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吴王杨行密薨后,其子杨渥与杨隆演为何相继继位为弘农王,之后杨隆演为嗣吴王后方为吴国国王? 第1页

  

user avatar   yinshou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史料也相对有限(近来微博好像有篇《浅议杨吴君主的爵位继承》,但已经看不到了)。我自己的理解大致是这样的:基于晚唐的爵位制度,杨渥封弘农郡王其实在情理之中。至于实际封弘农郡王的过程,虽然许多细节不得而知,但大体要在晚唐节度使体制的框架内理解。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也希望能向就其中的细节向大家请教。


1、唐代的王爵

《资治通鉴》,天复二年三月:

上以金吾将军李俨为江淮宣谕使,书御札赐杨行密,拜行密东面行营都统、中书令、吴王,以讨朱全忠。

从这时起,杨行密的爵位就是吴王。

以国名为封号,我们也称为亲王或王,这在唐代爵位体系中是最高的(正一品),如下图:

(出处在图上,其实是按照《新唐书》做的简表。)

原则上,亲王是只授予皇帝的兄弟或儿子的。有唐一代大部分时间里,功臣最高只封为郡王。但晚唐以后发生了变化。“李茂贞和李克用是唐末群雄中最先获膺王爵者。当然, 此二人均已授赐国姓, 并附籍郑王房。”(曾成,《唐末五代王爵考》,第230页)这样一来,实际上亲王这个爵位开始向皇兄弟或皇子以外的人群开放了。之后,朱温进梁王(901),杨行密封吴王(902),都从原先的郡王(从一品)升格为亲王(正一品)了。

亲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也可以封爵。按照唐代的爵位继承制度:

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新唐书》卷四十六)

这是说亲王(正一品)的嫡子封嗣王(从一品),举例而言,吴王是亲王,他的嫡子继承以后就封嗣吴王。其他的儿子只可以封某某郡公(正二品),要有特别的恩遇,才可以封为某某郡王(从一品)。

这里请注意:唐代爵位的继承方式不能理解为“顺减一级继承”。首先诸子在一般情况下不止降一等;其次,承嫡者为嗣王以后,这个嗣王是可以一直往下传的。比如继承濮王的嫡子是嗣濮王,嗣濮王的嫡子还是嗣濮王,之后就不需要顺减一级了(《旧唐书》卷七十六、《唐故中大夫复州刺史嗣吴王墓志》,等等)。

另外,之前还有一种误解,认为嗣王比郡王高一等,这当然是不对的。他们对应官品一样(从一品),食邑一样(五千户,如上图),在凡爵九等的体制中,都属于第二等。当然,嗣王比郡王的地位略高,这是通过其他一些细节体现的。最明显的当然就是上朝时候的班序,谁排在前面。一般的官员是以自己的官品为依据的。亲王和嗣王就不一样了。万一他们本官比较低,那就要排到很后面去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也为了体现皇家的尊严,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王品(正一品、从一品)来排序,肯定就很前面了。这是一种特殊的礼遇。郡王就不可以直接依照自己的王品(从一品)来站位,在排座次上的照顾就少了许多。还有,嗣王和郡王的差别也体现在入仕时实际可以得到的官职,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下图,没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跳过。

(见阎步克《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第238-39页。爵位和官位有两种对应方式。爵位比官品,举例而言,如果一个人因功加了郡王这个爵位,我们要把他当从一品的官员来看;封爵叙阶是说,这个郡王如果真的要出任职事官,就要去找从四品下的位置。亲王的儿子获封郡王的比较特殊,表面上也是郡王,也要按照从一品的官员来看待;如果真的要出任职事官的话,只能对应更低的从五品上。在这个意义上就低于嗣王了。)

2、杨渥的身份与爵位继承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杨渥确实是长子,但并没有嫡子的身份。

他的母亲史夫人只是杨行密的妾室。正妻是朱氏,大将朱延寿的姐姐。903年的时候,朱延寿谋划起事,杨行密设计把他杀了,由此也把朱氏休了。这样一来正室就空缺了。如果杨行密把史氏提升为正室,那杨渥就可以成为嫡长子。于是问题是:杨行密是否有这样做呢?到了905年杨行密去世之前,史氏是否具有正室的身份呢?903年以后杨行密已经具有异姓亲王的身份了,母、妻即使不能封妃,也应封上国夫人(朱氏即燕国夫人)(《唐令拾遗》卷十二,另参考李克用、王审知等墓志)。在905年以前,有记载的史氏的封号只是武昌郡君,这庶几是亲王贵妾的封号。之后史氏的儿子杨渥杨隆演相继嗣位,如果史氏在杨行密去世之前已经晋身正室,这一事件出现在史籍之中的概率相当大。而我们现在看不到史氏成为太夫人以前的其他封号,则不能不引起注意。很有可能,在杨行密去世的时候,史氏还不具有正室的身份。由此杨渥严格意义上也不是嫡子。

然而,关于杨渥身份的问题,本来文献较少,而已有的材料形成过程复杂,因而也增添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如《新五代史》有徐温对杨渥说:“今王有疾而出嫡嗣,必有奸臣之谋……”以“嫡嗣”称呼杨渥,似乎暗示杨渥已经有嫡子的身份。然而,这则材料要使用起来也有一些问题。一则这是对杨渥本人的称呼,势必用美称;再则此时杨渥出为宣州观察使,杨行密本人即从此位置晋身为淮南节度使,或许背后不乏杨行密的设计,为杨渥增加资历的同时为其接班做一些准备。由此,这则材料的书写美化徐温的用意明显,似乎是后起的追述。在杨渥杨隆演时期,史氏已经有太夫人的身份;当时的历史书写中有这样的称呼并不奇怪。若要作为杨渥为嫡子的确证则有欠不足。

倘若杨行密去世的时候,杨渥还不具有嫡子的身份,也就没有办法直接封嗣吴王。基于唐代的制度,杨渥作为诸子继承爵位,默认值就是某某郡公。作为一种恩遇,也可以加封为某某郡王。按照杨行密炮制的世系,杨氏系出弘农(即中古著名的弘农杨氏)。封本郡是当时的一种尊荣。基于这些制度,杨渥可以“合法”继承的最高爵位应该是弘农郡王。这也是杨渥继位时的爵位,《资治通鉴》:

将佐共请宣谕使李俨承制授杨渥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兼侍中、弘农郡王

需要强调的是,杨渥这时的爵位是弘农郡王,这和弘农王是不一样的;后者是晚唐以后形成的一种新的王的称号,地位较某某郡王更高一些。然而当时人在称呼郡王的时候,有时会脱去郡字,把弘农郡王写成弘农王,这并不是说两者是对等的。有些像今人称呼副局长的时候把副字脱去(见曾成,《唐末五代王爵考》,这里不展开了)。

由此,杨渥封弘农郡王理论上是合乎制度的。清代学者吴任臣修《十国春秋》,其中说“后杨渥亦授弘农郡王,其本乃父之爵明已”。一语带过,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仿佛因为杨行密早先是弘农郡王,他的儿子杨渥就继承了这个爵位。其实,弘农郡王是以本郡王的形式继承其父的亲王爵。

这里,也许有人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杨行密为什么不把史氏提升到正夫人的位置呢?这样他们的长子杨渥就可以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嗣吴王。或者还可以这样问,杨渥继位之时,支持他的一方为何不坚持为他争取嗣吴王的身份呢?

我想,这里有几个不同层面的因素。首先,此时杨行密已托名弘农杨氏之后,于礼法不能不稍有注意(参考 《刘君妻寻阳长公主杨氏墓志》)。其次,杨渥以弘农郡王的身份继任淮南节度使,这个过程中也一定包含了政权内部不同势力或观念间的妥协。而要梳理这一层面,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杨行密的首要身份是淮南节度使。在节度使体制下,加封吴王的杨行密并不是东周或者汉初那样的吴王,有自己的封国,嫡长子有直接的继承权。王爵只是节度使身上诸多荣誉头衔之一。

节度使的继任要复杂的多。这是一个朝廷命官,某种意义上,谁都可以出任下一届淮南节度使。在晚唐的特殊背景下,就有许多新的观念。比如,杨行密建立的基业,他可以主张由自己的儿子继承;同时,有功的将领可以要求说,自己为大唐建立了赫赫功勋,因此应该出任下一届节度使。于是问题就来了:杨氏子孙有继承节度使部的权利,他的将领基于功勋有兑换节度使的权利,两者产生冲突的时候哪种权利优先级更高呢?杨行密当然希望前者更高,所以他最后时刻势必做了相当多的安排,其工作重心是要建立一个先例,今后淮南节度使的人选就要在杨氏家族产生。杨氏家族只要出一个继承人就可以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如果杨氏实在没有男丁,有女娃也可以(徐温一时兴起的说法,不是真的这样……不然就有趣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明确杨渥的嫡子身份是一个相对次要的问题。

3、杨行密政权的运作

说到这里,我们就展开一下杨行密政权的制度架构。由此,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吴王这个爵位对于杨行密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902年以后,杨行密有多个不同的身份。首先,他当然是淮南节度使,这是最重要最基础的。节度使是一个差遣,所以他还有一个本官,902年唐廷封他做中书令,理论上他是以中书令也即宰相的身份,千里迢迢跑去淮南来节制当地各州的事务。同时,朝廷也加封他为东面行营都统。这也是一个差遣,我们可以说是因事而设的前敌指挥。这里实际的事情就是讨伐朱温。理论上说,这次战役结束以后,也就不需要这个临时统帅的设置了。在这些之外,他还有勋官、散官、爵位等标记身份的头衔,吴王是他的爵位。

我们今天可能会觉得吴王这个头衔是最重要的,为后来的吴政权奠定了基础。其实不是这样的。淮南节度使所属的各个州,他依然是以节度使的名义下达政令的。从高骈的时代开始,淮南节度使庶几就自己任命属州的刺史和县令——换而言之,从文书运作的角度说已经不经过唐廷了。高骈的幕僚中还有新罗人崔致远,他后来把自己写的文书收入了《桂苑笔耕集》,因此保存了下来。淮南以外的地方,如果是军事调度或者赏罚,他用东面行营都统的身份,换而言之,他以军事总指挥的名义领导东线战事(《资治通鉴》:“淮南、宣歙、湖南等道立功将士,将用都统牒承制迁补,然后表闻。”)

如果是军事以外的调度,他以自己中书令的名义进行任免,《资治通鉴》:

杨行密始建制敕院,每有封拜,輒以告(李)俨,于紫极宫玄宗像前陈制书,再拜然后下。〔胡三省注:玄宗诏天下州郡,皆立紫极宫以奉玄元皇帝。〕

简单说,唐代的中枢要运作起来需要几个部分:一个皇帝,一个为皇帝服务的文书机构(“中书门下体制”,cf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这之外,还要有使臣沟通天子和文书机构,使这两部分能够紧密合作。真实的皇帝既然不在,我们可以供奉一个想象中的天子(紫极宫玄宗像);同时,天子自己派来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宣谕使,就是李俨,所以敕使的问题也解决了。最后,杨行密自己就是中书令,就是中书省的长官。

换而言之,肉身的皇帝远在关中,但基于真实的敕使、符号化的皇帝,以及特定的仪式,杨行密就把整个中枢体制所需要的皇权构拟出来了。在这基础上,他就给自己建了一个制敕院,自行发布文书,拜官封爵。我们固然可以说这是一种僭越,但这僭越的过程恰恰体现了唐代中枢运作的固有规则。有趣的是,到了宋代就真的有制敕院了,虽然实质并不完全相同,但其实都是基于唐代中枢结构新设的机构……

从文书和政令的角度说,杨行密的政治权力是以淮南节度使为中心,在这基础上有所拓展。基于东面行营都统的身份,他可以发行都统牒,调度军务;基于中书令的身份,和他自己设计的仪式,他自己发行制敕,运行政务。他虽然有吴王的身份,但这只是他作为淮南节度使的额外头衔,并不赋予他节制东南地方的权力,自然他也不以吴王的名义下达政令军令。吴王的意义体现在它是淮南节度使的称号。杨行密的头衔很长,称呼他或提到他的时候不可能每次都把所有头衔列一遍,要有一个简称。就像刘备说他是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等等,人家就要说记不住那么许多,那他就说,我是皇叔刘备。在称呼杨行密的时候,就要称吴王了,不能称淮南节度使或他的其他身份。

有了这些铺垫,就可以从另一个层面理解为什么“嗣吴王”对于杨渥集团来说不会是首先要争取的名分。此时,吴王只是一个节度使的称号。对于杨氏来说,重要的是杨渥能够继任淮南节度使,这个核心位置不要落到异姓武将中去。至于儿子的爵位和其他身份符号,按照既有的惯例来运作就可以了。况且, 异姓功臣加亲王是晚唐的特殊情况,本身就已经逾制。异姓功臣加亲王以后,其嗣子是否有资格封嗣王,这也没有先例——毕竟,当时梁王朱温、楚王赵匡凝都尚健在。在当时异常紧迫的情况下,强行追求嗣吴王的身份,则是节外生枝了。

由此,杨渥与之后杨隆演的继位都是按照节度使更替的程序来办的。以杨渥为例,杨行密感到自己身体状况可能不行了,即从宣州召回杨渥,承制任命其为淮南节度留后。不久杨行密去世,杨渥集团可能未敢发丧,在控制淮南节度使局面之后才正式发布杨行密的死讯,然后由李俨代表唐廷任命杨渥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兼侍中、弘农郡王。综观整个过程,背后各方势力的角逐几乎到了刺刀见红的地步,但至少在形式上,完全是按照大唐政治文化中已有的规则,完成了节度使的换届。

4、杨渥继任之后

杨渥以弘农郡王的爵位继任淮南节度使之后,他的爵位是否有变化呢?史料当中有三条线索。

一是《旧五代史》,说“渥遂袭伪位,自称吴王。”仿佛他直接把自己提升为亲王,或是把吴作为一个国来继承了。二是《资治通鉴》等的记述,说杨渥死了以后,他的大将张颢说“嗣王已薨”,严可求写的文书中也说“嗣王不幸早世”。《旧五代史》的说法更多得反应了当时中原对杨吴政权的认知,值得推敲;《资治通鉴》考辨了当时的诸种史料,最终引用的时人的称呼更值得注意。嗣王的称号有一些模糊性,可以作为继位之王的通称。但杨渥去世时,其母史氏早已被尊为太夫人,或者杨渥也将自己作为嫡嗣来看待。这并不是说他真的具有了嗣吴王的爵位(譬如他的谥号为威,依然称弘农威王,而不能称嗣威王),但有可能杨渥在其政权内部也用嗣(吴)王的指称,于是中原就有了他“自称吴王”的印象。

另外,《资治通鉴》在大约907年唐亡前后,就称以弘农王称呼杨渥了,而不是先前的弘农郡王。其中的原因并不清楚……我们刚才已经提到,正式脱去郡字的王号地位高于郡王,有时需要单独获得册封。或者杨渥已经晋封弘农王了,只是相关的记载没有出现在现下主要的史料中?或者,他依然是弘农郡王,只是大家都习惯把“郡”字略去了?具体是那种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

关于杨隆演的继位与爵位问题,可以新开一个回答来讨论。简单说,他的弘农(郡)王和杨渥的情况相若,都是以诸子以郡王的身份继承其父亲王的爵位。如果杨渥已经将郡字脱去,称弘农王,那杨隆演继任的时候自然也就以弘农王自居了。但还是需要强调一下,杨隆演依然是以节度使的程序继任,居住的地方也是节度使的使府。他的王爵只是标记节度使身份的符号。

弘农王之后,他有了“嗣吴王”的爵位,这是李茂贞千里迢迢送来的。早先杨渥已经加封史氏为太夫人了,同为史氏的儿子,杨隆演确实有成为嗣吴王的潜质。李茂贞一方显然看到了这点。从当时的政治来讲,又有多重的意味。通过这个举动,李茂贞是将杨隆演尊为嫡子了,认可了他继承杨行密事业的合法性。同时,这强调杨隆演是吴王事业的继承者。之前讲过,杨行密之所以会成为吴王是当时讨伐朱温的战略部署的一个环节;换而言之,封杨隆演为嗣吴王就有巩固反朱温联盟的寓意。还有,李茂贞自己是亲王,通过自己的运作,把杨隆演加为嗣王,其实也在凸显自己更高的政治地位——他是反朱温联盟的领导者~ 最后,我觉得李茂贞肯定是知道杨吴那边迟早要自称吴王的,先塞一个嗣吴王膈应一下他们~~

杨吴内部自然不满足于嗣吴王这个爵位。其中一个原因是级别不够。到了杨隆演的时代,是个割据势力的爵位都在郡王以上了(某某郡王脱去郡字以后就比郡王地位高了),嗣吴王理论上与郡王同级,这实在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他们就参照朱温、杨行密等人的先例,将杨隆演加为亲王。由此,杨隆演就从从一品的嗣吴王晋升到了正一品的吴王。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出李茂贞送来的“嗣吴王”全然是个插曲。杨隆演加吴王以后,杨吴政权内部,也开始为建立一套新的制度架构做准备了。之后就称吴国国王,这就不是节度使的爵位了。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有自己的年号、职官,自己发布号令,领导各个节度使部及其他。不过,即使称吴国国王乃至称帝以后,杨吴政权在组织架构上仍然保留了许多淮南节度使部的影响。这就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user avatar   bucephal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相关话题

  中学历史课本中是否应该加入更多少数民族历史的内容? 
  如果当初国共两党实现和谈,那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的呢? 
  苏轼被神化了吗?有哪些例子可看出苏轼仍是「凡人」? 
  为什么1949年大批知识分子选择去台湾? 
  香港被称为“文化沙漠”的原因是什么?客观来说香港是不是“文化沙漠”呢? 
  土尔扈特为什么那么坚定要东归? 
  山西在中国的地位从古代到现在越来越低了吗?如何看待山西的历史和现在,以及今后的发展? 
  你认为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是哪一刻? 
  马谡战败街亭是有什么内幕吗? 
  怎么看待台湾名嘴宣传炸垮三峡大坝? 

前一个讨论
你第一次玩《三国杀》的时候,发生过怎样有趣的事?
下一个讨论
诸葛亮一天吃多少米?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