大屏幕上打出“为拉斯维加斯祈福”的标语。
当地民众举行烛光悼念仪式纪念遇难者。图 / 视觉中国
赌城的天亮了。但人们却对这场惨案的真相却依然一无所知。
最大的谜团是,凶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人们对帕多克的了解停留在最基础的阶段:斯蒂芬·帕多克,男,64岁,住在内华达州的麦斯奎特,离过两次婚,现在有一个叫做玛丽卢·丹利的女友,曾经是一个会计师。
虽然他已经30年没有过正式工作了,但似乎并不缺钱,还曾从事房地产工作。他热衷赌博,是赌城的常客。
除了喜欢赌,单从个人信息记录上看,帕多克看上去不像个“有问题”的人——无犯罪记录、无被捕记录,在内华达生活的时候,他连交通违章记录都没有。
人们对他的印象是不爱说话、独来独往、热衷赌博,但最常被提及的是“不起眼”,“他就是一个寻常的人”。
拉斯维加斯警方对嫌犯帕多克的家进行了搜查,警方表示“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住宅”。图 / 视觉中国
两年前,帕多克曾住在佛罗里达。他当时的隔壁邻居唐纳德·朱迪向《华盛顿邮报》回忆说,帕多克的房间就像是“大学毕业生住的样子”,墙上没有画,只有一张床,一个餐椅,两张躺椅。
他总是拎着行李箱,开着租来的车出门,住了没多久,他就给了朱迪自己家的钥匙,让帮他照看房子。没有吸毒,没有吵闹的派对——除了喜欢赌博,这个邻居看上去没什么大毛病。
枪击案发生后,有宗教极端组织宣称对此负责,但警方并未发现相关证据能证明这一点。在新闻发布会上,警方发言人乔瑟夫·隆巴尔多说,目前对于凶手的动机“一无所知”。
许多记者涌去了帕多克位于内华达麦斯奎特的家门口,但他们在这儿连认识帕多克的人都很难找到。住在这里的时候,帕多克很少和周围的邻居说话,只有碰面多了才会偶尔说一声“Hi”。
许多退休的老人在这座城市安顿晚年。71岁的汤姆·詹宁斯跟帕多克住在同一个街区,他告诉《卫报》,生活在这里非常安逸,“在这儿,人们晚上8点就睡觉了”。
媒体们都涌向帕多克的兄弟。他的弟弟埃里克·帕多克在自家车库门口被记者团团围住。“是的,他是我的哥哥,我的确认识他。”埃里克·帕多克说。他们上一次联络是九月中旬奥兰多飓风的时候。“我可以给你们看我手机上的信息。”这条信息只是写着,“妈妈怎么样?”
在他的印象里,哥哥就是“一个普通的家伙”,是那种“在酒吧自己闷头喝的人”。他会给90岁的妈妈送饼干,还会坐游艇出行,在网上玩扑克牌每一把能赌100美元。他记得哥哥很富有,“是个百万富翁”,但那是因为他所购买的房子升值了。
“我根本就没有办法接受,我的哥哥居然能够冲着这么多他压根不认识的人开枪!”埃里克·帕多克说,“这一定是出了什么差错。”
“在我小时侯,他是我们家最不暴力的一个人了。所以当我听到这件事时,我的反应类似于,‘谁?你在说谁?’说起来,我的脾气比他可大多了。”同是兄弟的帕特里克·帕多克说,在他们家里,父亲才是暴力的象征——他们的父亲是FBI长期通缉的银行抢匪。
关于帕多克的一切依然是个谜。他在演唱会开始射击的那首歌如同谶语,开枪的那一刻,舞台上唱着“有时候我只想躲起来”,而被枪击打断、还没唱完那半句歌词正是:“我不想见任何人,以免我无法控制我自己。”
但拉斯维加斯并未被这场枪击案改变。当地时间晚上8点,结束火焰谷州立公园的旅行、再次返回市区的马苗(化名)发现,虽然赌城每个酒店门口和大的十字路口都有警车把守,但在酒店入口,她偶遇一个中国旅行团,大家并未表现出惊慌情绪,依然按照事先的行程安排游玩。在附近街区,行人依然很多,大家神色如常,拉斯维加斯大道上大部分商家也已经恢复了正常营业。
10月2日晚22:00点 事发24小时后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依然热闹 图 / 受访者供图
夜幕再次降临,赌城又进入了它惯常的状态。在距离事发地大约2公里外的好莱坞星球酒店,赌场上座率并未受到枪击案的影响,舞台上性感的表演女郎穿着比基尼随着音乐热舞,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围绕在赌桌旁下注,不时传来欢呼。
在拉斯维加斯,人声喧嚣一如往常。
每人互动
你有从死亡边缘被拉回来的经历吗?
首发每日人物《37秒沉默后的大屠杀,那些死在亲人怀抱里的无辜者》
文 | 李斐然 卫诗婕 李悦
编辑 | 金匝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
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号(ID:meirirenwu)。
当朝的要禁止“天诛”,在野的要有权利搞“天诛”。
当朝的是统治阶级,收天下之兵,让“天诛”的难度急剧上升。
在野的是统治阶级,就要放开天下之兵,让“天诛”的门槛极低,既容易操作,又容易掩盖。
这道理,很难懂吗?
有些人宁愿相信,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是为了保证美国老百姓拥有使有用步枪对抗坦克和武直的权利,也不愿相信,熟悉罗马历史的精英们,当初设立这条修正案是为了保证他们刺杀不听话的政客的便利。
不得不说,精英集团的洗脑是很成功的。
有人说第二修正案过时,过时了为什么不修改?法律永远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现时的利益。不修改的原因,是统治阶级需要这一条修正案。
*****************************************************
有人认为贵族有能力搞到枪,所以禁枪对他们暗杀影响不大。
他们明显没有考虑贵族和最高领导人之间的博弈。
在禁枪的国家,私藏、贩运武器本身就是重罪。
贵族在策划、实施的过程中,很可能就被拿下了。
尤其是贵族和最高领导人激烈斗法的时候,更容易败露。
一旦败露,人赃俱获,翻身无望。
在禁枪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可以在贵族动手执行暗杀的准备阶段,就先发制人。
反过来,在放开枪禁的国家,在杀手没有扣动扳机以前,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证明贵族要暗杀最高领导人。
也就是说,放开枪禁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只能防守反击,后发制人。
但是,那时他很可能已经像肯尼迪一样,躺在停尸房了。
其中的优势、劣势,一目了然。
*****************************************************
读懂罗马,读懂美国。
如果要美国严格禁枪,除非有人血洗华尔街,下次大规模枪击案发生在华尔街。我相信,如果有人真这么干,美国政府肯定会拿出美国国税局收缴税款的力度,全力收缴平民手中的枪支。
言归正传。
昨天晚上看美国黑色喜剧《微不足道(Big Nothing)》,其中,一连串的涉枪谋杀:牧师被他老婆三枪打死,牧师老婆的情人试图用枪杀死男主人公的同伙,牧师老婆用枪威胁男主人公、同伙和被绑架的警官,男主人公的同伙被联邦特工用枪杀死,患有严重糖尿病的联邦特工被男主人公用枪逼着吃糖自杀,男主人公被女杀人犯用枪逼着喝毒药自杀。
影片之中,许多受害者遇害之前都有枪,他们离枪不远,身上带枪甚至手中有枪,但是在被对方用枪瞄准头部的时候,他们没有反击。受害人都清楚:对方只要抠一下扳机,自己的鲜血、脑浆就会喷出来,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反击的机会,与其贸然反击,不如老实合作,也许对方能出于种种原因,饶自己一命。不幸的是,美国的法律强调程序正义、疑罪从无,严格限制警察的权力。受害人一般是最重要的证人,只要受害人不存在了,逃脱法律惩罚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所以,片中大多数持枪者的选择不是放对方一马,而是杀人灭口,毁尸灭迹。
刚看完这部片子,就看到了美国拉斯维加斯枪击事件。
随便翻翻新闻,类似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
比如这条:
美国华盛顿州一所中学9月13日上午发生枪击事件,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一名嫌疑人落网。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统计,截至9月13日,今年美国共发生4.3万余起枪击案,造成10842人死亡、21756人受伤。为应对美国枪支暴力痼疾,特朗普政府出台多项措施,包括为警察获取军事装备“松绑”,以加大打击暴力犯罪力度。有评论称,在枪支泛滥、警民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单靠加强执法,效果难言乐观。
9月10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北部的普莱诺市发生一起枪击事件,造成8人死亡。普莱诺市枪击案将今年美国造成4人以上死伤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数量推高至250起,超过去年同期。据统计,仅在不久前的美国劳动节周末,全美发生的枪击案就达到100多起,仅9月2日这一天就有24人死于枪口之下。
对这次事件,只能说,美国又双叒叕枪击了。常态化恶性事情的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原因。
尽管枪支泛滥、枪击不断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毒瘤,但是美国基本不会禁枪。公开的理由,是美国人要求持枪的自由。
美国人要求持枪的自由的公开的理由,可以归结为三点:
第一,民众有权持枪自卫;第二,社会现有枪支太多,禁枪难度太大,甚至会导致黑市交易;第三,民众有权持枪,反抗政府暴政。
不过,这三条理由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第一,枪支是有利于攻击方,不利于防卫方的进攻性武器。枪支对抗,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一旦被对方用枪逼住,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任人宰割。这次枪击事件之中,受害人群在400米外被狙击,他们就是有枪,也很难还击。与其说持枪增强民众防身自卫的能力,不如说增加他们被害的可能。
第二,只要政府有决心,禁枪从来不是难事。新中国刚解放的时候,人民公安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收缴了残留在社会上的全部枪支。如果美国政府把禁枪的重要性提升到追查逃税的水平的话,以美国政府的执行力,禁枪并不是难事。当年拥有机枪的阿尔卡彭,遇到美国国税局(IRS)也只能认栽,束手就擒。禁枪对美国政府来说,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第三,半自动武器能对民众造成严重的伤害,但是无组织、无纪律、散漫、持有半自动武器的民间武装,根本根本无力对抗装备了坦克、武装直升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军队、警察,遑论对抗所谓的政府暴政。如果民间武装形成严密的组织,公开造反,则很容易被美国军警力量使用空军“斩首”。民间持枪可以对抗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和美国警察,是头脑发热的昏话。
那么为什么美国国内存在强大的反对禁枪的力量呢?
说到底,统治美国的精英阶级要求保留暗杀不听话的政客的权利。
统治阶级在野还是在朝,对武器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在野,就要求限制政府暴力,强调持有武器的自由。在朝,就兴文匽武,收天下之兵,铸十二铜人。
西方国家政体,起源于希腊、罗马,本质上是一种贵族或骑士家族的联盟,这种联盟统治,必然要求持有武器的自由。
大多数社会,我们都可以默认为存在四种人:政权(官僚、军阀、僭主、君王)集团、贵族(骑士、豪强)集团、民众中的恶棍和民众中的良民。放到罗马看,第一类人比如苏拉、凯撒、后三巨头(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第二类人比如元老、骑士和贵族。第三类和第四类人属于平民。其中,第三类是心存邪念的恶棍,第四类则相对老实本分、规规矩矩。
在源于希腊、罗马的政体之中,第二类人或者说贵族们是真正的统治阶级。他们有足够的社会资源和惊人的财产,有些还有强大私人武装。但是,他们并没有直接进入政权,或者处于元老院、议会等政权中与暴力机器相对间接的部门,因此往往并不能直接指挥军队、警察、特务、法院、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器。
相比数量庞大、组织分散的平民,罗马贵族数量更少、更集中,更容易依据阶级利益结成稳固的同盟。与除了选票几乎一无所有的罗马平民不同,他们控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掌握压倒性的资源。相比庞大稳固的贵族集团,个人很难发挥巨大的作用。
当年的贵族聚集在元老院,今天美国的贵族聚集在华尔街——他们挑选出来的职业政客,作为他们的代理人占据了白宫、国会、最高法院和各个官僚机构最高行政首长以及高级军警将官的位置。
华尔街的贵族虽然不直接参与政权的运作,但是从未放松对政权的控制。
首先,他们控制舆论操纵民意,通过操纵民意操纵选票,推举代表自己利益的政客上台,推动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否决对自己不利的政策。
其次,如果民意不为舆论所惑,他们失去对民意的控制,也没关系,因为还有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如同串联电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要推动变革,需要总统、国会参众两院和最高法院全部通过。所以,要否决变革,只要有一个部门作梗即可。在这样的体制下,只要收买少数的政客,就可以使整个不利于统治阶级的变革胎死腹中。
再次,可以制造丑闻,揭发隐私,使用舆论攻势、政治弹劾,终结部分不听指挥的政客的政治生命。
最后,如果三权分立还控制不了变革的发展,那么就启动杀手,刺杀不听话的政客,用子弹结束变革。这就如同元老院用刀剑终结凯撒。
个别政客被暗杀以后。刺客往往主动自尽,或者被灭口,暗杀调查不了了之。一旦政客遇刺,实现擒贼擒王,政客推动的变革必然人亡政息,即使不胎死腹中的话,也会被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必然虎头蛇尾,甚至南辕北辙。
统治阶级在野的国家,必然设法限制政府的暴力,保证自己控制的暴力。比如,英国《权利法案》(the Bill of Rights),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An Act Declaring the Rights and Liberties of the Subject and Settling the Succession of the Crown),第六条: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比如,美国宪法第八款,国会拥有权力之中,包括:招募陆军并供应给养,但此项用途的拨款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再比如,宪法修正案第二条: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
结合各国的国情,也有差异。统治阶级直接控制政权,对武器控制就严格。统治阶级间接控制政权,对武器控制就松弛。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为什么出禁刀令?除了废除原先武士的特权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萨长联盟直接控制政权,让民间随便持刀干什么?让他们搞天诛,还是搞一揆众?萨长联盟搞政治暗杀出身,对放松管制的武器的意义很清楚。二战以后,日本虽然取消了华族,但是贵族对政权的控制仍比美国直接得多。
英国为什么对枪支管理比美国严格?因为英国有世袭的上议院,贵族们不经选举就直接进入上议院控制政权,任何选举产生的政客也别想跳出他们的手心。下一步,如果废除贵族特权,出现可能威胁到统治阶级的政客,那么对武器的控制,就会逐步松弛。
美国自建国就没有安排贵族院,统治阶级不直接控制政权。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怎么避免凯撒那样的人复活?若干道障碍以后。还要设定最后一道保险,这道保险就是政治暗杀。
美国的统治阶级很清楚,决定历史进程的不是选票,而是铁与血。在重重程序之后,必须有最终的暴力,否则,前面的重重程序都未必靠得住。
因此,暗杀民选最高领导人的权利,是美国统治阶级控制权力的最后一道关键的防线,是他们遥控、操纵政权,避免政权实施对自己不利的政策的最后的关键一招,是美国统治阶级设计的政权的保险丝,绝不会轻易放弃。
要保留暗杀的权利,就要保证持枪的自由。毕竟,除非所有携枪警卫全体袖手旁观,否则个别刺客用刀行刺的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如果全体警卫被精英收买,持刀凶手最终得逞,那么刺杀事件未免太露骨。相比之下,用枪狙击则防不胜防。警卫们即使故意放水,也完全有推卸责任的理由。再说,如果想让案件不了了之,就必须允许持枪的自由。如果严格禁枪,平民手中根本没有抢,每一支枪的来龙去脉都有登记。那就很难成功狙击暗杀,更难善后了。毕竟像罗马贵族那样明目张胆地暗杀凯撒,还是要尽量避免的。相比之下,一个极端的疯子,没有任何人支持,独狼行动,杀死总统,然后自尽或者武装拒捕被击毙,事情就很好掩盖过去。全面禁枪,就是剥夺统治阶级暗杀客的权利。
(同样死于刺客之手的肯尼迪总统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当时他很有希望成为民主党候选人,如果他当选,必定继承亡兄的遗志,甚至可能重新调查肯尼迪遇刺事件。于是,他被疯子杀死)
刺杀凯撒的元老们曾经高呼,“暴君死了,罗马自由了”。他们自称,“杀死了暴君,解放了罗马”。凯撒的私生子布鲁图曾经为自己辩解,“不是我不爱凯撒,而是我更爱罗马”。在这些人的嘴里,对底层仁慈的凯撒是暴君,凯撒试图推行的政策是暴政。在这些人看来,凯撒羽翼丰满,拥有忠于自己的军队,可以直接获得来自民间的支持,已经脱离了他们的控制,威胁到他们对罗马的统治,自然是暴君,有必要除掉他。
暗杀不听话或者尾大不掉的政客,这就是所谓人民持枪可以反对暴政的真正含义权利。不过,这里的“人民”未必是所有人,而往往是社会顶层一小撮人。这里的“暴政”,也未必是对多数人不利的政策,而是对社会顶层一小撮人不利的政策。
为了维护这道防线,保留暗杀的权利,美国的统治阶级有很多种选择,比如可以使用宣传工具制造舆论,还可以视政客的听话程度提供或剥夺政治资源(比如政治捐款),甚至可以暗杀最不听话的个别政客。即使抛开大多数民众的选择被舆论左右不谈,也应该知道,在这样的政治决策过程中,民意并不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那些聪明的政客自然明白,与其为了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和幕后的统治阶级对抗,被剥夺各种政治资源,甚至被杀一儆百,不如与统治阶级合作,实现彼此双赢。
(凯撒之前,担任保民官,要推行土地改革,被贵族杀死的格拉古兄弟)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政客在禁枪问题上,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原因。
所以,如果特朗普足够聪明的话,就会知道禁枪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淡化处理枪击事件,或者转移视线,强调强化美国警察的执法力度。如果他不够聪明的话,统治阶级会教他做人,教育手段包括并不限于舆论攻势、议会斗争、政治弹劾,必要的话不排除子弹。
考虑到美国总统在明,必须依法办事,政府权力三权分立,美国总统被国会和美国最高法院处处掣肘,对方在暗,可以不择手段对抗总统,就不难理解,除非美国总统拥有绝对权力,可以甩开国会和最高法院 ,使用绝对暴力打击对手,否则休想剥夺对手暗杀自己的权利。
所以,可以预见,除非美国政坛出现曾经血洗罗马贵族的后三巨头(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式的军阀出身的铁腕人物,否则在任何一位民选总统的任期内,美国都很难禁枪。
法律必须保持表面上的人人平等,统治阶级要求拥有持枪的权利,民间的恶棍自然也拥有持枪的权利。当然,他们拥有这样的权利不是为了暗杀不听话的政客,而是为了故意伤害、抢劫、强奸、杀人灭口、反社会……
于是,民间的安分守己的老百姓就遭了殃。
对美国的统治阶级来说,这是可以接受的外部性或者说副作用。
这种枪击事件,如果发生在中国,击毙罪犯以后,下一步就是政法系统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严打,举一反三,各地加强武警、公安巡逻,增加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安检,加强高速公路抽查,收枪收刀,各种涉黑、涉恶、涉枪嫌疑犯迅速落网,从重从快处理犯罪嫌疑人,必要的话进行公审,实现打击一小撮,警告一大群。
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在美国,美国人只能默默擦干伤口和眼泪,自己买枪武装自己。至于能不能在被人用枪逼住以后,有效用枪自卫,或者自己的手枪、霰弹枪和半自动步枪,能不能有效反击400米外,隐藏在建筑物中的狙击手,就只有天知道了。
除非枪支泛滥,彻底危害到美国的统治阶级的切身利益,甚至可能动摇其统治,否则严格禁枪永远不会正式提上美国政府的日程。所以,要美国统治阶级彻底改变民间持枪的政策,除非下次枪击发生在华尔街,或者美国诞生一位能把持枪底层组织起来并有效对抗华尔街的切格瓦拉。
目前看,华尔街发生枪击的概率似乎比格瓦拉再世要大一些。
看了一些视频和报道,还是非常骇人的。枪声很密集,凶手应该使用有机枪。报道说凶手的有10支枪,这样来说这个酒店的安保也太开玩笑了。一个人惊人可以轻松的带这么多枪支弹药到房间里还没有被察觉。现在报道已经死亡至56人,超过500人受伤,简直比美国一场小型战争的死人还多了。不知道这次事件是否能推动美国禁枪,但是我觉得很难。
感谢
@sxc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这是韩国人值得中国人学习, 而不是鄙视和嘲笑, 的方面.
特别是在目前汉民族自尊自信被砸得粉碎的现实环境之下.
这是韩国人值得中国人学习, 而不是鄙视和嘲笑, 的方面.
特别是在目前汉民族自尊自信被砸得粉碎的现实环境之下.
毛文龙可以嚣张跋扈,屡战屡败,瞎几把吹,只要他在敌后能牵制后金,
袁崇焕可以不要监军巡抚节制,可以辽事一言而决,一年领几百万军饷钱粮,只要他能控制那帮狗日的辽西军阀,不让后金破山海关是明庭的底线。
辽事败坏的大锅在于辽西军阀卖国卖友军,几十万明军死在辽东,只有关宁军转进如风。
袁崇焕可以杀毛文龙,只要他能控制东江军配合他在辽西的筑城,在他指挥下东江军能发挥更强的战斗力。
但是毛文龙死后东江军内斗崩溃,旅顺被攻破,三顺王投清送上重炮水师。
督师平辽平到京城了,烧的不是你家房子,死的不是你家亲戚,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好久没上你乎了,我来强答一下。其他答主说的东西大家也比较熟悉了。我换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为什么知乎上许多人认为日语引进大量外来语是负面的,是否和母语是汉语有关系?
答: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汉语长期是“上位语”。
---------------------------------------------------
I. 有关双层语言、上位语、下位语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把维基上diglossia的定义先抄下来。
In linguistics, diglossia (/daɪˈɡlɒsiə/)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two dialects or languages are used by a single language community. In addition to the community's everyday or vernacular language variety (labeled "L" or "low" variety), a second, highly codified variety (labeled "H" or "high") is used in certain situations such as literature, formal education, or other specific settings, but not used for ordinary conversation.[1] In most cases, the H variety has no native speakers.
简单地来说,diglossia就是“双层语言”,在一个社区中有用于书面、文学、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上位语”H和用于日常口头交流的“下位语”L。上位语是官方的、用于教育的,因此,上位语总是在通过知识分子和政权机构影响着下位语。单就词汇来说,上位语的词汇总是大量涌入下位语中。
在古代历史上,各个文化圈都有各自的上位语,例如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语、波斯语;佛教文化圈的梵语、巴利语;而在东亚文化圈,上位语则是汉语,或者说是文言文。
上位语有这样一些特点:
1. 上位语长期用于书面、科技、政治、教育等与权力和文化相关的领域,因而上位语带有官方、正式、有文化、先进等色彩。
2. 新的学术成果或者政治行为等等概念往往先用上位语表达,再向下位语传播。
3. 在封闭的文化圈内,新的概念用上位语表达时,往往没有可借鉴的词汇,因而倾向于使用上位语本身造新词。
4. 如有来自其他语言,特别是来自其他文化圈的借词,下位语往往是通过上位语辗转借入。
II. 作为上位语的汉语
好了,我们回来看汉语。虽然汉语在历史上一直有文白脱节的问题,但是汉语作为整体是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直到近代,其上位的语的地位依旧有很大惯性。典型的例子包括:日本近代翻译西方的概念时是用汉字造词,这实际上是在用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当然汉字已经被日本“内化”)在造新词或古词新用,以对应欧美文化圈的文明成果;越南很多外国的国名是按汉字读的,如俄罗斯叫Nga,是来自Nga La Tư,即俄罗斯,但这个词俄-蒙-满-汉-越一路而来已经面目全非了。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汉语汉字词是上位语,通常它是第一手的概念载体,即使是在翻译中,它是第一次译文,所以它在同一时代大批量借入同一种非汉语言词汇的情况很少。当然,汉语依梵语借入的佛教词汇是另一个情况,因为在佛教领域,梵语才是上位语。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附加结果。因为汉语有上位语的优势,这使得很多汉语母语者或者东亚文化圈的人士感觉借词,比如日朝越借汉语词,是文明不够发达的表现,而汉语因为是发达文明的载体,因此借词很少。在你乎上,有一次讨论数目字“万”,我说这个词搞不好是突厥语等北方草原语言的借词。我猜到有人会反对,但是没想到反对的意见是:汉文明如此发达,数目词不可能是借词。其实,在这个论调中,直接就把借词和文明程度绑架了。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很多中国汉语使用者也比较倾向于外来的概念要汉语义译,不要直接借入,特别是借音。
III. 作为下位语的日语
我们再站在日本、日语的角度来看。事实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已经脱离了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但汉字和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历史惯性还存在,所以近代日本翻译作品往往仍用汉字造新词,当然,这和汉字在日本已经内化有关系。不过,由于近来以来日本的发展和中国的贫弱,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不断衰落,但并没有确立新的上位语。这个时期的日语借词法语、德语、英语各占一席之地。但到了现代,特别二战以后,不仅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基本消失,而且英语已经成为de facto的上位语。这以后的日语,借词大量的是英语借词,法德等语言已经很少了,即使有,也主要是集中在与国别文化、地域特产等相关的词汇中,新的科技词汇、新概念等,已经普遍是用英语借词。这实际上是上位语变化的原因。
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举一下阿昌语。阿昌语是一种缅彝语,与缅甸语很接近。历史上阿昌族地区大多是傣族土司管辖,上位语是傣语,下位语是阿昌语。阿昌语中很多古典的政治、科技等词汇,都是使用傣语借词。但现在由于汉语的普及和流行,很多地方的阿昌语口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替代了一些原来的傣语借词,甚至是替代了一些固有词。此外,羌语支大量语言过去奉藏语为上位语,现在也大量转向汉语西南官话作为上位语,也是这种情况。这和日语中大量涌入英语借词有一些类似之处。
IV. 日语中的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
学习过日语的同学都知道日语中有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一般来说,汉语母语者会觉得汉字词更清楚明了或者相较于外来词更“日语”。但事实上,虽然日语中汉字词的比例非常高,但是汉字词读音的系统并非与日语十分契合。换句话说,即使是现代日语,汉字词的读音体系和日语固有词的读音体系仍有一定区隔。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日语固有词是没有る打头的词语,但汉字词有,如“留守、類似”等。又如,古典日语少有浊音打头的词语,现代日语因历代音变造成一些浊音打头的词汇(如“出す”)也都很少,但汉字词就比比皆是,如:“学生、雑誌、男子、爆弾、疑問、事実、敏感”等等。再有,日语固有词一般没有拗音,今日=きょう,这样的例子也是历史音变的结果,而汉字词的拗音就实在太多了。
这实际上是说,外来词的概念即使翻译为汉字词,单从音系上来讲,未必有我们想象地那样贴合日语。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日语是一种音拍语,词汇是由多个音拍(mora)连缀而成的,比如さかな是三拍,はずかしい是五拍等等。汉字词和外来词如果简单从音拍上来看,并没有像现代汉语的义译音译那么大的差距。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日:(漢)哲学てつがく[4 mora];(外)フィロソフィー [5 mora]
中:(汉)哲学[2音节];(外)菲洛索菲亚[5音节]
日:(漢)物理的ぶつりてき[5 mora];(外)フィジカル [4 mora]
中:(汉)物理[2音节]、物理的[3音节];(外)菲济卡尔[4音节]
日:(漢)百貨店ひゃっかてん[5 mora];(外)デパート [4 mora]
中:(汉)百货店[3音节];(外)迪帕特门特[5音节]
尤其是最后一个例子,日语广泛吸收外来语后,形成一些改造的方法,使其适用于日常口语,也就是和制英语、和制外来语。常见的例子还包括プリクラ、パソコン、ワイシャツ、ベビーカー、ジーパン等等。
以上的例子试图说明,如果单看语音结构,日语使用音译的外来语与使用汉字词并没有太大的优劣差别,至少比现代汉语使用音译和义译的差别小。
V. 日本学者对外来语涌入的看法
大家也都观察到了日本国内对大量涌入外来语的批评。为此,日本还设立了国立国語研究所「外来語」委員会。下面抄两段该委员会的公开文书(没时间可以跳过):
外来語・外国語の問題点
近年,片仮名やローマ字で書かれた目新しい外来語・外国語が,公的な役割を担う官庁の白書や広報紙,また,日々の生活と切り離すことのできない新聞・雑誌・テレビなどで数多く使われていると指摘されています。例えば,高齢者の介護や福祉に関する広報紙の記事は,読み手であるお年寄りに配慮した表現を用いることが,本来何よりも大切にさ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はずです。多くの人を対象とする新聞・放送等においても,一般になじみの薄い専門用語を不用意に使わないよう十分に注意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ところが,外来語・外国語の使用状況を見ると,読み手の分かりやすさに対する配慮よりも,書き手の使いやすさを優先しているように見受けられることがしばしばあります。
伝え合いとしての言葉を
そもそも,どんな言葉を使うのが適切かということは,話し手・書き手の意図,想定される聞き手・読み手,話題,使われる環境など,その時々の様々な条件によって変わります。同じ内容の話をするにしても,大人に話すときと子どもに話すときとでは,使う単語,声の調子,話す速さ,文の長さなどが変わってきて当然です。また,同じ大人でも,相手がその話題に通じているかどうかによって,言葉選びや言葉遣いにおのずと違いが出てきます。相手や場面に応じて,適切な言葉遣いが変わることにいつも留意することが大切です。このことは,私たちの言葉について国語審議会がかねて提言してきた「平明で,的確で,美しく,豊かであること」を実現する具体的な努力の一つと考えます。
这里面主要说的意思是大量外来词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全社会的交流。他们因此提出了语言的“简明、准确、优美、丰富”的目标。该委员会还提出了外来语替换的提案(具体可参看http://pj.ninjal.ac.jp/gairaigo/)。
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汉字词就更加“简明、准确、优美、丰富”呢?这实际上就是前文几次提到的“内化”。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已经成为其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论汉字词的音系与固有词有没有区隔,汉字词已然成为其语言的基石之一。汉字和固化的汉字读音已经是日语内在的一部分,即“内化”。从这个角度讲,外来词改汉字词也是用自有文化消化外来文化的方式。
但是针对这点,日本国内也有不同意见。1943年出生的著名日本国宝级日本语专家山口仲美就认为:和制汉语(汉语词)是与中国文化浸淫的时代相称的方法,但现在日本则浸淫在美国文化中,因此也许可以看到用片假名照搬的外来语其含意固着下来。
和製漢語は中国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た時代に合っていた方法なのであって、現在の日本はアメリカ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るのだから、片仮名の外来語のままにしておいて意味の定着を待つべきではないか。
山口仲美的这条看法实际上一定程度上包含前文所说的上位语变换的问题。
以上这些争论说明,即使在日本国内,对外来语的排斥,主要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更多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的问题。
VI. 汉语古典音译词的内化
另外一个比较次要的方面就是汉语自身的音译词问题。实际上汉语的外来音译词很多,但是由于借入时代久远,当时的音译已经参与到后来的汉语音变历程中,变得很“汉化”了,因而让人不觉得是借词了。特别是有关佛教的词汇。
比如,说到中国传统建筑,很多人都说到“塔”。但是“塔”是明确的梵巴借词(梵stūpa,巴thūpa)。再有,刹那(梵kṣaṇa),这样的词是随佛教传入的概念。甚至很多我们熟悉的地名都是外来语译作汉语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觉得它们“异质”呢?
现代汉语以普通话为音译标准。普通话音系的特点是声母缺少浊音,辅音韵尾仅有-n和-ŋ,因此音译一些外来词的时候,会拆出多个音节来。但古代汉语的音系更丰富一些,声母有清浊,辅音韵尾有-p, -t, -k, -n, -m, -ŋ,一些音译相应使用较少的音节。这点在佛经翻译上就很明显。一些现代翻译的上座部佛经是用普通话作的音译,与古典汉译对比,往往音节偏多,或者用字明显就是现代欧美音译词的感觉,例如:
Mahāmaudgalyāyana (Moggallāna) 古译:摩诃目犍连;白话译:马哈摩嘎喇那
Mahākāśyapa (Mahākassapa) 古译:摩诃迦叶;白话译:马哈咖沙巴
更加重要的是,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了,有关佛教的词汇,不论是义译的世界、轮回,还是音译的刹那、劫(万劫不复)、涅槃,亦或变形了的音译词罗汉、菩萨、修罗,都成为汉语日常使用的一部分,异质感在历史中已经消失。因此,可以说这些佛教相关的词汇在汉语使用中,没有“外来词的感觉”。
如果剔除了佛教相关的音译词,汉语的外来语直接借词就很少了。即便是现代融入的外来词,所占比较也很低。这也是汉语母语者对直接标音的外来词下意识感到排斥的原因之一。
补充两点:
前面有同学提到外来语的涌入在日本日常生活中带来的种种不便。这个问题从语言发展的长期轨迹上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汉语词汇大量涌入日语时,文化人和普通民众的仅因汉语词造成的语言断层不可谓不大,在历史发展中也渐渐弥合了。这也是山口仲美上面评论的来源,要知道山口老师可是研究平安时代日语文学的泰斗,同时还研究现代日本青年人的日语。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所谓“语言净化”运动,不论打着什么旗号,都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而东亚世界一些语言放弃汉字词而使用欧美语言音译词的行为又可能带有去中国化的色彩。考察类似外来语这样的问题时,这两个方面的色彩都应当予以重视。
美国的强大在于美国拥有最好的人才,这个人才不局限于理工,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
美国的强大无论世界五百强占据了多少席位亦或者美国的军事力量多么骇人听闻等等,归根结底是因为美国拥有最好的人才因此造就了他的强大。美国强大的标志也并非多少艘航母,多少个五百强,而是美国在世界大学排行榜常年占据世界最好的大学前20中的17-18个(无论中外排名)、前100中的50个左右,美国高校2007年-2017年的论文发表数量高达380W篇,并且每篇平均引用量达到了17.5次。
时至今日,美国每年吸收的高等人才移民和本土的优秀教育发展是他强大的根本。
美国教育的强大要从其建国开始,美国的开国班底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清一色政治家、军事家团体,美国开国的那批人有着非常浓厚的科教背景,例如医学、物理、建筑学等。当美国建立开始的整个国家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设高等院校。在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之前,全美仅有9 所高等院校,当百年国庆之时,全美高等院校总数已达700 多所(平均一年建成7所高校),而当庆祝建国200 周年之际,院校总数已超过2800 所, 如今美国共有4810 多所高等院校。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636- 1776 年为大学的创建阶段,出现了殖民地学院; 1776-1862 年为专业教育的发展阶段,独立的专业教育学院得以建立和发展;1862-1900 年为现代意义大学的诞生阶段,当今美国著名的大学相继建立;1900 以后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多样化的阶段,产生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挥需要的社区学院,大学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革。
美国教育里程碑事件 :1862 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莫里尔赠地法案》, 把联邦政府的土地以每公顷1.25 美元的价格廉价出让给各州,每州约3 万公顷,用以创办和支持院校的发展,特别是创办农业和机械学院,攻克一些农、牧、林业等方面的技术难关,以适应美国农业迅速发展和人口激增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从而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职能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方向延伸,同时也为美国新型大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经济环境。此类学院被称之为“增地学院”。前加州大学校长、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克拉克·科尔认为,美国现代公立大学体系至此才开始产生。
随后19 世纪下半叶,美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几项重大改革:通过立法,设立农工学院,建立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体制;向德国学习,发展研究生教育;创立两年制学院,理顺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关系,奠定美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层次。这几项改革促使美国高等教育在20 世纪初形成了具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三级结构,以及由准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构成的四级学位结构的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雏形。为此,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约翰·S·布鲁贝克教授和德克萨斯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保罗·韦斯特迈耶等人将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形成之后的美国高等院校称为“现代大学”。
随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大幅发展,他们从欧洲科学知识的追随者逐步开始完成反超。
很多人总是觉得一个国家的强大应该是飞机大炮或者航母导弹亦或者芯片机床,但是这些都是都相对来说是结出的果而非因。美国通过建设高等教育和广泛全球吸收高等人才两件事完成了他强大的根本,在美国的技术移民大军中你可以看见大量伊朗、俄罗斯、中国等意识形态不同国度的来者。
在技术移民最疯狂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校中的工科领域讲师一度技术移民身份比例达到70%。
除此之外,美国的社科、法学、金融等非理工领域的教育建设的也很好,美国的全球军事体系、美国的构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等都得益于该方面人才的贡献。截至目前,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人才净流入国,虹吸来自亚欧的顶尖学子,而美国优秀的企业、繁荣的金融等等不过是人才基石上长出的花朵。
抛开美国官方对技术移民的态度和政策,美国民调也显示约有78%的民众支持高等人才移民至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不希望有移民的民众中进行调查,依然有63%的美国民众希望高等人才移民保持。
回想二战时期,美国与德国交战中,美军阵中有大量的将领都是德裔美国人。美国这种族裔混居的国家相对于主体民族排外性会更低一些,也会更包容一些,这是他某种程度的优势。
美国截至2015年博士毕业生的数据统计报告,里面有部分内容涉及到外国留学生的去留比例和就业统计。
报告显示,2015年美国共授予博士学位5.5万人,科学与工程领域占75%,其中有1.4万人为外籍,中国、印度和韩国籍加起来占了一半。外籍博士留美意向统计——想留美的人是想离美人数的3倍以上,2015年外籍博士的总体留美比例超过了70%。博士毕业后继续留美科研或工作不同生源地的比例统计如下:
得益于全球的知识分子的到来,美国的资本家只要做一件事钱给到位,企业就能发展起来,在很多新兴科技企业方面,美国资本家的模式+美国高等教育的成果形成了巨大的优势。
1.航天方面
NASA(甲方机构学术研究为主,有一定工程能力)>ULA>SpaceX>其他国家。除此之外美国还有内华达山脉公司、蓝色起源、毕格罗宇航公司、维珍银河公司、轨道科学公司、XCOR宇航公司、电子火箭实验室等等。
2.航空方面
世界十大民用飞机公司,美国占据五家。其中波音作为世界头号航空公司,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是空客的30%+。除此之外美国还有湾流、赛纳斯等中小型飞机的知名公司。
航空航发三巨头美国占其二,美国通用公司处于市场绝对老大地位,占有40%市场份额,其次是英国罗·罗公司,占据22%市场份额。美国普惠公司占9%的市场份额,其2005年为F35研发的F135发动机可能是目前战斗机最强的发动机,
3.医疗机构
这其中亚洲、中东、欧洲等富人阶级最爱去的美国医院应该是梅奥、麻省、安德森等。
4.医疗器械方面
美国在全球十大医疗器械厂商中独占7家,GE、美敦力、强生等企业实力十分雄厚。。
5.医疗药物方面
在世界医药公司排名中,美国占据绝对的优势,不过优势相比较其他行业没有那么夸张,TOP20中独占10家,美国连续多年占据世界创新药物五成以上。
6.半导体方面
世界最强半导体企业TOP24,美国11家(英特尔、高通、英伟达、镁光、德州仪器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三星首次超越英特尔,占据了全球14.2%的市场份额,中国台湾企业台积电与联发科榜上有名。
7.操作系统方面
PC操作系统,WIN7(67%)唯一的对手是WIN10(17%),剩下是WINXP(12%),MAC(6%).
手机操作系统份额排名:Android、iOS合计占98.2%,Windows Phone贵为第三但是仅占0.73%。
8.军事设备方面
第1名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军售额395亿美元 美国
第2名 BAE系统公司 军售额327亿
第3名 波音公司 军售额311亿美元 美国
第4名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 军售额266亿美元 美国
第5名 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 军售额240亿美元
第6名 通用动力公司 军售额229亿美元 美国
第7名 雷神公司 军售额216亿美元 美国
第8名 欧洲宇航防务公司 军售额162亿美元
第9名 芬梅卡尼卡公司 军售额102亿美元
第10名 联合技术公司 军售额99.6亿美元 美国
9.软件方面
其他数据就暂不列举,美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人流流入国以及拥有最好的高等教育。这是他发展的最核心的根本力量,换句话说美国强大崛起给其他国家的提示就是做好本国高等教育、留住本国高等人才、吸引非本国高等人才三部曲。
附中国G7高校本科生源去处一览
清华
北大
浙大
2016 届共1416名本科毕业生出国(境)留学,占毕业生总数的 25.21%
上交
复旦
南大
中科大
本科出国(境)553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