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劝退一个没有思想觉悟的、水平不合格试图混日子的、搞不清自己科研愿景的,就会空出一个位子,给一个潜在的、可能非常清楚自己选择的、科研素养过硬、志同道合的真科研工作者腾出一个位子。
哪怕被成功劝退(此处概念应为『劝quit』,受大神嘲讽后添加了最后的勘误)的只占劝退对象的千分之一,哪怕后补的真正科研工作者只占后补人群的十分之一,那每次劝退都依然有『多获得一个优秀同僚』的万分之一概率,也是值得高兴的。
2. 由『劝退』导致的合格的申请学生变少、生源质量降低,我觉得不是问题。生源变少,导师的竞争就更加激烈,而水货导师普遍受此影响比牛逼导师要大些,未必是一件坏事。劣质课题组退出历史舞台(比如超级多对生命科学贡献极其有限的博物学课题组),少了导师、学生那一份工资和科研经费,对纳税人也是善良的。
3. 由于劣质课题组和不合格学生的退出,科研经费的分配也会产生变化。如本来用来聘请学生的人力成本,就可以用来雇佣一些大专生、厂哥厂妹来完成需要堆砌劳动力却又不需要太强科研能力的重复性工作(比如无休止的pcr等分子生物学实验、养菌养细胞、过柱子etc.)。这些专职工作人员的综合人力成本和培训成本,一定是比寒窗苦读无数载的phd来的低的。为什么很多药厂、生物科技公司的研发能力和进度控制甚至超过非常多大学,也是职业化带来的好处。
4. 自动化指日可待,为了未来的生存,也算是为大家好。
======
勘误1:在楼下被大神嘲讽统计渣,所以我稍微思考并解释一下我这里出的问题:为了给我『让出一个现有的坑给一个潜在的好人』的这个point,我把『劝退』的概念(针对无论坑里坑外、好人坏人的事件)偷换和狭窄成『劝quit』(针对已经在坑里、已证明是坏人的一类劝退)。所以我在描述不清楚的情况下,默认了我描述的『千分之一』是一个非常简化的『已经在坑里 & 已经是坏人 & 被劝退成功』的联合概率即P(被劝退成功 & 是坏人 & 在坑里),此时『已经在坑里 & 已经是坏人 & 被劝退成功』的事件,是和『在坑外 & 是好人』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由于我的表述问题,使得我说的这个『千分之一』被依『劝退』的问题理解为 P(被劝退成功)而非 P(被劝退成功 & 是坏人 & 在坑里)是我的毛病。
如果诚意讨论『劝退』而非仅仅是『劝quit』,这两个概率是不能这么乘一起的。感谢被喷。
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也有另一种可能是真的没人报名
本人50岁,丈夫03年意外过世,自己带儿子至今。事业单位工作,业务优秀,职称也评下来了,目前做行政。在帝都,工资不高,再带个儿子,压力还是蛮大的。曾经数年,周末在外面兼职,直到儿子工作。目前一大一小两套房,大房子和车都给儿子,自己去住上班更远小房子。总之,做了一个母亲能做的一切。
工作上并不开心,我应该是个业务型,不适合行政,每天各种瞎忙,也没什么成就感。
至于想什么,感觉自己只有眼前的苟且,攒钱给儿子结婚,自己熬到退休,那时经济压力就小了。
我的诗和原方,就是退休后能去四处走走,好好锻炼身体,拥有好的生命质量。至于再婚,已经不抱希望,过往的经历让我清醒了,有的男人一听说你是儿子,连面都不想见。交往过的,有的对我各种算计。好容易遇到不算计的,却出轨……呵呵,而我偏偏眼里不揉沙子,即使有时候一个人很孤独,也不想将就。
原本不信命的我,现在信了,任凭命运安排吧!
更新:评论里好多人对直播行为产生质疑,实际上,开直播的是死者的堂妹,并同步在微博上更新,为的是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帮助维权。
现在xl一直删微博、撤热搜,直播也是无奈之举,要不然谁愿意将狼狈伤痛袒露人前,谁不想至亲之人走得平静安详?多体谅一下家属吧。
————————————————————
昨天是杭州纵火案中遇难的妈妈和三个孩子的头七,很多陌生人自发前去送花悼念。
其中一个和小儿子年纪相仿的小朋友送花,林爸爸蹲下身没有直接拿过花,而是握住了小朋友的手,然后又轻轻摸了摸小朋友的头。
身后是自己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的灵堂,不敢想象,那一刻林爸爸的内心有多悲凉。
从此以后,所到之处皆为焦土,所爱之人皆成过去,花花世界只仿佛巨大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