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是维吾尔族自称"Uyghur"的音译,具有"联合"、"同盟"和"凝结"的意思。现代维吾尔族是经过漫长的民族融合与发展而形成的,同我国许多历史悠久的兄弟民族一样,她在历史上曾有过各种不同的民族称谓,直到1935年才开始统一使用"维吾尔"这个汉译名称。
在唐朝,维吾尔族的祖先被称作阳纶"。徊纺"一词一般多解释为"团结"、"联合"、"同盟"的意思。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回纶保义可汗遣使唐王朝,请求将族名"回纺"改译为"回鹘",取其族人"回旋轻捷如鹘"的意思。一说改变译名的事发生在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此后的史籍便以"回鹘"的译名出现。
公元840年出兵10万攻占回鹘汗国的牙帐,回鹘汗国灭亡,部落四散。西奔的一文先后建立了甘州回鹘国、西州回鹘国、龟兹回鹘国、喀喇汗王朝西回鹘国。进人元朝却明朝,回鹘又改称畏兀儿,或称"呼辉和尔、畏吾尔、辉和、畏吾"等。以后回鹘一名迅速在历史记载中消失。清陶保廉在所著《辛卯侍行记》中说,当时维吾尔人自称"达斯塔尔"。但他没有说明其含义。
到了清代,称谓上较之前代有较大不同,官史中大多称回子、缠回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一般仍沿用清朝旧称,但新疆的维吾尔人已改用 "威武尔"来称呼自己的民族。1935年,新疆召开第二次民众代表大会,会上应维吾尔族改变民族称谓的要求,提出把它写作"维吾尔",经省政府会议通过,并正式发布布告,开始统一使用"维吾尔"这个汉译名称,并对其含义作了新的解释。
布告说:"…此名称狭意言之,为保卫自己民族之意,广意言之,为保卫国家之意。与威武尔一称,亦无冲突处。顾名思义,当生爱国家、爱民族之观念。且用此三字译。维吾尔之意,亦较其他字为妥。"据悉,"维吾尔"这三个汉译字,是由包尔汉、郁文彬两人提出,交省府会议讨论通过的。
在这次会上,还确定"塔兰其"为新疆的一个民族,这样,新疆的世居民族就成为14个。其实,塔兰其也是维吾尔族人,他们是清初从南疆移居到伊犁的。"塔兰其"是维吾尔语,有人说它是"归附者"、"臣属者",也有人说是"开垦者"的意思。蒙古语转译为"塔里雅沁"。但是,包尔汉在《新疆五十年》中解释说,"塔兰其"意为"种麦子的人",这是因为清政府在公元1760-1768年将南疆的6000多户维吾尔族农民迁居伊犁,从事农业生产,故称"塔兰其"。
据资料显示,到1944年,塔兰其族人数达79726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将其并人维吾尔族中,"塔兰其"这一族名即废止不用。
其实维吾尔人自称Uyghur由来已久,自突厥部落时期就开始联合其他部落反抗突厥统治者,而且这只是内斗不妨碍Uyghur突厥认同,本身就是突厥人里分离出来也不妨碍突厥文化继承,而且我发现所有用维吾尔这个称呼来源问题来诋毁维吾尔人的人几乎没细心了解过维吾尔人的历史。所有他们来论证的方法都是用汉译的不同,无论汉语怎么说出这个名称,在维吾尔语言里发音都一样只是别人对维吾尔的称呼不一样,这也完全不会影响维吾尔人的族名。比如说什么塔什干会议什么的,维吾尔人在这之前有无数个文献自称维吾尔这些人是选择性失明的。真是石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