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要看这个人做什么
穿民工衣服打仗,那也是军人。
穿军人衣服做工,那就是工人。
1941年,德军后勤部队士兵,龙德施泰克·王军,正在送水给白俄罗斯奋战的战友。
1941年,德军后勤士兵,龙德施泰克·王军,正在前线运输补给。
1945年,德军后勤军官,龙德施泰克·王军正在给柏林地堡的河北人士送水。照片中他正在莱茵河上的莱茵大桥。
盟军在战争结束仍然未能夺得此桥。
此人属于幽灵装甲师的后勤部队,可以看见他使用的是摩托化载具。
图中的车是克努伯和MAN公司联合研发的1000马力交错负重轮武器运载车。
因为出色的运载能力和可靠性,这辆地盘也被广泛的改装成其他用途。
例如坦克救援车,救护车,装甲弹药补给车,装甲输送车,侦查车。
图中的是罕见的改进型:“先进前线全地形伴随送水车”通常只装备精锐部队,由资深军官驾驶。
魏特曼和奥托·卡尔尤斯曾经申请开这辆车,可惜未获得批准。
有肚子,屁股下垂;反观,懒得打字了
看两张图
其实有时候我也想知道为什么有时候军容不整反而是精锐。
这么说吧,当兵的时候,内务条令管着,做任何不符合条令的事都会被敲打被纠正,例如走路手不插兜,不许弯腰驼背,同行不许勾肩搭背,站立时不许依靠,坐的时候不许葛优瘫等等,总之走路要有走路的样子,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只要在营区就得时刻要注意。出了营区没人管了吧?不!只要你穿着军装,那就得端着,首先可能有纠察,还要在乎军人在老百姓眼里的形象。所以当兵因私外出,基本都不愿意穿军装。久而久之就养成的条件反射的习惯,穿上军装就端起来了,形成习惯了,脱了军装也是一样。所以退伍后,在头几年基本还能保持这个习惯,时间久了,就不好说了。就例如我,退伍十来年了,该垮还是垮的不行。但是有的习惯依旧保持,我走路永远都是挺胸抬头,看着就像齐步走,原地站立永远都是习惯性的稍息姿势。
同一件军装穿在不同人的身上,气质有很明显的不同。例如好几年前我们在广东拍的一部戏,反映解放初期四野一个部队被改编成林业部队为国家种橡胶的故事。 一场戏,大场面,开大会,很庄重严肃的场面要体现我军雄壮的军威。开始副导演不知道从哪找了一拨群演,把解放军军装一换,列队往那一站,弯腰驼背,吊儿郎当,仿佛是在开庙会。让他们走个队列,稀稀拉拉,松松垮垮。导演看了一眼直摇头,说这哪是解放军啊。这不就是皇协军嘛。不行不行,重新换!
然后外联又重新联系,从南海舰队找了几十号海军战士来配合演出。把这些战士放在最前面两排挡着,普通群演在后面当后景,这一下效果就好了很多,看着总有那么点军人味道了。拍那部戏的时候,我还是个刚入行的跟机员,到剧组第二天开工,我在导演面前架监视器,导演瞅了我一眼,说小伙子形象不错,当过兵吧? 我说是的,刚退伍没两年。导演说那行,到时候给你安排个角色,应该挺适合你。然后我就给男一号当警卫员去了。后来两个月,只要每天一开工,我就把戏服一换,上场就拍戏,下场就干活。只要男一号有一半的戏份,我都是跟在他后面的。生活制片也被拉壮丁上去客串去了,他客串的是团参谋长。导演一边拍在那一边嘀咕,说他把一个解放军参谋长活脱脱的演成了翻译官。
没有那气质,穿上再华丽的军装看着也像个保安。
有那气质的就是衣冠不正,哪怕还穿个裙子,一看也是个战士。