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巨唐包括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iu-zi-hu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弱不弱,还是个问题。


先拿楼主说的版图来说。

从边疆问题看,安史之乱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陇右、河西、西域被吐蕃攻占,这个确实是严重的领土丧失,原州以西的整个陇右道不复存在,给唐朝带来了七八十年严重的边防问题,唐廷不得不在京西北八道屯积重兵,白居易“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正是明显写照。但是其他答主已经说的很详尽了,唐廷虽然对吐蕃大体处于防御状态(因为收复陇右没钱),但从战争结果来看,唐并不占劣势。反而吐蕃自763年短暂占领长安后,再也没能进犯京畿腹心地区一次,即使代德两朝,唐朝处于国力的最低谷。吐蕃主力不仅在京西北边境一带吃相难看,对其他唐沿边藩镇也屡吃败仗。德宗贞元十六年,剑南西川韦皋以一道之力联合南诏,大败吐蕃十万大军于维州,是为唐朝对吐蕃的空前胜利。从西线来说,唐朝是丢了不少地盘,但是宣宗大中五年(851),唐朝收归陇右全境,此刻距离唐朝灭亡还有56年。

西南,南诏是晚唐时期唐朝最重要的敌人,特别是唐懿宗时期闹得很厉害,先后牵制了唐朝数十万大军。但是南诏真正侵占的地盘又有多少?无非是短暂占领过岭南道的安南都护府,今天的越南红河三角洲,十足的蛮人地盘。但是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唐末名将高骈重整南诏防线,将其势力逐出安南,南诏从此不敢北犯。至于入侵内地,最严重的两次是文宗大和三年(829)、懿宗咸通十年(869)打到成都,也没有占领什么唐朝领土。西南比起安史之乱前,丢地方了吗?

北方,回鹘汗国取代突厥汗国成为唐北部的最大威胁。然而回鹘大体上和唐朝人维系了不错的关系,北方防线牢牢控制在唐朝的天德、振武、河东诸镇手中,回鹘人压根没侵占到什么地盘,更没有连河套都丢了,天德军可是在河套一带屯田屯的好好的。武宗会昌二年(842),回鹘汗国自己完蛋了,余部跑到西北慢慢发展当小邦国去了。西北比起安史之乱前,丢地方了吗?

东北,契丹和奚人始终是唐朝的劲敌,武则天年间还冲进内地杀人杀到黄河沿岸,否则安禄山的范阳、卢龙二镇也不会坐拥那么大军力。但是很不幸,安史之乱后的契丹哥们儿们面对的是军力最雄厚的幽州节度使,幽州作为河朔三镇之一,虽然对中央保持半独立状态,但御边也很积极(为了自己生存),自己人守自己的土地,表现的比唐盛时期的边军只强不差。

奚数侵边,济击走之,穷追千余里,至青都山,斩首两万级。——《新唐书·刘济传》。

东北比起安史之乱前,国境也没缩小啊。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土主要损失的就是陇右道。那么陇右道这地方看起来很大,在唐朝究竟算是什么分量?唐朝极盛时期留下的人口统计数量是玄宗天宝元年(742),当时全国总户数8973634,口数50975543。而陇右道是多少呢?户数121413,口数536361,分别只占全国总数的1.35%和1.05%。考虑到天宝年间人口隐漏严重,目前学者普遍认为总数在8000万以上,而最严重的地区是河北、山东,这个比重估计还会更小。也就是说,丢了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一地区,您就觉得这国家被削弱到死,快完了,您是开玩笑吗?


再谈谈唐朝后期被骂的最多的三个地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藩镇和割据是两码事,唐朝藩镇割据最密集的时候是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后的代、德二朝,德宗以后,长期保持割据的只有河朔三镇:幽州、成德、魏博,其他不听话的藩镇像淄青、淮西都被朝廷大军踏平了。哪怕是所谓的“割据”,三镇节度使的合法性照样完全来自于朝廷,朝廷有事他们照样要派兵出征。譬如咸通末年讨伐庞勋之乱,按理说末世之相了,魏博仍然非常积极派遣大军出征平叛。其他的唐朝藩镇,只不过是唐人为适应新常态,而建立的新行政层级,从前期的州县两级变成了道州县三级,这不是衰弱和退化,而是国家统治机制的自然调整。难道明朝设巡抚、总督,就是国家走向衰弱了?

宦官专权,这个确实是历代最重。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是利用特殊时期上位,很快就被皇帝废了,吐突承璀、仇士良算是已经成形的宦官体系下的衍生物,但他们也没像魏公公一样独占乾坤,把朝政搅的鸡犬不宁,仇士良利用甘露之变杀大臣这个已经是旷世奇变,但毕竟是庙堂之争,唐朝国力并未受到什么影响,倒是六年以后的会昌朝迎来了唐后期的另一个高峰。田令孜、杨复恭倒真是末世畸变产物了。总的来说唐朝宦官与明朝宦官类似,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群体,有着一套完善而独立的系统,深深地介入到国家机器的运行之中,承担着非常多的职能,他们是另一套官僚系统,而不都是大奸大恶。总的来说,中晚唐的宦官肯定是唐朝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是原因而不是表现,不可本末倒置。

朋党之争,唐朝的牛李党争名闻历史,长达四十年,但总体来说是强度较弱,不过是一党执政,另一党退出中央去地方当节度使或者高级闲散官僚。两党结构也很松散,政见区别也不算大,更重要的是属于朋党的官员比例不大,始终只是一部分人在搞事,不至于各部州县官僚都在结党。白居易和牛党几位党魁感情亲密,李商隐给李党骨干当幕府官,但他们都不参与党争。真要有点血腥味,像牛党利用漳王做文章,或是武宗利用登基一事起杀机,都平安化解,没有闹出过什么“六君子”之类的人命。两党相争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但会昌一朝李党全面主政,北破回鹘东平泽潞;大中一朝牛党全面主政,也有大中之治。强行把党争和国家弱不弱联系起来,没有必然关系。


中晚唐的唐朝主要做了什么?

经济上,德宗建中元年(780),施行两税法,作为中国赋税史上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变税人为税地。由于安史之乱和代、德藩镇战争引起的人口大规模南移,南方得到长足的发展。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从盛唐开元年间的45.2%,变为北宋初年太平兴国年间的63.6%。自开元至宋初,南方新增100县,盛唐时南方存在的大量“隙地”得到开发,所谓“扬一益二”,不仅成都、扬州、江陵等南方本来的大城市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南方的大量中小型城市也相继崛起。江南取代华北,成为支撑唐朝财政的主要经济区。不必说最发达的江南东道北部,哪怕江西也是:

江西七郡,列邑数十,土沃人庶,今之奥区,财富孔殷,国用所系。——白居易《除裴堪江西观察使制》

政治上,取代唐前期的三省体制建立了新的中书门下-翰林学士-枢密使新三头体制,扩大完善了使职差遣制,形成适应局势变化的新机制。地方上虽不免藩镇跋扈,仍在宪宗年间强有力地推进了州级财政权、军权改革,成为五代宋初彻底废除藩镇的滥觞。科举制度在进一步完善,并终于成为最重要的取士途径。

唐朝自德宗初年四镇之乱后,到黄巢、王仙芝之乱前,近百年(八世纪八十年代到九世纪七十年代)没有发生过全国性的战乱,人口在基本和平的环境下保持相当速度的恢复。整个唐后期户部所能掌握的最高户籍数字是唐文宗开成四年(839)的4996752户,而人口稠密且处于割据状态的河北地区不上户口,浮浪户情况又始终存在,这一数字距离此时唐朝人口的真实数字必然还有相当程度的距离。何况839年后,唐朝仍然维持了30年左右的和平,唐朝后期最终人口峰值应该是在咸通、乾符之交,即公元870年左右。这个数字,至少会接近唐朝纸面上的人口峰值,天宝元年的50975543人。

这一时期是如何被史家描述的?司马光是这么解释黄巢起兵之初唐军战斗力低下的原因的:

加以承平日久,人不习战。——《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元年

承平日久啊,这就是史家对这个你所以为很弱的时代的概括。

唐朝一共289年,安史之乱后存在的时间是152年,超过一半。在两次被攻陷首都(756、763)后,尚能存在百年,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相对和平环境内,对内调整各种行政机制,影响后世数百年。对外维持国境线,并能屡败强敌。这样的表现,你说它很弱,那不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可称强大?有哪个朝代能在遭遇安史之乱这样的惊天变局后还能自我修复到如此程度?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安史之乱、国力大损后的唐朝,经历百年苦战,灭回纥、破吐蕃、败南诏,将三大劲敌尽数从东亚大陆的争霸战争中淘汰出局,收复河西、陇右大片疆土,最终版图竟仍然能超过宋朝最鼎盛时期。虽然肯定不及唐朝中前期称霸亚洲、所向无敌的赫赫武功,依旧是无可争议的亚洲第一强国。

公元866年,唐朝版图,维持到黄巢起义为止:
公元1123年,北宋最鼎盛版图:

安禄山本是深得唐玄宗宠信的范阳、卢龙、河东三镇节度使,他起兵反叛后,其麾下三分之一的帝国精锐军队堕落为叛军,来势汹汹,在防御空虚的中原地区长驱直入,犹如破竹,长安洛阳两京失守。

在这个时候,明知是饮鸩止渴,唐朝也不得不将河西、陇右、安西各镇精兵尽数调往中原平叛,先解燃眉之急。

唐肃宗李亨为了和太上皇李隆基、以及那些同时起兵的兄弟争权,急于尽快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确立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因此不惜许以东都洛阳的子女财帛,任由回纥军抢掠为报酬。

等到数年苦战,平息安史之乱后,唐将仆固怀恩又联合吐蕃、回纥,举兵谋叛。虽然郭子仪恩威并施,平定此乱。

然而,吐蕃却趁机夺取河西、陇右,将西域和中原隔绝,并最终侵吞之,更常年寇掠关中和巴蜀,还一度占领长安,又占据居高临下地利,俯瞰中原大地,势力达到其最鼎盛时期,也成了唐朝生死攸关的头号大敌,因此唐朝和回纥虽然彼此早有心结,仍然结盟以抗。

唐朝名臣李泌提出【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则吐蕃自困】的“平蕃策”,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为此后百年历代唐朝皇帝所坚持。

公元819年,唐朝、吐蕃、回纥的鼎立局势:

唐朝三次帝女也就是“真公主”出嫁外族和亲,全发生在此时,都嫁给了回纥可汗。回纥可汗名义接受唐朝皇帝册封,其实常有倨傲无礼之举。

公元788年,回纥向唐朝上表请改“回纥”为“回鹘”,变成回鹘汗国。回鹘人原本信仰萨满教和佛教,后来又接受了西方传来的摩尼教,以之为国教,更要求唐朝在中原各地州府都建立摩尼寺,允许摩尼教法师在中原自由传教布道。唐朝倚仗回鹘人共抗吐蕃,是以不得不应允。而两国长期进行的绢马贸易,即以唐绢购买回纥马,回鹘人也常以劣马充当良驹。

因此,当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其北方黠戛斯人击败,十万精锐军队战死,都城遭焚毁,部众星流云散后,回鹘乌介可汗请求南下内附中原,取阴山南麓的河套天德军为其部众栖省之所,休养生息,被唐朝果断回绝。唐朝只给回鹘两个选择,要么返回漠北,和黠戛斯决一死战,要么打散归降,成为唐朝编户齐民两个选择。

乌介可汗不敢挑战漠北新兴的强敌,仍视唐朝为软弱可欺,举三十万部众分路南侵,而大唐面对已经威风不再的回鹘人,正是新仇旧恨一并清算!

公元842年,晚唐名相李德裕调集北方的幽州、振武、河东各藩镇兵马,以及趁机叛离了回鹘的契丹、奚人等部族,组成联军迎战回鹘。

渔阳之战,幽州节度使张仲武派其弟张仲至率精兵三万,全歼回鹘将领勒那颉啜部,斩杀、俘虏回鹘军九万人,受降三万人,俘虏回鹘王侯贵族一千余人,缴获的牛马、骆驼不计其数;

杀胡山之战,河东镇麟州刺史石雄引兵夜出,攻破乌介可汗牙帐,击溃其可汗亲军二十万,斩首万级,降其部落二万余人。

两战之后,回鹘部众尽皆丧胆,其公主密羯可敦等七支回鹘部族三万余人,向幽州镇投降,另有回鹘宰相、尚书等五支回鹘部族,向振武镇投降。

此时乌介可汗所剩十万残兵,已成惊弓之鸟,闻唐军马蹄而胆落,当河东节度使刘沔派军奔袭时,他们竟不敢应战,向东北方奔逃四百里外,就这么飘零饿冻了整整一年多,部众不断离散,最后乌介可汗内讧被杀,其余众向幽州镇乞降时,仅剩下三千余人。

乌介可汗穷途末路,因内讧被杀,传首长安,此前离国二十年的定安公主,返国归老,封号改为”太和”。统治漠北草原百年的回鹘汗国,至此灭亡。回鹘人除部分西迁外,其余皆被汉人和其他草原部族,如契丹、奚人同化。而摩尼教同时也被唐朝下令禁止。

大唐王朝报了回鹘人多年的侵掠欺压之仇后,接下来便轮到了吐蕃人。

在吐蕃占领河西河湟,兵锋一度打进长安的逆境中,整整百年光阴,大唐天子亲守国门御边,中枢据守长安,坚持不东迁洛阳;神策军与各大藩镇每年轮流秋防,剑南、凤翔、朔方诸方镇,在百年战争俘斩吐蕃军以数十万计,更涌现出一大群功绩卓著的抗蕃名将和英雄。

浑瑊,在奉天之战,吐蕃十万大军来攻时,仅率二百骑冲其营阵,生擒蕃将,又引兵夜袭其营,累战斩首五千,勇冠诸军。

史敬奉,在盐州之战,吐蕃十五万大军来攻时,史敬奉仅率三千军,备一月粮,深入蕃界;分做四队,随逐水草,绕道至瓠庐河,突袭敌后方,杀伤不可胜计,驱获羊马驼牛万数,令吐蕃军惊溃大败。

韦皋,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镇蜀地二十一年,抚恤士卒,修饬边防,累次出师,有生之年累积击破吐蕃军四十八万,擒杀其节度、都督、城主、笼官等一千五百余人,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缴获器械六百三十万具。

李晟,18岁时,一箭射杀吐蕃勇将而成名,之后率千兵攻克吐蕃定秦堡,解灵州之围。当吐蕃和南诏组成联军进犯西川时,李晟率四千禁军驰援,一路进兵所向无当,追击至大渡河畔,斩首七千余级,俘获和杀伤敌军不可胜计,吐蕃、南诏联军光是被困山谷,饥寒交迫,甚至坠崖而死者,就有八九万人。

张议潮,率众于沙州起义,驱逐吐蕃守将,经年鏖战,陆续收复沙、瓜、甘、肃、河、渭、凉、庭、西诸州,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河西山河,宛然而旧。前后歼灭吐蕃军十余万,遣使告捷长安,是为归义军节度使……

吐蕃帝国是一个领土版图曾囊括整个中国西部,兵锋曾远及中亚和天竺,同时和唐帝国、回鹘汗国、阿拉伯帝国争霸亚洲,在雪域高原数千年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权,

也正是在唐朝联合其周边强敌的战略剿杀下,在唐朝军队的持续打击下,在占领区汉人百姓的不断反抗下,终于因为夺取关中与巴蜀、进占中原的野心,历经百年犹自不得实现,因此内部矛盾滋生,最终彻底土崩瓦解。

公元851年,唐宣宗出兵收复河湟三关七州(秦、原、安乐三州和石门七关),传奇英雄张义潮率领河西汉人大起义,推翻吐蕃人在当地的统治,更亲身至长安为质,献其版籍,之后连年用兵,将甘凉十一州陆续重归大唐版图。

而西迁回鹘首领仆固俊,也成为归义军麾下部将,奉命西征,收复吐蕃占领的轮台、西州(即吐鲁番盆地)等西域东部地区。

吐蕃帝国最后一任宰相(大相)论恐热,被归附唐朝的蕃将拓跋怀光斩杀,其首级传首长安,宣告了这个雪域高原空前绝后强大帝国的彻底终结。

ps:以上地图均为布哈林绘制,感谢授权使用。

还有南诏,同样是个穷兵黩武,无岁不战的强大奴隶制国家,曾多次出兵打败骠国(缅甸),吐蕃,并屡次进攻四川、广西、黔中、交趾等地,大量掠夺汉人为奴。

唐德宗时,中唐名将李晟曾于大渡河之战,给予南诏重创,使得南诏和吐蕃关系恶化,南诏因此转而臣服唐朝,共抗吐蕃达三十年。

晚唐时,南诏再次叛唐,寇略成都,更两次攻陷交趾地区,杀伤甚重。晚唐名将高骈,先镇静海军,克复交趾,俘斩南诏军超过4万;又移镇西川,连连大胜,俘斩南诏军超过6万。

南诏夺取交趾,获得出海口的梦想破灭,更因多次战争中,被唐朝覆军杀将,军力和物力折损惨重,其国力空虚,最后窘迫到了15岁以下的幼童被迫从军,国内完全依靠妇女耕种的地步,不得不向唐朝屈词请和,再难为患。

这也导致南诏贵族严重不满,王室大权旁落,终于由汉人大臣郑买嗣夺取其政权,并将南诏王族八百余人,尽数斩杀,毁其王陵,剖棺戳尸,是为天道好还!

——————————————————————————

诚然,如果对比大唐前期一战破国直若等闲的赫赫武功,

如卫国公李靖,三千骑破东突厥十万;英国公李勣,六千骑下马步战,破薛延陀十万骑兵,斩俘五万余人;刑国公苏定方,一万骑破西突厥军十万人,一千骑破吐蕃军八万人;

甚至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十万唐军大破二十五万敌军,俘斩十四万人,只因为没有一战灭国,居然成了所谓“失败”;

按这样的高标准,必须承认安史之乱后,中唐晚唐的对外战绩确实有限,但在国力大损过半之后,还能基本保证中原汉地的基本盘,并最终收复河西陇右,对后世华夏不可谓无功。

吐蕃、回纥,乘着唐朝的内乱和衰落而逞凶一时,终究却被衰朽以极的晚唐灭亡,其首领的头颅也成了长安大唐府库的珍藏品——这便是九世之仇犹可雪耻的大唐风骨!


user avatar   qiong-si-a-c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简称:智障)(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病因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临床表现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相关话题

  历史真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吗? 
  麻将里的「胡」与「番」和古时候的胡和番有关系吗? 
  解放战争时解放军和国民党军的装备哪方更先进? 
  为什么很多人根本就没经历过文革,但是谈论起来还是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 
  我一个汉族测出这个,靠谱吗? 
  宁锦、松锦两战都围绕锦州展开,是什么原因造成反而是作战能力更强的洪承畴失败? 
  明末如果放权,开放团练能否解决问题? 
  唐朝天子九迁,国都六陷,唐朝在军事方面是不是弱与汉朝跟明朝? 
  孔子杀了少正卯,是因为少正卯抢夺自己学生,断了自己财路,威胁自己地位吗? 
  为什么现在有人仇视攻击清朝?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教育部通知「贫困家庭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郭子仪?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