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恐怖片有美式和日式两种。美式恐怖片,不是怪兽吃人就是房子闹鬼,常见的路数就是极度血腥或突然的惊吓。而日式恐怖片重在让观众“自己吓自己”,在生活日常中的事物中寻找灵感。当年看完《午夜凶铃》的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伤害,一度不敢直面电视和水龙头。
无论日式和美式,受分级制度、观众口味等等影响,恐怖片的受众总归是偏小的。然而今年却有一部恐怖片,以3500万美元的成本,拿下了6亿多美元的票房,并长时间的处在主流影视媒体的关注之下,它的名字叫《小丑回魂》。
其实论恐怖程度,《小丑回魂》只能算普通,至少我这个阈值相当低的观众能够盯着屏幕无障碍地看完。那么这部电影究竟魔力何在呢?
它选了一群孩子作为主角。一群生活在1980年代的孩子。老式的塑料边框眼镜,还是远视的,把眼睛给放大大的,可萌了。
小黄雨衣也很可爱。
当然,恐怖片票房高可不是因为观众被萌到。想想为什么要拿小孩做这么儿童不宜的电影的主角呢?
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是不完整的,对所有事情都没有一个轻重的分判,对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所以一些成人对孩子开得玩笑,或者嗤之以鼻的东西,会让孩子们恐惧不已。比如我们小时候是不是真的有担心过会被父母卖掉?不吃饭是不是就会被警察抓走?
片中的这些孩子们也一样,弟弟害怕小纸船丢了会被哥哥责骂,小胖子害怕校园恶霸的欺凌,女孩害怕变态父亲,犹太小孩害怕一幅面容扭曲的绘画,黑人小孩害怕杀牲口以及父母被烧死的记忆,洁癖君害怕碰到什么东西都会染病,而眼镜兄害怕的就是小丑。并不特指这个小丑,而是所有的小丑。
那么上图中的这个小丑究竟是什么呢?这部电影的英文原名为”It”,也就是”它”。“它”可以指代任何东西,在这里就是每一个孩子各自不同的恐惧。这一点影片说得很明白,孩子们聚在一起壮胆不怕了,小丑就无从下手乃至节节败退,在高潮阶段小丑更是在每个孩子面前分别变成了不同的形态。
这些孩子们的恐惧,也唤醒了我的童年记忆。我依稀记得,我小时候非常害怕唱戏的,那也是我人生最早的记忆。那时候我大概就3岁,被爸妈抱去看戏,一个唱戏的来逗我,还塞给了我一个叶片状的小玩意,黏在了我的手上,我还记得我的手指都被黏住分不开了。现在想来大概是善意的小礼物吧,但当时的我吓得嚎啕大哭。大概和小丑异曲同工,唱戏的妆容夸张,动作诡异,对一个懵懂的幼童来说,那就是一个令人害怕的存在。除此之外,我也害怕半夜醒来,百叶窗后那似是而非的黑影;我也害怕外婆老家黑不隆冬的旧式厕所……
大多数在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并不是被片子吓到,而是或多或少勾起了自己童年的不同记忆。而今天(美国)主流的观众群体,其童年对应的正好是片中的1980年代。都说妈妈的手艺是最可口的,那么童年的恐惧也是最令人回味的。
大家看着屏幕上的孩子们勇敢地战胜恐惧,脑中闪现的却是自己不断长大,渐渐不怕这些东西的成长史。也正是这一点,让小丑回魂突破了恐怖片吓人的小众范畴,通过唤醒各自不同的童年记忆,征服了主流的观众群体,获得了6亿美元的票房。
这是《小丑回魂》成功的原因。那么这就是恐怖片的最高境界吗?其实也不尽然。
产量极低但什么类型电影都拍过的库布里克大师,在1980年拍了一部《闪灵》。论视觉冲击和惊吓程度,《闪灵》比《小丑回魂》还不如,其中的剧情逻辑甚至无法完全说通(库布里克好像挺好这口)。但《闪灵》的历史地位却要高得多。《闪灵》抓住了恐怖片感官冲击力高的本质特点,紧密结合心理学,让一个个感官冲击的画面桥段,超越观众个人记忆,而是更深入地符号化地引发观众潜意识里的共鸣。
好像用词有些装X,打住打住。只是想说恐怖片还能有更高的境界。
---------------------------------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童年的暴力,噩梦与性
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身是掺杂欲望且受其支控的,而童年则是塑构本性最关键的时间段。在这部电影里,孩子们的童年在恐惧的噩梦中度过,懵懂地成熟,这是一部属于孩子的电影,然而却并不一定适合孩子去观看,即便除却了大篇幅的恐怖诡谲的场景之外,影片里充满暴力的镜头,也足以给孩子们留下终身的阴影。
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想做到的,我必须承认,新版的《小丑回魂》是一部好电影,我非常喜欢。
1.沁入骨髓的恐怖
在观看之前,你不会想象到电影有多么恐怖,事实上,在imax影院看恐怖片,这大概还是我的头一遭,也因此,在震撼的音效配合jump scare的画面出现的时候,往往还是能让人胆战心惊的。
影片中,除却诡异且邪恶的小丑之外,每个孩子所恐惧的东西也往往具象成型,无论是stanley面对的歪面女,Ben所惧怕的无头人,Eddie看到的烂脸僵尸,Mike看到的被烧焦的手臂,还是Bill念念不忘的乔治,你会看到所有人的恐惧,最后发现,这些都是藏在每个人心里最沉痛,且最黑暗的隐秘,而那些恐惧,最后也就成为了你的恐惧。
我看过不少恐怖片,温子仁系列的复古式的恐怖片(一家一堆孩子一个古宅),不论是招魂系列,还是潜伏,都是佳作,而前些日子的安娜贝尔2也很好看。
而新版的《小丑回魂》,并不是具有传统套路的恐怖片,它的剧情相比于寻常鬼片是极大丰满的,也因此,它通过剧情将你带入这个不寻常的小镇,然后跟随者每个孩子的视角去挖掘小镇最深的黑暗与恐惧。
2.让我们从Beverly说起
Beverly这个角色,在我看来,是影片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甚至是可以比拟bill的存在。Beverly的出场就伴随着校园暴力与吸烟,这种坏女孩的形象展现出了角色更加成熟的属性,在loser七人组里面,Beverly无疑是觉醒最早的,而beverly的故事也无时不刻不在反映着一个女孩的成长。
从最初买卫生棉条,到色诱药剂师,到看到情诗春心萌动,到与bill的纵情相吻,beverly在某种程度上是七人组里最为耀眼的存在,她第一个跳进水池中,剪去女性化的长发,反抗父亲统治般的压迫,一个因成长而逐渐觉醒的形象跃然眼前。
Beverly,可以说是七人组里所有男生倾慕的对象,也因此,正是她的消失促成了孩子们再次携手对抗小丑的探险。
3.乔治的纸船
相比于Beverly的耀眼夺目,bill的故事则是承载了更多的悲伤,乔治开篇残酷的死亡,可以说成为了bill心中最痛苦的回忆,正是这份失去的苦痛,bill是孩子中最笃定要去消灭小丑的人物,也就成为了队伍的领头者。
Bill的恐惧,小丑在他眼中具象化的产物,就是已经死去的乔治,而哥哥对弟弟的深切怀念,也在那句问那个幻像“船游得快不快”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纠正了假乔治把船称为“it”的说法,他喊那艘船“she”,那是他和乔治最后不多的对话之一,他永远不会忘却。
Bill在进入鬼屋之前那句话说得很好,大致意思是,这屋子里是我的恐惧,我要走入自己的恐惧。我猜也唯有这样,bill才能最终释怀,杀掉了假冒的乔治。
4.每个孩子的身后,都站着一位家长
非常有趣的是,大部分孩子的身后,都有一个家长的身影,这种设定无疑也彰显出主角们身为孩童的属性。
而家长这个角色,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确实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暴戾的beverly的父亲,让beverly成为了一个问题女生,她有着清楚的自我意识却要屈服在父亲的淫威之下。
Eddie的母亲则很有意思,臃肿的身材下是一颗极尽所能去保护孩子的心,当然这种保护太过度了,以至于让这位家长同她的身材一样可笑。
Mike的父母死于火灾,这也成为了他的心病,而他的叔叔在他的生命里扮演了父亲的角色。
最有趣也最惊喜的,是henry bowers的警察父亲,作为电影中主角一行人所面临的来自混混的威胁,henry欺压人的仗势与面对父亲的软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父亲对于他的蛮横所积攒的怒火也终于在pennywise的挑拨下变成了纯粹暴力与变态的行为。
不难看出,电影中描写的家长基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孩童的反抗,叛逆,大概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成长,虽然这种成长充满了血腥与暴力。
5.Bi~Bi~Richie,goodbye stanley
Richie是片中的搞笑担当(eddie有时候也会分一点羹),口无遮拦的他的吐槽往往能博取观众一笑,而他的设定也非常有趣,因为它所害怕的东西,正是小丑本身,是这样么?是也不是,他的确害怕着小丑,不过他最怕的应该还是自己的死亡,他看到的失踪信息上是他的照片,他打开棺材,里面躺着的不是小丑,而是以他形象的腐烂的玩偶。
而Richie在bill被抓,pennywise保证他只要bill放过别人时,是richie下定决心要除掉小丑的,这也算得上他对自己的恐惧开战的宣言了。
stanley,从童子军的设定回归犹太教,他面对的恐惧可能是片中最吓人的幻像之一了,一个拿着笛子,面部扭曲的女人,而他大概也是最接近被吞噬的孩子,在五个人许下承诺以后,他亦是第一个离开的。此去经年,不知能否再见。
6.Pennywise始末
老版的《小丑回魂》的pennywise在诡异中透出一点可爱与欠扁的气质。
新版的小丑,则是纯粹的,不假一丝杂质的邪恶。
红色的气球,狰狞的笑容,尖锐的嘴唇彩妆,永远凸露出来的两颗门牙,不断留着口水的嘴,头部近似于剥落的碎屑,吞噬时层叠的牙齿,还有喉咙深处的死光。
感谢特效,让这个小丑看完成了一些远超前辈的creepy操作,比如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从保险柜中扭曲着四肢爬出的场景。
自然,这个小丑在我看来极为邪恶不仅表现在特效与化妆,演员淋漓尽致的表演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比如最开始出场与乔治谈笑风生的时候,他口中止不住的涎水,黑暗中发亮的眼神,还有拿着船的那一声“take it...t”那句台词真是神来之笔,被表演得令人胆寒。
7.Float,you will float too!
float,漂浮。
这大概是电影中小丑的核心词之一了。
乔治的小船,漂浮在水中。
小丑的气球,漂浮在空中。
死去的尸体,漂浮在下水道里。
那个float的场景,少有的震撼到了我,前些日子看《玩家一号》预告片里面惊鸿一瞥的悬浮舞会,竟然在这部电影中就用如此相像的手法表现了出来,所有的尸体,漂浮在空中,就像气球一样。
8.再让我夸一下所有人的演技
演技,真的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
乔治纯真与诡异时的反差,面对地下室眼中的那一丝光芒(我知道这个不是演技但我还要说)。
beverly偶尔挑起的嘴角的一丝笑容也很撩人,richie的多嘴真的很真实。
感觉这部电影就像是孩子们真正发生的事情一样,他们的友谊与恐惧都是真切而诚挚的,真的很赞,如果让中国的年轻一代能拥有他们的演技的话啊....
9.一群孩子的成长
七个人,七个恐惧,在最后一波打团的时候,每个人都见到了自己所惧怕的东西,也都勇于面对,一起打倒了小丑。
所有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应该都会惧怕黑夜与噩梦,蜷在被窝里不敢出去。
成长为什么让我们不再害怕了呢?是因为我们相信鬼终究是虚假的,还是因为成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更多的未知呢?
成长带给了孩子们什么?是以血为誓的友情,还是情窦初开的懵懂,抑或只是勇气。
10.两个吻,牢不可破的感情,让我们以beverly结尾
Ben亲上失去意识的beverly的时候,大家都笑了,我当时想到的是王子亲吻睡美人的场景,多么相似,用爱情把恋人唤醒。
当然结尾还附送bill和beverly的亲亲,这种恋情,只是蜻蜓点水,却又是初涉青春的孩童们最美好的梦。
beverly,在原著之中,可不仅仅于蜻蜓点水。
简单翻译一下:
“我有个想法”beverly快速地说。
在黑暗中,bill听见了一种无法被快速分辨的声音,细小宛如轻语的声响,但并不怖人。紧接着,是一种....拉链的声音,什么?他想着,然后他意识到了,她正在褪去自己的衣服,不知为什么,beverly正在脱衣服。
“你在干什么!”richie问道,他震惊的声音在最后一个字嘶哑了下来。
“我懂得一些东西。”beverly在黑暗中回答,对bill来说这声音似乎更加成熟。“我爸爸告诉过我怎么做,我知道如何让我们重新团结起来,而如果我们不这样的话,也许永远走不出这里。”
“什么东西?”ben问道,听着迷惑且害怕,“你在说些什么?”
“一些会让我们永远在一起的事情,能展现...”
“别...别说了,beverly”bill突然明白了什么。
“能展现我爱着你们所有人”beverly说,“你们都是我的朋友。”
“她在说什...”mike发问。
beverly沉静地打断了mike的话:“谁要先上?”
世界永远没有那么单纯,一个纯粹的邪恶不会轻易死去,它会在27年后归来,带着它红色的气球,红色嘴唇,红色的鼻头,如血般鲜艳的红。
它不会衰老。
它不会死去。
这将是留给这一代人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