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怎么定义顶级了。
其实大部分摄影机都有卖的。除了panavision,arri alexa 65,red ranger这些只有少数人在用的。
从摄影机制造商的角度看,越是顶级的摄影机生产成本越高,而且由于购买用户不多,形成不了完备的生产线,只能少量生产,出租给租的起的剧组。
购买量多的摄影机,都是alexa mini,red dragon这一类满足一定制作需求,体积又小,价格“亲民”的机器。这些机器对制造商要求也没那么高,可以大规模批量生产。
那为什么买顶级摄影机的人不多呢?
从用户的角度说,为什么只租不买或者说大部分都是租赁。有很多原因,其一,维护成本太高。好的摄影机每次出组前后都要检查。定期都要校准,校准的仪器比摄影机都贵,买摄影机都已经吐血了,谁还有钱买完摄影机买校准器材、雇工程师检查呀?
其二,进入数字时代之后,更新换代太快。你买了摄影机,干活挣得钱还不一定比得上折旧费呢(除非你是租赁公司,客源充足)。10年那会儿,花80万买个Alexa基础款摄影机加全套配件,干到20年,Alexa基础款就值5万块了。
黑科技也不好使,当年号称为未来而生的f65,贬值也快。当年全套也得60万。现在你说什么8K,16bit都不好使,机器有年头了,二手市场上还不如中低端市场的fx9值钱。
这还没算保养维修的费用。十年间你每次租艾丽莎也花不了70多万,而且租赁的话还能每次用新品,从基础款用到xt,sxt,amira,mini,lf,和mini lf。这不比你抱着个老古董用10年强?
第三点,实用性上说,顶级摄影机不一定适应大部分视频机/摄影机用户的需求。alexa 65但机身就近20磅,加上镜头、遮光斗、监视器、电池、提手一系列套件得50磅。普通的配件肯定支撑不了alexa65的体积重量,那你就得配最顶级的2575D云台/阿莱MK2船台,加长提手。为了喂饱6.5K的大画幅传感器,得配莱卡thalia镜头,为了镜头得加6*6的遮光斗,6*6的滤镜片。。。手持和稳定器别想了,只能上tiffen M1或者pro那种几万刀的斯坦尼康,牛逼的大斯掌机员一小时工资就得1000刀;或者你再花60万买个alexa mini手持。。。所以alexa mini,索尼fx,red helium这些小机器才是市场的宠儿。
alexa mini当年只是阿莱为了满足大制作对爆破场面、车戏、动作戏的需求,专门推出的crush cam或者副机位,没想到小团队一看这玩意儿和alexa xt一样的传感器,又小又轻便,就直接买回家当主机位了。这也是阿莱当年没想到的。
与顶级摄影机的曲高和寡不同,中低端产品一直是市场宠儿。
去年出的red komodo,就是小团队的福音卖到几度断货(应该说压根儿就没存货)。到现在都一机难求。fx6需求量没那么大,也是几千人等了半年还没到。
再往下的索尼、佳能、尼康、松下无反相机,画质完全满足小制作需求,也是制造商手上的香饽饽。卖10000台a7s3,不比卖1台F65挣钱啊。
古代由于医疗水平的不发达,想要生娃其实并不简单,难产而死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且即便养大了以后也有夭折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是日本独有的。生育率真正大幅度提高是二战后的事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